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是不是智商税?

应该是吧,大多数少儿对这个还是处于懵懂状态


不见得,早期接触编程还是有好处的,基础代码是英文,早接触还是有好处的。培养专业的编程英语


是的


他出身农村,先天疾病,缺靠编程翻了身!

距离北京800公里,伸向太平洋的半岛最顶端的地方,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的王江民在那出生。

人生赋予他的,似乎是一条注定不可能成功的路。

出身农村,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终身残疾。初中毕业,直到20岁才有街道工厂愿意接收他做学徒工。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人生,已经没有再向上走的机会。

连他自己都不曾想到,计算机编程,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1989年,和计算机打交道的中国人少之又少。王江民也不例外,30岁那年,他连电脑都没见过,更别说接触编程。

直到38岁,王江民才开始自学编程,发现电脑病毒并选择与之较真,投身互联网发展的浪潮当中。

一遍遍的实验,一次次的重来,最后做成了一个叫KV的杀毒软件。

凭借着自己开发的程序,王江民在中关村一周便赚了150万,从而有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到2002年时,他的软件已成长为KV3000,之后便成为了中国的计算机杀毒之父。

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计算机报》的记者报道说:都说中关村不相信传奇,但我们确实看到了。

这句话说的,就是王江民。

江民杀毒软件,后来被人们耳熟能详。

20年前搭上编程这艘巨轮的人,20年后已然成为商业巨鳄,计算机成为极少数人跃迁的跳板。

现如今,对于从小接触电子产品的00后一代,编程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01编程——跃迁的跳板

叶珈宁——北大降200分录取

99年出生的他,父母只是普通的银行职员。

在其他孩子挑灯夜读,为成绩发愁时,北大已经为叶珈宁先是降200分,后面直接改为免试录取。

叶珈宁从小就非常擅长信息学,不仅多次获得省市级和国家级的信息学竞赛奖项,2017年6月还去印度孟买参赛并获奖。

叶珈宁说:信息学是比较新的学科,部分身边的人并不支持,担心我会因为信息学或者编程而沉迷于电脑游戏。

为此妈妈多次与我沟通,我一再表示真正喜欢信息学喜欢编程后,妈妈才同意并全力支持。

正是他在信息学上的极大天赋,北大愿意降分200分录取叶珈宁,有网友称,这是史上最牛的通知书了,而叶珈宁其实早在高二时就知道自己将进入北大。

乔布斯曾经说过:

编程重要的是我们把它当做思考的镜子。它会教我们一种思考方式。

许晟伟——北大降分60分录取

在高考之前,许晟伟在全国信息学奥赛上获得了铜牌,也因此获得了北京大学降60分录取的资格。

编程学习,兴趣很重要。许晟伟告诉记者,最开始,我只想为自己做一款小游戏,随着后台的深入研究,我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领域,编程很神奇,它可将我的创意全部实现出来。

毛嘉怡——高二保送清华

在第3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高二女生毛嘉怡、高二男生陈博涵、高一男生范致远三名同学拿到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

在近400名参赛选手中女生比例不到十分之一,而毛佳怡从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第七名,女生中排名第一。

他们因编程变得不平凡。

02学编程已不是程序员的专项

有很多家长都以为学编程以后就是要做程序员。

朋友前天跟我说了个事,听完后让人不禁感叹:现在的小孩子真是太厉害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天晚上,朋友开车带上二年级的小侄子去吃饭。

车启动后,导航软件语音提示一句:夜间行驶,请注意安全。没想到旁边的侄子口出惊人,他说:这是一个ifElse条件判断,如果程序判断不是白天时间,就会执行夜间模式。

朋友简直惊呆了,如果没记错的话,条件循环判断应该是高一的数学课本讲到的吧!难道家族里出现神童了?

掩饰掉吃惊的表情,他问:你怎么知道这些的?

