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被称为“佛系”你怎么看?

今天已经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啦,只能说时代在进步,90后成为“佛系”,那么00后已经成为夜店的主力军了。。。

用以下一段文字来概述90后佛系的表现吧!

佛系求职:”对不起你可能不适合我们的这个职位。””好的随缘。”

真佛系少女:头发掉就掉吧,反正都快秃了正如哲学家的形容的那样,青年人犹如一张白纸,在上面可以画各种各样的图案

一切随缘,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佛系英语口头禅:okaywhatever佛系韩语口头禅:됐어佛系日语口头禅:私は大丈夫です佛系法语口头禅:C’estlavie

我特么的真的想过这个。刚开始掉头发的时候整个人都抑郁了,失眠……真的想过出家的问题……

开心就好,有钱就过有钱的日子,没钱就过没钱的日子,折腾起来太累了。

生命永远是灿烂的花朵,爱是永恒的恋歌,你是我永远的恋人

四季各有其美丽,而我独爱秋色

佛系游戏,佛系单身,佛系追星。

如果有人看上我,那就谈吧如果没人看上我,那就算了单着也挺好

佛系睡觉:睡毛线睡,起来嗨佛系接电话:都是静音,能接全靠缘分话说头发都掉完了,一个个都没对象,不当尼姑干嘛

佛系追星,刷到动态了就赞一下,随机到歌了就听一下,不刻意打榜不刻意投票,有时候看到了就投一下。然而新歌一出来,我已经不是我了!

以上总结这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施主这一问,让老衲如何回答呢?

都可以,随便,好的,随遇而安,看着办,走一步看一步吧

多半是条有梦想的咸鱼了

嗯没错,就是这样的生活

总而言之,就是

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无欲无求


第一批90后的成熟在于会对你的鬼话保持围笑~

七零后束缚解放拼命挣钱。

八零后叛逆不屈解放自我。

九零后佛系青年不争不抢。

上面这些话看起来无懈可击,实则一派胡言。

不知道是哪个年龄段造的“佛系青年”的帽子扣在了九零后的头上。

不知道有房的70后有没有体会到一种压力叫“押一付三”,有车的80后有没有体会到一种人体魔术叫双脚悬空。

《老无所依》中埃德说:“世道的崩坏是从年轻人不再叫“先生”、“女士”开始的”。我现在觉得一个人面目可憎是从对其他群体随意指指点点,贴贴标签开始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宿命,真的吗?你那么想你去做好了。

《老无所依》通过三个人,凶残地道出了这个世界的真相“世界永远不会停,恶人也不会收手”,你以为在你的小世界里兜兜转转扼住命运的喉咙,实际上你与空中浮絮一般总是被偶然来的风所打乱。

这个偶然并不在你手,在上帝的骰子里。事情的发展总是一副事与愿违的样子。等待你的结果总是必然与偶然掺半。

70后完成历史使命了吗?没有!

80后完成历史使命了吗?没有!

90后完成历史使命了吗?对不起,你们先聊,我家还有猫要喂。

《老无所依》中的安东说:“假如规则带你到这无路的境地,这规则有何用呢?”。这个世界没有太多的依靠,哪怕是规则。90后如果那么多佛系,丧文化,尬文化也不会那么流行。

《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中说:这几年学会的最重要的事: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我们不妨反思一下,为啥要保持情绪稳定呢?因为你暴风哭泣没有用,而且失态,所以90后的反应在于保持围笑,但心里MMP,只要你有骂人的念头,你就犯了十不善业中的恶口与嗔,只要来世别受重报就好了,还佛系弟子呢。

佛家讲究因果,《老无所依》却讲了一个“无常即有常”的故事,你觉得90佛系?你三天内禁止他使用手机试试,一准儿疯。如果他丢了手机会没事,他会保持你所谓的“佛系”,因为他当天就会再买个手机,并发条朋友圈吐槽丢手机了,这条朋友圈会有很多“亲亲、抱抱、举高高”的回复,看懂了这些,你就看到了为什么看起来佛系。

90后强烈推荐你们看看《老无所依》。


《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把佛系90后都炸了出来,一时间大家丧的不能自己。

什么是佛系呢,并不是说出家,而是引用佛教中万事皆空来形容自己的生活。大概就是:有也行,没有也行,好也行,不好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开始养生。

佛系恋爱:“我们谈恋爱吧”“都行,随你”

