修行为什么要苦修,富贵中就不能修行吗?

先控制物欲…物质欲望,再控制精神欲望…自己能控制,能收放自如的拿得起放得下,


苦行非道也!


惟苦惟悲中愿力最大,惟渡人才能渡己。


佛说二十难之一就是富贵修道难,条件好了就追求享受了。


身处富贵中不能修行、因富贵中不舍欲望、分别心严重、相俱修行中″戒、定、慧、三学、闻、思、修三般若、太遙远、故初修者、必须舍弃物质的富、精神上的贵、从而静定心神、走上修行的超脱之路。


有一句名言:人在饥饿的时候只有一个欲望!吃饱了就有N个欲望。修行是人在修行,富贵了很难淡定,很难放下或认清自己和世界。


不退转菩萨可以在富贵中修行,因为富贵不影响其坚定的求道心。至于未达此境的修行者,富贵多只会带来更多的障碍,不利于修行。


吃苦是积福,富贵生活是享福,相对来说苦修更好


修行要发大愿,下大决心,不吃大苦,修不成正果。修行是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为。修行就要舍,舍掉一切,到达无我的境界,到达空的境界。一般人做不到。要修很多世,经历漫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淘米洗菜有禅意,劈材喂马皆行禅。何必纠结于形式。


凤凰涅槃破茧成蝶,人性就是在苦难中才会成长,在安逸中堕落,所谓的修行就是不断的成长,身心灵的成长,悟道


执着于富贵和执着于痛苦是同样的执着,所以真理不在富贵之中,真理也不在贫穷的痛苦之中;

真理在于发现自己在富贵之中的傲慢与偏见

真理在于发现自己在贫穷之中的自卑与偏见,修行成为富贵和贫穷之中的觉悟,真理是觉悟,在富贵与贫穷之中觉悟

古代有一个国王,听说城里有一个修为很高的苦行僧,于是他就去看他,国王看见一个修行者,衣衫褴褛端着乞讨的钵,站在街角冥想,虽然是一个苦行僧,但他却气质超然,国王就向这个苦行僧发出邀请,邀请他同去他的王宫,国王以为这个苦行僧会拒绝他,不曾想苦行僧居然一口应允,跟随国王去了王宫,住在最好的房间里,享用最好的美食佳肴,歌舞欢娱,国王开始怀疑这个苦行僧的修行修为,他对这个传说中修行很高的苦行僧充满怀疑,终于假以时日,苦行僧向国王告辞了,国王送他,忍不住就询问他,“你是苦行修行,可是你却这么会享受,在我的王宫里,吃喝玩乐,作为修行者,怎么能体现出你和我的不同呢?”苦行僧向国王行礼,然后指着他要走的路,说道:“你不能离开你的王宫和王位,而我现在可以离开,离开我的街头,也能离开你的王宫,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真正的修行要走到出世间法的八正道上,世间和出世间八正道的区别是“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所以修行跟心有关跟钱无关


如修养,别人夸你,你不生气,是富贵修。

如修养,别人骂你,你不生气,是贫苦修。


施主,入富贵易出难,何为富贵,一日三餐足以


苦修者独修其身,富修士专修情欲。

前者抛弃欲望,修身养性,可悟无欲无求无悲无喜无怒无哀之境

后者投身红尘,以七情入道,合六欲,修得大自在。

好吧,我编不下去了(;一_一)


修行如同学习一样,当你基础不牢,定力不够时,一定要严格的约束自己,才能学有所成。当你有了一定基础和定力之后,在现实生活中,哪怕是红尘万丈,才是真正修行和检验自己修行成果的好地方。


看你信什么流派了,比如你信净土宗的话,那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行了,别的都不用做。


苦行无益。苦修说的是置心一处,坚持到底。修行修的是心。


多欲是苦,烟瘾酒瘾毒瘾各种欲乐需求各种想满足,就会产生各种无法满足的苦,若没有这些欲求,那么没烟没酒没毒品没这没那的,就不会有任何痛苦的感觉。所以有欲人认为的苦,在无欲无求的修行者看来,不是苦,只是平常的生活。

富贵的人若欲乐多瘾多,那么修行啥的,会和他们离得很远。若虽然富贵内心有智慧有善根一样能够修行,像佛陀就是无比富贵并且尊贵的王储,出家修行成大觉悟者的。《宁玛的红辉》纪实性作品里,也有对有钱人官二代等深入经藏实修实证的真实案例描述。

因而修行不在乎贫穷富贵,只看这个心的面向,这个心面向什么,就迎来什么。


原始地址:/baike/1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