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养家之人》?

我是个外表冷漠的人,即使在看电影的时候也面无表情。毕竟一个大男人在外面又哭又笑,挺害臊的。

但昨天看的《养家之人》,却打破了我的这个冷漠的原则。电影结尾,一轮皓月,周边环绕着朦胧完美的月晕,帕瓦娜在那之下,推着劫后余生的父亲,踽踽前行。

一滴泪出现在我眼角。虽然很快被我擦去,但是已经晚了。这个故事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说不定哪天会再次触动泪腺。

作为一个写故事的人,我可以坐在大银幕前劝自己,“虚构的”、“用了几个非常打动情绪的情节”、“现实中不会发生的”,让自己始终疏离于故事之外,保持冷漠。

但面对《养家之人》,我根本做不到。他太真实了,没有强行美满的结局,没有被英雄拯救的世界,只有残酷、满目疮痍的现实。

与帕瓦娜同在月光之中的那圈月晕,常被阿富汗人用来做女孩子的名字,哈拉。帕瓦娜最近一次见到这个名字,是在一封信上。信上说,这位叫哈拉的女子,踩到了地雷,不治身亡。

让帕瓦娜读这封信的,是一名塔利班士兵。这个士兵身材高大,令人畏惧,前不久还在巡逻,斥责帕瓦娜和她父亲,要注意女孩子的言行。

但此时,这个士兵,小声啜泣,抚摸着信上的“哈拉”。这个哈拉,是他的未婚妻子。

环绕在月亮周围,点缀夜空,本应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却在战争之中,消失在淡淡的几句话中。血都没见到,一个人就消失在生活里。这就是乱离之世,人命如草芥的现实。

我们看过了太多的“战神”、“勇敢的心”,看过太多英雄类的人物力挽狂澜,在战争中闪耀。看太多之后,我们就忽略了一个事实,当战争来临的时候,我们不会是那个英雄,只能是战争风暴里四处飘零的草芥。

18年年初最火的电影《红海行动》,里面的突击队员救了一个汽车炸弹上的人质。他哆嗦着求队员们,让他们救救自己的孩子。他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一旦被绑上战争这辆车,命运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那个消失的哈拉,只是《养家之人》里的一个小小故事,如果我仔细回想,藏在细节里的很多人,也是那样的消失了。那个把帕瓦娜父亲投进监狱的人,战争开始后,被投进了前线的炮火里,杳无音信。当他踏上去前线的车时,我才发现,甚至他自己也才认识到,他不过是个嘴上刚长出胡须的孩子。

残酷吗?太残酷了。所有人的命运都像他们所处的阿富汗一样,始终在经历战争。帝国来去之间,处在咽喉要道的阿富汗一次次被碾过,他们的目标甚至不是阿富汗,只是因为阿富汗挡了他们的路。

战争里,阿富汗和他的人民一样,只不过是炮灰。

然而残酷却不是《养家之人》的全部,只有残酷,也不能让我这个万年冷漠脸流泪。真正打动人的,是帕瓦娜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帕瓦娜遭遇重重阻碍,依然能够养活家庭,并把奄奄一息的父亲救出来。而阿富汗人民,在四面的战火中,也坚强生活着。战火起时,也许摧毁一切,但路边的野花却在生长着。

那份顽强,是真正令我动容的东西。比炮火更震撼,比热血的嘶吼更振奋。

如今,《养家之人》这部电影,也正遭遇着帕瓦娜和阿富汗人民一样的命运,在各路大片的商战中被波及。本是最美的电影,却被打压的排片越来越少,让人心疼。

不过,《养家之人》也体现出了电影里可贵的品质,在战火之下依然顽强。口碑越来越高,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他像路边的花朵一样,正在顽强生长。

期待他能快点长成大树,被每个人看到。这样美好的东西,不该被埋没。


当我们在喜迎春节的时候,阿富汗的战火在每一个家庭中燃烧,当我们高兴地踏上归乡的旅程,阿富汗的道路上满是惊雷。“我的母亲是个作家,我的父亲是位教师,我有两个姐姐,有一天,我在街上发现了一个玩具,我把它捡了起来,然后它就爆炸了,后面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那就是结局”。

