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和手足口病的区别是什么?

疱疹大多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的话对症治疗一般几天就可以痊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疱疹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就是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少见于长在手脚背,并伴有发烧。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疱疹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也就是说,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由于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发疾病。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1.孩子的日常用品要注意消毒,尤其是和进食有关的东西。还有一些经常接触的地方也不能放过。

2.只要宝宝没发烧,户外活动是可以进行的,阳光充沛、空气清新的地方非常适合患病的孩子去散心,但是尽量不要去人多或者是不通风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或者将病毒带给其他人。

3.常备生理盐水,吃东西前后都给宝宝漱漱口,如果宝宝太小还不太会漱口,就用医用棉签沾上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患处。给孩子准备食物时也要注意尽量避开辛辣生冷、难消化、难咀嚼,应该以温和可口为主,以免刺激到患处。

4.如果家里不止一个小朋友,一定要将患儿和健康的宝宝隔离开来。

5.家里的空气要保持流通,孩子生病期间不要请别人来家里做客,爸爸们也尽量不要在家中抽烟,防止污染空气。

6.宝宝的衣服不要裹太紧,贴身衣物一定要柔软舒适,勤换洗,然后在阳光下暴晒,床垫被褥也是一样。

7.宝宝的粪便要及时处理,尤其是残留在臀部的便便要清理干净,保持臀部干净卫生。

8.如果孩子的皮疹诱发了新的感染,可以抹一点1%的甲紫。


书本或网络无法代替值得信赖的医生给予的专业诊断和医疗意见,因此在做任何影响健康的决定之前,请务必咨询相关的医生,尤其是在你或家人正忍受病痛折磨或出现可能需要治疗的症状时。

小儿疱疹与手足口病

小儿疱疹

小儿疱疹是儿童早期的一种常见病,大多数儿童在2岁前都得过此病。本病特点是突发高烧,一般持续4天左右,然后全身出现粉红色斑点样皮疹。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多流行在夏秋季节。

小儿疱疹与手足口病的预防

小儿疱疹的预防

婴儿接触过病儿后,应在10天之内注意观察婴儿的情况,如果发高热,应及早请医生诊断。

手足口病的预防

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济及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患儿,及时隔离治疗。

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手足口病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家长尽量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机体抵抗力。

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小儿疱疹与手足口病的治疗

小儿疱疹的治疗

小儿疱疹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应注意给孩子退烧,可给孩子洗温水浴,或者用温水擦身。此病恢复迅速,孩子在皮疹消失后能很快恢复正常。

孩子患小儿疱疹后,家长要让孩子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孩子发热时,要给孩子多饮水,给容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

小儿疱疹有两个阶段:在5~15天的潜伏期后,出现如下症状:体温达到39~40℃,但孩子状态良好,有时出现高热、惊厥,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咳嗽、颈部淋巴结肿胀、耳痛等症状;发病后4天左右进入第二阶段,这时的症状有:体温迅速恢复正常,出现细小、清晰的粉红色斑点状皮疹,多分布在头部和躯干部,可持续4天左右。

手足口病的治疗

手足口病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比如,在疼痛的溃疡处涂抹扑热息痛溶液,或者盐水漱口缓解口腔疼痛。供给孩子足量的奶和水等饮料,但不要给孩子含有果汁的酸性饮品和固体食物。

中草药板蓝根、金银花、贯众等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可用水煎服。

患儿手脚上的水疱一般会在3~4天内消退,同时体温也恢复正常。然而口腔溃疡却可持续4周左右。一次感染获终身免疫。


手足口病和疱疹的区别,细心观察,及时就医


无论是疱疹性咽峡炎,还是手足口病,都是病毒感染,治疗方案基本上差不多,疱疹性咽峡炎是口腔起疱疹,而手足口病,手脚上都会起疹子,两者必须注意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室内通风、温度适宜,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清洗儿童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尽量少让孩子到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治疗上可口服抗病毒口服液和多种维生素


