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德智体美劳”的关系才会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得到发展?

要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得到发展,对待文化知识要采用毛主席说的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学知识其实就是人的一种本能,是自觉行动,用不着外部力量去抓去促去管的,管的太多太严,会适得其反,也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发展要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同学们学习要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互相竞争,要打破,按计划按步骤学习的模式,按同学的能力推进教学教程。


德智体美劳是一种理想,不可能每个人都擅长


只要学会挣钱就行,神马都是浮云。


道德品质建设放在首位。


谢邀。五育并重,德育为首。希望对你有用。


德育排在首位,说明对学生品德的培养的重要性。如果说一个学生品行过关,那么他的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等方面都会很优秀。


对此各人有个人的观点和衡量标准。让它随心而行去吧!


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乡镇学校,学校还是对成绩比较重视,所谓的“一俊遮百丑”,相信大家都明白。其他德体美劳没有上级检查是没人管的,最多是上面布置,下面基层轰轰烈烈搞形式,照片,文字资料一大堆,应付了事。想真正处理好关系,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始,改革评价机制。还有一种情况是需要我们认清的,就是很多情况下,布置工作的人,他本人都不知道这个活怎么干,基层一问三不知,逼得最基层的老师只能造假了。我们希望自上而下的新的评价机制,布置工作的领导,麻烦你先弄明白你布置的工作需要怎么干再布置。


谢谢邀请!道德教育贯穿于智体劳的具体过程之中,也通过智体劳的具体环节得以彰显,智育教育反过来促进品德教育与体育、劳动教育,体育教学有益于智力训练,劳动教育是对上述教育形式的综合反映。


德智体美劳话说的好,没毛病。但是,人跟人都是一样吗?德智体美劳是个模子,把不同性格的人都挤压成一个样子能成吗?就是即便成,那生活的多样化又如何体现呢?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意思是全部,五个部分都要看重,都要培养!我认为针对现在的学生太需要全面发展了,都是重点和关键!没有前后之分!学校太注重智,因为要学校要排名;家长更注重智因为要升学,若不是中招有体育考试,恐怕体就像游戏,早就可有可无喽!


个人不喜欢这个模型,因为这是些极性都非常强势概念,极易形成“绑架”思维观念、产生“绑架”现象。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模型与”应试教育”是天生的一对。。。☕️


我认为这是不合时代的教育目标,支持孩子如他所是的成长是心时代的目标,不是塑造完人,过去的实践就没有成功过,中央电视台的芮成钢,在学校时就是这样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又是最虚伪的人。


谢邀请。

如何处理好"德智体美劳"的关系。

中国属于礼仪之邦。首先培养的是德育,精忠报国的思想。从岳母刺字,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树立培养了正确的价值、人生观。

接着是智育,培养的是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倡的是授之以渔,培养的是科学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发挥人的无限潜能。

体育: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斗志。目前提倡的全民健身,有的提议尚武精神,都是为了打造我国民综合身体素质。

美育是一种欣赏,鉴赏,创造美的审美能力。如同一位名人所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属于个人内在的素养。

劳育是培养学生勤劳的良好习惯,掌握劳动技能。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呢。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随笔所写,谢谢!


德是脑,智是心,体为四肢,美是精神,劳是行动。

五者合而为一,方可茁壮成长。

一、立德。读圣贤书,树凌云志,怀仁义德。立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之欲亡。

立德,学活语文、历史是关键,言传身教是指南。

二、立智。智力多与数、理、化有关。存乎静,通乎变,化乎有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万事万物用数推演,规律自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三、立身。四肢不健,何以立身?身无可依,何以安魂?魂无可依,何以安智?智无可依,何以安德?

德智美劳皆为0,身是前面的1。没有了1,一切皆为零。

学好体育,强身健体是基础。

四、立美。美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愉悦,是一种幸福。文学、艺术、体操都能给我们呈现出别样经典,暗香流年。

五、立劳。劳动最光荣。要树立这种理念。动员学生在家做家务,在校打扫卫生及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参加农村的简易劳动,深知劳动创造一切,没有劳动,再好的理想都是空谈。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手,养成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避免学生营养不良。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个目标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这不应该仅仅是口号,更应该是行动。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学校都在追求升学率,学校都在应付检查,整个社会都急功近利,在这种不和谐的外部环境下,却高呼口号想得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定是不和谐的。所以,我的观点是从外部环境入手,环境和谐了,一切就走上正轨了。


德、智、体、美、劳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评价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和基本素质。

德育,即道德教育,这是基础教育之一,起主导作用。品德决定了人的高度,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心灵魔力,是走向成功的基石,是人生生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注重孩子德育的培养,为孩子子将来的线展定坚实的基础。

  智就是智育,就是通过学习知识让孩子提高智力,让孩子学习传统的文化科学知识,通过这类方式不断发展孩子的技巧和技能,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就是体育教育,是孩子将来参加社会实践最基本的保证。家长必须有意识的加强孩子体育、体能训练,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让孩子的身心更健康地成长,体质得到增强,可以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

 美是美育,美育是一种培育孩子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对美的事物懂得感受、欣堂、创造等方面能力的教育,即审美教育。现在很多家庭把孩子的健康、品德和成绩放在首位,却忽视了孩子的美育的培养,以至孩子长大后,他的审美情趣是缺失的,所以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

