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一直降不下来,会有什么后果?

到正规规医院去。降糖很容易。要确诊是什么型糖尿病。怎样服药、打针、饮食控制、运动消耗、如何监控等常识。若这些都做到了,还降不下来???那后果就是

永远睡呗……


太笼统了,患高血糖多久了?血糖多高?食物摄入过多是吗?可否用上药物?(药物量不足?)???首先你必须一天之内测几次血糖!餐前(空腹),餐后(1小时/2小时)。上午/下午都测?看每时段测出的血糖变化,特别是餐前与餐后相差大小?相差大证明你的胰腺受损很严重!相差小餐后十二点以内,证明胰腺功能还很好!就是证明你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任?贪食或赖动引起或忘记吃药所造成的。如不纠正就很严重,纠正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后果会越来越严重易引发全身性疾病,从眼到脚,心肾等疾病更为明显。但是也不要恐惧,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血糖还是很好控制的,控制血糖是自己的事,所以平时自己多注意按时服药,饮食上定时定量,不要依赖别人帮你想着控制血糖,这是很主要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血糖长时间居高不下,久而久之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1.引发心肌病变。长期高血糖会造成细胞内钙调节受损、线粒体功能丧失、糖基化终产物蓄积、细胞内代谢异常等。有研究表明当体外心肌细胞受到高糖刺激、体内心脏处在高糖环境时,心肌细胞结构改变、凋亡等,从而导致心脏功能紊乱、心肌肥厚和纤维化。

2.造成糖尿病肾病。持续的高血糖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蓄积于肾实质细胞中可致肾脏内基质重构、组织纤维化,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此外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还会引起高血压、肾小管细胞的凋亡,加重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3造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研究表明,高血糖与氧化应激有关。高糖条件下,超氧产物会大量增加,当其产生速率大于移除速率时则可产生氧化应激。而氧化应激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高血糖时活性氧生成增加,而活性氧可启动血糖异常代谢途径,诱导氧化应激反应,加重视网膜的缺血缺氧及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

4.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外周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由高血糖或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新陈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目前认为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病多涉及高血糖、多元醇通路、氨基己糖途径、蛋白激酶C激活、炎症等途径。

5.造成糖尿病骨关节病。骨关节病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原因多是由于代谢紊乱及血管神经并发症而引起,以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变类型为主。


血糖代表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的血糖稳定在一个狭小的区间内,空腹血糖在4.4~6.1mmol/L之间,餐后血糖在4.4~7.8mmol/L之间。正常水平的血糖为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对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非常重要,而血糖过高或过低(统称为“血糖异常”)均对人体有害。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高血糖及低血糖的种种危害。

一、高血糖有哪些危害?

1、引起消瘦乏力、精力不济

糖尿病人血糖升高,尿糖排泄增加。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血中的葡萄糖不能被转运至细胞内被人体代谢利用,能量产生严重不足,导致病人疲乏无力、萎靡嗜睡,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2、免疫力降低,容易继发感染

由于患者处于高糖状态,脂肪、蛋白质过度分解及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继发各种感染,如皮肤疖肿、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创面感染等等,而且感染往往难以治愈、创面久不愈合。

3、导致电解质紊乱及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时,病人尿量明显增加,并从尿中带走大量电解质,导致电解质紊乱。同时,由于高血糖病人存在糖的利用障碍,转而通过分解脂肪产生能量,伴随着脂肪分解,酮体生成增加,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导致机体脱水及高渗状态

高血糖使得大量葡萄糖随尿液排泄,引起高渗性利尿,导致机体脱水。脱水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吸引水分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严重脑组织细胞脱水可引起脑功能紊乱直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高渗性昏迷”。

5、导致胰岛功能衰竭

体内长期高血糖状态对胰岛β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会加速胰岛β细胞凋亡,导致胰岛功能衰竭,致使病情进行性恶化。

6、导致各种血管、神经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包括大血管及微血管)及神经(主要是感觉神经及植物神经),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坏疽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除了高血糖,低血糖的危害也不少。

二、低血糖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可以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因此,糖尿病人大多对高血糖比较关注和担心。其实,低血糖对人体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高血糖引起慢性并发症一般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低血糖对人体的严重危害则可能在短暂的几个小时内发生,严重者甚至可以致命。

短期、轻度的低血糖只会使患者产生饥饿、心慌、出冷汗、乏力、颤抖等躯体不适感,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伤害。严重(或长期)低血糖会对人体会产生较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1、导致反跳性高血糖及血糖波动

低血糖会引起反跳性高血糖,进而造成血糖大幅波动,使病情变得难以控制。这是因为在发生低血糖的同时,体内的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等)分泌增加,导致低血糖后血糖反跳性升高(苏木杰反应),加剧血糖波动。现已证实:血糖波动的危害甚至比持续高血糖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2、导致精神错乱及昏迷

