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带给我一个全新对读书方法思路的认识,以前读书更多的像书中提到的基础阅读及外加一些检视阅读,对于正真理解书中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完全凭模糊的感受来判断,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思路去理解,读过本书后完全颠覆了我读书的观念态度,四个层次的阅读和四大问题贯穿全书,以此达到对正本书全方位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的在读书。


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好。读下本书,需要什么方法呢!


这本书,还没看过,但是,看到评价,都很好,有机会我去看一下!谢谢


作为一个读书会的成员,曾经有幸精读过此书,为了学会读书,反复读过此书不下五六遍。

虽然是出版于上世纪70年代,但我认为此书仍然可以作为阅读方法的教科书级书目。

书中系统全面阐述了读书的意义和方法,不同种类的不同方法等等。

如喜欢读书,想要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是不可错过的入门书籍。


虽然这本书的增订本都已上市50年之久,但是它仍然是我们一直在找的书。这方面,很多已经踏入社会的人深有体会,为什么很想读一些书让自己有所提高,但是往往难以坚持。其实,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此,它是写给想要通过读书提高自己,但又不得其法的你。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教条的使用书中方法去阅读,而是在读书这件事上给你以启迪,灵活运用法则以不同的速度分门别类的去阅读,加上坚持不懈的用心读书,我想一定会有收获吧。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根本不懂阅读。

如果你之前没读过这本书,强烈推荐加入阅读书单;

如果你之前读过,没关系,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去读的好书(文末附上了全书的思维导图)。

00关于阅读

在作者看来,阅读的目标是要读得好,而不是要读得广。而好的阅读,一定是主动的阅读,也就是能提出问题来,并且你能回答这些问题。

浅的层面,你读后得知道这本书说了什么?其中又分为主题概述和详细内容;

深的层面,把书的内容和自己的认知or经验进行关联。比如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自己是怎么看待的,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哪些指导和借鉴?等等

MindMaster制图

一键体验MindMaster思维导图edrawsoft.cn

作者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并且鼓励读者想更高的阅读层次迈进,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01基础阅读

这个层次的阅读要求比较低,简单来说,就是能认字,读起来比较流畅,不会被文法结构阻碍住。

02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的特点在于强调时间。简单来说,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

比如大家拿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时,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可以先按照下面5个步骤来略读,目的是帮助你们快速把握全书结构和部分精华:

1)先看书名页,然后再看序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看书中索引,评估议题的范围;书皮上的出版者信息

4)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阅读篇章摘要(不用从第一页看起,不然每次翻开都是第一页)

5)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

注意书本(以及章节)的结尾是否有总结(很多时候直接看总结,可以更快把握全书精华)

ps:有很多读者表示看不下去《如何阅读一本书》,没关系,头一次面对这种难啃的工具书时,先从头到尾快读一遍,做到“不逗留”和“不倒退”阅读即可。

03分析阅读

接下来是进阶的分析阅读。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先检视这本书,知道自己在读的书籍的种类,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一本实用工具书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谈的是阅读的四个层次,鼓励读者想更高的阅读层次迈进,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纲要(全书/部分)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者拟定了纲要,以写出一本好书。而你则要拟定你的纲要,才能读得明白。在拟大纲的最后阶段,就是要知道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你可以用纸笔或者思维导图软件,写下构成一个论述的所有主旨。

8)根据主旨,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

当你跟作者达成共识,找出他的关键主旨与论述,分辨出如何解决他所面对的问题,你就会知道他在这本书中要说的是什么。

第三阶段

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

但我们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批评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03主题阅读

在阅读之前,这个主题就已经被确认了,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单,《如何阅读一本书》可以是其中的一本。然后检视浏览这份书单中的所有书,确定哪些章节与你的主题相关。

注意:你和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主旨,因为不同的书对相同的阅读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述,比如略读、跳读、skim等等,说的都是一回事。

在总结作者论述的时候,一定要用这套中立的语言,而不是作者的语言

当然,对于同一问题,不同作者的观点可能也会有冲突,我们进行主题阅读要做的就是,确定我们想要了解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下。

在这些冲突的观点中,可能有一个是完全真实的,而其他的则是虚假的;也有可能双方面都只是表达了整体真理的一小部分。这需要阅读者自己做出判断。

自主判断的过程,就是加深自己对议题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最后,附上《如何阅读一本书》精读思维导图,来源:MindMaster导图社区作者@禹逸雄