佛系购物:钱财乃身外之物,想买就买,买不到就算了

佛系职场:涨薪升职都是命中注定,涨就涨,不涨就是命中没有

佛系游戏:赢了就赢了,输了就输了,段位也就是那么回事

佛系交流:留言看到就回,不回也没关系

佛系考研:能考上就读,考不上就顺其自然了

佛系健身:跑步机上走一走就可以了,办卡就是为了洗澡

佛系淘宝:亲,买就买,不买就算了

佛系口头禅:FineAnyway

表面看起来这样很好啊,多和谐,大家都没有争抢之心,都很随意,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可这描述的并不是老年人,而是正当壮年的年轻人,这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了。

年轻人应该是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应该充满欲望充满激情,还不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的时候。

有人说佛系是现代年轻人对于压力与焦虑的自我排解,自我调侃,是一种丧文化,小编认为有一部分原因,但并不全面,因为佛系这个词首先让我联想起今年早期一篇关于日本的新闻。

那篇新闻报道说经过调查,日本的青年进入到了一种无欲望社会中。

低欲望社会是指:「欲ない、夢ない、やる気ない(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

当时网友分析,造成日本这一现象的原因正是因为日本生活的压力。

想生活的更好基本无望,或者说很艰难,但是想生活的安逸却很简单,住不起高档公寓,同样有廉价公寓,买不起名牌,百元店也能满足生活需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欲望值变得越来越低,没有了梦想和激情。

这和我们现在提起的佛系多么相似。

这种佛系所带来的和谐是不健康的,和谐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并不是耸人听闻,我们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窥探一二,我来举两个例子。

一.灭佛运动

大家知道在尼泊尔西藏,东南亚地区都信仰佛教,甚至是政教一体,这些以佛教为国教的政教一体国家几乎包围了中国,而几千年来中国却一致能保持着世俗化,不被宗教所左右,这和中国历史上举行了数次的灭佛运动有很大关系,其中最著名的一次灭佛运动是在唐朝。

韩愈这个人想必大家都知道,在高中课本中学过他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也知道他的柳宗元一起发起了古文运动,而灭佛运动始于韩愈的一篇奏折。

元和十四年,唐宪宗遣宦官赴法门寺迎佛骨舍利至长安,在宫中供奉三日,然后送各个寺院供奉。掀起了一股全国性的宗教狂热,一时之间,上行下效,大家都在说佛讲经。

韩愈上书反对,还写了一篇《韩愈谏迎佛骨表》,可是宪宗不听,给他贬到了潮洲做刺史,“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这句著名的诗句就是韩愈当时的境遇写照。由于皇帝的大力推行,佛教寺庙越建越多,僧侣队伍越来越庞大,民众信佛后清心寡欲,使得国家的实力被大大削弱。

虽然韩愈的奏折没有被当时的皇帝采纳,但唐武宗信奉道教,他继位后,在会昌年间下令废除佛教,拆除寺庙,将土地还给人民,僧人必须还俗;寺庙财产收归国有,佛像铜器熔化了制成农具,史称“会昌法难”。唐武宗灭佛也是比较成功的一次,对当时国力的增强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二.蒙古的衰落

大家知道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在蒙元时期蒙古的铁蹄踏遍了欧亚大陆,用武力建立起了超级帝国,即使元朝被后来的明朝推翻,也一直是中原的心头之患,蒙古人的战斗力依然强劲。

为了防御蒙古的骚扰侵袭,明朝才又建立起长城,明朝与蒙古的战争持续了几百年也没有根本性的解决问题,直到清朝才彻底的解决蒙古问题。

为什么明朝几百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到了清朝就解决了呢,难道只是因为蒙满同为少数名族么?当然不是,清朝一直忌惮蒙古的战斗力,前期一直用和亲政策安抚,后来想到了一个特别“损”的主意才使得蒙古衰落下来。

清政府把佛教在蒙古大力推展,兴建了诸多佛寺,给予喇嘛极多的特权,于是蒙古民众纷纷笃信佛教,吃斋念佛,无欲无求,生育率骤降,从明末的约三百万人锐减到六十万人,而且战斗力直线下降。原本无畏生死的蒙古骑兵像有了顾虑,变得有了畏惧,至此蒙古开始了真正的衰落。

这两个例子都与佛有关,并没有贬损佛教的意思(佛教徒不要来揍小编啊,啊弥陀佛),佛教宣扬的慈悲等思想是有正向意义的,而无论是灭佛运动还是蒙古的衰落,都是由于佛教中的万事皆空,因果轮回等宿命论,这种宿命论的简化版与最近的“佛系”是极为相似的。

这种“佛系”的宿命论对老年人影响不大,因为老年人并不是社会生产的主力,对年轻人的影响确是致命的,如果年轻人都心怀佛系的心态,无欲无求,那社会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要知道社会的发展就是建立在欲望上的。

如果整个社会都变成小确幸的话,则会变得死气沉沉,经济发展停滞乃至倒退,最后的结果是谁都别想过小确幸的生活。

所以啊,努力吧年轻人们,不要总想着出家,有空多想想,谢顶怎么办,中年的油腻才是我们要面对的巨大挑战啊!


