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多发期,要怎么给宝宝做好预防?

手足口病是传播很快的一种儿童传染疾病,多发生余5岁以下的儿童。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很容易交叉感染,现在还没研制出防疫这种病毒的疫苗,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特别是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要注意预防手足口。

手足口症状

发热,体温达到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部、足部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步骤/方法

卫生消毒。幼儿园要保持每天放学消毒一次,有必要条件的应该中午一次晚上一次。孩子玩耍的教学玩具要用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84消毒液,一般把教学玩具浸泡一小时左右就可以。地板和桌椅也要用84消毒液擦一遍。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幼儿园里面吃饭,孩子们用的餐具也要专门的餐具消毒液进行刷洗,保证环境的卫生清洁。

预防宣传。幼儿园老师要对孩子家长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孩子们回到家里以后,要让家长们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在家里面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皮疹等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早的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孩子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是上幼儿园上学。

卫生教育。幼儿园一定要加强在园孩子们的卫生教育工作,平时要教育孩子在吃饭之前还有上完厕所以后都要用洗手液把手洗干净。教育孩子勤剪指甲的还习惯,指甲长啦就会在指甲里面藏着很多细菌的。还要教导孩子不随便乱弄东西,特别是在人口集中的地方更不要乱摸东西。教育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做好检查。幼儿园在教学期间也要注意孩子们的身体情况。如果发现孩子们在上学的时候有发热,出皮疹的状况的时候要立即通知孩子的家长,病把孩子及时隔离送医院检查治疗。在注意观察一下在一起上学的孩子们是否有疑似症状的发生,如果是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必要时做好停课的准备。

成立预防小组。幼儿园除了要做好卫生检查以外应该专门为预防手足口成立一个预防小组,此小组最好与当地卫生部门联合起来办。把每天入园孩子们的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从入园到出园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孩子每天的身体状况,饮食情况都注意。每天进出幼儿园的教室或者其他人员都要做好消毒动作,保证在园孩子们的健康。如果发现我感染的孩子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及时的通报给当地卫生部门。


每年都会有宝宝患上手足口病,这是一种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儿童身上,由于宝宝的免疫能力比较脆弱,所以一旦染病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同时手足口病还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个别重症儿童病情发展特别快,会导致死亡。这个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那怎么样预防和护理手足口病呢。

儿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传染

轻症者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患者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及胸片。

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易感人群:人对CoxAl6及EV71型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流行方式: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一般为10岁以下儿童为患者,不过已经出现成年病例。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主要做好这些方面的控制。

治疗原则:在治疗方面,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预防原则:本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各地要做好疫情报告,托幼单位应作好晨间检查,及时发现病人,采集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并作好患者粪便及其用具的消毒处理,预防疾病的蔓延扩散。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医院应加强预防,设立专门的诊室,严防交叉感染。在伴有严重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可肌注丙球蛋白。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手足口病的病毒是可以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的,家长应该在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以免被传染。

2

注意家庭环境卫生

家长应该注意家里的卫生。做到每天早上开窗通风,保持家里的空气流通。宝宝的衣服和被子也要经常拿出去晾晒,达到紫外线杀菌的效果。

3

督促宝宝勤洗手

为了避免病从口入,家长要督促帮助宝宝用洗手液或者肥皂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和外出后,必须认真洗手。

4

宝宝物品及时消毒

家长应该每天对宝宝的玩具、奶瓶、水杯、毛巾、餐具认真清洗,并且及时消毒。

5

避免接触患儿

如果发现周围有宝宝患手足口病,家长应该让自家的宝宝避免接触患儿,以免相互传染。

6

让宝宝多喝水

宝宝每天的活动量大,加上气候干燥,应该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避免因为上火导致的口腔疱疹。

7

注意食品卫生

宝宝饮用被污染的水或者吃了被污染的食物,都会发生感染。所以家长应该注意宝宝的食品卫生,不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的食物。

8

家长要注意卫生

家长每天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是很多的,所以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在接触宝宝之前、冲奶粉之前、换尿布之前、喂饭之前都应该认真洗手。

END

护理

隔离

如果发现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应该暂停入托,以免发生交叉感染。让宝宝在家中休息,直到自愈为止。

多喝水

手足口病的宝宝主要表现就是发热,而且一直持续好几天,还经常有反复。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度,可以让宝宝多喝温开水,或者物理降温,减轻宝宝的不适。超过38.5度后,按医嘱服用退烧药。

