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兄弟阋墙的故事?

二月河《雍正皇帝》

淋漓尽致的描写


打虎亲兄弟,战场父子兵,团结一致打敌人!


历代都有,数不胜数。


历史上兄弟阋墙的有:1、秦二世胡亥杀兄夺位、又屠手足,2、东吴孙权两子太子孙和鲁王孙霸兄弟不和,3、一世枭雄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打压亲弟曹植、毒杀猛将、也是另一手足弟弟曹彰,4、南北朝刘宋文帝刘义隆赐死其弟任城王刘义康,5、刘邵弑父后,被其弟刘骏率军讨伐,6、刘聪杀其太子兄长刘和夺位,7、昏君刘子业杀手足兄弟、还与姐姐姑母乱伦,8、后赵太子石遂残害其弟石宣、石韬,9、鲜卑前燕名将慕容翰被其弟文景帝慕容皝忌妒赐死,10、北齐昏君后主高纬赐死其兄、北齐猛将高长恭,11、隋炀帝杨广杀兄灭弟弑父,12、唐太宗杀兄屠弟,13、五代十国后梁郢王朱友贞弑父夺位、其弟朱友文发动政变率军讨伐,14、北宋宋太宗弑兄篡位,15、清朝康熙晚年八子争位、兄弟成仇等,都是历史上皇权斗争中兄弟相残的人伦惨剧。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兄弟阎墙”这个典故出自《诗经·小雅》,里面有这样一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思是说,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 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那么,历史上有哪些“兄弟阋墙”的故事呢?我给大家分享三个历史事件:

首先想到的是,李世民的“宣武门之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退位。

当时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是比较稳固的。但是个人感觉因为李渊是开国皇帝,所以儿子们在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各有自己的势力。所以不会完全接受靠出生顺序决定的继承制度,因此才会发生比较残酷的夺嫡斗争。

其次,隋朝杨广与杨勇之间的帝位之争。

杨广是个颇有心计的人,它设计谋让皇帝疏远太子杨勇,最终太子废立移位的宫廷,朝廷间统治层的权力斗争却由此引发,愈演愈烈。杨勇被废后,囚禁于东宫旧地,交由杨广管束,杨勇由天上跌落到地下,生不如死,以致疯癫发狂,后在杨广即位后诏书赐死。

最后,魏国世子曹丕和曹植之争

曹昂死后,曹丕成了长子,本着古人“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传统,只要曹丕不傻不犯错,似乎没有曹植什么事。但是偏偏曹操特别喜欢这个儿子,多次向身边人表示要让曹植继承他,丁仪、杨修为此也过来辅佐他。从此曹植便被卷入了夺嫡之争,但最后的赢家却还是曹丕。


历史上兄弟阋墙的例子太多了,列举几个比较熟悉但又比较容易忽视的故事。

1.上古时期的炎帝和黄帝。炎帝和黄帝同为华夏族的先祖,曾经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而“大打出手”,出现了“兄弟相残”的“阪泉之战”。

2.郑庄公寤生和其弟共叔段。郑桓公死后传位于庄公寤生,其母武姜因“恨庄公而喜段”,所以想法设法为共叔段创造起兵条件,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为争夺君位,联合武姜,里应外合起兵造反,被郑庄公打败,共叔段出逃后被围自杀,武姜被囚禁。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

3.赵惠文王何和其兄公子章。战国初期,赵武灵王不按礼制传位于次子公子何,长子公子章不服。公子章乘赵武灵王带兄弟二人到沙丘之际,发动政变杀死其弟赵惠文王,还活活的把赵武灵王饿死在沙丘的宫殿里,制造了震惊古今的“沙丘之变”。

历史上还有很多兄弟阋墙的故事,如:七步成诗,相煎何太急的曹丕、曹植帝位之争;唐太宗李世民杀兄李建成和杀弟李元吉的“玄武门之变”;清朝有名的“八子夺嫡”等等。


这世间,兄弟阋墙的事时有发生。譬如说两岸的局势,这一阋已近70年了。但是,莫论国是,我今天想说的是台湾令人称奇的费玉清费家三姐弟。这当然还是因为今年春节期间“追剧”了25年前台视的那档综艺节目——《龙兄虎弟》,前后看了不下十期吧,我说的是完整版。