我作为一名90后有很深的感受,并且学佛,我并不认同“佛系”这一说法,其实有句话说的很好,一切随缘也只是无能为力罢了,其实“佛系”这一说法有些推卸责任又或是破脏水似的做法,我们这群90后在社会的指责中成长起来的,似乎90后是个无恶不作的群体似的,或许不是90后的人感受不深,好了我回归正题。

一个时代里的一批人,计划生育我们赶上了,经济改革我们被经历着,教育改革我们赶上了,各种初阶段的像是“实验”似的改革我们赶上了!似乎我们在“实验”里成长起来的,一个年代的人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明白人很清楚我们这些想法这些问题是从哪来的!要是真的讨论起来那是很长的,所以没有必要再去讨论,再者“佛系”至少我接触的90后学佛的人很多都是正信,有不了解佛教的请自己去了解完再说话,一个社会或是自己的问题却拿佛教里的一些内容做掩饰这样不好吧?佛学指导我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积极的面对人生,善良的对人接物,并不是一句随缘就可以的,我们为什么会说随缘?再去问问80后这群人吧他们的想法吧!他们也有很多人随缘,佛学不是一块遮羞布,它遮不住社会问题,也掩盖不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留给社会学家研究去吧!


哎!看到以上截图真是悲哀呀!

在这里把佛教说的一文不值真是悲哀啊,佛陀可没让你这么任性,佛教是理性和感性最最平衡的哪一个点,90后能学习佛教文化那也是非常不错的,人总得有点信仰和精神支柱,但是千万不要错误理解佛陀的真实意。

放下跟放弃是不一样的,放下是所有的责任都应当承当,不能离开你的责任范围,而内心里面不去执着,这个是真正的放下。放弃是你现在的岗位,你把它放掉,因为你是为人之妻、为人之父母,你怎么可以在这个责任、当下的责任怎么可以去放弃它?所以,放下跟放弃是两码事情,放弃是不负责任;放下是拥有责任,同时要去完成他的责任;但是内心却是有佛的心,所以,这个是不一样的。

要用于承担自认,而不是放任自流那是极为严重的错误,今天你努力了尽到自己最大的责任考不上那只能任命,不是让你该睡睡该吃的吃,哪有这么简单呀佛教修行是苦的,没有真正理解佛陀所说的真实意还把自己知道的四处宣扬那真是一种悲哀啊!更为严重的是篡改佛的正真用意,这个因果最为严重呀!自己不知道不识本心还迷惑众生这个真要命!

佛法不是宗教,宗教有教主、教义、有不死之神。

佛陀曾说,众生皆为佛、缘起性空、出言皆为佛法,只是被五蕴遮蔽,不识本性而已。

佛法是教育,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沉淀。国学儒、道、释三家之学,释家即为佛法。

佛法不是心灵鸡汤,不是安慰众生如何抚平伤痛和消极的逃避现实。心灵鸡汤犹如汤锅里面那层油腻的浮油。

佛陀知晓众生之心、之苦,是引导众生如何解脱,佛法则如浩瀚之海不可度量。

佛法不是迷信,因众生愚顽,有所求而误入歧途,招引鬼神而奉若神灵,岂不知早已堕入铁围之内,不识因果,自欺欺人。

佛法不是科学,但是超越科学,科学正在逐步验证诸法的真实性,2500年前佛陀就已经在《入胎经》中详细说了人身成长的全过程,而科学现在刚刚有所契证。

佛法需要修持者体证,修持者要依法而修,要通过修持,验证到佛法的真谛、真实存在,一切皆为不可得,皆为虚幻泡影而已,而不是口头禅。

亲近一自己喜欢佛法高僧从基础点滴开始积累,切不可把自己理解的四处宣扬,那是得付因果责任的,你想如果你影响力足够大,如有有一批人追随你,放弃自己的责任放弃自己的义务那是多么悲哀的事,你就码几个字而已没想到带来这么严重的结果,所以对于佛法还是要有正真的理解!


这跟你是几零后没关系。

这不过是你到了现在这个人生阶段,即二十来岁,开始体悟人情冷暖后,明白凡事豁达点,不跟人较劲,也不敢跟人较劲罢了。

反正,越是年纪大了,越愿意找一种能活得更舒服的方式而已。


第一批90后被称为佛系的话,把我们80后至于何地?斗战胜佛吗?