清洗消毒

患儿用过的餐具、生活用品、衣物要及时清洗消毒,有条件的可以每天在阳光下晾晒,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防止抓挠

手足口病的患儿身上会起很多红色的疱疹,为了防止宝宝抓挠,家长应该剪短宝宝的指甲。对于一些不懂事的小宝宝,必要时可以戴手套。如果宝宝身上疱疹破裂,可以涂抹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饮食清淡

患儿口腔内有疱疹,一般不愿意进食,所以家长应该为宝宝准备一些清淡的、易消化的流质食物。

口腔清洁

为了避免患儿口腔内的细菌再次引发感染,每次饭后都应该让患儿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环境卫生

患儿屋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屋内要勤打扫,防止继发感染。


谢谢邀请。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在五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长都很焦心。这段文字有1000多字,家长们也可以只看加粗的重点。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手足口病以及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致病原因基本上为肠道内的各种病毒,我们统称为肠道病毒,我们刚才已经说过常见于五岁以下的幼儿,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在2到10天左右,开始阶段外在的表现和普通的发烧、感冒比较相似,通常伴有38度左右的低热,但是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显出一些具体的体征,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在孩子的手、脚和口腔中以及肛门周围,出现类似米粒大小红颜色的疱疹,而且会有疼痛感,特别是口腔内会有明显的疼痛感,有时候在臀部和肛门周围出现的皮疹孩子一般没有特别的感觉,手脚心的皮疹孩子一般没有痒感也没有明显的疼痛感,绝大多数被感染的孩子会在一两周内痊愈,所以家长朋友们不用过于担心。

另外,家长需要知道的是,手足口病并不是小朋友特有的,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可能受到病毒的入侵,但由于成人的抵抗力比较强,所以很少有大人会表现出感染的症状,而孩子的抵抗力弱,所以小孩子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正是基于整个原因,高发人群才会集中在五岁以下。

这几年来新闻报道比较多,手足口病也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关注。这种病的发病率很高,特别是在群居的环境下,比如幼儿园、学校、早教机构、医院等等,听到这里就会有家长问了——

为什么群居环境很容易引发手足口病呢?

因为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是呼吸道传染,呼吸道的传染媒介是人,所以这种传染方式会使病毒扩散的很快,如果某个宝宝的飞沫中带有病毒,约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或者靠近说话时,病毒会在不知不觉间就传播开来了,此外,成人虽然不会收到这种病的直接损伤性的影响,但是可以会成为媒介,将这种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当然患有此病的孩子玩过的玩具、用过的餐具、毛巾、被子、内衣等等也可能会沾上这种病毒,健康的小宝宝接触到这些物品就会被感染。

说完手足病的传播方式方式,我们在来说说手足病如何预防。

其实最好的预防方法,是接种疫苗,六个月以后就可以打疫苗,因为目前没有很好预防手足口病的办法,虽然我们会提醒各位家长注意宝宝的饮食,避免病从口入,也会提醒家长减少宝宝与患者的接触及时消毒通风等等,但这些方法获得的效果并不明显,毕竟手足口病是呼吸道传染,这种传播方式很难被抑制。

那么接种疫苗就成了最有效的而且最有力的方法。

那么宝宝一旦得了手足口病,该怎么办呢?

在介绍应对方法之前,需要特别提醒下各位家长,这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因此家长不用特别紧张,更不要恐慌,由于手足口病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只有好好护理孩子,等待孩子好起来。

1.发烧护理

患手足口病的孩子都会有发烧的症状,因此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孩子的降温,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度5,那么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如果出现38度5以上的高热,可以给孩子吃些退烧药。

2.疱疹护理

对于疹子型护理时,家长要根据疹子出现的部位区别对待。

其中,手心和脚心的疹子基本上不会破碎,即使个别破碎了,因为手脚的皮质层相对比较厚,一般会自行吸收。肛门周围的疹子破了也不会有什么大碍。

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口腔,因为嘴里的小泡,一破碎就会很痛,所以孩子就会不想吃饭也不想喝水,而且这个时候孩子的体温已经正常了,所以家长就会紧张,以为正常以后出现了新的症状,是不是病情加重了?其实不是,只要体温正常,出现了这些口腔内疼痛,不吃不喝的时候,是因为口腔小泡破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病情渐好的一种趋势。

3.饮食护理

孩子不吃不喝营养摄入自然受到一些影响,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脱水,所以这些时候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凉的、流质食物,比如粥等。也可以多喝一些常温的水,保证基本的食物供应,而水的供应要特意注意,一定不能少。如果孩子的症状比较严重,比如出现了明显的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问题,那么要带孩子及时就医,不过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机会比较小。