如果图片不清晰,可以点击图片“查看原图”,或者点击下方传送门直接查看导图源文件↓↓↓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mm.edrawsoft.cn/tplate/14632

点击查看《如何阅读一本书》高清导图☝☝☝


对于会读书的人意义不大,对于不会读书的人也没啥意义,这本书就像教人走路,会走的人不用教,不会走的人你也难交的会。


奥美广告曾为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25周年庆活动创作了一个震惊整个广告圈的文案,我引用其中一段:

不知何时开始,我害怕阅读的人。就像我们不知道冬天从哪天开始,只会感觉也的黑越来越漫长。

我害怕阅读的人,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我所拥有的内涵是什么?不就是人人能脱口而出,游荡在空气中最通俗的认知吗?像心脏在身体的左边,春天之后是夏天,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有权利的人。但阅读的人在知识里遨游,能从食谱论及管理学,八卦周刊讲到社会趋势,甚至空中跃下的猫,都能让他们对建筑防震理论侃侃而谈。

相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时代的录音机:过气、无法调整。我最引以为傲的论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书架上某本书里的某段文字,而且,还是不被荧光笔划线注记的那一段。

我害怕阅读的人,尤其是,还在阅读的人。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看原文。平实的语句却有振聋发聩之效,风平浪静般地叙述却能让人暗流涌动,百感交集。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让人害怕的阅读人?这是很多人的困惑,不是因为他们不读书,而是因为明明读了很多书,却读完就忘记,那不就跟没读一样吗?付出的那么多时间,多可惜。

有效阅读,让每读的一本书都能被你所用,哪怕是为了能在酒桌上的高谈阔论。你需要这本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奥野宣之毕业于日本的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他在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建树。并且在工作之外,他还经常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参加各种媒体节目和论坛,指导了很多热爱读书的人能更加有效地阅读。

书中关于从选书到活用都有非常详实的叙述,大致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用笔记指导选书并购得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首先你得有一本笔记本,这上面是你对你喜爱的书的记录,不局限于格式和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来自于随想笔记,购书清单,各种报道的剪报以及读书笔记。

然后将这个笔记本一元化,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讲,就是把它当成是一个纸箱,可以装下任何可以装的进去的东西。按照以下的要点运用:

①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②按时间顺序书写

③附上日期

④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

⑤可以粘贴

这样一来,一本信息齐全包罗万象的笔记本就有了。拿着这本笔记本去买书,买到自己真正喜欢并对自己有益的书的概率大大的提高。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买不到书的局面,尤其是在看书的时候“书里推荐的书”,这就需要用到一个很有用的工具—“枢纽书”,即以一本中心书为轴,通过此书来找到其他想要的书,比如一些书名指导类的图书,可以多加利用。

用笔记加深对书本的理解和深度思考

一本好书,总有那么几个句子会引起你的共鸣。有那么一个故事,触动你的心灵。如果你只是读过了,感慨下,不做任何的记录,那么,也只能是读过了就读过了,仅此而已。

如何你真的想让你读的书能对你有些改变,也对得起付出的时间,你需要谨记这三个要点:

1,改变读书目的

从读完了就算,读书笔记随心而为到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这个看上去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我们读书是想读的书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用的东西,然后我们再及时地把这些东西以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也可以看成是“思想输出”,这样一来,能极大地增加读书的效率和利用。

2,做记号的主要三个步骤

主要的筛选程序应该是:通读—重读---标记

第一次阅读时把觉得有价值的折角,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那就再折一角,最后针对两次折角的进行筛选,把第三次看的时候依然认为很重要的做上标记。

3,“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这是一种读书笔记的基本形式,主要还是为了证明自己读过的好书。重点是先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内容,然后在此挤出上写上自己的评论或者感想。

这样能经过自己思考和理解的内容,在大脑中也会有更深的印象,实现有效阅读也就不在话下。

通过笔记积极输出,提高自我

读书这种行为,我们付出了时间,精力和金钱,如果读书不能给我们带来好的方向的改变,我想没有人能坚持下来。

有人说功利性读书不可取,但别忘了,就算你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消遣和娱乐,这也是读书的目的,没有目的的读书是无效的,也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笔记作为书本中精华的总结以及个人思考的记录,经常重读笔记对于进一步了解此书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对于我而言,没读完一本书,我都是要花上至少三个小时来写一篇书评的,把自己的感想,对书的评价以及整本书的主要知识都做好梳理整合,用奥野宣之的话来讲,就是“开火炒菜”。