感觉90后过得真不容易....

你知道自己过得这么悲催吗?你爸妈知道你过得这么悲催吗?反正我们80后不知道90后过得这么水深火热,因为我们80后正忙着挑保温杯泡枸杞花茶,正忙着给孩子挑不会被针扎的幼儿园,正忙着还房贷车贷,忙着准备开毕业10年的同学会...

所谓“佛系”的90后,不过是媒体渲染,抓住话题博眼球罢了。我身边的90后小朋友,有的正忙着拼命工作升职加薪,有的爱玩美图、直播和撸猫,个个都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开心的时候大胆的手舞足蹈,撕逼的时候撸起袖子就敢上,敢爱敢恨的不要太多~

话说回来,如果“佛系”真的成为90后其中的一个标签,其实也没啥坏处啊,“佛系”不代表“丧”,真正的“丧”是没有追求没有目标也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但是愿意沉下心来看待事情的90后们,说明这群孩子真的成熟了长大了,愿意用更心平气和的方式解决问题,更客观理智的处理事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判断对错,明辨是非。

无论是80后、90后还是00后,千万不要别人给你贴上一个标签就默默的受了,被标签同化。我们要做的,是创造真正能代表年轻一代精神、品质的标签,带着自己的小确幸,认真努力的活着吧,多给生活和未来一点热爱!


感谢邀请新时代、新理财的三益宝回答问题。

这一批90后可真是让人操碎了心啊,打开手机随便一搜:第一批90后,你将看到以下这些文章:第一批90后出家了,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第一批90后的胃已经毁了,第一批90后已经离婚了,第一批90后已经弯了……种种看似不可思议的标题背后传达出的同一个意思是:那些曾经是小孩子的第一批90后已经老了。

没有人能够躲过生活,只不过现在轮到90后了。当然也有人表示不满,我90后怎么就一堆毛病了,我身体健康吃嘛嘛香也不想出家啊!

那么现在我们来重点说说“佛系出家”这个新鲜词汇:

此出家非比出家,想要声色犬马中成长起来的90后剃光头去出家是绝不可能的。但神奇的是,90后们不愿出家却愿成佛。从微博上“佛系追星”衍生出的“佛”系列就给广大90后们提供了人生的新思路——立地成佛。

“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简称“无所谓”。

就是一种给自己贴上标签,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购物,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好吃的就吃,没好吃的也能凑活;工作,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恋爱,你觉得行就行,看你,我都行...

无可无不可的“佛系”一夜风行,其实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累。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常态,太累了,非常累,需要人来懂这种感觉。所以,这篇文章应运而生,让90后们感慨遇到了知己,无论自己是不是“佛系”,都要赶紧凑热闹转一下,仿佛不转就错过了一波潮流。

但是生活就是如此,电视剧里的美好桥段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终究是徒劳的,因为第二天睁眼之后还要面对无数的压力。没有人能够躲过生活的摧残,只不过现在轮到90后了,然而90后不愿沉默要嘶喊出来,让世界知道他们的苦楚。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同样地,无论是90后,还是70后,都可以选择欣赏那些虽然一边自嘲秃了,一边背负着生活勇敢向前的人们。秃头不丢脸,丧失斗志才真正可悲,毕竟年龄不是借口,90后马上都要奔三了!想要过上好日子,“成佛”可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啊,毕竟你不可能做到离开这万丈红尘去青灯古佛下打坐。

其实这个词更多的是告诉大家:人活着既要有佛系人生的出世态度,又要有对人生的不断追求;既要保全自己,又要不断激励自己前行;既要是一个成熟睿智的大人,又要是一个童心未泯的老小孩。


前一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在网上刷屏了,《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当然这里的“出家”不是真的去庙里当和尚,而是说他们的生活,其实跟出家已经差不多了,他们过着随性的生活,朋友圈不再阴阳怪气地吐槽,而是随手点赞,出租车司机师傅找不到位置,他们不再大声嚷嚷,而是选择让师傅原地等着自己走过去,他们不再纠结今天吃什么,只要把昨天吃的再来一份就可以了,他们平平安安上班,安安静静下班,哪怕他们做了父母,也不再催促孩子快点去学习,因为他们会说,出息的孩子不会多,童年何必要那么苦。

