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高校学生答辩现场被老师扔论文,老师称想让学生论文精益求精,学校:不影响学生毕业,你怎么看?

为人师表这句话是不是说啥样的老师就教出啥样的学生?不管这位老师是不是为了学生好,我都想说一个字:呵呵!


这是忧国忧民的举动,写得好!!现在的大学生啊,我看一年难有一半的时间是真正用在学习上的。我们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花都),那里面硬件设施论规划绝对是一流的,傍晚时分林荫小道,公园石凳,“亮丽”风景也是一流的,有时散步会被吓到一小跳,不是别人吓到我而是我吓到人家正在抱着啃的“小两口”,唉!时代进步了只能怪我和这个进步的时代“格格不入”。


今天放纵他们,就是害了他们


如果论文确实粗制滥造扔的好如果论文没问题老师纯粹是为了泄私愤那么老师就不对!看问题要全面辩证


感谢邀请

大学是每个高中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答辩也是每个毕业学子必经的一个环节,多年的耕耘只为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校方组织论文答辩,不管出于何种理由,都不应该现场扔掉论文,这不仅仅是为人师表的问题,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对学术的不尊重,不能事后仅因为校方一句“不影响学生毕业”就草草了事,学生论文写的不好,我们可以从旁引导他,扔论文这是不可取的,换位思考一下,这位老师如果您正在评一个很重要的职称,需要你交一篇学术报告,您辛辛苦苦准备了半年或者大半年,您的领导看完以后当场就把您的丢了,您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呢。


这位老师做的好,写论文可以吹,但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吹,专八没考过却在写专八内容让人觉得可笑


一般老师会珍惜学生写论文所付出的辛劳,完全不可能在论文答辩会上扔论文,既然发生了这种事,可想而知论文的质量离要求甚远,不如把论文全文刊登出来一定可以明辨是非。


学校怕麻烦不负责任,送瘟神吗?


不以一眚掩大德,这是我们应当持有的态度。

我女儿今年也恰好大四毕业,前几天刚通过论文答辩,我把此事向她询问,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她坦言,这只是极个别的事例,实在没有必要上纲上线,过度炒作。

女儿的话让我心生敬佩,从许多方面我都能够感觉孩子经过四年大学的历练,在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眼光也很独到,有着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

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这不正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所在嘛!

我又问,对于答辩现场教师扔论文怎么看?女儿说,现在高校里的确有这样一批学生,耽于玩乐,不思学业,的确是令人生气。但是这部分学生只占极少的比例,社会不能以一眚掩大德,从而抹黑当代大学生,也不能无限度地给高校施加压力。

她讲自己准备论文答辩的经过,的确用了大半年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她几乎把选题的方向的专业教材又从头翻了几遍,阅读筛选了大部分选题,最后和老师进行协商,确定毕业论文写作方向。

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老师无私帮助,老师或片言只语,或大段删改,都给她莫大的启迪。可以说,大学毕业这篇论文让她对高校四年产生了重新的认识。

女儿感慨说,大学的论文无论是选题,还是立意,其实都是对社会问题的模拟;就是一个小小的模拟已经让她心力交瘁了,真切地感受到不是学然后知不足,而是写然后知不足!

对于老师现场扔论文的举措,她说,老师的心情虽然可以理解,但是这种情绪实在不妥。毕竟是高校老师,有着深厚的学养,应当处变而不惊——情绪失控,学养不够。如果老师认为学生的论文不合格,可以退回去重写,准备二辩;或者如果论文有抄袭行为,直接判为不合格,不授予学位证书!

这是一个大学生对于此事的看法,她虽然不是当事人,但是用过来的人眼光看问题,或许能够给我们看问题提供一种别开生面的思路。


其实有好几个环节可以不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在开题的时候,每名学生都会分配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还有开题报告,还需要中期答辩。这些环节都是确保学生不会堆到最后一个月来写论文。更别说出现事件中的学生开题了,一不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甚至可以叫做胡说八道。这么多的环节下,居然还出现答辩现场学生一问三不知的现象。与其说老师是和学生生气,莫不如说老师是气这个团队其他指导老师的责任心。

毕业设计占的比重很大,一般都十几个学分,相当于七八门课程,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在这个环节是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态度,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一些简单的学术研究方法和实践,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不可否认,当前大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实习实践环节,有针对性的顶层设计,系统化整合资源,一对一指导,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老师们更是怨声载道,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而高校教师课程,科研,住房等生活压力。

老师能安心教书,学生能安心学习,这是高校领域都应该努力的方向,否则类似这样混出来的学生只会导致学历越来越不值钱。


难道不该扔吗?头两天看到新闻上有个副教授辞职去送快递了,原因就是他所在的班级80%的学生上课玩手机,很多人根本无心听课,试问这样的天之骄子,还能娇的起来吗?到了大学玩上几年,然后毕业以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埋怨大环境不好,就像赵本山说的那样,自己没能力就说没能力,还整啥大环境,这样的学习态度,能找到像样的工作才怪!

我坚决支持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因为大学定位本该如此,而不是进入大学好像就是进入了养老院!