血糖是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尤其是脑组织,其代谢活动所需的能量全部由血中的葡萄糖提供,因此,低血糖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尤为严重,可使病人出现肢体抽搐、癫痫样发作及精神失常,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此外,长期反复发生低血糖,还可造成智力下降及痴呆。

3、长时间低血糖可使患者变成植物人

脑组织活动需要依赖源源不绝的血糖供应,因此长期反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改变、智力下降、痴呆等,严重的可成为植物人。

4、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及猝死

低血糖还可以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尤其是老人发生低血糖时,极易诱发心律紊乱、心绞痛、心肌梗死、脑中风等并发症,应格外小心。

5、造成意外伤害

由于低血糖导致患者头晕、意识恍惚甚至昏厥,由此导致摔伤、骨折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总之,不论是高血糖,还是低血糖,都会对患者身体带来严重伤害。所以,一定要平稳控制血糖,尽量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文章参考医学界内分泌频道,作者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王建华

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临床上糖友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血糖为什么总是降不下来?或是忽高忽低、反反复复?

糖友不妨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以下13个问题。

1.控制饮食了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也不管病情轻重如何,是否使用降糖药物,都需要饮食控制,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药物再好也难以使血糖保持正常。

但控制饮食不等于挨饿,饮食治疗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的量(指“总热量”而不是单指“主食”)与质(指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要求既能满足身体营养所需,又能帮助血糖及体重的控制。

2.坚持运动了吗?

运动是一剂免费的降糖药,原因有三:

•运动本身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以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运动还有利于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物的疗效;

•运动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减少血糖波动。

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运动贵在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有无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对血糖的影响很大,紧张、焦虑、烦恼、大喜大悲、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升糖激素(如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下降,致使血糖升高。

因此,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十分重要。另外,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也会引起血糖的波动。

4.是否处于应激状态?

感冒发烧、严重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应激状态或女性处于妊娠期、月经期等,皆可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导致血糖居高不下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5.睡眠好吗?

糖友每天需要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长期失眠或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

6.药物选对了没有?

糖友用药切勿模仿他人,应因人而异,个体化用药,医生会根据您的糖尿病分型、胰岛功能状况,并结合年龄、胖瘦、有无并发症以及全天血糖谱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糖友选用药物,以确保安全有效。

7.药物剂量是否合适?

药量不足导致血糖不降很好理解,不再赘述,需要警惕的是后一种情况。降糖药物用量过大,血糖降得过快过低,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反跳性增高。此时若继续增加药量,血糖反而更高,正所谓“矫枉过正”“物极必反”。

对于空腹血糖升高的病友,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药用量不足”还是“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若属于后一种情况,则晚间降糖药用量应适当减少而不是增加。

8.药物用法是否正确?

降糖药种类很多,用法各异,使用不当,事倍功半。

例如,磺脲类降糖药最好于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恰好同步,从而使降糖效果达到最佳。

拜唐苹的主要作用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应当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空腹服药没有任何效果。

糖适平、美吡达等降糖药均属短效制剂,应当一日3次餐前服用,如果每日1~2次口服,则很难使全天的血糖得到满意控制。

瑞易宁、格列美脲等药物均属长效制剂,每日服用1次即可。

看看你的药物使用方法对吗?

9.是否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

有些降糖药物(如优降糖、美吡达等磺脲类药物)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逐渐减退,临床谓之“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这是由于糖友的胰岛功能随着病程延长逐渐衰竭所致。

当糖友胰岛分泌功能受损严重时,促胰岛素分泌剂(如优降糖、消渴丸、达美康等)的作用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无效,因为此类药物发挥作用有赖于胰岛功能的存在。

因此,临床遇到药物继发性失效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0.有没有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对于身体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友,特别是在病程的早期阶段,其血糖升高多是由于糖友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并非胰岛素分泌量不足。

这类病友治疗的首选药物不是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者补充胰岛素,而是应当选择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具有胰岛素增敏效果的药物,通过消除胰岛素抵抗来改善对血糖的控制。

11.是否在服用对降糖有干扰的其他药物?

有些糖友身患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其中有些药物可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削弱降糖效果。如糖皮质激素、b-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因此,有合并症的糖友在选用药物时,要全面考虑,尽量不用或少用对降血糖有影响的药物。

12.气候因素对血糖的影响

临床发现糖友的血糖受季节影响而变化,寒冷刺激可促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糖的摄取下降,从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

夏季炎热多汗,应注意补充水分,否则血液浓缩也会使血糖升高。

13.是存在误诊误治?