你看,这与世无争的心态,跟出家人没什么区别,连第一批90后都这样了,更别说80后了。

很多8090后当年上大学时,日子过得也是很嚣张的,早上一气儿睡到10点,8点上课什么的在他们脑海里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事情,早餐不吃,其他时间爱吃什么吃什么,电脑旁边一大堆的薯片,哪怕今天上火溃疡了,朋友叫去吃火锅也一定要去,大冬天也要喝冰镇饮料,通宵打游戏,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年轻,身子抗糟蹋,所有的不舒服睡一觉就能解决,如果不行,那就睡两觉。

可谁想到,10年之后的他们,却也过上了非常规律和养生的,类似老年人的生活。

就比如我一个同事,87年出生今年刚满30岁,晚上11点睡,早上7点醒,而且是自然醒,然后就睡不着了,中午一定要午休半个小时,三餐固定之外,每天早晨还要吃三片醋泡姜补阳气,晚上喝一碗热粥养胃,白天分批吞枸杞20粒补气血,新鲜水果每天不能断以补维生素,冷饮和碳酸饮料坚决放弃以防伤脾,每晚9点两套广播体操保持基本运动量,艾灸罐和足疗每天都做半小时,每隔一周做一次推拿,酒是滴酒不沾,烟是坚决不抽。

你想想,这80后都活到这份儿上了,跟老年人甚至出家人有什么区别?

而且事实上当你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身边很多80后90后真的在这么做了,特别懂得养生,完全不夸张,原因是什么呢?许多人会说,他们心态老了,青春和梦想什么的早早从他们的心里消退,他们完全不在乎了,所以还不如让自己活得好一点。

原因真的是这样吗?我不这么认为,相反,他们之所以回归到这样的生活,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自己的梦想了,甚至是特别不甘心。

80后90后,首先继承了六七十年代的优良传统,所以小时候读的是董存瑞和黄继光,学的就是迎难而上用生命绽放自我;他们这一代人,小时候赶上中日建交高峰,所以看的动画片都是《圣斗士》和《灌篮高手》,学的就是打不死的小强精神;他们小的时候赶上电子娱乐时代,所以玩的是小霸王学习机,《魂斗罗》和《超级玛丽》那可谓是屡战屡败,即便这样他们也要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竭尽全力打通关,然后及时把毛巾放在电视上降温以消除作案痕迹,这种在敌人监督下还要快速完成任务的精神,要是放到建国前绝对是地下党的一名好手!

所以长大了之后,这种从上一代人遗传下来的以及他们学习而来的奋斗精神成为了他们的行动方针,对8090后来说,眼前的困难算个屁呀,你再困难能有数学卷子最后的20分附加题难么!反正老师和家长一直都说,付出总是有回报的,他们年轻有资本,只要能让我们超越梦想,每天让他们工作12个小时完全不是问题!他们愿意住最破的地下室,拿着最低的工资,愿意豁出去面子讨得一次机会,都是为了希望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是现实很悲催,8090后里的许多人,并没有在这些年达到自己当年设定的那个梦想。

他们这一代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变,当他们进入到社会后傻眼了,他们会喊哇靠导演!原来的剧本不是这么写的!为啥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你大学不要钱;好不容上大学了你小学又不要钱了,他们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该工作了他们费死了劲才能找个饿不死的活儿。他们这一代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的,能挣钱的时候,拼命攒一年都不够买个卫生间的。没有进股市时,股市里傻子都挣钱,等进入股市时发现自己成了傻子。那个时候单身汉想当爹,娶个老婆相个亲就完了,一年之后准抱上孩子,好不容易长大了之后终于想当爹吧,即便年薪十万也要相亲几百次,赶上运气不好还能碰上喜当爹。

所以8090后面临的现状就是,他们从教育中继承了上一代奋斗的基因,却赶上了中国巨变的大环境,他们的梦破碎了,并且变得遥不可及。成功的人虽说一大片一大片,但那些成功的人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人依旧在为生活和梦想摸爬滚打。

以前80后90后总觉得,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一定可以闯成别人的样子,可是当他们已经30了,才发现比他们年龄小的家伙们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而他们非但很难短时间内追上,身体也扛不住了。

他们不甘心就此认输,所以他们才想到了那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于是他们不再熬夜,不再酗酒抽烟,他们开始早睡早起,每天跑八公里,喝米粥吞枸杞,只是希望自己的身体可以回到年轻人的状态,好为自己未完成的梦想而继续努力。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觉自己命不久矣,恐怕难以实现伐魏兴汉的梦想,所以他选择做一场法式,点上续命灯,期望可以用另一个10年的光阴换来最后的胜利。当成吉思汗的疆域已经扩张到步行需要两年的时候,他也发现自己老了,没有办法再继续统兵扩张领土,于是请了全真教丘处机奔赴蒙古教他养生之道。康熙大帝灭了吴三桂、收复了台湾、与沙俄谈判还灭了葛尔丹,但他还要做许多事情要让大清永固,所以他希望自己再活500年!