食材买好,菜洗好切好,开火炒菜就看个人的厨艺了。最后菜做得好不好吃我想很多人可能并不会那么在意,毕竟,享受这个炒菜的过程才更美妙。不过呢,对于美食爱好者,他们为了炒出一盘更美味的菜,也会不断地尝试,找出其中的技巧,最后成为“大厨”。

一本好书就像是一杯陈年美酿,而做笔记就像品酒。需要闻其味,细细品,在咂摸,回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香、醇、柔。人生亦如是。


《如何阅读一本书》确实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书,但是同时也是一本非常非常难读的书。

因为成书比较早,所以写法会比较老派,或者说就像一个老人一样有些啰嗦。

对于这本书,其实更重要的是吸收其中的观点,而不是寻找具体的方法。比如像作者一开篇所提到的「主动」,包括像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都是非常非常好的关于阅读的观念,可以以这些观念为指引,再去阅读其他的阅读方法类的书籍,去寻找更好的使用方法,这样的话我觉得会更有帮助。

除此之外,还有后面的一部分作者针对每个不同类别的书籍,选择不同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方法,这一部分其实也非常非常的有用,很多人我们会有一个误区,就是我们想要去用同一套标准同一套方法去阅读所有的书籍,而这样的观点,很容易让我们陷入一种事倍功半的阅读当中,所以像这本书当中所提到的,不同书籍选择不同的目标,是一个非常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态度。

另外这本书最后所附上的那个书单,也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几乎西方世界最值得阅读的经典书籍,都被收录在这个书单当中,值得大家按图索骥去寻找适合自己阅读的西方经典。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章鱼读书」,和我一起,做更聪明的读书人。

在公众号「章鱼读书」回复「100本」,获得每年精读100本书的高效方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我读过的第一本教人们阅读的书,当时我刚开始学习阅读,虽然我意识到自己在阅读方面存在问题,读完的书什么都记不住,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直到遇到这本书,让我收获很大。

好的书无论什么时候读都会有收获,因为书的内容经的起岁月的考验,而且我们自己也一直在成长进步,不断积累新知识,更新旧的认知。

很多讲阅读的书都提到有些书籍是值得读一辈子的,当你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翻,或者给你力量,或者给你新的启迪,而我很庆幸自己找到这么一本书,我常常会为书中的表述所折服,有种瞬间豁然开朗的感觉,惊讶作者怎么能够把如此抽象的概念解释的如此精妙。

正是由于这本书于我而言的特殊意义,我又开始重读她,并且打算用“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来温习这本书。以下就是我对第一章的摘抄和评论:

○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多,更方便,公众号文章,抖音视频等等,因为太容易获得,我们不需要再费力从书本中寻求知识,我们只要被动的接受媒体给我们灌输的大量资讯,然而这些知识里有多少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需要主动获得的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否则再有料的信息也只会昙花一现闪过大脑,不曾在我们脑海中划过一道涟漪。

○写作与阅读的东西就像那只球一样,是被主动、有活力的双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

☆我们所阅读的书就好像那只球,作者写书是在出球,而当读者从万千本书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时,一样是在发球,两者的共同点是主动,尤其对阅读者而言,越主动收获越大。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给阅读这项艺术下了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阅读全凭自我的理解能力,你能理解多少就能提升多少,这需要靠你的心智能力。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第一种的无知是连字母都没学过,当然无法阅读。第二种的无知却是读错了许多书。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AlexanderPope)称这种人是书呆子,无知的阅读者。总有一些书呆子读得太广,却读不通。希腊人给这种集阅读与愚蠢于一身的人一种特别称呼,这也可运用在任何年纪、好读书却读不懂的人身上。他们就叫“半瓶醋”(Sophomores)。☆这也是我一直在学习如何阅读的原因,我不希望自己成为半瓶醋,白白浪费很多好书。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这也印证了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有些书是值得反复咀嚼消化的,我在努力寻找这样的书。

○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其实检视阅读就是很多书里提到的快速阅读,要读的又快又好。但对于分析阅读作者的表述当真精妙的令人佩服。我不仅想起在《洋葱阅读法》这本书里作者关于核弹式主题阅读的描述,用长期的时间去钻研一个领域,不断学习不断领悟,这不就是分析阅读吗?


原始地址:/remen/34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