有人说,你说错了,应该是张家三姐弟吧,他们分别叫张彦琼、张彦明、张彦亭。是的,姐弟仨本姓张,但他们在演艺圈出道时都有一个“费姓”的艺名——费贞绫、费正清、费玉清。虽然当年费贞绫、费玉清都已经红透了大半个宝岛,但张彦明却没有因“费正清”而一炮走红,一怒之下改回本姓,艺名“张菲”,于是有了日后台湾综艺大哥大的“菲哥”,后来为国人熟知的胡瓜、吴宗宪、蔡康永、陶子等,当年无不受到菲哥的提点。

台湾歌坛前辈,已经往故的大哥高凌风曾在东方卫视的某挡节目里大爆过台湾主持圈秘闻,直指综艺大哥张菲与所有人都不和。但回到家中,张彦琼、张彦明、张彦亭却都是父母的好孩子,姐弟仨感情甚笃。

张家“一门三杰”的出身并不富贵,父亲张舞曦是小公务员,母亲张谭氏大概是家庭主妇,虽然家中清寒,倒也十分恬淡、宽松。据说费玉清的音乐天分就来自于母亲日常打理家务事时的浅吟低唱。后来父母离异了,张菲跟着父亲生活,费贞绫、费玉清则跟了母亲谭氏。张、谭二人虽然离异,却仍保持着相当的联系,因而姐弟三人的感情从未隔断过。张家父母这样的处理,不知好过当今社会多少曾经大秀恩爱、后来又反目成仇、相互撕逼的所谓神仙眷侣。

费贞绫的特立独行在台湾可谓无出其右。早年在父母的反对声中毅然决然地选择出道演艺圈,并以艳星身份红遍宝岛,是当年风气尚为保守的台湾第一个穿露背装的女艺人。当然费贞绫也自有她的本钱,能歌善舞,语言泼辣,风格大胆,姿态妖娆,被岛内人誉为“东方维纳斯”。为此,她没少被台湾新闻局约谈过,不过费贞绫还是我行我素。

费贞绫自小出道,挣钱养家,蹿红后不忘提携两个弟弟。宝岛演艺圈一直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有一天费贞绫找到有演艺界“鬼才”称号的刘家昌,向他推荐了小弟弟费玉清,没想到,费玉清唱了没几句,刘家昌就让小哥出了录音室。费贞绫十分失望,央求刘家昌再给个机会。其实,刘家昌当时就看好了这个年轻人,在他的首肯下,海山唱片公司第二天就签约了费玉清,费玉清也投桃报李,他的歌曾让濒临倒闭的海山起死回生。没想到啊没想到,过了没几天,费贞绫又带来个年轻人,弱弱地说:“我还有个弟弟…..”其时刘家昌红遍台湾、工作繁忙,当场就被费贞绫惹毛了,不难烦地说:“去去去,怎么都是你家的事!”这个年轻人就是她的大弟弟张菲。多年后,刘家昌上张菲的综艺节目,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还言犹在耳地记得当年张菲横横地抱怨:“怎么连个机会都不给?”刘家昌在节目里调侃道:“你应该感谢我,如果没有我当年的决然回绝,怎么会有你今天的成就?你唱歌唱得过费玉清吗?”其实,张菲的西洋情歌还是哼得不错的,刘家昌后来也在节目中公开赞誉过,其成熟男人的深沉嗓音足显了张菲的张力。

后来,费贞绫出家了,在三十九岁那年。不知经历了多少情感的波折、人生的历练,费贞绫在三十三岁的熟女年纪萌生了出家的念头,挣扎了六年之后,同样还是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家,并变卖了自己在演艺界打拼多年所得的万贯家财。三十九岁,与他同年的张菲(不是双胞胎,一个在年头,一个在年尾,可见张爸爸、张妈妈当年感情甚好)和比他小四岁的费玉清在台湾正红得发紫,而她却毅然决然地出了家,成了恒述法师。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在年轻时曾说过这样的玩笑话:“女人四十岁时大抵就死了。”不知是否暗合了费贞绫当年的心境。