在这里只是提醒一下各位家长朋友,千万不要过分的担忧,但也不要在孩子出现症状相对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还不去就医耽误病情。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很少,大部分情况下需要家长认真护理,方式得当,孩子都会在一两周内痊愈,因此,再次提醒各位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淡定的面对不要紧张。


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清洁,保持卫生的习惯;饭前便后自己的双手要注意洗干净。病毒是可以通过喂饭、喂奶等方式传染给孩子。家长给孩子换尿布、或者处理垃圾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并且要好好处理干净垃圾。

平时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要喝自来水,不要吃生食物。在流行季节和地域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平常应该保持家庭的空气流通,防止病菌的可乘之机,在太阳升起来之后至少要通风一个小时以上,尽量让窗户对流,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

孩子的衣服要及时更换清洗、衣服的面料需要柔软和舒适。给宝宝及时剪指甲,手足口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患者咽喉分泌物以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通过病毒来进行空气的传播。被粪便污染过的手、毛巾、牙刷、玩具、奶具等等都是可以通过传播疾病;所以需要多注意清洁、卫生;最好将日常的孩子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在太阳下进行暴晒对杀菌会有积极的预防效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型)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以口、手、足、肛周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在高发期,任何年龄段的人均可感染发病,尤其5岁以下儿童,家长需要格外注意预防:

5岁以下儿童,尽早接种手足口疫苗。全球已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各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若是曾得过手足口病,只对曾感染过那种(型)病毒有免疫力。如果之前得过手足口,但不是EV71病毒感染的,还是建议打EV71的疫苗。打过EV71的疫苗之后,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不得手足口病,但是感染之后的症状会有大大减轻。

平时要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并讲究个人卫生。室内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教育孩子不吃生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外出回家要及时洗手;另外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减少被感染的风险。同时要注意健康均衡的营养,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睡眠,好的免疫力能更好抵御手足口病的发生。

需要提醒的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很强,感染后需要隔离,隔离时间应为发病后不少于两周,或症状消失后一周。

小贴士:患者的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比例消毒,水杯、奶具和餐具等可煮沸消毒,玩具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紫外线照射30分钟,衣物和床品等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阳光暴晒。

最后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手足口病一种传染病,生来自带全球属性,经常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成为“流行”

1957年新西兰首次被报道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959年提出HFMD命名

注:HAND(手)-FOOT(足)-AND-MOUTH(口)DISEASE,它就是喜欢找小朋友麻烦的“手足口病”。

传说中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顾名思义,是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10岁以下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是这种传染病的主要“攻击对象”,其中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最喜欢鲜嫩的“肉体”

手足口病毒的发病过程

手足口病毒经过2~10天(平均3~5天)的潜伏后,孩子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

发热是手足口病的第一个体征(但有些患儿也可能不发热)。部分患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发热后1~2天,口腔或喉咙会出现疼痛的小疱疹,这些疱疹初时呈细小的红点,然后会溃破形成溃疡。

接着1~2天内,会在手心、足底、膝盖和臀部等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有的孩子会出现疼、痒的状况。

其实归类为:发热→发热+口腔疱疹→发热+口腔疱疹+疹子,期间的演变期都在1~2天内。家长发现有上面情况的话,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

无处不在,最喜欢找“新家”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传播途径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往往让父母防不胜防。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尤其是隐性感染的成人,如果不加以防护是很可能感染孩子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3个:

(1)经胃肠道传播,即粪-口途径;

(2)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3)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可以看出,手足口病病原体多样,隐性感染比例大,再加上手足病传播途径复杂,非疫苗预防措施针对性有限,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特别是在幼儿园等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

看似很厉害,其实它“欺软怕硬”

大部分手足口病患者都比较轻微,7~10天内就可以自行痊愈。部分患儿会出现高热现象,个别患儿则会发生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肺出血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尽快就医,加强救治:

1、持续高热、反复呕吐、嗜睡、易惊吓或烦躁、手足抖动、躯干共济失调、突发性肢体无力、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心率异常。

2、小于2岁,特别是小于1岁的婴儿,若怀疑是手足口病,即使不发烧,也一定要立刻去医院就诊。

3、退烧后,如果孩子继续出冷汗,说明病情有所加重,也应尽快就医。

记住上面的这些症状,孩子生病的时候多这么一根筋,可能能救孩子一命。

手足口病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

和普通感冒一样,手足口病也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只能对症治疗。孩子发烧了,超过39度可以吃退烧药,多喝水,喝冰水可以短时间缓解一下喉咙疼痛。

另外,各位家长切记:患儿在2周内不应上学或参加聚会活动,避免传播疾病。

手足口病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6)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手足口病虽然易爆发且传播快,但它并没有那么可怕。病情较轻的患儿,就医后可自行在家进行隔离,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

那么,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护理呢?