所以你别看保温杯里泡了两粒枸杞很不起眼,那两粒枸杞,跟诸葛亮的两盏续命灯没任何区别,他们这些抱着保温杯泡上枸杞的80后90后,跟这些古人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当我们的身体无法支撑我们继续打拼,为自己的梦想而服务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先保住自己,才能保证不会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折戟在半路。

8090后开始吃早饭,是希望上午有充沛的精力做计划,8090后开始睡午觉,是希望下午能有100%的干劲儿做报表,8090后开始呵护自己的发际线,是希望自己能够给客户留下好印象,能让别人多给他们一次成功的机会。

如今再看“养生”这两个字,我有了一种全新的解读:养的是身体,生的是精力,养的是时间,生的是梦想。

因为我们奋斗的心始终是浇不灭的,这颗奋斗的心自从我们接触那些革命烈士的文章,那些动画片里的英雄已经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面,融入到了我们的骨子和血液里面,我们这辈子都别想甩掉它,当我们被工作压力压得喘不过来气的时候,它会跳出来帮你支撑;当我们心爱的人投入到别人怀抱的时候,它会跳出来让我们用时间证明她的选择是错的;当别人已经成功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它会跳出来让我们相信自己同样可以做到,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而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长跑,哪怕距离再远,这颗跳动不停歇的奋斗的心就像是《魂斗罗》第八关的最终BOSS,它会支撑8090后走向终点,取得最后的胜利的!

要么慢跑而生,要么疾跑而死。

80后90后能在30岁就懂得这个道理,是件好事!


90年的我可以被称作第一批九零后了吧。那我说一下我的看法吧。

在对年龄段盖棺论定之前就有地域歧视,那我就先说一下地域歧视,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俗,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关系,所以山水秀美之地人多温柔,广阔平原之地则多豪爽。那难道说所有人都一样吗,不可能!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人接触少,所以就会有误解,总把不同于自己地区的习惯看做异类是片面的。

再说说年龄吧,十年前关于八零后的文章就不断,那时候80后还年轻,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所以评论80后的多为负面。到了九零后亦是如此。

不得不说,每个年龄断的人是有共同点的,这与时代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90后的父母大概是60后,70后他们出生在解放后的十年二十年左右,那时物质生活远不如现在,他们比较朴素踏实肯干,有相对一致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他们教育出来的子女思路也有共同点,时代变迁,90后生活在新时代,加上上一代的影响,90后有比较一致的想法也是必然的。

对于“有也行,没有也行”的看法也不能那么绝对,纵使这是可能存在的共性,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佛性”了的90后因为物质相对富足,就像即使没有苹果但是却能有橘子,不用为一件事情过分担心,必然会被认为同之前更为质朴的人相比散漫了些。

在当90后有真正想追求的东西时,表现出来的应该和其他年龄段的人相同,一样的坚持不懈,一样的甘心付出。

所以看待一个阶段的人既不能以偏概全,以点概面,也不能忽略了所处时代,教条评价。每个年代的人也会有每个年代的生活方式,互相尊重吧


关于90后评价的,全是所谓的8070后,愤世嫉俗的两代,有没有听过真正90后的想法,90总是被,8070才是佛系呢,国企的混资历,民企的混日子,中层的不思进取,底层的就别说了,四处抱怨!怎么看不到90后的正能量呢,你看到了90后的消极,只能说明你是消极的,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就是你现在自己的状态!所以不要乱扣帽子,闲的没事看看书,旅旅游,爬爬山,看看海,实在不行出去喝酒去,真的醉了!

我一个90后,自己经营一家公司,平时没事就出去玩,要不就在家呆着,虽然应酬,但不多,也有时候消极,不可否认,我们这一代在物质丰富的年代成长,我们或许少了一点定力,一点耐心,多了一点浮躁,但是,我们还在学,学着忍耐,学着淡定,谁还没年轻过呢!

作为社会人来讲,我个人创造的价值,可能还没有大部分7080后的创造的多,但是,我坚信,等我到4050岁的时候,我会比大多数708090后创造的价值多,所以,7080后的老头老太太们,不要一天闲得蛋疼,给别人扣帽子,多想想自己能给社会创造多少价值吧,这样或许你们还有点用!

90后即将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从事着各行各业,解放军里也是90后,医院,学校等等,我相信我们是最出类拔萃的!更相信00后这一代会比我们更出类拔萃!