《养家之人》的这段简短的独白讲述了一个真实、残酷并令人心碎的故事,它也不仅仅是故事,而是此刻,当你我笼罩在和平的暖阳之下,阿富汗境内正在上演的战争史。

1月11号在国内热映的《养家之人》讲述了一个“阿富汗版花木兰”的故事,它改编自加拿大备受欢迎的作家黛博拉·艾里斯的著作《帕瓦娜的旅程》,作家本人终身致力于女权和反战运动,在这部动画中,也鲜明地体现了“女权意识”和“反战”的主题。

《养家之人》获得了2017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当时和它竞争的是《寻梦环游记》,手绘2D动画在制作精良程度上自然不及3D动画,但是在主题挖掘、意义呈现方面相比后者要深刻的多。同时,它也获得了动画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安妮奖。

该部动画由大名鼎鼎的爱尔兰卡通沙龙动画工作室制作,他们的前两部代表作品为《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

这三部动画片都是手绘风格的,当3d技术盛行,具有超强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的3D动画让观众几乎忽略了手绘动画、定格动画、剪纸动画、水墨动画等其他动画形式的存在时,从爱尔兰的工匠们手里却制作出了这些堪称完美的艺术品。

《凯尔经的秘密》是一部以简单的线条绘制而成的二维动画片。

清新的画面、绚丽的色彩、唯美的造型装饰,这些都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愉悦,甚至完全可以脱离内容,全身心投入地欣赏这些优美的画面。

《海洋之歌》和《凯尔经的秘密》一样,同样是取材于爱尔兰神话传说,采取二维动画的形式,浪漫的想象,瑰丽的装饰手绘画风格和空灵的音乐,呈现出完全不同于3d动画的审美体验。

近期热映的《养家之人》来源于现实,属于历史文化题材,故事发生在2000年左右,塔尔班正在严酷地统治阿富汗境内的塔尔齐,相比前两者,《养家之人》的画风更多偏灰色调,多了一丝沉重和严肃。

影片讲述了小女孩帕瓦娜为了养家寻父,女扮男装在严酷统治之下的塔尔齐出外工作的故事,女性导演独有的笔触,在战争、政治、宗教、自由、家庭等多种元素的作用之下,刻画了一位坚强、勇敢、敢于反抗的女孩儿形象。

撅腿的父亲莫名进了监狱,母亲遭到毒打,年幼的弟弟嗷嗷待哺,成年的姐姐不能出门,养家的重担便落到了年纪尚小的帕瓦娜身上。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这样的境况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是灾难,更何况在历经三十多年战乱的落后国家阿富汗。

但是影片的着重点不在渲染这一家人生存的惨淡,而将重心放在小女孩帕瓦娜的身上,以帕瓦娜的视角,通过帕瓦娜的成长经历来突出“反战”、“女性的呐喊”等主题。实际上,是一部成人童话。

阿富汗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电影中,该宗教的专制统治使女性丧失了她们的自由、身份和地位,没有男性陪同的情况之下,女性不准外出,外出必须将自己全身包裹,不准被其他男性见到面貌;女性稍微大一点便嫁人,没有自己选择配偶的权力;“童婚”盛行;女性不能接受教育;性别的天平严重失衡,女性被剥夺了基本的人权,现代文明似乎从未在这块土地上降临过。

影片最精彩的段落便是帕瓦娜的性别换位时刻,即从长头发的女性变为短头发的“男性”,音乐在这一刻是缺席的,也就没有了预知的功能,阳光透过破落的窗户照进来,平静的画面底色,帕瓦娜拿起剪刀,进入里屋,营造了一种悬疑的氛围,画面切换到下一个镜头,帕瓦娜拿起剪刀,对着镜子,剪下长发。

女性的压抑必须通过男性身份才能释放出来,此时的她变成了他,这不是生理阉割,却是精神的阉割

帕瓦娜以男性面目在街头行走,仅仅是外貌的改变,她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获得了完全的生存权利,想去就去哪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对女性来说,这是最大的悲剧: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甚至要用性别认同来换取生存地位。