自行隔离

患儿在及时就医的同时,应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消毒清洁,开窗通风

患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毛巾等耐热用具可用煮沸法进行消毒(煮10~15分钟即可);

--患儿用过的物品可使用1:99的稀释家用漂白水,浸泡15~30分钟后再清洗。

--沾有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物品,则需用1:49的稀释家用漂白水浸泡15~30分钟

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晒。房间定期开窗通风,减少人员进出患儿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口腔清洁

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哭闹、不眠等。因此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也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

饮食营养

患儿应卧床休息一周,多喝温开水,饮食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皮疹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剪短孩子的指甲,勤洗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注意退热:

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水;如果体温高过38.5℃,应适当地使用退热药。

特别提示Tips:

防病胜于治病,最后教大家一首关于手足口病的诗,要牢记哦:预防手足口,注意勤洗手。通风多喝水,衣被晒日头。疫病盛行时,少去挤人流。家里常干净,健康不用愁。


手足口病根本没有宣传的那么让人担惊受怕,感觉得了手足口病就像是判了死刑一样!

手足口病其实就是排毒。排毒,排什么毒?当然是排日常用药打针的毒了,每一次的就医不是不吃药就是打针,多少毒素堆积在身体里面啊!身体是智慧的,通过排毒把身体的毒素排出来,可是无知的人类又去用药来压制!一般情况下,手足口在家好好护理也就是七天,手脚上的泡,从开始到结束!这过程可能有的孩子会伴有发烧,有的则没有!

有人又问了:生病了不吃药不打针,怎么办?我也不想去医院看那些没表情的脸,孩子受罪,大人遭罪,还花钱!怎么办呢?孩子得的病,无非就是感冒咳嗽流鼻涕拉肚子发烧等吧?这些都是病毒性感染,自限性的疾病,都可以在家护理自愈的啊!去医院干嘛?钱多?锻炼心态?不会吧?动辄就是抗生素,我也醉了啊?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细菌,细菌!对病毒,抗生素是束手无策的!

如何护理?清淡饮食,补充维生素C,不吃含铁的东西就好了,然后其他就交给时间了!过程可能很煎熬,但是结果是美好的!

悄悄地告诉你,我的孩子快六岁了,从来没有用药打针的,当然除了防疫针!

远离过度医疗!


每年六月至九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阶段,叫很多家长提心吊胆,唯恐一不小心自己的宝宝被传染到。记得女儿在三岁时,因为和同龄小朋友告别时,嘴对嘴“亲亲”了一下,没几天就生病被诊断得了手足口病,好在病情不重,输液了一周就好了,后来得知和女儿亲亲的小朋友提前就住进了医院。

所以我认为,对于手足口疾病,家长做好防范才是最主要的。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在孩子从外面回来后,及时给孩子洗漱换干净衣服,叮嘱孩子不要和小朋友亲密接触,也不要同用一个杯子喝水。当然,最好的防护还是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因此家长平时要注意保证孩子的均衡营养,多叫孩子进行户外体育锻炼。


作为一个成年人中招了。成人手足口。


不吻孩子手和嘴,不要冲孩子喘气,不喝孩子的水杯。不和孩子共用餐具,不和孩子入嘴同一个食物,孩子食物自然冷凉不要用嘴吹。从我做起换种爱的方式!

6月份新的一轮病毒感染将要来了,疱疹性咽峡炎,得了以后高烧40℃度都不退,嘴里全是疱疹,疼的无法进食。

提醒家人,这次病毒是大人通过唾液,和唾液飞沫传染的!