1型糖尿病主要见于儿童,但目前看来,成人阶段发病的1型糖尿病(LADA型糖尿病)也并非少见,由于它的某些症状与2型糖尿病颇为相似,再加上目前对胰岛B细胞自身抗体的检查尚未普及。

因此,常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而实际上它属于1型糖尿病的一个亚型。

随着患者胰岛功能的快速衰竭,口服降糖药会从病程初期的有效很快转为无效,血糖也会从最初的控制良好,逐渐失去控制。

这类糖友应尽快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血糖达标。只有医患合作,共同分析,找准原因,因人制宜,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的控糖效果。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这样一件事。

吃过咸鸭蛋吗?蛋黄流油,蛋清咸咸的,配点米粥当早餐,是很不错的感觉。这咸鸭蛋是怎么腌制的呢?当然是用盐来腌的,要么是把鸭蛋泡在盐水里,要么是把盐裹在鸭蛋外,然后就是等待。

时间短了鸭蛋腌不咸,必须要腌制一定的时间才能成。其实,高血糖就象是这盐水一样,如果血液长期是这样的高糖状况,后果会是什么呢?

可以想象得到血管长期处在高糖的环境中,一定会受到高糖的侵蚀。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被高糖损害,出现了炎症或是小破溃,血液中的脂肪大分子物质就是沉积下来,于是血管的粥样硬化发生了,脆性增加了。

一方面血管容易破裂了,结果就是导致出血,比如眼底的细小血管破裂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生了;如果损害了肾脏血管,糖尿病肾病就出现了;如果脑血管破裂了,脑出血发生了,那可是要命的。

另一方面,血管硬化了会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管腔狭窄,血流不通畅,造成缺血性疾病发生,比如心脏供血不足,如果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到处跑,心梗脑梗便随时可以发生。

我们的全身里血管是无处不在,血液会流经任何一个地方,高血糖状态的血液可以损害任何一个器官组织,所以糖尿病从本质上来说最终的结果就是血管病,这也就是糖尿病被称为“百病之源”的原因。

所以,血糖异常,尤其是得了糖尿病一定要积极治疗,咸鸭蛋不是短时间就能腌成的,糖尿病的危害也不是一时就能体现出来的,但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您应当很清楚了吧!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点击关注天天听健康,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吧!


血糖如果一直居高不下,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疾病心梗脑梗等,肾脏病变,糖尿病足,严重的可能会截止,有一点点小的伤口也不容易愈合,容易发生感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所以大部分人糖尿病人都是死于并发症。不过,如果血糖控制好了,糖尿病人长寿的也很多的。


“血糖一直降不下来”是一个令众多糖友忧心的问题,“血糖居高不下”有什么危害呢,相信大家都吃过咸菜,那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腌咸菜的过程,这个问题就明朗了很多。

咸菜可以算作一种中国文化,腌制是让食物处于一个高渗的环境中,盐分大量地渗入到食物组织内,从而达到保藏食物的目的,腌制一般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可以收获这份美味。

同理,血糖居高不下,那么血液中的糖就好比腌咸菜的盐,机体的血管、神经就好比被腌制食品,时间长了收获的可不是美味,而是各种并发症。

一、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该并发症的三大表现:高血糖、高血酮、代谢性酸中毒;该并发症的三个分度:轻度(仅有酮症而无酸中毒)、中度(酮症伴轻至中度酸中毒)、重度(酸中毒伴有意识障碍)。

2、高渗高血糖状态:四大临床特征:严重高血糖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脱水和意识障碍,多见于老年的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乳酸酸中毒:发生率低,病死率高,主要见于服用苯乙双胍者。

二、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糖友们发现小便中多泡沫需要注意,糖肾的早期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可以延缓糖肾的进展。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友们感到双眼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需要眼科就诊了。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友们有手脚对称性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需引起重视,这是长期的高血糖状态给周围神经带来了危害。

4、下肢血管病变:血管长期暴露在高血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会受损,像水管时间长了生锈一样,血管壁内脂质的沉积带来动脉粥样硬化。

5、糖尿病足病:约85%的截肢是有足部溃疡引起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共同导致了组织的溃疡和坏疽,保护好双足,对于糖尿病患者异常重要。

通过以上几点,相信您对于血糖居高不下的危害有了相应的了解,积极控糖,远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本期答主:李惠芳,医学硕士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带来的危害主要是显著增加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足病等。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数据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非常普遍,已经成为糖尿病管理的一个巨大挑战。在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水平的高低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如果血糖长期居高不下,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危害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20%-40%会发生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肾小球、肾小管病变,进而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眼病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长期高血糖会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造成损害,进而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其发生风险与血糖控制情况显著相关。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糖尿病足病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皮肤溃疡,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感染等。

综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高度相关,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控制血糖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2]洪天配,母义明,纪立农,等.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25(6):481-492.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11):792-801.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原始地址:/zhishi/2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