张菲的出道并不顺利,他的走红晚于姐姐费贞绫和弟弟费玉清。台湾闽南语天后张蕙有一次在某挡节目里提起过,某天去费玉清家作客,看到费玉清与张蕙正聊得热络,当时也许还叫费正清的张菲就不无醋意地说道:“总有一天,我要红过你们!”果不其然,他做到了。

张菲的个性远没有他的外表那样豪放。岛内对他有“犹豫先生”之称,就是指其不管是主持或是投资都很谨慎,不愿先证实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在节目里则截然相反,张菲很放得开,能说会道,拿捏妥当。他与很多女艺人传过绯闻,是真是假,扑朔难分。还是在这档《龙兄虎弟》的综艺节目里,费玉清和许多嘉宾都会拿他破碎的婚姻以及与多名女艺人有绯闻的“梗”说事,对张菲竭尽调笑,而菲哥也毫不手软,反击以费玉清的不婚。这样拿自家兄弟的痛点说事,博观众一笑,也只有他们两兄弟做得出来了。当张菲笑着唱出“张妈妈不要逼费玉清结婚了”的桥段时,场上场下笑成一片。还有“志明和春娇”、“志明与志伟”的人设也为节目增添了不少笑料。节目中他俩倒是很少提起他们的姐姐费贞绫,也许是不忍姐姐出家,仍希冀家姐还俗;也许是恒述法师真的斩断尘缘了。

张菲在港台演艺界的人缘也远远不如弟弟费玉清,据传,许多大咖都与他怼过,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但他在主持界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的《黄金拍档》、《欢乐一百点》、《龙兄虎弟》、《龙虎综艺王》等节目在港台有口皆碑,“综艺大哥”的名号还真不是盖的。无论是早期艺人高凌风、赵传、凤飞飞、蔡琴、叶爱玲,还是现在仍活跃在演艺界的刘德华、梁朝伟、周华健、王菲、大小S等等,哪一个没有在菲哥主持的节目里为他的主持风格倾倒过?就连马英九、陈水扁这样的政界人物都上过他的节目,在《龙兄虎弟》这档节目里他还让人扮演和模仿了阿扁的形象,当时还没当政台湾首脑的阿扁还乐颠颠地在节目里哼起了每晚必为妻子唱的歌,大秀了一把他与吴淑珍的恩爱。

费玉清的成就我这里就不再多言了,因为我刚写过《错过小哥的最美芳华》。“妖姬、小丑、圣人”,这样的一门三杰在华人演艺圈并不多见。早年东森电视的《台湾启示录》曾专题报道过张家传奇。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培育了这样三个个性特异、成就非凡的台湾娱乐圈三杰,他们仨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很搞笑,这大概与当年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生态有关,能做的不能说,能说的不能做,于是,人人都是段子手。至于政治观点,我猜张菲比较偏绿些,恒述法师和费玉清则应该超脱些。

张爸爸、张妈妈都很高寿,分别活了96和85岁,大概与这三个活宝始终在膝前承欢有关吧。对两位老人来说,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三个宝贝都没有美满的婚姻,这恐怕也是因他们仨都喜欢异国恋的缘故。费贞绫、费玉清年轻时都曾与日本的恋人谈婚论嫁,结局却是令人唏嘘;张菲则娶了韩国妻子,最后也是劳燕凤飞,于是有了后续的许多绯闻……

恒述法师虽然出家,却不绝红尘,仍然时不时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早年上过《康熙来了》这档谈话性综艺节目,回应的是当年她身边四位护法——人称“佛界F4”的传闻,其泼辣大胆和言语犀利丝毫不逊于当红的小S。当小S质疑恒述法师身上的袈裟动辄十几万元是否与佛道修行相悖时,她反诘道:“为什么出家就只能贫僧、贫道,我就要做富僧、富道”,她自称修的是自在法门,声言要打破传统清规戒律,创立起新的修行方式,其率真任性真是无人能比。当被问起她手上硕大的蓝宝石戒指时,恒述法师喜不颠地摸着戒指答道,她自有她的供养,最不济她还有她的“铁二角”(指张菲和费玉清)。我当时就笑喷了,哎呀,我的费大妈呀,两点成一线,二角可不成形啊。据说有电视台为了请她上节目曾给了她两百万元的置装费,她上节目的袈裟可是请日本名家设计,华丽得很呢。