影片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是大高个来照顾帕瓦娜的生意,帕瓦娜代替父亲的工作,在街头摆起了小摊,代人读信写信,大高个是塔利班分子,从帕瓦娜的读信中,我们知道了他的妻子在行车途中遭遇地雷死亡。

无论正派反派,战争给人带来的都是灾难,尽管他也曾经恶贯满盈,但妻子的死亡对大高个无疑是一种打击和反思,促使他做出一系列转变,从而“由恶转善”,大高个的设置避免了本片中有失偏颇的脸谱化反面人物形象刻画,并且,加深了本片中的“反战意味”。

故事中的阿富汗,塔利班当权,除了女性问题之外,生活物资极度困乏是普遍的问题,这是因为,执政者根本不接受现代文明,他们要求活在中世纪,实行愚民政策。

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之间的交流靠的是书信,而非电话系统,帕瓦娜的母亲遭到塔利班成员毒打,不是被送去医院,而是在家里自己医治,可见在当时,医疗系统是不完善的,帕瓦娜在街上摆摊时,仅仅是在地上铺了一块席子,放上零星物品,没有真正的摊子,来来往往的人群穿着单一,帕瓦娜一家人的饮食仅仅是一盘饭,用手而非筷子或者其他工具进食……

影片采用了戏中戏结构,在故事中还有一个由帕瓦娜所讲述的故事,两个故事平行交错,在残酷的现实之外,留给观众一些缓冲的余地。同时,帕瓦娜所讲述的故事中的主角是她死去的哥哥-苏莱曼。

这个故事是关于小男孩苏莱曼拯救村子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苏莱曼为了打倒象王,必须找到三样东西,一样是亮闪闪,一样是自投罗网,一样是平静。

影片结尾,两个故事都达到了高潮,现实中,帕瓦娜正在监狱门前等待父亲,战争开始了,帕瓦娜一遍又一遍地呼喊苏莱曼的名字,企图从中得到一些力量。

而故事中,苏莱曼面对强大的、狂躁的象王,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的母亲是个作家,我的父亲是位教师,我有两个姐姐,有一天,我在街上发现了一个玩具,我把它捡了起来,然后它就爆炸了,后面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那就是结局。”

象王最终将代表着爱和希望的种子送给苏莱曼,村子得救了,而现实中,帕瓦娜的父亲奄奄一息,一家人尚未团聚,战火刚刚燃起,两者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喜剧和悲剧交融,开放式结尾在观众心灵深处激起了涟漪。跟真人影片相比,动画电影《养家之人》不仅在表现形式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且在内容主题上,少了一份真实的沉重,多了一份温柔的期盼。


凭这部动画所带来的现实意义就值得一个高分评价。

这部动画背后的“卡通沙龙”是一个来自爱尔兰的小独立动画工作室,处女作是《凯尔经的秘密》,后来著名的《海洋之歌》,可以发现这个工作室的特点是画风独特唯美,故事大多带有童话色彩。

而这次,在延续一贯细腻画风的同时,题材上有了巨大的突破,这次要说的,是阿富汗的问题。要知道仅仅在2007一年,阿富汗就有480人死于自杀式炸弹的袭击,480人背后,就是480个家庭。

在阿富汗每一个“普通”女孩的成长之路都是无比艰辛的,他们成长道路上所要面对的,除了战争所带来的恐惧和伤痛外,还要与传统和宗教所带来的愚昧封建观念做斗争,这是在和平环境下生活长大的我们所难以想象的,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家人团聚,吃饱穿暖,对她们来说却是奢望。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这部动画仍在努力呼唤爱与和平,就像电影中的帕瓦娜一样,卡通沙龙通过“讲故事”将战争的伤痛,女权的迷思展现了出来,特别是那个暗线的故事更是加分不少。

电影里面有句台词“话要说得更有道理,而不是提高音量,毕竟是雨水滋润花朵生长,而不是雷鸣”,这是电影结尾的一句话,似乎在隐约暗示着主旨,“爱滋润万物,而不是那些战争或者极端主义”

回归到问题本身,养家之人无疑获奖无数,除了细腻唯美的画风,它能够受到如此多的赞誉的原因,我认为是它所反映的现实。比如我们平时在电视上看到关于阿富汗的战争的新闻一闪而过,雁过无痕,很快就被忘记了,但一部动画就比新闻播报要高明得多,首先它可以以一个更小的更个人的视角去观察阿富汗战争下一个家庭的艰难,其次也正因如此,它能更好地表达主人公的情绪,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欢迎点赞评论关注!公众号:电影火车站院线大片、经典好片、小众电影一手掌握,感谢关注!


