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生充满负能量时抱怨父母的行为?

找工作还要父母帮?你是什么逻辑?自己找不到工作就要抱怨父母无能吗?你的父母有责任把养大,等你到了要出去外面找工作的年龄了,他们就没有责任和义务为你做这做那了,你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你不找自己的原因,而是一味的把责任推给父母,你要知道有很多人都是自己一个人找工作,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打拼!


充满负能量而抱怨父母的人的行为让人很鄙视,但是仔细想想这样的人的行为其实也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的结果,如果父母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过份溺爱娇惯,只是一味的提供物质而忽略了怎么样强化教育儿女能够离开父母走向社会也能自食其力的能力,事事都替儿女安排好,抱着不让儿女吃一点苦、受一点罪的心态对待儿女,当然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在爱儿女的基础上才会这样做,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所以充满负能量而抱怨父母的人的行为和他们的父母有直接的关系。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王萍:

当人生处处碰壁,充满负能量时,需要有一个途径将负能量释放出来,否则负能量转而向内针对自己,结果不是身体生病就是心理生病。抱怨就是负能量的常见释放途径之一。

我们通常都是踩在父母的肩膀上成长的,父母的高度决定了我们的起点。当父母本身就爱抱怨时,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就会习惯于听别人抱怨,也会习惯于抱怨别人。每当自己陷入困境时,便会立即拿出这个习惯性行为来缓解心中的焦虑与不安。有的抱怨者见什么抱怨什么,父母只是其抱怨对象之一,其本人也在其“抱怨清单”中。

当焦虑与不安得到缓解后,有人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抱怨行为感到羞愧,转而寻找其他释放负能量的途径,最终改掉抱怨的坏习惯。也有人得过且过,一直不停地在抱怨。由于抱怨自己会加重自己内心的焦虑与痛苦,抱怨领导、同事、身边小伙伴等会遭到别人的反击,而父母是对我们容忍度最高的人,抱怨者经过对抱怨对象不断的筛选,最终把抱怨对象固定在父母身上。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我们眼中的别人都是我们自己的投射。

那些爱抱怨别人的人,归根结底是在发泄对自己的不满。他们对自己的无能不满,却又无力改变,便将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别人身上,通过抱怨别人来完成对自己的抱怨。要解决这个问题,抱怨者一方面需要寻找更加健康的途径来释放负能量,另一方面需要鼓足勇气去直面困难,而不是躲在抱怨提供的借口下得过且过。


由于精神分析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人格的形成,这对于如何教育下一代非常有价值,对于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来说,很容易在我们充满负能量的时候,抱怨父母当初不应该那样对待自己;或者有的人会抱怨父母没有能力给她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这其实是把成长的责任推卸到父母身上,自己不愿意承担和面对出现在生活中的问题。

父母作为普通的人,他们身上有他们的局限性,他们的成长经历导致了他们的人格基础是否健康。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完美,当我们的父母也一样有他们的缺陷和局限。我们都期待自己有完美的父母,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完美的父母,每个孩子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当我们误以为我们应该有非常完美的父母,就会很容易责怪父母。

当我们充满负能量的时候,内心是不稳定的,无法去面对和处理发生的问题,不想看到自己内在的虚弱,没有能力接纳自己的虚弱状态,无法接纳自己的不好,这时他就需要把这种不好投射出去,投给谁合适呢,当然是安全感比较高的对象,无论我们怎么投射,他们都不会抛弃我们,对我们来说最安全的就是父母。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把父母当作了情绪垃圾桶,让他们去承受我们的消极情绪。这样做放弃了自我成长的责任,自己会感觉到更加的虚弱,也无法从挫折中得到应有的价值。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李菊红

快来关注暖心理号,温暖你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如果知道自己有情绪时对父母的抱怨是不好的,那么你就已经进步了,就好办了,只要自己想办法来对治自己的抱怨就可以了。人需要明白,负能量就是不好的情绪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伤害,同时还要知道自己坏情绪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是无常的,都是可以改变的,明白了这些,之所以有负能量还是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情绪,也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心,负能量是心的负的一面的表现,还有正的一面,我们如果懂得时时事事都强制自己用心的正面来思考问题解决事情,你就会拥有一个积极快乐的人生。佛家和道家的修行就都是这个目的,通过修正自己的行为来修正自己的这颗心,把心里不好的东西去掉,装进去好的东西。


抱怨父母其实是抱怨自己,对自己不满因此抱怨将自己养成这样的父母。还能抱怨的时候是还没有完全绝望,还在不甘。等到不想抱怨了,无论对于父母还是自己,那时才是真正绝望的时候。也是很多人决意自杀的时候。


