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手足口病该不该打吊针,有哪些注意事项吗?

这种情况要考虑手足口病毒引起发高烧的可能,最好进行输液治疗,意见建议,注意多喝水,清淡饮食。不要吃海鲜,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体温超过38可口服布洛芬颗粒退烧,可口服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进行治疗,可以输液如头孢葵钠。利巴韦林,维生素c药物进行治疗


不严重的话不要去打针,有中医馆的话,带孩子去做个按摩,推拿一下,几次就好了,我家孩子就没去打针,按摩了几次就好了


手足口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

手足口病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一般手足口病是吃抗病毒中成药,严重的需要住院输液治疗。

建议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婴幼儿洗手,不要让婴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婴幼儿;要注意室内通风进行消毒,做好卫生勤洗手,预防导致感染加重的现象,不要吃海鲜类猪肉这些发物。


首先看孩子严重不严重,如果是轻微的那就不要打吊针,注意卫生,屋子衣服都注意消毒。如果严重的话就要尽快去医院看医生,根据医生医嘱来给孩子治疗,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手,不吃生冷刺激的食物。如果家里有其他的小朋友的话一定要进行隔离治疗,手足口是传染性疾病,隔离治疗为了防止传染给其他孩子,大人要给孩子做好防护工作,不要跟其他小孩接触,以免大面积传染。


一定要好好治疗,因为嘴巴也会长很疼,吃饭什么的太疼了,孩子太受罪!一定要配合医生赶快治疗好!而且以后也一定要照顾好,因为这个病得过之后,没什么抗体,如果身边有人得了他还是会被传染!祝福孩子早日康复!


手足口传染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小朋友多的地方一但发现建议马上去医院输液提前隔离病毒早发现早治疗


坚持每天服用抗病毒口服液,对手足口病能起到快速消炎的作用,还要配合维生素B和C一块服用,治疗效果会更好。

如果宝宝还伴有发热的状况、要及时就医,最好打消炎针或输液治疗,这样会治疗的比较快,不能延误病情。

因此,手足口病是否需要打吊针,这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

2、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4岁以下易得。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没有并发症的患儿,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少数患儿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极少有后遗症。

3、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3.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3.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3.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5)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3.6、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3.7、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这要看结合发病程度了,手足口病传染特快,前阵子几个小孩都犯了手足口病了,传得特别快,发现得早,找对了医生,就开点药,吃了一星期就恢复了


又到了手足口病高发季节,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病毒的传染性强,常造成流行,尤其在幼托机构儿童间流行。

它的传染源为手足口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也可以经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污染物品传播。

那手足口病有什么表现呢?

普通病例主要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手、足、口及臀部可怜散在的皮疹及疱疹,常发生溃疡。一般病例多在1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得了手足口病一定要打针吗?

一般情况较好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口服药物治疗,年龄小,疾病表现严重的宝宝,比如高热,精神差的宝宝一定要去医院。如果家长不能确定,要去医院就诊请医生帮忙确定是否要打针。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预防手足口呢?

在疾病行期间,不易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勤洗手,居室要通风,勤晒衣被;

如幼儿园发生了手足口,患病儿童应进行隔离,同时注意对未患病儿童的保护。

注射手足口疫苗也有一定的作用。

我是淮山,专注儿童健康知识,欢迎点赞关注哦。


看情况而定轻症不需要输液,如果有高烧孩子吃不下东西的病情较重的要输液。


能不打尽量不打吊瓶,当然还是需要带孩子去相关儿保机构看一下大夫怎么说,输液的危害你可以通过下面这篇文章来了解

i6712238668821578244/


手足口病分轻,重,如果不严重的话不需打吊针,手足口病一定要注意卫生


原始地址:/wenda/2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