这是一部温暖的动画,忧伤的剧情,不动声色的音乐,很容易让人联起到安徒生那部《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宫崎骏那部《萤火虫之墓》。但就电影主题来说,这部《养家之人》显然比前两者积极向上且富有穿透力得多。

战争充满悲情和忧伤,平民孤力无援。当塔利班炸掉巴比扬大佛那一刻,令世界瞠目。同样,在阿富汗一个普通小镇,女孩子帕瓦娜一家生活在塔利班的严酷统治之下,非但不准女孩上学,更规定女性必须男性陪同才可外出,违者可遭毒打。父亲本是学者,在暴政下失业,由十一岁女儿帕瓦娜陪伴,到市集代人写信。有日父亲被士兵强行带走,被关入狱。于是,为了维持家计,帕瓦娜开始了女扮男装的生活。

就影片内容和主题来看,这是一部与“爱”有关的主题,但通篇充满人文哲思。父亲被抓入狱,帕瓦娜艰难奔走,在她心里始终住着一个“苏莱曼和象王”的故事。但却没有人知道,这个英雄般的少年苏莱曼其实就是帕瓦娜年少时死去的哥哥。

影片中有一个桥段:苏莱曼为村民寻找种子时,遭遇愤怒的象王,身陷险境,帕瓦娜对他高喊:“苏莱曼,用你的故事让他平静下来。”而后,苏莱曼对爆怒的象王平静地说:“我叫苏莱曼,我母亲是个作家,我父亲是个老师,我的妹妹们总是在争吵,有天我在街上发现一个玩具,就把它捡了起来,它爆炸了……我不记得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因为这就是结局。”

这段故事,看似平静,实则蕴满忧伤,忧伤得让人心碎。在塔利班的武装冲突面前,有多少平人悄然地死去。这就是生活的实质。但死去的人已然死去,活着的人还要继续苟活。因为——现实再难,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就有希望,确也如此。当初,在全球金融风暴面前,泰国陷入经济危机。拉玛九世皇普密蓬为鼓励民众制作一批名为“努力与耐心”的佛牌。佛牌的的正面肖像由九世皇本人所创,背面讲述的是一个人被困在水中七天七夜,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让自己沉入水底,最后被路过的天神救下的故事。拉玛九世皇普密蓬意在告诫人们要用努力和耐心来迎接明天美好的生活。制作这期牌的初衷,是九世皇一片苦心,让深爱他还有他深爱的人民在他不在的时候,也不忘要努力生活,即使在生活不尽人意的时候,也要相信事情一定能够变得好起来。

所以,接下来影片《养家之人》中帕瓦娜叙述:象王对苏莱曼的态度产生了变化,从山峦中拿出了那袋种子,还给了苏莱曼,苏莱曼回到了家乡,村民们载歌载舞。而在现实生活中,女孩帕瓦娜经过努力,终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如愿以偿救出了自己监狱中被囚禁的父亲。

彼时,帕瓦娜的姐姐抱着弟弟站在空旷的沙漠里,稚气的弟弟望着天轻声问姐姐:“这是什么?”姐姐说:“这是月亮。”而后,帕瓦娜的旁白响声:“在我们家乡,人才是最无价的珍宝。”此语一出,瞬间道出影片所要传达的精神实质。彼时,帕瓦娜的父亲疲倦地躺在手推车上,努力地睁开眼睛,咕哝着帕瓦娜的名字,继续和女儿讲述家园的故事:“我们的家乡是在两个交战国的边境交汇处,我们的家园在兴都库什山脉的利爪下被分成数个部分,有北部沙漠那炽烈之眼的灼热,亦包括那黑白交汇的冰峰之凛冽,我们的家园叫阿里亚纳,是高尚之乡……”

影片结尾,女孩帕瓦娜目光平静,语气平缓地地说:“话要说的更有道理,而不是提高音量。毕竟是雨水滋润花朵生长,而不是雷鸣。”亦让《养家之人》这部温情的电影充满史诗般的悲壮和温馨浪漫的气质。


上映六天不到500万票房,在隔夜君看来,这部是部被埋没的奥斯卡佳作!