感谢专业的提问。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以口腔黏膜疹和手足(也可能是其他部位)斑疹、斑丘疹或水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儿童和成人中,手足口病是最易辨认的病毒性皮疹之一。手足口病首次描述于1957年发生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次夏季暴发流行中,其致病原因是柯萨奇病毒A16[3]。此后有至少15种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已被发现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为柯萨奇病毒A型血清型。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A71是最常与手足口病相关的血清型,也是大多数手足口病大暴发的元凶。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良性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为发热和痛性丘疹-囊泡-溃疡性口腔黏膜疹。临床它可将其与手足口病和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相鉴别。20世纪20年代首次报道了疱疹性咽峡炎,但直到1951年才确定其病毒病因。有22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导致疱疹性咽峡炎,最为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型血清型。与疱疹性咽峡炎有关的主要肠道病毒血清型为柯萨奇病毒A1-6、8、10和22。在肠道病毒A71和柯萨奇病毒A16已经引发大暴发的亚太地区,这些血清型也是疱疹性咽峡炎的一个常见原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亲戚甚至是亲兄弟,稍微长相不同,分布不同部位而已。有时甚至专科医生在早期也难分辨出来

手足口病的诊断通常是基于口腔黏膜疹和皮疹的典型表现及部位,在临床上确定。当仅有皮疹或仅有黏膜疹时,手足口病的诊断可能更困难。

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也是临床诊断:基于口腔黏膜疹的典型表现和部位(小于10处充血性黄色/灰白色丘疱疹,位于腭舌弓、软腭、扁桃体及悬雍垂),以及伴发的高热。

所以,在纷繁复杂的鉴别诊断里,还是尽快带孩子到专科医院进行评估,不要造成病情拖延。

(本文是基于检索UPTODATE引用和撰写)


手足口病告发,每年都“作妖

那手足口病长什么样?

和疱疹性咽峡炎一样吗?

别慌,科大大今天教你认清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有鼻涕、唾液、粪便、接触物等等。

最爱活跃在6月龄~5岁的宝宝之间,全年无定期出没,常常让人防不胜防。

如果宝宝出现低烧不退,小手、小脚、小屁屁和嘴巴里都长出疱疹,那十有八九得了手足口病。

还有些宝宝可能会咽喉痛、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在小儿常见传染病中,有一种病的症状和手足口十分相似,经常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区分疱疹性咽峡炎

那就是疱疹性咽峡炎,如果宝宝得了咽峡炎,嘴巴里也会像手足口病一样起疱疹,但手脚上却没有。

其实“激活”两者的病毒有所重合。

其中跟手足口最熟的是科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最易引起重症)。

如果把疱疹性咽峡炎比作是,只踏足过咽喉的“小将军”,那手足口病则是走遍“大(shou)江(zu)南(kou)北(pigu)”的“大元帅”。

别不相信,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区分两者,科大大特意做了对比:

很显然,同样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手足口更具威胁力。但别忘了,手足口再厉害,它也是一种自愈性疾病。

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

体温高于38.5℃时,合理使用退烧药。推荐较凉的水、稀粥、面条等食物;饭后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用棉签蘸水擦拭口腔。

如果宝宝有痒感,皮疹未破溃,可在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皮疹破溃,可涂抹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

宝宝发病第一周,传染性很强,做好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宝宝有持续高热不退、易惊跳、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四肢冰冷等表现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因此在宝宝没感染前,该做的预防工作不能少。科大大建议做好这7件事:

①保持室内通风,可降低空气中的病毒含量;

②做好幼儿园晨检,发现症状及时隔离;

③饭前便后洗手,大人和孩子都一样;

④多喝水,清淡饮食,每日正常排便;

⑤少吃热性食物,比如芒果、榴莲、坚果、巧克力等;

⑥少去公共场所,易发生交叉感染,比如海洋球池、摇摇车

⑦接种EV71疫苗,6月龄~5岁的宝宝,分2剂次间隔1个月。


原始地址:/zhishi/2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