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节奏划分的方法哪些?

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

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五、“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1.“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2.“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续.

3.“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4.“而”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六、节奏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十、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十一、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

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

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


文言文划分节奏一般以意义为单位划分。


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的方法:

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例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如: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

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

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例如:山肴/野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不能停顿的情况:

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

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

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0、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一,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划分。

四,根据语法结构


文语文节奏划分的方法其实应该指文言句读,方法有虚词(句首句末虚词)法、语法分析(各种文言句式)法、语感法。


文言文断句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当然,还有其他四大方法:

一、按常用词断句

1、发语词领句断句:领起句子的常用发语词有“盖”“夫”“且夫”“今夫”“唯”“故夫”“若夫”等。(见图1)

例: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2、时间词语领句断句:常见时间词语有“是时”“后”“昔者”“日者”“既而”“既已”“向者(乡者)”“俄而(俄顷)”“方今”“有顷(顷之、顷间)”“乃今”等。例: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3、复音虚词领句断句:一般领起一个分句的复音词有“其唯”“岂唯(岂特、岂独、岂徒)”“岂足”“然且(然犹、然尚)”“然则”“故夫”“大抵”“得毋(得无)”“何为(何谓、胡为、曷为、奚为)“何以”“何其(曷其、奚其、胡其)“何必““何不(胡不)”“何故”“何乃”“乃遂”“难以““未必“无乃”等。

例: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4、谦辞领句断句:常见的谦辞有“下官”“寡人”“孤”“窃”“仆”“愚”“妾”“贱妾”“婢子”等。断句时,结合相关动词的位置,如果确定它们处在句首,要在这些词前断开。

例: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5、“故”“然“领句断句:“故”字常领推论句或结论,“然”“然而”领转折句。

例: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6、方位词领句断句:方位词在文言文中常连用或对用,当它们领起句子时,可作帮助断句的标志。

7、语气词句尾断句:句尾常见语气词有“与(欤)”“乎”“哉”“也”“矣”“焉”“耳”“邪(耶)”等,这些词之后要断开。

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8、叹词断句:常见叹词有“嗟夫”“呜呼哀哉”“呜呼”“嘻”等,断句时要在这些词前后断开。

9、呼语断句:呼语是句子的独立成分,断句时,要在这些词前后断开。

例: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10、序数词断句

二、按特殊句式、固定格式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抓住惯用句式断句,固定结构如下:

“……者,……也”“……者也”“非……则……”“非……必……”“非……即……”“如……何”“奈……何”“若……何”“无乃……乎”“何有于……”“若……则……”“宁……其宁……”等。(见图2)

例: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三、按修辞技巧断句

具体指比喻断句、对比断句、顶真断句、反复断句、排比断句、对偶断句。

以对比断句为例: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劝学》)句中“舍之”和“不舍”两种情况对比,由此分别产生相反的结果。

四、按其他条件断句

1、根据对话用语的词语标志断句,如“语”“曰”“云”“言”“道”“白”“谓”等。

2、根据章法特点断句,理清文章脉络,帮助断句。(见图3)

3、根据文体特点断句,用不同文体特点帮助断句。如议论文断句先断重点句子,再断所有句子。叙事性文章断句时先找谓语再找主语,然后合并。

综上,这是文言文节奏划分(文言断句)的四大方法。希望我精心编辑的文字图片,给予你一定的帮助。


划分文言文的节奏之前一定要先熟读句子,了解句子的意思再进行断句。如果还没有读懂句子就断句,很难断对。但是有时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确实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需要借助一些技巧。

一、借助名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名词常做主语、宾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出名词。比如:人名、地名、国名、官职名等。一般来说,如果名词做主语,它的前面可以断句。如果名词做宾语,它的后面可以断句。另外在文言文中,一般主语或宾语出现一次后,后面的内容中常以代词的形式出现。所以,出现代词时也要注意。指代主语其前可断,指代宾语其后可断。常见的代词有:吾、余、予、汝、女、尔、其、之、此、彼等。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

第一句“河干”为宾语,“山门”为主语,“石兽”为主语。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第二句“桓公”和“管仲”均为主语

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

二、借助特定词语断句

在断句时,虚词是非常重要的标志。一般来说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只要看到这些词语,再结合它的作用就可以断句。

其前可断句

句首发语词:盖、至若、若夫、已而、夫、初、斯、且、唯、今、凡、敬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向使、纵、纵使、故、是故、或、则、然则、岂、岂非、而况

疑问语气词:安、焉、孰、孰与、何、何如、如之何、若之何、胡、奚、盍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第一句“安”是疑问代词翻译成怎么。“安”后面的句子构成了一个疑问句。所以在安前面断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第二句“然则”是复句中的关联词表示顺承,在“然则”前面断句。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其后可断句

句尾语气词:也、者也、矣、而、耶、邪、哉、耳

表示对话的词语:曰、云、言、谓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第一句是者……也句式,表示判断。在者“者”后断句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第二句“云”表示说在“云”后断句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三、根据句式断句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所以文章中排比、对偶的句子比较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断句。行文中上下句常字数相同,结构相似。只要断开一处,接下来的也就水到渠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第一句,通过句式我们不难判断“学而不思则罔”和“思而不学则殆”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二句“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

以上就是我的拙见,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还需要我们慢慢摸索。


一、“意义单位划分法”:

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

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3、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4、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

三、“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

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四、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五、留心名作状的朗读停顿。

六、留心形同于现代双音合成词现象的朗读停顿。

古代汉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形同于现代的双音节合成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不能把古代两个单音词读成现代的双音合成词。

七、留心句首关联词及语气助词“夫、盖、且、若夫、至若”,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

八、留心古代的“国名、年号、地名、官名、郡爵、史实”。

九、“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读时应停顿,不能误为副词,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十、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1、地名、人名不能断开

2、固定短语不能断开


原始地址:/yule/12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