最近几天,内地各大院线也一同上映了三部备受瞩目的动画佳作。

其一为经由中国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白蛇:缘起》,其二则为日漫粉丝钟情爱戴的《命运之夜》,这两部作品在首映当天都拿到了不菲成绩,接近千万的票房数据也可算是动漫类目的翘楚了。

而至于第三部作品,上映至今六天时间的票房也仅有着惨淡的400+万。不过,若拿意义性来衡量,这部创作的内容却又是另外两部所不能媲美的。

它曾在第75届金球奖和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入围竞逐“最佳动画长片奖”的资格,也曾获得洛杉矶影评人奖,多伦多影评人协会奖等等荣誉。

从海外首映到来中国内地放映的一年多时间里,这部动画取得的豆瓣评分也保持在了8.3分之高。

究竟是何等原因使得这部动画能否荣获如此之多的赞誉?不妨跟随隔夜君的步伐,来好好了解一下吧---

《养家之人》

这部动画的故事设定在战乱不堪的阿富汗地区,讲述了一位尚属幼小年纪的女主“帕尔瓦娜”如何在强权组织的统治下,携伴家人在穷困且多灾多厄的生活里觅寻解决之道的故事。

悲惨

帕尔瓦娜所在国度在被强权组织统治后便一直处在恐怖的阴影之中,民众会因为信仰不同的问题而遭到强行的逮捕,而且这种处罚也勿须丁点证据去支撑,只要相关成员确信那便可以了。

女主的老爸便是遭到了其昔日学生的污蔑,最终不得不被逮捕入狱。

另外,对于一般的雇佣工来说,其性命和尊严在一众的组织成员面前也是不值一提的,能够随便呵斥他们干任何的事情,也能够在他们不听话的时候进行肆意射杀。

在片中,女主便曾和闺蜜“什沃吉亚”在砖厂工作过程中险些遭到了凌辱对待。

不过要属到最为骇人的规定,那还得算“限制女性外出活动”的法令。作为这个国度的女性居民,自小到大都不能够擅自出外,除了必须遮盖头套,还需要家室男人的陪同方才可行,包括购买物资,打捞水井等等活动无不如是。

而作为家中唯一的成年男人,在女主老爸遭到组织成员逮捕离去后,这个家庭便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而为了拯救家人于弥留之际,帕尔瓦娜便做出了修剪长发,乔装小男孩的决定。

当我们跟随着女主在易容男孩后的步伐,从最初成功在商家购得粮食,在水井旁泰然自若的打得满满一桶水上来,以及携伴同为易容男孩的闺蜜玩伴,偷进糖果工厂捡拾掉落地面的糖果碎屑时所绽露出来的“喜悦和激动”,隔夜君的内心也油然而生出了一种感伤之情。

对于这个星球的大多数人来说,囿于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之下,尤其是最近十多年来互联网将整个世界都紧密到个体维度上关联起来了,因此我们也就自然而然会认为这个世界早已消除了阶级和歧视,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对梦想追求”的权利。

但看过这部动画片后,我们能够清楚发现,上述愿景无疑显得有点儿理想主义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不远处,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群数量庞大且亟待从“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之下”解放出来的人群。

所以说,这部《养家之人》的一大意义就在于,拓展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真实理解,警惕我们不能够只沉浸在理想的生活幻想之中。

希望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想来如果你们也是一位互联网资讯的深度阅读者,那就一定会对这样一句话倍感熟悉。不错,这正正就是出自前几天被传颂得沸沸扬扬的“微信四小时产品会议”的主讲人张小龙之口。