说了半天,内容似乎与“兄弟阋墙”无关。实际上真的是有感于现今的世道人心: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夫妻失和……各类撕逼事件不时充斥在媒体上,让国人情何以堪?凡此种种人间怪象均与当今失衡的社会价值有关。有一个典型例子就是“鬼才”刘家昌,这三方面好像都沾上了,尤其是他与台湾才子兼狂人李敖的一段兄弟冤家友谊之情,相爱相杀了几十年,临老了还在电视节目里大开杀戒,两个人当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不论其中是非对错,他们的言语交锋和思想碰撞实在是令人叫绝,观赏性极佳,足显了两大才子的学问和功力。

有关人心世道就说到这里了,再说下去恐怕就要挨砖了。


兄弟阋墙,是指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斗争。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在古代历史上兄弟阋墙的故事简直是多不胜数,这里圆圆给您说说几个比较有名的“兄弟阋墙”的故事。

一、煮豆燃萁

煮豆燃萁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一首《七步诗》。意思是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豆秸和豆子就好比同根兄弟,后来用煮豆燃萁来比喻兄弟之间互相残杀。

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妒忌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所以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才思敏捷,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吟出一首煮豆燃萁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后,勾起手足之情,深感羞愧,最终没加害曹植。

二、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都城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太多了,比如皇子争夺皇位,如玄武门之变等。


历史上兄弟阋墙的事数不胜数,如郑庄公寤生与弟弟段顺,弟弟想夺兄长王位被寤生设计,自杀身亡!晋献公的小妾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当上太子,蛇蝎心肠设计杀害申生,重耳,夷吾。最后夷吾为了王位派勃堤去狄国杀害重耳。还有就是三国时期曹丕为了搬开自己的绊脚石杀害了自己的弟弟曹冲,继位后又逼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七步诗,以兄弟为题,诗中不能出现兄弟二字。大家众所周知的唐朝李世民与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为了争夺皇位,不惜杀害自己的手足,真是应了那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


先说一下兄弟阋(xi)墙,兄弟阋墙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明,烝也无戎。”

这是关于周公的故事。周公辅助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可是周武王有几个弟弟不服,举兵谋反,想夺侄子的帝位。周公在平定了内乱以后,有感于兄弟的关系而写了《常棣》。

他用常棣之花来比喻兄弟。常棣也写作棠棣,是一种果树;因为它的花每两三朵彼此相依,所以以常棣的花比喻兄弟。

兄弟之间本当如常棣之花那样,彼此相亲相爱,即使相互之间有争吵,然而遇到外面的人来欺侮了,那就要紧紧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外人的欺侮。

这时候即使有再好的朋友,也不会象兄弟之间这样竭力地帮助啊!

大致意思就是说:兄弟之间在屋子里争吵。阋:争吵;墙:墙内,指屋里、家里。比喻内部争斗。历史上兄弟阋墙也就是争权夺位的哪些事,这在渊源的历史长河中可谓是很多啊。

楚成王和他的兄弟知们,楚灵王和他的兄弟们,晋文公和他的兄弟和侄子……宋朝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之间,就是兄弟阋于道墙的典型,在太祖后期,发现自己的弟弟晋王、开封府尹有点尾大不版掉了,于是扶持自己另一个弟弟光美,结果没有成功,最后太祖的儿子、太宗皇权帝的侄子们都死了,光美也死了。

就说一下宋朝吧。说到宋朝,不得不提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对中原地区五个前后交替的朝代和同时期前后并存的十个割据政权的合称。五代是梁、唐、晋、汉、周,十国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南汉、楚、南平(荆南)、闽、北汉。从907年唐朝灭亡算起,到979年宋朝灭掉北汉,历时73年。