和很多传染性强的疾病一样,最主要的还是守好“病从口入”这道关。勤洗手,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冲洗,使用宝宝专用的洗手液、毛巾等,衣服毛巾都要勤曝晒。不要吃生冷食物,室内保持常通风、少去人流密集又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另外,宝宝餐具一定要专属,不要和别人共用,这个很重要啊!!!再有就是,平时带宝宝多加强锻炼,提供他自身的身体抵抗力。

宝宝一旦感染,要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胃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引发疾病的病毒种类多达二十余种。低龄儿童是其主要发病群体,个别的重症患儿的病情发展极为迅速,最终导致患儿的死亡。所以对手足口病压要极其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珍纽倍羊奶粉下面就介绍下一些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1.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是最基本的日常卫生要求。外出后也要进行洗手,并且不能只用清水冲洗,要使用肥皂或者洗手液,这样才能达到去菌的效果。不要让儿童和未经煮沸的水和吃生冷的食物。要避免去接触患病儿童,防止传染。

2.家长在接触儿童的时候或者帮孩子更换尿布、处理粪便之后,也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进行洗手,并且对于粪便等污物要适当处理,不能随意乱扔。

3.对于婴幼儿使用的物品,比如奶嘴和奶瓶,在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都要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防止病菌附着。

4.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不要带儿童到人口密集和空气流通性差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很容易聚集病菌。并且,要搞好室内卫生,保持家居环境的干净,室内要注意通风,勤洗勤晒衣服被子。

5.每天都要对儿童的玩具和个人的餐具以及打扫卫生用的工具进行一轮清洗和消毒,避免滋生病菌。

6.当儿童表现出手足口病的疑似症状时,要马上到医院进行诊治,并且暂时不要让儿童接触其他人,对其穿过的衣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一次消毒。如果是病症较轻的患儿,不需要进行住院,比较适宜在家里进行治疗和休息。

当家长带领儿童外出时,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幼儿园、小学等等儿童密集的地方应特别注意,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儿童和工作人员的教导。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一张图讲清楚所有关于手足口的问题。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

手足口病好可怕?收藏这张图就够了!

作者:儿科医生

丁香妈妈是丁香医生旗下的母婴健康服务平台。来这里,一起做更好的妈妈!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复杂,小儿易感染,没有特意性的预防,只能做好个人,家庭卫生是关键,首先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好好洗手,不要喝生水,不要吃生冷的食物,避免接触患病的儿童,不要去人多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经常开窗户通风,勤换洗衣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搭配好饮食结构,要有营养,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多带孩子去户外吸吸新鲜空气,散步,跑步,打球,多锻炼,增强体质,才能抵抗疾病来袭。


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以预防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这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俗称“手足口病疫苗”,可以考虑给孩子接种。

目前有三个厂家的“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在我国上市,分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简称“昆明所”)、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科兴”)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武汉生物”)研发生产的。北京科兴和武汉生物的手足口病疫苗适用于6月龄~3岁儿童,昆明所的手足口病疫苗适用于6月龄~5岁儿童。都是要接种两剂,间隔至少一个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肠道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或污染的物品而传播。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所以容易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机构造成流行。

保持一般卫生习惯。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和水彻底洗手(搓洗20秒)。避免与患手足口病的人密切接触,如拥抱、共用餐具或水杯。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患手足口病的风险。

目前没有针对手足口病的药物和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比如发热就吃退热药)。

避免给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吃酸性食物及饮料,如柑橘类水果、橙汁。

可以让孩子吸吮冰棍(自己做的更好,少放些糖和添加剂)、可以喝冰牛奶或冰水,以补充液体及缓解口腔疼痛,也可以吃冰淇淋。不用担心冷的东西会导致“受寒”、“拉肚子”,如果孩子喝牛奶后拉肚子,那可能是因为孩子本来就有乳糖不耐受或对牛奶过敏,而极少是温度导致的。

尽量给孩子吃软一些的食物(比如土豆泥),食物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咸。

吃东西和喝牛奶后要漱口。

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很差,或出现严重疾病的症状体征,就要去看医生。


首先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谈起手足口病,可能很多家长觉得很可怕,而实际上,这个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我家宝宝之前有感染过手足口病毒,除了高烧的时候吃退烧药,别的药物或者针剂什么都没给!我觉得对于手足口病毒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预防。

1.给宝宝打手足口疫苗。虽然这个疫苗不能百分百不让宝宝得手足口病,但至少可以让宝宝在感染了手足口后,减轻其症状。

2.俗话说,病从口入!要勤给宝宝洗手。给宝宝养成从外面玩耍回来就洗手的习惯,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用什么洗?肥皂就挺不错的。

3.宝宝在外面玩耍时,尽量不要让宝宝跟生病的孩子一起玩耍,以免被传染了手足口病或者其他的病!

