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的教授们会不会受到本科大神们在智商、能力、学识上的碾压?

别开玩笑了。


你可能想的有点多,清北教授基本上是各行业顶尖人物,他们当中大部分也是名校毕业。


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吾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你以为竞赛题是谁出的?


这是很有可能的,清华北大的学生有相当数量是智力超群绝伦的,在某些方面远远强于他们的老师。但是,真正的学霸其实很谦虚,会尊重师长,而在老师这一方看来,学生比自己要强,难道不是应该庆幸的事情吗?


北大清华的学生有多少能进北大清华当教授?这又已经是优中又选优了,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说得好像清北的教授们年轻时就不是学霸学神一样


不要用碾压这个词,应该是教学相长。我承认对于已存知识的是学习,学生定然超不过老师。但是如果你相信发展,相信人类是不断进步的。那么新知识一定会在年轻的脑袋里产生。牛顿是如此,爱因斯坦也是如此。


本事是一方面,经验更重要,人家在这方面搞了一辈子了,学生那才几年,说句不好听的话,人家走得路比学生吃得盐都多,天赋异禀也不可能会碾压


专才与通才的区别


我记得同济朱慈勉说的高中生解决一道同济研究生的题目,同济研究生肯定吊打普通学校的博士吧


有可能,万事皆可能。孔子还输给二小儿辨日呢。但孔子还是孔子,二小儿还是二小儿。除非二小儿以后也成为真正的大神。


能在北大清华当教授,肯定也能考上北大,清华,不存在这个问题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没见清华北大研究出世界厉害的芯片啊。


纯搞技术的话,一些教授真干不过年轻人。但是从眼界和见识上来讲,年轻人还是不行,这是需要时间去沉淀和积累的


高中,学习基础知识

大学,学习一门专业的基础知识

硕士研究生,深化专业知识,但还是学习为主

博士研究生,学习前沿知识,并尝试突破

专家、院士,或多或少有所突破

当然,各种突破的含金量差异极大,政治、文史、社科类不谈,因为主观性太强,国内的成果拿到国外,别人不一定会承认,工程应用类科技,比如说芯片、光刻机、石墨烯技术等,这个含金量就很高了,代表了国家的工业水平,含金量最高的当然是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代表了人类文明等级。

当今人类的知识积累,够一个天才学到50岁,大学才刚开始,清北也不例外,没有碰到“研究”的大门,对教授来说,还构不成压力。


不会的,我今年28岁大学斯坦福博士毕业后,业余篮球打的不错,本来nba洛杉矶湖人给我份一年2000万的合同,美国航天局也给我份不错的工作,我都没有接受毅然回国,在北大当了普通的一名教授,我的学生们智商什么的都还可以,但是只会一些书本上的东西,实践能力还差我们老师一大截。


那些教授当年也是学神的存在,只能说专注于某一领域,其他方面的知识忘记了……要说智商碾压,那是不可能的,都在同一水平。


借用韩愈《师说》的两句名言来回答这个问题。

1、第一句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会有老师这个角色或者说职业。老师的存在,即是帮助我们开化,从最简单的识字开始让我们从懵懂走向聪慧,进而学会如何独立思考。所以,老师的存在,跟谁聪明不聪明没有必然的关系,高中阶段的竞赛大神或者高考考神,针对的只是数理化的某个学科。从大学的学科内容上看,高中时这些学科其实和小学一二年级学习汉字的作用一样,都还只是基础而已,是为了更高阶的学习做铺垫。可能你的计算能力和数学逻辑很强,但是如何从基础数学过渡到应用数学,真正把你的所学、所思于生产劳动和发明创造,还是需要老师的引导。师傅请进门,修行在个人。即便你的修行能力再强,还是需要先把师傅先请进来讲道。最重要的是,人不是孤立的个体,是具有极强社会属性的单位,人和人的思想交流、分工合作,让人类社会得以正常运转。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无论智商高低,即便学习能力再突出的人,也需要去适应一个集体环境的学习节奏。无论是讲课还是实验,老师除了授业外,还需要去平衡和处理好不同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学生之间的关系。

2、第二句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这句话其实是告诉我们,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一定是平等、自由和包容的。1917年的北大,有这样一群教授,梁漱溟24岁,胡适26岁,刘半农26岁......这些人虽然非常年轻,但在当时确是国内各领域最顶尖的学者。现在20多岁的人,可能还在读研考博,而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在聘请教员只问学识和能力,不问思想或者派别,在最大程度上不拘一格降人才。当时的北大,不但在招聘老师上充分开放,选拔学生时也是非常开放。在此前的一年,朱自清参加了北京大学的招生考试,最终是以数学0分,语文接近满分的成绩上的北大。而朱自清后来也并没有因为自己文科好,而不上文科老师的课。

清华北大作为国内最顶尖的高校和学术高峰,很多清北的教授们自小也是天才,或者说从平庸一步步走向天才的。他们不会因为学生比自己更聪明,或者担心学生比自己聪明就惊慌失措。毕竟,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发现最聪明的人,以及懂得如何去培养最聪明的人。从哲学的角度上说,聪明还只是方法论的范畴,如何学以致用和用好知识,才是对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如今的互联网,让信息变得透明,获取知识并不是一件难事。但信息并不是知识,而知识也不能完全代表能力。不可否认,学霸们、考神门有知识储备和学习知识的能力,但是如何去定义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思考、规划未来的成长、成才之路,这些都需要老师们进一步的教育和培养


提这个问题的人有点像一个穷得只剩身上穿的衣服的人在问亿万富翁吃重庆小面会不会找一家便宜点的馆子,脏点也行,只要便宜!提这个问题本身很能说明我们教育的失败——多少人被同学或某个传说的大神能考上清华北大吓坏了,而其实那不过是一个很平常的成就而已。

能在清华北大任教,别说教授,就讲师,绝大多数人都是自己同龄人里的学霸,很多人本科就算不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也是国内顶级大学,或至少是排名非常靠前大学的人,而且还是大学四年老老实实刻苦学习的人啊。不晓得提问者怎么想起这个问题来?是自己被每次考140分的同桌吓坏了?

别说什么竞赛大神、特奖大神、高考大神,就算三合一又怎样呢?能考个清华北大又有啥了不起呢?很多人只是没有高考机会而已,还有的人并不把清华北大作为自己最想去的大学——你心目中的女神,别人可能看都不看一眼。而清华北大的老师,绝大多数人,不管当年考的本科是不是清华北大,都是非常优秀的,而且一直刻苦学习,一直优秀的。

每一个人都不要被别人暂时的光环吓倒了。很多人之所以做得不好,考试差,与其说是天生智力不行,不如说是自己吓坏了自己,没有把潜能发挥出来。

最后给提问者和真认为什么大神不得了的人一句良心话,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自认为IcanPlay,你就真的可能做很多事情。


原始地址:/rebang/5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