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长多大,什么时候不能忘咱爸妈。唱出人生真谛,道尽了父子情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之爱是最博大最无私最没有前提条件和后置期望的一种爱。

埋怨父母是子女充满负能量时一种非常典型的不成熟的表现。好男不思父母地,好女不穿嫁时衣,是自立自尊自强的应有之义,古今如此。

父母尚且能埋怨,可见其不思进取,强调客观,怨不尤人己经到了机当的地步。不及时醒悟,直面他的必然是一个看什么什么不顺眼,想什么什么不顺心,吃什么什么不香的社会和世界。与其埋怨父母和社会不如改变自己。

人生一场接力赛,父子都应跑好属于自己的一段路程。众所周知,母亲是最初的启蒙老师,父亲是儿登天的梯,他们会有历史时代社会以及个人爱教育程度的局限性,但不容否定的是他们对自己的生命延续感情结晶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地哺育了儿女,努力助推儿女的成人和超越是他们绝无仅有的宿愿。

养儿才知父母恩,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过来人深知,尽管父母含泪也能原谅孩子的一切包括埋怨,但作为孩子却不应迁就自己的任性和无知,要成长、成熟,成才,成功当从理解,体谅,心疼父母始。


我们大多数人的父母都是普通人。好像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习惯了去和别人攀比,然后会抱怨父母给自己的不够好,会觉得生活很不公平,可我们不知道的是,父母给我们的也许不够好,但已经是他们所拥有的最好的了。

父母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他们的爱是最无私的,他们爱你是一种本能。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可以用本能去爱你呢?在街边、超市遇到你喜欢吃的东西,他们总会给你带回家,又有多少人能这样下意识的对你好?渐渐的我们大部分人好像都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当成理所当然,把父母给予我们的东西和别人攀比,最后抱怨父母给予的不够好,可又曾想过这已经是他们最好的了。

我们忘了生活本不易,妈妈也曾是个需要别人保护的小姑娘,爸爸也曾是个莽撞青涩的少年。总之,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地索取。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目送》中有一段话深刻让我理解到了父母子女间的关系,“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在节假日,又有多少子女做到了陪父母聊聊天,谈谈心呢?在情人节,圣诞节大肆庆祝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在父亲节,母亲节和父母说句节日快乐?在帮同学朋友过生日买礼物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为他们准备一份礼物?

我们理所应当的忘记了对我们的父母好,貌似每个人都有的劣根性就是对别人宽容善良,对父母任性自私。我们应该长大了,应该学会保护他们。不要再抱怨父母给你的不够多,不够好,因为这也许是他们的全部中最好的。

我所认为的最好的成长,就是可以为父母独当一面。


随着近些年心理学的兴起与普及,我国的广大人民越来越开始深入理解,童年期的父母养育经历,对于一个人性格、情绪、行为模式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这种理解,逐渐变成了一种原因论:我们过去所经历的不幸(心理创伤),是引起目前种种问题的罪魁祸首。原因论越是深入人心,越是让很多人陷入了一种看似无懈可击的逻辑链条当中——我的所有不幸,都是由过去的经历引发的,而我过去的经历,多半都是由父母造成的,所以我的一切问题,都要怪父母!

这种将全部问题归结到父母身上的行为,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我们内心的压力——毕竟,当我们把过错和责任都推卸到别人身上时,我们自己是会感到更加轻松和释然的。但这种原因论也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负面效果。而其中最直接的负面效果,就是让我们失去了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解决问题的动力。

诚然,我们身上的很多烙印,来自于父母的养育,甚至可以说是他们的过错造成的。但是只是不停地谴责他们、抱怨他们,并不能解决我们当前生活当中的任何问题。很多人死死地抱住“过去决定现在”这样一条十分正确的真理,却忘记了这条真理其实还有后半句,那就是“现在决定未来”。心理学通过各种实验和调查,让我们明白过去对于我们现在的影响,并不是为了让我们推卸责任,而是恰恰相反,让我们通过观察到自己身上的种种不良模式,从这一刻开始,从新选择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如果我们发现,是因为过去父母灌输的理念存在问题,那我们就应该从现在起尝试接受和建立新的理念;如果我们发现,因为过去与父母僵化的互动模式,导致了我们现在人际的困扰,那么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问题行为,建立新的行为习惯。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所以也许,抱怨父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抱怨这个阶段,而是应该继续成长,看到父母的缺陷和不足之后,努力成为一个和他们不同的人!


原始地址:/rebang/1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