但在隔夜君看来,这句话又是何等异乎真切的将这部动画另一大旨意给概括诠释了出来。

对于片中各人所面临的困窘我们能够用“凄惨”二字来形容,然而即便如此,身处这一国度的居民也依旧满怀着希望。

往大里说,各人都在等待能够带领他们走出战乱,走向繁华的救世主出现。

而对于“什沃吉亚”这位女主闺蜜来说,也一直勤勤恳恳的赚着零钱,希望有朝一天能够前去海边沙滩开展安详的生活。

至于女主一家人,他们虽说贫瘠和遭遇惨痛,但也一直擅用激励和满载希望的故事去温暖家里的每一位成员。

而于其中最为出彩的故事当属《少年与大象》,从剧情之初一直贯穿到剧情的末尾,其中的故事情节也与女主的现实困窘照相呼应。不过究竟是如何历经磨难并战胜邪恶大象的经过,隔夜君在这里就不给你们过多剧透了,留待你们在观赏过程中好好感受吧。

其实这一创作手法也甚为容易关联上《利兹和青鸟》这部日漫佳作。剧中“霙”和“希美”两位女主的情感经过,便同步于两人钟爱的童话读物---从期盼对方的到来,到两人的相遇,再到后来相处时的愉悦,以及最后分离时的苦楚等等,照应着两位女主细腻而完整的成长经过。

无疑,这样的表现手法是能够起到双倍刻画效用的,从而也使得剧中人物活灵活现于每位观影者的认知深处。故此,与同《养家之人》一般,《利兹和青鸟》也入围到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竞逐,就看两个月后能否拔得头筹,赢得佳绩了...

另外,对于《养家之人》最为深刻的一句台词莫过于女主哥哥曾经罹患的遭遇:“有一天我在街上发现了一个玩具,我把它捡了起来,然后它爆炸了。后面的事我就不记得了,因为这就是结局。”

一初听起来会有点儿荒诞和滑稽感,但细细品味后,又不免会让人萌生出阵阵的酸楚之情,待到影片的最后,当这句话成为了消弭阴霾的制胜法宝的时候,隔夜君的情绪终于按耐不住地亢奋起来了---即便生活荒诞无稽得连下一秒钟是否能继续存活也都是未知之数,但阿富汗的民众也依然风尘仆仆的追寻着幸福的可能性,等待希望曙光的到来。

想来,在这群战乱之地生活的民众身上,便是人性之光能够绽放最大亮度的地域所在了。

历史

事实上能够赋予阿富汗民众此般韧性生活态度的原因,也并非无迹可寻。

作为搭接东西亚大陆的中间位置,阿富汗所在国度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囿于远离两方强大的轴心文明,故此也就使得这片地域得到了其它地方不曾具备的“自由之气”(文化逻辑不会被政治逻辑所压迫)。

再加上往来经贸所带来的“财富资源”,以及作为枢纽地带所必然会带来的“思想汇聚效应”,这片在如今看似战乱不堪,荒芜不已的故土,便在过去时日孕育出了庞大的思想体系---无论是哲学,神学等等无不在这里等到了长足发展,并在后来随着人员流动传入西方世界,让尚处蒙昧阶段的西方人得以重新发现古希腊哲学,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奠定了知识和思想基础。

在众多历史学家的眼中,阿富汗所在的中亚地域可以称之为”曾经的世界知识中心“。

当然,随着更多高效的交通路网拓展,以及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丝绸之路也逐渐凋敝衰亡了。而失去了维持秩序所需要的资源补给,中亚地域也陷入了战乱连连的处况之中,人们也就只好迫于无奈的生活在水深火热里了。

不过曾经灿烂的文明高度却一直植根于每一位阿富汗民众的基因深处,让他们在面对厄运之时也能够永葆着乐观积极的情操以及相信着振兴的可能性。

用剧中的一句话来涵盖,那便是:“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将会长存在每个人的心中!”

不妨带着上述这一段历史背景知识再去重新审视这部动画佳作,隔夜君相信你们一定能够从中获得更为饱满的情感感悟,明白到这部佳作之所以能够入围奥斯卡的原因所在!

上映六天只有400+W的票房成绩?想来,那也只是大多数人低估了这部动画的魅力所导致的。

所以,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上《养家之人》这部动画电影,能够在档期内前去影院支持一下吧。

关注【隔夜说动漫】,一个有趣且有深度的动漫自媒体。

如果觉得回答对你们有用,麻烦“点赞”以表鼓励!