什么是大学?那可是高等学府,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向社会输送高精尖人才的储备基地,但是现实情况呢?尤其这些年,随着大学扩招的推进,招生门槛的降低,大学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让人听到就心生遐想的神圣之地,转而成了人们议论的是非之地,正常的学术金字塔应该是倒金字塔式的,也就是说幼儿园阶段是最轻松的,到了大学应该是研究学术,研究高精尖知识的阶段,按理说学术应该比高考还要忙碌,比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废寝忘食才对,然并卵?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就开始彻底放松了,感觉大学就是一个疗养院,好不容易从高中的繁忙学业当中放松下来,能不兴奋吗?以至于很多人评价大学四年根本学不到啥东西,即使是最严苛的论文也论文了鸡肋,很多人作假照搬照抄,这是什么风气?大学如果这样搞下去,还有啥前途?

我坚决支持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面对外部的诱惑根本没有抵抗力,如果学校和老师再不严格,基本上就等于葬送了前途!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时代的特点就在于网络的四通八达、光怪陆离,通过网络,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所以这些年大学生借贷的案例逐年增多,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犯罪的案例逐年增多,大学生玩网络游戏豪掷千金的也比比皆是,长此以往,他们还有什么心思用在学业上,这可不是只跟他们自己有关,而是关乎亿万家庭,关乎整个社会和民族的未来!

如果今天这位老师的做法得不到认可,甚至被打压,我想说的是,那未来大学生这个金字招牌迟早会变得黯淡无光,大学无用论的说法甚至会变为现实,因为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网络一样能学到大学的知识,如果进入大学四年,只是为混日子只是为了花四年时间去等那一纸证书,这样的大学不上也罢!


广州某高校毕业论文答辩现场,学生论文因准备不充分而被老师当场扔掉。我支持这位老师的做法,但不赞同学校对此事的“表态”。

都大学毕业了!虽然在老师的眼中还是学生,在父母的心里还是孩子,但毕竟不是中小学时代的未成年人了,而是马上要走向社会、须以责任养活自己并回报家庭和社会的成年人了。难道还需要学校和社会来为自己的失误和失责买单吗?

上课玩手机,课余谈恋爱,攀比高消费……虽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如此,但很多高校确实就是这样的氛围!有人说,孩子们在中学时被“苦逼了,大学时该放松一下了!但总不致于将大学当游乐场吧?

前段时间,宝鸡某高职学校一学生因毕业论文不过而服农药自杀。这种悲剧的发生,真就是老师的错吗?做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们难道不应好好反思吗?

大学学习了3、4年时间,临末时最后一道检验关——毕业论文答辩,弄得如此一踏糊涂,让老师都感到羞辱!且问:进入社会后,又如何适应社会?

不懂写?不会写?没准备?……理由越多,越证明大学就在“混文凭的现实!

可惜的是,学校为何在处理这件事时,还特别表态“不影响学生毕业?

从该大学生个人利益角度讲,他毕竟读了3、4年,不予毕业也过意不去,可以理解。但公然表示论文不过关“不影响毕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可预见的。

当然,这或许也反映出学校虚弱的一面,至少学校也有责任,治学理念和方法也存在问题。


广州某高校学生答辩现场被老师扔论文,同时现场斥责学生这事,最近一段时间网上热议不断,事情被曝光后,当事老师称想让学生论文精益求精,学校也对外宣称不影响学生毕业,在我看来,这都是怕惹火上身的举动。

治学不严谨,非得等被曝光才会找说辞,任何理由都站不住脚。

昏睡的大学生,这是人民日报发文提出来的,言下之意,之所以有那么多昏睡的大学生存在,恰是高校治学不严谨造成的恶果。学校的管理与风气,具有一个特点,一年比一年差,学弟学妹向学长们学习,学的不是锐意进取,而是看谁懒惰。抱着混的态度,轻松就能毕业,谁还愿意去本着严谨求学的态度去学习?因此,从根源上来讲,问题还是出在高校治学太过于松散上面。

答辩现场老师扔论文,不单单是为较真,那是无奈后的愤怒表现。

有些高校教师确实在坚守着他们的治学精神底线,他们敢于较真,对于一些不学无术的学生真是痛在心里,恨铁不成钢。因此,在论文答辩现场扔论文也好,斥责也罢,我看都不为过。换个角度看问题,父母教育不争气的孩子,难道不可以说几句难听的吗?但是在我看来,当事老师用不着解释什么,你这一解释反而画蛇添足了。既然有勇气去那样做,就有勇气承担舆论压力,甚至可能被追究责任的后果。

校方所谓的不影响学生毕业,这说法太可笑了,这纯粹是底虚的表现。

大学生毕业都是有明确规定的,我们都知道一个常理,论文通不过,你就拿不到学位证,如果所有的学科都通过,可以正常拿到毕业证。现在校方说到不影响学生毕业,那是否能明确说明一下,当事学生是否符合毕业的条件?当事学生所参加的各科考试,是否有通过自己的真实能力考过的?如果学校真敢较较真,体现自己治学严谨之风,那不妨查查嘛。

结束语:广州某高校论文答辩现场的丑态,只是高校教育的一个微缩影,透过这个缩影,我们可以放大想像,去想想有多少类似的现象?未曾被外界所知。如今大学生的素质较十年前,二十年前普遍下降,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好在,现在教育部已经意识到这点,在今后将会对大学生混日子采取新的策略(宽进严出),但是从设想到彻底改观,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原始地址:/shenghuo/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