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什么?请对这本书作什么评价?

《道德经》,每次心情焦虑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心会安定很多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最好的告别》。

人终有一死,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

由于本人有些悲观主义,再加上身体和工作原因,经常生病,所以异常恐惧衰老和疾病,一想到自己以后会因为疾病丧失自理能力和生命的尊严,孤独感和绝望感就悠然而生,自己也迅速被焦虑所淹没。

在这段时间里,有人告诉我,克服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去了解它,恐惧来源于未知。

于是我读了这本书,一部讲述衰老与死亡的书。

书中不仅说到了生命的短暂,死亡的必然,更告诉了我们怎样才能让生命的最后岁月充满意义。

面对衰老和死亡,我们每个人都是抗拒的,但不可避免的,我们每个人,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书中会告诉我们,我们该如何面对最后的尊严,体面的走完这场不可重来的旅途。

真希望一天,我们可以不害怕谈论死亡,而是选择去尊重和理解死亡。

去做我们能做的,放弃我们不能做的,就算是面对死亡,也可以和这个世界,从容的说一声再见。


我个人最喜欢的书应该说是一套,是二月河的《康熙大帝》,这是作者营造的“帝王系列”长篇历史小说中的第一部分,个人认为也是最经典的卷张。《康熙大帝》共分四卷,讲述了康熙从幼年即位直至晚年“九王夺嫡”的一生。全书虽是小说,但读来更像是讲述历史,引人入境。

第一卷-夺宫初政

这一卷可以说是作者二月河所著“康雍乾”帝王系列小说的开篇之卷。主要讲的是康熙八岁即位后与权臣鳌拜的政治斗争,顺治遗命任索尼、鳌拜等四人为辅臣,但鳌拜却居功自傲、独揽朝政、结党营私、图谋弑君,年少的康熙帝暗中招揽能人异士,勤学治国之道,经过精心筹划除掉了鳌拜,亲掌皇权,开启了“康乾盛世”。

第二卷-惊风密雨

个人认为这一卷是《康熙大帝》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一卷,“三郎香会”反清复明、吴三桂佣兵谋反、察哈尔反清、长安兵变,可以说是四面楚歌。皇权、民生,家国天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小说中既有朝堂之上的惊心动魄,也有痴男怨女的儿女情长,每一章情节都环环相扣。

第三卷-玉宇呈祥

这一卷主要讲述了康熙帝收取台湾、西征葛尔丹、治黄河等情节。重在表现康熙帝统一中华,治国安邦的策略,各色人物穿插与情节之中,性格乖张,让人不能忘却。

第四卷-乱起萧墙

这一卷围绕康熙帝晚年“九王夺嫡”开展的讲述,康熙帝晚年官吏败坏,贪污纳垢横行,百姓贫苦以致民变,皇族和官员借库银,使得国库空虚,皇子觊觎皇位,结党营私,开始了“九王夺嫡”的忧患。

对于康熙帝的一生,作者描写的非常细腻,不仅仅描写了围绕皇权的政治斗争,还将儿女情长穿插进去,并没有显得突兀,反而刻画了一个封建社会的世界观。小说也注重人物的刻画,每一个故事都有新的人物形象出现,很好的展现出了清初时期的人生百态。以上也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显喜好。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是那种每年都会发出来读一读的好书。

她一个人回忆着已经逝去的丈夫和女儿,一家人曾经相处的有趣的点点滴滴。

但正如杨绛先生说的,人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人间好物不坚牢。

每每读这本书,我都会更加珍惜妈妈做的饭,爱人对我的体贴。

每每读这本书,我都暗下决心,把平淡的生活过得有趣且丰盈。

这样当我年迈之时,我不会后悔白活了此生。

人世虽苦,但有所爱之人,便有了糖。

另非常推荐三联的版本,十分精美。附上图供大家参考。

图五为钱钟书先生为不识字的阿姨画的食材图,可以照着去买菜。每看一次我都好羡慕这样有趣的灵魂啊[心]


谢谢你的邀请。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美国作家乔恩•卡巴金博士的《多舛的生命》。

首先来介绍一下作者。卡巴金博士是正念减压疗法创始人。他将正念引入医学、心理学、教育等领域。撰写了《正念:此刻是一枝花》、《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多舛的生命》等多部畅销书。

《多舛的生命》阐述了正念冥想的生活之道。里面有实用而又可操作的正念冥想的方法。语言简洁、朴实、优美而有力量。阅读这本书会让你在忙碌而又繁杂的世界里,即使面对困境,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专注与平静,安宁与自在。

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书里的每一句都能够触动我,普通,亲民而又那么的有力量。和乔恩•卡巴金博士一样,通过每天的正念练习,对自己更多的觉察与看见,欣喜地发现自己有更多的资源与生命力。此刻,感恩它对我生命的滋养与遇见。


我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傅雷家书》。今天把它推介给您,希望您喜欢,并建议您抽出一点时间阅读一下,或许在培养教育子女成长方面能给您带来一定的启发。

《傅雷家书》这本书是傅雷先生写给自己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而成的一本书。

[1]人物介绍

1.傅雷先生: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1966年,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夫妻双双自杀身亡。翻译的作品有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

2.傅聪:傅雷先生的长子,著名钢琴大师。1934年生于上海,8岁开始学习钢琴,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3.傅敏:傅雷先生的次子,中学英语特级教师。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后,便开始了教书的生涯,直至退休。

傅雷夫妇在培养教育自己的两个孩子上,可以称作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这主要从《傅雷家书》这本书中体现出来。

【2】内容介绍

《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到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1.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对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3.家书还和儿子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不管是傅聪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停给予指点。特别是经常给他邮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有关绘画、雕塑等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鼓励他多从诗歌、戏剧、美术等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3】评价此书

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该书获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

该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我认为,该书给天下父母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起了一个典范作用,值得一读;更对年轻人如何成才,如何面对人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值得一读。


原始地址:/yule/1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