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行路难》到底有多难?

到底有多难?李白已经说了,难于上青天。更难的是李白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无奈和感概,更难的是心中的郁闷和不得志!


李白创作《行路难》,主要是一心想入仕为官而不得,一心想主政一方施展抱负而不能。苦闷之余,郁郁不得志而写下的。

一难,在于君王不赏识治国安邦之才。

二难,身不由已以诗周旋于权贵。

三难,要守住仅有的文人的尊严。

空有雄才,而无伯乐,难!唯有纵酒于肆,放荡心情。


李白一直想在政坛上有所建树,却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李白一直想获得的是治国良才的美誉,世人却更喜欢送他诗仙的桂冠。

李白已经得到的,并非是想得的。

所以他的一生总在失望与希望间徘徊。

就如组诗《行路难》三首,就表现了理想的高远与现实的迷茫。

一、有大鹏之志,却难施展。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期盼已久的朝廷佳音传来,他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这让他兴奋,因为他本就存大鹏之志,感觉如今有了扶摇直上的机会,就能让他施展才华。

而他这次机会的获得也是因为他的诗歌受到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后呈给玄宗。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只是令李白失望的是,他的工作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甚至有人见他得宠,于是李白被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据《唐宋诗醇》记载《行路难》三首皆公元744年(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

这样他的雄心壮志就难以实现。

二、再难获得更好的机会,内心茫然。

让我们看一下这三首诗《行路难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行路难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从这三首诗中,李白不断地引经据典,不断地想到那些归隐的人、有节气的人,心潮起伏澎湃。

三、难能可贵的是诗人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细细读来这三首诗中,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情绪的一点点变化,似乎又有一束一点点透进来,照亮心房的曙光便是垂钓溪边的70岁才遇到周文王姜子牙,而自己的年龄比他还想又何必自怨自艾呢?

继而他又想到那些辅佐帝王从而建功立业的人,又想到也有和他一样不得志的人,更有才华遭妒的人。

那么自己要做的,就是应该重整旗鼓乘风破浪,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行路难》是李白在醉酒后所作,那他为什么喝酒了,是高兴还是愤慨?

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任职翰林供奉。本来,他是积极入世的,也想像管仲、诸葛亮等诸如此类的杰出人物干出一番事业来。

可是他进京后没能受到唐玄宗的重用,抱负难以实现,又因为才高气傲,被权臣排挤。过了两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也就是变相的贬官,赶出京城。

李白被贬,被迫出京,朋友们都前来给他饯行。李白来到京城是满怀期待的,到最后落到被“赐金放还”的境地,深感仕途无望。慨叹官场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写下了此篇《行路难》表达心中的不满、愤慨又无可奈何。

李白是充满浪漫主义,怀有极高理想主义来济世救困的,看到自己的崇高理想满怀抱负得不到皇帝的重视,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为达官贵人吟风颂月助兴的高级文人,自然是心灰意冷。

但可贵的是李白并未被这种暂时的挫折打垮,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倔强的李白依然坚持入世的选择,在这饯行宴上他的自信仍在。

正是他那种阔达的心态,让他面对未来摆脱了苦闷心情。即使对自己的勉励,也是给朋友们的回应,自己能从仕途不顺的打击中走出来,从新开始自己的政治探索


首先感谢邀请,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今天再次拜读了大唐盛世时期,诗仙李白的诗歌——《行路难》,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写作背景大概是: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后又被驱逐的时候。翰林供奉这个职业说的简单点就是专门给唐玄宗和杨玉环写艳词的,让宫女弹唱供皇家娱乐的。譬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接受诏书入京时,曾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是时,李白满心欢喜、满腹经纶,胸怀报国大志风尘仆仆入京,想着为大唐为百姓辅佐唐玄宗谋一番大事业。可惜的是希望多大,失望越大,最终不但没被唐玄宗重用,而且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结果两年后就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胸怀天下,心系黎民百姓,有没有治国之才华不晓得,但是报国之心绝对壮志凌云。在被逼出京那天,朋友们纷纷赶来为他饯行,此时的李白求仕受挫,深感仕途之难,或许难于上青天,于是满怀愤慨写下了名篇《行路难》。一起品读《行路难》,原文如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前四句借举止/细节抒情,写自己面对昂贵美酒,山珍海味而无心食用,心绪茫然之情。李白本来是出了名的嗜酒,要是在平时配上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盛情款待,肯定是“会需一饮三百杯”。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他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何其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起伏。李白虽是文人,但是内心充满了行侠仗义的侠客情怀,从自带佩剑,还能写出豪放诗词,充分看出其能文能武,但令人郁闷的就是报国无门。

诗的中间四句是最出名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比兴手法——“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的艰难、险恶,前途的茫然。胸怀大志,受诏入京、本以为有幸接近皇帝一展抱负,结果事与愿违,被变相撵出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未自甘堕落,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为国为民的政治抱负。于是借典故继续写道:“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终成大器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碧溪钓鱼,得遇文王,成就了大周王朝;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最终得以提拔重用。想到这两位有名的历史人物的经历,李白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被重新被赏识重用,这样一想信心倍增。假如历史可以重来,李白真的被委以重任,或许安史之乱就不会发生,大唐历史被改写.........

