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如何教育你的?你觉得这样的教育对你有哪些好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真的很重要还有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


父亲的教育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虽然他的文化水平仅仅小学毕业。印象中他从来没有打过或者骂过我,对孩子的喜欢是发自内心的。

小时候父亲买来几张字画,有忍让谦和几个大字,下面还有对应的四首诗,我那时小,不懂什么意思,但父亲鼓励我和哥哥背诵,也就背下来了。慢慢长大后,发现里面的深意。

奶奶生病了,他会叫大家一起去,有捏腿的有梳头的。

有的家长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谁谁谁,你向他学学……父亲却从来不这样说。

他的处理方式自成体系,可以为了给我们买钢笔,在夏天的中午骑自行车去县里,又为了换个笔尖又跑一趟。别的孩子被老师留学校了(一般是没完成作业或者没有背过课文)家长一顿批评。小学只有一次被留学校,中午回家晚了,等待我的却是单独给我做的好吃的。那时学校只有期末考试前三名才会发奖状,期中考试不发,爸爸说,考好了我给你买去!

很小的时候爸爸会买来小锄头一类的,大概培养劳动兴趣吧,哈哈,那时候还真的挺爱干活。t

但是遇到危险的事情,他也会严厉的告诉我不可以。所以到现在还记得,例如,坐车不要把胳膊和头伸出窗外,到现在坐车车窗就是界限。所以也会严厉的告诉自己的孩子。

回想,感激遇到这样的父亲!


在中国家庭中,爸爸们往往扮演的是社会性角色,在外奋斗挣钱,而妈妈们则担负了更多的家庭教育的责任。

“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一个缺位的爸爸、一个焦虑的妈妈和一个崩溃的孩子。”网络上流传的“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都是对这种现象的吐槽。

工作、家务和教育子女,以及父教的缺失,让很多妈妈焦虑抓狂,这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而且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

完美的家庭教育是需要父亲和母亲共同参与的,因为父母双方对孩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家庭教育缺少父亲的参与,或者父母的家庭角色错位,就会造成孩子人格上的不完整,进而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释放自己的父格

植入勇敢

父爱如山,父亲的形象就是力量。孩子的勇敢特质主要来自于父亲,虽然母亲也能给孩子植入勇敢,但效果远远不如父亲。

父亲们要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打篮球、踢足球、爬山等,在这些挑战性的运动中,告诉孩子们人生的道理,教会孩子们勇敢的意义,鼓励孩子们不断尝试新事物。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亲也可以教育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做一个勇敢、有担当的人。

很多父亲总是说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或者感觉陪孩子很无聊,其实这些都是在找借口逃避自己做父亲的责任。

“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梁启超家,你是不是很羡慕?革命家梁启超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对于九个孩子的教育,他从没有说过没时间,反而对每一个孩子的事都关怀备至。

面对这样的“超级老爸”,作为父亲的你是否感到汗颜呢?

执行监管

母亲对于孩子的监管常常是“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生生扼杀掉了孩子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心很大的父亲们对孩子的监管则往往比较“放纵”,他们能放手让孩子去探索与冒险,独立去尝试着解决问题,挑战更高难度的事情,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

同时,父亲在监管中会制定比较严格的规则,并确定阶段性的目标,督促和指导孩子执行。

家庭中的监管者角色应该由父亲来担任,如果母亲来做监管者,会让孩子感受不到母亲的慈爱和温柔,也感受不到父亲带来的规则感和目标感。

记得小时候我想学骑自行车,是那种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成人自行车,妈妈认为不安全,坚决不同意,我感到非常失望。

可是爸爸却很支持我,并制定了每天的练习计划和目标效果,告诉我不要急功近利,要稳扎稳打。这段经历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我心中十分美好和温暖的回忆。

做回母亲真实的样子

表达温柔

女性的温柔似水,更喜欢亲近孩子,母亲的形象也一直是温暖、慈爱和善解人意。

从十月怀胎开始,母亲便是与孩子相处最久的人,所谓母子连心,孩子很轻易就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爱,对母亲更为依赖和信任。

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教的缺失,很多母亲代替父亲担任起了监管者的角色,动不动就对孩子说教、大吼,像一块坚硬的水泥,让孩子感觉很受伤,很没有安全感。

如果母亲的性格很强势、情绪暴躁易怒,那么很容易会把这种性格和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把孩子复制成另一个自己。

母亲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平定自己的情绪。当你想要发火的时候,照一照镜子,看看此刻的你是不是面目狰狞,是不是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母亲应该表现得温柔而坚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纵容。让孩子在明白道理的同时,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慈爱。

表扬鼓励

孩子在心理上是很依赖母亲的,也很在意母亲对自己的看法。可是很多母亲总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以此来羞辱、贬低自己的孩子。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耻而后勇,然而由于得不到母亲的认可,却让孩子感到更加失落和沮丧,很容易使孩子对自己、对生活失去信心。

在孩子前进的路上,母亲应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动力,成为他们信心的源泉。

平时,母亲要积极、适度地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对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多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支持孩子勇敢地面对问题。

父母应该保持步调一致,对同一件事,要采取同样的态度,一起表扬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幼年时,我们跟着父母学。父母告诉我们这是大人才能做的事情,当时的我们完全不懂,只能依据自己的判断对身边的人模仿。

童年时,我们跟着父母教的做。父母告诉我们这是小孩该做的事情,当时的我们似懂非懂,只能依据幼年时的习惯来做出自己的行为,而当你做着跟父母相同的行为时,父母就会告诉你还小,长大以后才能做。

少年时,也就是父母通常所说的叛逆期,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当你做着跟父母同样行为时,而父母只教育你不要这样做、要这样做时,你是不是会说“你不也一样吗”类似这样的话,并且反抗,而最终只能以“你是不是这么搞,还想不想要零花钱了”而告终,但是你心里肯定不服,对不对,所以就会越来越不听话,而父母也一样威胁,却从不想为什么!最终就容易导致家庭暴力、亲情冷漠、孩子得抑郁症等问题。


原始地址:/shijie/14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