4.家长回到家后也要养成洗手的习惯,尽量别去接触发热或者生病的宝宝。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观点,希望对你有用


现在的卫生条件,很多疾病都是防不胜防的,尤其像手足口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我家大宝快两岁的时候,就得了手足口,还好学过一些育儿知识,也很清楚手足口是一种病毒,是病毒都有自限性,只要做好护理,勤观察,都会很快度过的。

说说我们当时的情况,当时是夏季,大宝开始是发烧,刚开始并没有想那么多,孩子发烧也是反反复复的,超过38.5就给布洛芬混悬液,一天不超过四次。发烧肯定都是有原因的,起初以为是疱疹性咽峡炎,并没有往手足口上想。另外,当时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都有陆陆续续的发烧,我们不算最严重最早的。谁知,第三天的时候,不发烧了,但是我却发现他的手上起了泡。当时就感觉不好了。但是老公和婆婆不肯承认,非说不是。到底心里放心不下,去做了检查,结果,人家说:就是手足口,你们回去吧,这已经快好了…要是有别的症状再来。就这样,我们被赶回了家,在家护理。后期很好,大概一周,孩子手上,脚心的泡已经安全没有了。说下我们回家是怎么护理的。

1.第一件事就是不去人多孩子密集的地方。本来这就是一种传染病,我们回家以后就不带孩子去孩子多的地方。一来怕传染别人,二来怕孩子之间相互交替传染。

2.勤洗手。由于当时包括之后孩子就没有特别的症状了,还是和平时在家一样,该玩什么玩什么。只是洗手的时候更认真一些,香皂,洗手液,尤其是手腕一定要清洗干净。

3.由于确诊了手足口,孩子用品更是大清洗一遍。包括床上用品,孩子玩具,孩子餐具,消毒的消毒,清理的清理。由于不建议孩子出门,室内一定要保持通风。

4.观察孩子精神。发烧和手足口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伴有其他症状。孩子每次生病家长总得几天睡不好,因为要观察孩子精神。包括吃喝拉撒睡,是否有呕吐,是否有腹泻,都是需要密切观察的。

附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大家多些了解,当它真正来临时也能淡定处之。最近几年,手足口已经不像开始的时候那么让人闻病色变了,但是预防和护理知识还是需要我们做好,为孩子成长路上保驾护航。


手足口病是6岁以下孩子非常容易患的一种带有传染性的疾病,不过生活中也是可以预防的!通常在春秋两个季节是手足口病爆发较多的季节!

1、不去人口密集的地方

平时不带宝宝去那种人多的地方,可以去公园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在人多嘈杂的地方孩子抵抗能力较差容易沾上各种细菌从而导致患病!同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

2、保持卫生

我们都说病从口入,那么就应该引导孩子保持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同时呢要给孩子勤洗澡勤换衣服!让孩子有主动刷牙洗脸等意识!宝宝太小可以家长来做,宝宝大些了就要家长教会孩子做这些!

在家里家长要做好榜样!同时不与孩子共用卫生器具,如毛巾等

3、平时多检查孩子口腔,看是否有手足口病的症状,一般正规幼儿园都会有晨检这一项就是为了预防孩子传染病的传播,所以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在家中也可以给孩子检查口腔、手心等,是否有红色点红色疱疹等!


手足口病是春秋季最易多发的一种儿童传染疾病,如治疗不及时,还会引起脑炎,心肌炎等严重疾病。所以,家长们对手足口病都很恐慌。

那么,手足口病都有那些常见的预防方式呢?下面就和大家来讨论一下:

1.在疾病高发时断,应避免带宝宝去人群密集区。不止要避免与小孩多接触,还要避免与成年人多接触。因为,成年人虽然不发病,但也是手足口病的携带者。

2.与患病儿童隔离。比如幼儿园有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那么就让宝宝在家休息几天,避免接触感染源。如果亲戚朋友家的孩子有人患病,而我们又不得不去探望时,回到家,一定从里到外把衣服全部换掉,洗完澡再去接触自己的宝宝,也是起到隔离感染源的作用。

3.勤洗手。饭前便后,出门进门,都要和宝宝一起用肥皂洗手。杀菌,预防是关键。

4.保持家里通风,常晒被褥。在每一个阳光好的早晨,都可以通通风,晒一晒被褥。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最好的杀虫剂。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经常晒被褥,也是避免感染病毒的好办法!

其实不止手足口病,担心宝宝可能感染到任何病菌的妈妈们,依照上述内容,快快行动起来吧~!

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留言去讨论,补充,谢谢~!


原始地址:/shijie/9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