诗的后四句直抒胸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机缘巧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自我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于是,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终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纵观全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全诗情感起伏,变化急遽,生动反映出诗人当时的心理矛盾,呈现出开合跌宕,纵横翻卷的气势。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又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同时展现了其诗歌感情奔放,想象奇特,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行路本不难,难的是心路,仕途之路,报国无门之路。

注解:

李白简介:(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行路难》,到底有多难?

行路其实并不是很难。就算是蜀道,说难于上青天,那也不过是夸张的说法。难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在世间的生活之路,特别是仕途之路。世途之路为什么难呢?因为,从古到今都是有奸佞之徒存在于官场中的。

李白作为谪仙奉诏入朝,并未得到重用,只是为皇帝和妃子吟诗作乐而已。不仅如此,还受到奸臣的抵毁,以至“赐金放还”,只好游历于山水之间,就是这种现实的残酷表现。

李白被“赐金放还”之时,情谊深重的朋友为之践行,摆下了丰盛的筵席。他在席上心情悲愤,酒不想喝,菜不想吃。岀口成章的他却写下了《行路难》诗三首,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首吧!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翻译成白话:

金杯盛清酒,价值千金;玉盘装珍馐,须付万钱。停下杯,放下筷,我难下咽;拔岀剑,四面看,我心茫然。

想要渡过黄河,冰塞住了川;欲要登上太行,雪封住了天。哎呀!不要紧,闲时可到碧溪上垂钓,等待机缘;哦哟!莫须急,困时睡一觉,也许可以梦见到日边。

但是,困难啊!这路还是难走啊!这歧路多多,我该走的到底是哪一条呢?我回头一想,困难都是暂时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也不会太远的。我总会有长风破浪之时,能够直挂云帆顺利到达彼岸。

我们进入诗中赏析一番:

《行路难》是乐府体式,非格律诗。该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二句,以“金”“清”“十千”“玉”“珍”“万钱”等词进行形容,反映了朋友别宴之丰盛和昂贵,体现岀朋友情谊之深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二句,以“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写岀了“不能食”和“心茫然”的典型形象。四句连在一起,形成很大反差:酒菜丰盛且价格昂贵,但是,心情郁闷而难以下咽。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这是实写,直抒胸臆,乃是赋的写法。这就是“不能食”、“心茫然”的原因所在。接下来,诗人想回来了。“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想到了姜太公。姜太公到九十岁时还在磻溪之上垂钓,居然被周文王遇上,请回来做了最重要的大臣而灭商建周;诗人又想到了伊尹。伊尹也是年纪都很大了,才梦到自己乘船在太阳旁边游览,于是被商汤王聘用为重要大臣,佐助商汤王打败了夏朝末王。想到这些,诗人似乎觉得还是有希望的,不要过于难过了。

但是,这样想未必太浪漫了吧!现实就是现实。于是诗人马上又回到了现实中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面前的道路横七竖八,我到底该从哪里迈开第一步呢?这不就又“心茫然”起来了吗!然而到了诗的结尾处,诗人终于又开朗乐观起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又是想起了一个典故:南朝宋时有个人叫宗悫,小时候,他叔叔问他有何志向,他的回答是,乘长风破万里浪。所以,李白就想到:终有一天,我肯定也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整首诗的心理过程就是:喜、悲、悲、喜、悲、喜。两种情绪在诗人的心理上急剧地变化着,跳跃性非常强烈。这些都是作者抱国无门但又必须坚持自己政治理想的矛盾心情的反映。李白后来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叛乱,被抓住拘于夜郎。后又遇赦,但始终未能实现其初衷,想来也是可怜的呀!

人生在世,各有其命。其实李白的性格不太适合做官,因为他性格很放肆。做领导的人,最好的性格特征应该是要稳重。还有,人也各有其才,什么才就做什么事。比如象李煜那样,是一个作词的好手,却让他当皇帝,酿成的只能是悲剧。能象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那样,既多才多艺,又能领导一个大党大国大军的人物,横向找、纵向找,都是绝无仅有约!

20191025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始地址:/paihang/1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