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留守学生”进行关怀?

课堂上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发现问题耐心细致的辅导。课下多与他们沟通,了解生活中的困难,帮其解决,与之交朋友,给他过生日,用真情感化他,用爱心温暖他。


多多跟他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心里需求,有可能,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温暖。做他们父母的思想工作,尽量多跟孩子沟通,视频通话也行啊。


我觉得多跟孩子们沟通,和孩子们交朋友,多多的去倾听孩子的想法,这样会最大限度地了解孩子。

当然,如果有时间,多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学校,家长,看护人对孩子要关心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自己留在家并因此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他们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学校、家庭教育带来种种不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和身心发展。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这些孩子长期留守在家,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很多留守儿童都是这样,脾气比别人的大,心好象也比其他人的小,动不动就生气,动不动就哭。由于缺少爱,他们比别人更容易焦躁,生活散漫,性格冷漠孤僻,心理容易产生各方面的缺陷,有时这些孩子做错事我也感到非常生气,可是一想到他们是留守儿童,我就忍住,尽量宽容他们,语重心长地去开导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有什么难处,给他们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困难,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受自信的力量,感受到学校集体的温暖。

2.心理和情感世界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他们的父母,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丢下了他们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了贡献。而他们的子女将远离父母的关爱,忍受孤独、寂寞。很多时候,孩子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当别人的孩子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时,他们被留在了乡下的角落里孤独地像草一样生活。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缺乏自信,悲观消极,孤僻冷漠,缺乏安全感。

3.道德行为差。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例如:经常说谎,自由散漫,不服管教,不尊重别人,乱拿别人的东西等。

二、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责任

1.父母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确定孩子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监护权,并且要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现在通讯那么发达,多抽一点时间和孩子视频,询问孩子的日常起居,多鼓励孩子克服困难,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不易,增进亲子关系的和谐。我们班上有个别一两个孩子,不仅是留守儿童,还遭遇父母离异,母亲不管不顾,不闻不问。这样不称职的父母你有什么资格希望别人关爱你的孩子,作为老师,每每看到他们,都很是心痛。

2.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爱,监督孩子的思想变化。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爱心是开启心灵的钥匙,从生活上,学习上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参加学校集体活动,融入集体生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处处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让同一片天空下的同龄孩子都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情。

3.农民在外出务工时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是有原因的,一是打工的地方离学校远不方便就读,二是城市高额的教育费用负担不起。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取消入学限制和高额的借读费,应该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异地上学的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

4.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加强宣传,增强社会的关注程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来共同努力,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为孩子的和谐、健康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应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课堂上,要多关注留守孩子,经常眼神提醒,问题暗示,让孩子能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在课下,要经常联系他们,嘘寒问暖,家长里短,时常了解留守孩子的动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通过谈心与他们交朋友,解决他们的生活学习等等方面的困难。其他时间,要经常和他们的家长沟通,随时告诉家长们他们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另外,在学校里,要经常动员他们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实践活动,兴趣小组,陶冶情操,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


一是与孩子拉进感情。利用课间或课余时间找孩子谈心,当然只是和孩子随便聊聊,不谈学习的事,这样有利于打开孩子心扉,走进孩子的内心,从而了解孩子所思所想。

二是再课堂上多鼓励。可以用语言,用目光,用微笑等方式,树立孩子自信,赢得孩子信任。

三是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一块玩游戏。

四是每周和孩子在食堂吃几次饭。

五是利用媒体让孩子和家长视频。


原始地址:/remen/36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