   劳是劳动,劳动是一个孩子基本的生存技能,父母要让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尊重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避免染上好逸恶劳的恶习,要养成勤劳简朴的好习惯,学习生活技能,生产技能,为将来立足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一个孩子,从小这5种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德智体美劳,为什么德育要排前端呢?因为德育是否过关,影响一个人的能力运用是服务社会而是危害社会,可见德育的重要性。而德智体美劳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德育能保证智体美劳向有益的方向发展,而智体美劳又会反过来作用于德育,提高德育的层次,让人更有教养。

众所周知,我国德智体美劳的相辅相成的协调性,已经被破坏。长期以来,我国歇斯底裏似的重视智育教育,使得教育彻底的走向了功利,以致于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发展智育教育。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连时间都无法保证,那么其他方面的教育被忽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国的智育教育表面上看来欣欣向荣,实际上就埋下祸根。我们的中考导向学生全科都向高精尖发展,企图培养全才。我们的高考虽然已经有了选择,但也是导向要考的科目全部向高精尖发展,各科之间没有轻重。使得学生的潜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被透支了,以至于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缺少了冲劲。特别是12年的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和心太疲惫,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些也许就是钱学森之问无法解决的原因。

综上所述,要想使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首先要改革中考和高考,这个改革必须打破每一个学科都向高精尖发展的导向。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回归教育的初衷,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德智体美劳是衡量学生素质的五个方面,它们虽然有主次之分,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我认为应该以德育(品德)为首,体育(身体)次之,其次才是智育(学习),最后是美育(审美)和劳动技能。

德育是衡量学生素质的第一标准。对于人来说,品德是最重要的。有了良好的品德,才能做出对家庭和社会有益的事情;品行恶劣的人,即使聪明绝顶,办事能力很强,也只会危害社会。

历史上无数事例证明了品德美感的重要性。

岳飞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去世过早,母亲独自把他拉扯成人。岳母具有美好的品德,常常以身作则教育岳飞。为了教育岳飞爱国,她还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提醒岳飞时时刻刻牢记爱国,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岳飞果然不负母亲的厚望,苦练本领,长大后投笔从戎,百战沙场抗击金兵侵略,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著名的民族英雄。

与他同时代的秦桧却成了遗臭万年的罪人,为什么呢?

秦桧小时候也是十分聪明的人,拥有不凡的读书天赋,后来还考上了状元。但是,忽视了品德的培养,自私自利,贪生怕死,暗中投靠金国,危害忠臣良将,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最后成为千古罪人被世人唾弃。

岳飞和秦桧的例子证明,做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没有好品行的话,一切都是枉然。

体育是指身体素质。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有了健康,才能够做好事情,才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好贡献。所以,一定要重视身体的锻炼,不能因为学习负担重而忽视了健康。我们这里就有一个同学读书十分勤奋,人又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但是他身体不好,上班仅仅两三年就因病去世,给家庭和国家留下了巨大的遗憾。要是他有个强壮的体质,他风华正茂,一生能够给国家做多少贡献呢?

其次才是智育,也就是学习成绩。学生有了良好的品德和体质,只要持之以恒努力进步,就能取得满意的成绩,为以后出身社会做好准备。

至于美育,指的是审美能力。没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就难以分清好坏。所以,审美教育也很重要,它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最后说说劳动技能。学生也要适当参加劳动锻炼,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而不能做成天抱着书本的“书呆子”。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来说,德、智、体、美、劳都重要。虽然它们有主次之分,但缺一不可。学校要科学安排,系统教育,努力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人之所以接受教育,去学习,目的只是为了解决一个基本的问题:做人。准确的来说是如何做一个好人。

所以,要弄明白如何处理“德智体美劳”的问题,首先要清楚在做人的时候用得到哪些。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就是做人需要具备的学识。

志于道,是因为世界的基本运行是遵守确定的科学道理的,无论是自然世界还是人文世界。所以人的行为方式一定要以明白道理作为前提条件。但这个世界的道理无穷无尽,人的精力决定了人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只需要掌握与我们的活动空间密切相关的道理就可以了。

懂得了道理之后,就会付诸行动,按照道理行动得到的结果就是德行。所以德育的本质其实是做人道理的灌输。

懂得了道理之后,就能够对生活中的事物现象做出判断,这种判断是非的能力,就是智。

人的行为是需要体力做支撑的,因此体育的发展在于满足人基本行为的动力要求,也就是健康就好。

什么是美呢?孔子说,里仁为美。也就是说,符合道理的认识和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因此审美的培养也同样归结于对学生进行做人相关道理的教育。

人劳动的目的在于创作财富,财富的唯一价值就是养人,也就是为人的物质生活提供保障。有效的劳动是以技能为基础的,也就是技艺。孔子说游于艺的意思就是说,人具备了一定的劳动技能之后,就可以为为自己提供生活的基本保障,有了这样的前提,做人的各个方面就能够获得很大的自由。劳动技能不在多,够用就好,也就是专业养成的问题。

综上所述,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其实核心的问题在于给学生进行做人道理的灌输。体育是一种体力的保障,相对来说容易实现得多。在工业时代的今天,劳动技能的教育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对学生做人道理的灌输则是以语文学科为核心。

弄清楚这些关系,就不难发现,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就一定要分清楚各个学科的轻重缓急。做人第一,做事第二,保障体力。

所以基础教育的成败取决于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失败,必然导致学生心智的混乱,从而产生大量的社会巨婴,有技能,却很难有栋梁之才的德操。

很不幸,当今最重要的语文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却是一地鸡毛!


原始地址:/faxian/6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