说多了,就这样吧!


好像大家把佛系这个词有点误解,这只是一个形容词,形容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有点无欲无求,不争不抢的状态,并不是真的成佛,也是皈依佛教,所以不要长篇大论解释佛教的渊源啥的,我们不是真的信佛啊大家


真不知道为什么会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随便去贴标签是不对的。而且把佛简单的理解成为随便无争也说明对佛的了解程度很低。可以看出来这个文化素养也不是很高,所学的也颇为浅薄。


所谓的“佛系”,就是不争不抢,无所谓了。之所以变成佛系,原因很简单,年龄到了。每一代人都会有这一天,只不过爱标榜的90后又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新标签。

1.年龄大了。第一批90后已经27了,马上要到而立之年,大部分也都成家立业了。马上要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生活,开始感到了人生的压力。

2.成熟了。一直标榜个性、任性的90后一代,终于长大了,知道了自己是谁,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3.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妥协。任性了20多年的90后,终于发现世界并不是围着自己转的,任性除了让自己处处碰壁之外,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他们终于感到了面的整个社会、面对自己命运的无力,于是开始向现实妥协,向整个社会妥协。

佛系恋爱:“我们谈恋爱吧”“都行,随你”

佛系购物:钱财乃身外之物,想买就买,买不到就算了

佛系职场:涨薪升职都是命中注定,涨就涨,不涨就是命中没有

佛系游戏:赢了就赢了,输了就输了,段位也就是那么回事

佛系交流:留言看到就回,不回也没关系

佛系考研:能考上就读,考不上就顺其自然了

佛系健身:跑步机上走一走就可以了,办卡就是为了洗澡

佛系淘宝:亲,买就买,不买就算了

佛系口头禅:FineAnyway

佛系生活的种种表现,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妥协。

4.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平平淡淡才是真。

90后正在老去。


为什么要把“佛系”等同于消极生活呢?我觉得这只是我们选择用平和心态来应对现在社会中的“鸭梨山大”,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处之使自己不过度焦虑,这样不好吗?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不代表我们不上进吧!我们只是把精力放在了更重要的事了,没多余精力来应对其他不重要的事了。


90后又特么被“出事”了,上了微博热搜又刷爆朋友圈,那就是……

90后又特么招谁惹谁了。。。

然后趁着频繁唱衰90后的这个档口,“佛系”90后就刷屏了。

从刷朋友圈到恋爱,从吃饭到健身,弥漫着一种似乎不应该属于年轻人的

淡然随缘的态度,仿佛活成了一群出家人。

Whatis“佛系”?

“佛系,顾名思义,代表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随缘”为精神指导的生活态度——LOVE&PEACE。”

佛系90后打车:

司机“我找不到位置。”

佛系乘客“你停在那里不要动,我自己走过来”

佛系90后健身:

跑步机上走了两圈,觉得开心了,然后回家路上看到了烧烤店,进去了。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

佛系90后员工:

有次陪客户改设计稿,从晚上8点开始,一版一版地修。果不其然,改到凌晨3点,客户终于说出了那句:“对比发现,还是第一版效果好。”

我回了句“好的”。安安静静下班。

关于“佛系“90后,还有以下特征:

其实不是成佛了,而是丧了。

关于这种“90丧”,并不是当代90后开创的,而是一直都有。

当第一批80后要老的时候,当年我们90后也是这么嘲讽的。

在此提醒那些00后、10后,请善待我们这些90后中年人,因为还有20后、30后等着你们呢。

也有人说“佛系”虽然是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90后丧文化的一种表现,但这不是自我放弃,而是追求情绪稳定,自我排解压力。