没想到侄子微微一笑,好像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他说:我跟隔壁家大哥哥玩一个编程游戏的时候,他们这样教的。

我学得快,大家都夸我是神童,我还知道为什么我们楼道的灯会没有开关也能自动打开呢,这是条件判断+声控感应器……

朋友这才想起来,隔壁的五年级孩子确实在学少儿编程。

朋友说,以前一直对少儿编程存在误解,总觉得孩子学编程会不会拔苗助长啊?这下算是明白了,儿童编程和代码编程不一样。

从小接触编程对知识体系的建立产生着巨大的作用。侄子现在跟他讨论问题,条分缕析、简直比自己考虑的还全面。

以前看过一段视频,关于#编程向未来#,科技强国梦的话题,让我们与群星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让更多的青少年创意编程,建设网络强国!视频包含了周冬雨、李晨、佟丽娅、郑恺、周笔畅、张一山、刘昊然、吴磊等众多明星,共同发声每个孩子都该学编程。

之前我们讨论过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说我们的孩子将来一定要做程序员,单单是社会的大环境趋势下,懂编程就是像我们现在得全面电脑办公一样的基本必备技能。

成为人工智能的创造者与主导者,是孩子们不被时代淘汰的最佳路径。


一般来说,针对6-18岁的少年儿童开展的编程教育,现在,最常见的形式是线上和线下模式相结合的课外培训。根据先易后难的学习进程,少儿编程教学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Scratch或是仿Scratch的图形化编程教学,以培养兴趣、锻炼思维为主,趣味性较强。在这里,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动画,故事,音乐和游戏,这个过程其实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另一类是基于Python、C++等高级编程语言的计算机编程教学,目标往往是参加信息学奥赛等科技品牌赛事,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或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在这里,可以熟悉编程原理,执行代码操作,适合有一定数学基础、英语基础和逻辑思维的孩子,朋友家孩子在酷叮猫学的还挺好的


很明显,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智商税,这些人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把手伸进了父母的口袋


应该不会


我认为这个只能当做爱好,适当学习就好。少儿编程,幼儿国学,看着孩子敲出的IF代码,听着孩子熟练背诵《弟子规》,这些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学业并无太大帮助,除非是从少儿一直学习到工作,还是从事这个专业,才有价值。把钱投给孩子,就像把钱投进熟人的P2P,往往是崩盘的多,家长为孩子费心铺路,但社会却不会让你如愿以偿。

少儿编程课至今依然格外火爆。我们印象中枯燥晦涩的编程学习过程,4岁的孩子真能学的了吗?培训机构自己编写一个简单的教程,与其说是编程培训,还不如说是陪孩子玩儿游戏。当然课程中会有关于计算机语言的内容,而这种计算机语言在培训老师的口中就成了中高考的标配。对于少儿编程,大部分社会上的编程培训机构,对于低龄儿童的培训压根与正规的“编程”无关,基本上就是智商税,但如果从小能培养出孩子的兴趣,早就下一个比尔盖茨,也是有可能的。


大部分培训机构是在利用家长的教育焦虑,同时蹭国家政策的热点。事实上要做好少儿培训,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很多老师是不达标的。所以我觉得是在收智商税。


少儿阶段不宜学习编程,纯属拔苗助长,利用家长望子成龙心里收智商税。

编程确实能锻炼小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受这个年龄段孩子认知能力和知识面的影响,编程教育只能浅尝辄止,照葫芦画瓢做一些初级的练习题,显示界面好看又有趣,孩子当然喜欢。家长们一看我的孩子居然这么能干,激动之下哪管培训是不是值这个价,交钱!

其实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学习棋类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特别是围棋,更是可以全方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大局观,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面对复杂局面解决问题能力。特别的:棋类是竞争性游戏,可以激励孩子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志,培养输了坦然接受的开阔心胸和良好心态。要知道,孩子早期的挫折教育经历可是他们的宝贵财富,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不容易遇见。

当然,孩子学习编程没害处,有钱又有闲可以学,至于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能力提高有多大好处,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提高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


嗯嗯,我也想问这个问题[害羞]


在这个问题我认为:少儿编程与收智商税无关:因为少儿编程是属于教育系。智商税是属国家税务规定。因此各是一回事:不能混谈。


我觉得少儿编程不见得是在收智商税,但是把少儿编程当做必修课程却有些欠妥。编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习编程语法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掌握完一门编程语言的语法后,实际运用起来难度却不小,编程相对来说是很“枯燥泛味”,需要不断的试错学习,它并不适合每个人,必须要对编程有一定的兴趣,不然后面是很难学习下去的。学习完编程语法只是真正编程的开始,后面要不断的学习,所以学习编程也要因人而异,不可以去强迫。更何况小孩子很少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更别去指望他学习不感兴趣的知识。所以我建议是选择性培养喜爱编程的孩子,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原始地址:/shijie/29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