但至少在907年前的数十年,由于藩镇割据,唐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分裂的主旋律大概从唐末(约820年)开始,直至宋初才宣告终结(约979年),持续近160年。

作为最负盛名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的乱世名副其实,对这个时代的评价几乎众口一词:人性堕落、道德沦丧、杀父弑君、兄弟阋墙、礼崩乐坏、武夫当道……

当然,做皇帝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恰恰相反,这表明你的屁股已经坐到火山口上。据统计,中原58年间共有14个幸运儿过了一把皇帝瘾,平均每人享国4.1年。

更令人痛心的是,把你拉下马的或许不是你的死对头,而是你最亲近的人,可能是你的儿子,可能是你的手足,可能是你的得力部将或亲密战友。

越是亲近的人越有可能与你反目成仇,毫不留情地夺取你的皇位,要了你的性命,所有人都不可不防。

即便你日防夜防,却仍是家贼难防。14位皇帝中以篡位方式登上帝位的有七人,占50%,七人中又有五个人弑杀父兄夺权,占到71.4%。

1.后梁:朱温建梁,912年为其子朱友珪弑杀;朱友珪登基,913年为其弟朱友贞弑杀;朱友贞登基,923年被后唐李存勖灭国,自杀。

2.后唐:李存勖建唐,926年因其部将兼义兄李嗣源叛乱,死于乱军;李嗣源继位,933其子李从荣欲武力夺位,事败被杀,李嗣源受惊而死,其子李从厚继位,934年为李嗣源养子李从珂弑杀;李从珂登基,936年被李嗣源女婿石敬瑭所攻,自杀。

3.后晋:石敬瑭建晋,942年忧郁而死;石敬瑭之侄石重贵继位,为契丹灭国,947年病死。

4.后汉:刘知远建汉,948年病逝;刘知远之子刘承祐继位,其部将郭威兵变,死于乱军。

5.后周:郭威建周,954年病逝;郭伟养子柴荣继位,959年驾崩;柴荣之子柴宗训继位,960年被迫禅位给部将赵匡胤。

这是一个“篡夺——被篡夺——再篡夺”的生死循环,一个充斥着野心和背叛的权力游戏,游戏的唯一规则是实力。


唐初的玄武门之变,兄弟相争是最激烈的阋墙事件。还有清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也是很残酷的了。


历史上兄弟阋墙的故事很多,其中比较早,又很著名的,当属东周早期的郑庄公与其弟姬段的兄弟手足相惨的事件。

兄弟阋墙,祸起萧墙,一般认为出自于《诗经*小雅》,原句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句话的本意,是兄弟之间关起门来有争执,这都是正常的;一旦他们受到外族的侵凌、侮辱,那兄弟之间就应该放下内部的争执,手足一心,共同抵抗外来之侮。这很符合儒家的思想观念,是种理想的常态。

这就如同现在,一个大家庭里,两兄弟发生点小磨擦在所难免,斗嘴,甚至动手;但是,只要有这个家庭外的任意其他人来欺负、挑衅他们兄弟两人中的任何一个,这兄弟俩必然视之为是对他们的共同冒犯,就会立马放下内部矛盾,抱团,兄弟齐心,共同对抗外人。

现在讲的兄弟阋墙,就仅指兄弟之间的内斗,手足相惨,或引申为特定范围的内部争斗,内部冲突。亲者痛,仇者快。

好!我们现在来一起看下这段故事,郑庄公与他的同胞兄弟公子段兄弟相惨。

“郑伯克段于焉”。

平王东迁洛阳,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出过大力,被周平王任命为周室的公卿,庄公袭其位,是周王室的内阁官僚,所以称为“公”。郑庄公和周平王是很近的叔伯兄弟关系。

郑庄公的母亲武姜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姬寤生,就是后来的郑庄公,另一个小儿子叫姬段,也就是共叔段。