“佛系”顾名思义,就是关于佛教文化的一些无欲无求、四大皆空等等的思想体系。小时候我们买的小扇子上面有“莫生气”这一段文字,小时候背的滚瓜烂熟,可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当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后,渐渐理解了其中的一些含义。可有些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却还没来的及转变,于是慢慢在前行中摸索、思考、转变。有很多次与女友的相处中因为一些琐事争吵,比如之前玩王者荣耀时,因为在打排位,思想比较集中,而女友问你一些问题时,便没有理会,这时候女友开始说道了,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游戏,跟你说话不理人,叫你拿下东西都不拿,巴拉巴拉巴拉。。。。“我这是不坑队友,我玩游戏的时候你就不要打扰我了”然后争吵就开始了,最后两个人生气。回过头想想完全没有必要。后面就把游戏删了(农药有毒,早卸早轻松)。期间看人性的弱点书时,发现其中一句话挺有道理,“争论的结果不仅伤了和气,往往使对方更加坚持其主张,不论对方才智如何,都不可能靠辩论改变他(她)的想法,永远避免跟别人正面冲突”。通过反思和总结发现有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当要生气或者觉得对方的某个观点和行为不正确时,不要一下子指责或者点明,学会知而不言,不语。有的人认为“佛系”是丧文化的一种表现,和懒惰、不上进,阿Q精神挂钩。但我不把这理解为正真的自我放弃,而是在压力和生活的焦虑下,“佛系90后”的自我消解。因不同情况和人而言吧。看网上有些话说的是:佛系员工,此类员工多半是公司老油条,看破办公室红尘俗事。他们不再像刚入职时打满鸡血天天拼命,但也能够安然面对职场的一切操蛋事。老板骂的时候就说知道了,老板表扬时就说哦谢谢,突然要求加班也OK。经典语录:心中MMP,脸上笑嘻嘻。个人而言觉得有个转变过程,新人总是打满鸡血美好的看待明天,你总不能啥也没经历就一副看破红尘的姿态吧。小学时偷瓜偷甘蔗,这甘蔗真NM甜;初中时上网看漫画,劲舞团Perfect;高中时看片CF,老师在窗口,快收起来MP4;大学时逃课考试周,今天点名了没?去图书馆看看书;毕业后工作和生活,今天工地的事真操蛋,心好累,走,做个大保健去,没啥大不了的,生活还要继续。看淡纷争、一切随缘,以平静的心态笑看云起云落,不吵架,不动怒,热爱和平。清晨出门前,背诵一下“莫生气”,晚上睡觉时,不听听“大悲咒”就不踏实。所谓的“佛系”当然是一种调侃,其实指的是不焦躁不执著,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百态。最近看梁冬的一些文章摘抄一些话:借由做减法的方式,不被逻辑和道理绑架、不被外在的名闻利养绑架,仅仅把自己的身体作为一个道具,或者一个法器(一个证实自己方法对不对的器具),去理解那样一种状态。“圣人无为,大圣不做”,这句话可能来自于那些已经照见五蕴皆空的人,他们发现世界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自有在共业层面上的成住坏空,好坏也容不得你去判断。什么叫“大目”?目者,见也。“大目”就是全息地看。比如看一个问题,要正面看,反面看;外面看,里面看;站在过去看现在,站在未来看现在……总之,要建立一个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价值观左右和限制的全息视角——“知大目”。我们之所以有情绪,是因为我们对一件事情有成见——固定的视角。结果,因为有成见,所以起了分别心——符合我们成见的就是善,不符合的就是恶。因为有了分别心,就有了憎恨与欢喜;因为有了憎恨与欢喜,就造成了荷尔蒙和激素分泌紊乱;因为荷尔蒙和激素分泌紊乱,所以造成了气血不畅。“停驻于心”便是心病,“停驻于肝”便是肝病,“停驻于脑”便是脑病。所以养生其实是要“全目”——拓展思维的视角以开拓智慧。“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意思就是没有关于我的成见,没有关于时间长短的成见,没有“大家都这么说”的成见,没有“这件事情非得这样”的成见。最后能对因为好坏而造成的分别心不那么在意,如此,人就活得顺了——眼神充满了祥和,声音充满了达观。长短总是相互依存的,好坏总是同时存在的。当然这也会有一些弊端,所以我们要建立起“复眼机制”。什么叫复眼机制呢?你知道一只苍蝇有多少只眼睛吗?它可以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所以当我们从后面拍苍蝇,它是看得见的,因为它的视线是一圈的。我们只能看一百八十度,有些人眼睛长得开一点儿,最多能看到两百度。正常人类的眼睛是朝前看的,所以我们只能看见一部分,如果不配合脖子的转动,不配合镜子的话,我们是看不到全息的东西的。但苍蝇可以,苍蝇可以看到后面,因为它是复眼。所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思维模式的局限去看问题,世界就会呈现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衡状态。


也许是一种年代的状态是某种冲动以后的妥协对一切的释然。时过境迁逃离了一段又过去一段恍惚之中留下的却是些许遗憾有一天我变成了一条大鱼却永远跳不过心中的龙门滞留在了小池塘里然而我们却明白了一点那便是小池塘才是我们的归宿


佛有三不渡:

无信者不渡,无缘者不渡,无愿者不渡。

我只看到这些号称佛系的90后不过是些胸无大志回避抗争的蠕虫罢了,有什么资格称佛?

幸好我们大部分的90后还是斗志昂扬,指点江山,拟把疏狂作等闲,不负少年头的好孩子!


原始地址:/rebang/1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