《养家之人》:穿越生死的苟且,才有诗歌和远方

当我们在为“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忧伤时,片中的小男孩奥狄什,不应该说是小女孩帕尔瓦娜还在为她一家人的苟且穿越生死。她和她的小伙伴也憧憬过远方,她们坐在坦克残骸上欣赏沙漠日落,相约二十年后远方的海滩相遇,她们能吗?电影没给我们答案,现实也给不出答案。

《养家之人》讲诉了2001年塔利班极权控制下的阿富汗,女性不被允许在外抛头露面,贫穷的帕尔瓦娜一家本就过着拮据的生活,父亲被构陷入狱后,家庭支柱轰然倒塌,11岁的小女孩帕尔瓦娜剪掉了长发,穿上男孩的衣服在外讨生活,一面肩负起养家之人的重任,一面想方设法拯救父亲。

故事的开局难免让人联想另一部动画佳作《我在伊朗长大》,女性被迫带上面纱,数以万计的人被投入监狱,人们活在水深火热中。《养家之人》的困境更甚,女人连出门上街都要受罚,教孩子识字也是违法,一家人只能靠变卖家当度日,穷到喝水顶饿。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哥哥被炸身亡,瘸腿的父亲蒙冤入狱,体弱的母亲又被打伤,一家人只能靠11岁的帕尔瓦娜女扮男装讨生活。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塔利班魔爪下的花木兰故事。是的,谁说不是呢。帕尔瓦娜给自己取了个男孩的名字奥狄什,意思是火。这团火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前往监狱救父,去砖窑搬砖干苦力还被熟人识破追杀,在那个满地地雷,虎狼环视的险境里,她何尝不是一位冲锋陷阵且胆识过人的女将军。她有着《我在伊朗长大》的玛嘉类似的聪明与大胆,她甚至还有玛嘉所不具备的担当与无畏,遗憾的是,她没有玛嘉那样可以远走他乡的好命。

故事采取开放式结局,母亲摆脱了亲戚的控制,和背着弟弟逃亡的姐姐重逢,而帕尔瓦娜也从监狱里救出了奄奄一息的父亲,但我们依旧不敢想象帕尔瓦娜一家的未来。影片的暗示其实已经够明白了,是夜阿富汗战争爆发,他们能否穿越雷区和战火,活着回到自己的小窝?但愿吧。

多年战乱,让阿富汗沦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3000多万人口一度有600万难民。现如今,阿富汗依旧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2017年,阿富汗共发生袭击事件2050起,每天有68人死伤。而联合国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阿富汗新增平民死亡人数1692,创下了2001年以来最高纪录,武装分子袭击和自杀式炸弹是死亡主要原因。片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从帕尔瓦娜的只言片语中推测,哥哥之死,和自杀式炸弹有关。

资深动画迷很容易从《养家之人》的海报上嗅到《凯尔的秘密》的气息,没错,《养家之人》和《凯尔的秘密》系出一脉,皆为诺拉·托梅作品,都是双线剧情和双线画风,且再度入围奥斯卡奖。所不同的是,上一部和汤姆·摩尔联合执导,这次是诺拉·托梅独立执导,汤姆·摩尔仅司职制片人。去年,诺拉·托梅还与汤姆·摩尔合作过另一部奥斯卡提名动画《海洋之歌》,我们也能从两位女主人公右脸上的那缕发丝上,找到彼此的渊源。

《养家之人》观影体验是沉重的,个别之处又不乏温暖。贫穷有贫穷人家人的乐子,比如小弟弟吃到葡萄干的样子,困境中的人也有困境中的明丽,比如在战争废墟里遥想远方的海滩,在哪里女孩们是自由的,可以赚游客的钱养家。尽管处境是让人绝望,导演还是在片中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教书匠父亲偷偷教孩子们知识和文字,塔利班士兵里,也有像那位找帕尔瓦娜念信的大叔类如的未泯之善。

战争如恶兽,吞噬一切,包括文明与爱,只有战争在世界范围全面止息,所有民族和人类都穿越生死的苟且,我们才有更多的诗歌和远方。警惕战争的魔兽,关注和帮助那些水深火热的地区和人们,也是我们的诗歌和远方之一。


原始地址:/faxian/3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