郑庄公自打出生起就不被母亲喜欢,他的母亲更喜欢老二共叔段。在郑武公去逝后,郑庄公以嫡长子的合法身份继位,可是他的母亲呢,非常不高兴,不满意,偏爱小儿子。于是,武姜一味替共叔段谋取城池和权利,想着有朝一日能废了老大,让老二上位。

郑庄公呢,老谋深算,很有耐心。武姜向他替老二索要“制”这个城邑,最后呢,大手一挥,郑庄公赐了共叔段叫“京”的城邑,一块好地。

郑庄公的卿士,大夫祭仲,后来就劝诫他说,共叔段占据的城邑,地大物博,人口又多,将来一但成气候,那就是一个国中之国,尾大不调,割据一方。这太不利于我们郑国了。

郑庄公咪咪一笑,说,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一但共叔段心血来潮,来攻郑都,那就有正当理由收拾他了。用心了,郑庄公给兄弟,也给母亲武姜布了一个大大的局,布袋开着大口,随时请君入瓮。

果不其然,二十多年后,共叔段认为时机到了,约了武姜,里应外合,打算一举拿下郑都与郑庄公,然后取而代之。

郑庄公知道了消息,心说,我的好弟弟呀!哥哥都等你多少年了,花儿都快谢了!郑庄公立马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派遣军队和战车直取共叔段所在的“京”地,又追其于鄢,最后,共叔段逃往共国。

两兄弟,阴谋阳谋,郑庄公完胜。

我们来尝试分析一下这个句子:郑伯克段于鄢。

这段话出自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所谓春秋笔法,即是实有褒贬。

“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在一个叫鄢的地方打败了姬段。

郑庄公,周室任命的公卿,是周天子的中央官员,比同三公,所以称“公”,郑庄公。“段”,在当时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不大可能称姬段,而叫做公子段,或共叔段。“克”,就是攻克。

接春秋正义,“郑伯克段于鄢”,应该这样描述:“郑庄公伐共叔段于鄢”。为什么《左传》不这样讲呢?贬其义也!

把郑庄公称作“伯”,直呼共叔段其名为“段”,把这场争斗叫“克”,都是贬指的意思。

兄弟阋墙,兄弟不象兄弟,哥哥不象哥哥。不可取啊!


兄弟阋墙,汉语成语,其意思指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指兄弟相残的内部斗争,出自巜诗经.小雅.棠棣》。

在我国古代皇族集团、家族中,由于皇权继承、统治利益中产生的兄弟阋墙纠纷、争斗、相残事件类见不鲜,即使在民间家族继承之间而产生的兄弟阋墙手足纠纷也不少见。这些磨擦斗欧、甚至相残的人性,揭示人性自私、贪婪现象在古代不足为奇。举几例:

1,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由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为争夺皇权在长安城皇宫的北门一一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其因李世明不为兄弟李建成和弟李元吉水火不容,遭到种种倾轧,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动起干戈害死了大唐太子李建成,成就了李世民的帝王霸业。

2,煮豆燃萁

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嫉妒他的弟弟曹植的才华,登上帝位后想尽办法迫害曹植。某日于大殿之上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山一首诗来。曹植在心痛之时于七步之内作了著名的巜七步诗》,诗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名句便岀自于此。其实在曹丕未掌权财前还是十分包容曹植的,但是继承皇权后,十分嫉妒曹植的才华,由于当时曹植能在七步内作岀这首著名的巜七步诗》诗,触动了曹丕的情感,最终未杀他。后来曹植逝于曹丕之后。

3,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发生于清朝康熙年间,以雍正皇帝登基为结局。近几年多许多历史剧都以这件事为题材,九子寺嫡以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四爷党、八爷党为主,后形成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以胤禛为首的八爷党二大势力,期间出现二废太子事件,夺嫡结束之后也出现了弘皙逆案等余波。

兄弟阋墙,同室操戈。把古代人的自私、贪婪的精致的利已思想的丑态、险恶的皇权家族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此险恶。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人的文明程度比起古代文明相比要好许多。这一些现代文明有力地说明现代人的成熟的表现!这些文明现象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原始地址:/rebang/27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