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之后,有些落榜生会承受不了失败,我们的教育还需要增加一些什么?

抗压力训练,第二年又考。


每个高考的同学不管学习好的不好的,都希望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现实是残酷的终究还是有实现不了愿望的。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花季的年龄不是每个人都能把现实的问题和自己的出路考虑清楚的。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增加心理课程和心理辅导室,引导孩子能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疏解自己思想的能力。让他们能尽快的走出来,重新指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毕竟这个年龄还是学习的年龄,所以坚决不能放弃,要么重新再来考取自己理想的学府,要么学习自己谋生的手段,总之不能就此沉沦下去,这样对社会生态也有很大的改观。


心里素质,抗压能力,其实还有除了学习以外的综合素质,实际动手能力。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绩成为唯一的关注点。每一年高考过后,都会出现一些让我们痛心的事情。比如,因考的不好而轻生的,为了考试,置亲人安危不顾的....

除了应试,我们还应教孩子们什么呢?个人觉得,比应试更重要的是要教孩子“爱生活、爱自己,有快乐能力”。

每位家长都应读的一本书《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认为,现代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专制制度下恭顺的臣民,而是培养一个独立、快乐、幸福的个体,从个人品格、知识才能到终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他必须具备足够的能力,适应正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

现实中,我们培养了很多爱学习,但不爱生活的“高才生”,他们学习成绩很好,但对生活很冷默。还有一些高才生做出了极端伤害亲人和社会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的教育里,缺失了爱这一门学问。家长们都要读一读这本书,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教会孩子爱与尊重。

每位家长都该读一读梁启超写给梁思成的家书

现在,我们并不缺少高分的孩子,但脸上充满快乐的笑,能把平凡的生活过得快乐的孩子并不多。梁启超有一封写给梁思成的家书,让我们看到梁式教育的可爱之处。

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知识,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

孩子最终会走向社会,他们要应对的不仅是事业,还有日复一日的生活。生活需要人们有自娱自乐的能力,需要有快乐的能力。而现在的孩子,都被教育的有学习的能力,却没有快乐的能力。

每一位考生都要了解的事儿

马云复读了好几次才考上大学、马化腾不是毕业于985、很多人上不了大学只读中专但仍然事业有成生活丰盈快乐。所以,高考落榜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可怕。天生你才必有用,你需要做的是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找到有成就感的事儿去做。而快乐和成就有时不需要一张大学文凭。

爱生活、爱自己、有快乐的能力,有了这三样,人生随时可以开挂。


说句玩笑话,我一直觉得高中学习不好的学生适合于当老板。学习很苦的,很难受的,需要注意力集中,需要智商在线,需要坚持,需要很强自制力,需要很高的抗压能力……

因为学习很苦,所以选择不苦,顶着社会,老师,家长,亲属,同学的压力不去学习或不认真学习,这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有勇气去反抗,这是当老板的基本素质。对吧!

对于教育改革来讲,个例永远存在,差生永远有,失败者更是常有,无论什么制度,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成功。如果说我们的教育增加了什么就能变得美好,我只能说“扯蛋”

为什么承受不了失败?因为感觉承担不住失败的后果。

为什么承担不住失败的后果?因为竞争太激烈,太残酷。

为什么竞争太残酷?因为国家和经济提供不了太多的体面的工作岗位。

为什么社会提供不了这么多的体面的工作岗位,因为……不能说。

这个才是现实,社会没有安全感,社会人更没有安全感,家长们没有安全感,学生会有安全感?谁敢说未来是稳定的,甚至会更美好?改开改开,往哪个方向改?改什么样?有共识吗?对未来没有稳定的预期,自然会逼迫孩子力争上游,有几个敢想望子成龙的?别成虫就已经很好了,别被别人踩在脚下就知足了。有的选择吗?

现在的教育制度并不完美,但起码守住了底线,没让大学变成资本的后花园,没搞什么素质教育。就已经很好了。社会的变革方向草根国人也根本没有选择权,只能寄希望于皇们能走得对路,引着国家走向另一个风口和更大的风口,只有风足够大,所有人的选择余地才会多。千军万马闯独木桥不是教育部的黑锅,能不能造出更多更大的桥才是问题的关键。


不要单单指望给学生增设什么课程就能缓解这份压力。

高考是随唐至今的改变阶层的便捷途径,是普通百姓最大几率的合理中奖。一千多年的历史观,一个普通家庭的希望,再加之孩子十二年的付出,再成熟的学生也做不到举重若轻。这是高考本身的社会使命。

大多数城市学生从小就在家长的假想成才之路上非理性成长,缺失对困难和挫折的理性认知,更无独立面对的机会和能力。部分农村学子从小就以留守儿童的身份理所当然的丧失了立体式教育的机会,更别说挫折教育。

在这样的现实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挫折教育应该是我们社会、家长、学校等多方面共同来完成的课题。社会,把独木桥变宽,家长,可望子成虎,学校,可树立多种典型,用实际法度,让学生们实现心理成长。

话说回来,面对现在的社会压力,就算成年人有多少人又能承受得起这份挫折。

人心里有多强大,成绩就有多显著。


谢邀请。建议成立高考落榜生心理咨询机构。


原始地址:/dongtai/4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