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应该如何读书?

合理的安排时间,比如下班以后,可以在图书馆,咖啡厅,坐下来认真阅读


我觉得成年人应该有方向性的读书,不要盲目的读书,按照所需去读书!时间不充足了就多看些自己专业的书。时间充足就多看一些生活类的,知识类的、财经类的、文学类的、法律类的等等,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看书,比如:最近感觉自己哪方面的技能需要提高,也可以补充知识为目的的去看书。先急后缓,把有限的时间合理利用吧!


可以参考北京开放大学培训学院国学教育中心举行的诗歌诵读研修班,集结的包括中华吟诵学会徐健顺教授、人民大学朱子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学中心主任张燕玲教授、启蒙经典合一操研发人邵锦锦、经典唱诵人王少农等


想读书时读几页,不想读书时不去读它。


两种读书目的

①收集类读书法。

把所读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和整理。这样的好处是有了自己的素材库。

②致用类读书法。把所学的知识和内容最重转化为行动上的变化,这需要你对所读内容进行深刻的思考并内化,最后成为你行为上的改变。

几个个人对于书籍的观点

①你一定可以从一本书籍找到对你有用的信息,有的多有的少而已。

②书上不一定每个部分,都对你有用,所以你需要选择性阅读。


我觉得成年人应该有方向性的读书,比如你爱好财经类,就多读财经方面的书,不要盲目的读书,毕竟年纪不小了,时间也不充足了


刚好看到这个:一本书拿过来,我即使读不懂,我也能读的完。


多读书,不论是哪方面的书,不管能不能看得懂。坚持读下去,总会对自己有好处的。以前不喜欢看书,总觉得看书没用,后来工作,发现在学校只会误导你。实际上很多知识到了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就算和工作不想关的,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个人魅力。


开卷有益。随意读。


我们总是被教育要多读书,读书是最便宜的思维成长方式,读书可以跟那些牛人进行思维交流。

于是,我读了不少书,但是回过头来,发现这些内容并没有融入我的身心,也并没有变成我无形的财富,甚至于这些书讲了什么内容都有点记不清了。

难道书都白读了?

后来我偶然发现了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我开始尝试按照书里讲述的方法写读书笔记,感觉不错,特来分享,步骤如下:

01读书

在读的过程中,做好写读书笔记的准备。随时为重要内容做记号,比如颇有感触的部分,耳目一新的观点,引发思考的段落

通过做记号,加深印象,读后也可以快速提炼要点。

02准备一本全新的笔记本和几支笔。

写上六位数的日期,加书名和作者姓名。

内容要用大一点的字体,写的越清楚越好。这个步骤很简单,写出来就有一种仪式感,不知不觉就想往下写。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换行都要留一行空白,而每个段落之间留两行空白,写起来会更轻松,还便于日后重读,插入文字和更正修改。

03写摘抄和评论,这个是关键步骤。

首先,重读一遍用笔做过记号的内容,严格筛选出自己认为可以多读几遍的部分。

经过五六遍的反复阅读,最后筛选出的内容不会太多。

如果在一本书上做了很多的标记,那么在写读书笔记之前还是暂时将其放置一段时间吧。

然后以“○”开头抄写你认为对你很重要或者触动很大的句子段落。

也许你觉得没必要抄写,可不可以只写要点?要知道,想总结出完美再现作者意图的要点是很困难的。

试一试就知道,总结要点比抄写原文还需要动脑,更容易让人产生疲惫心理所以还是抄写原文的好。

最后以“※”开头写下自己的主观评论

主观评论和感想不一定是成形的东西,写几句“好棒!”“什么?!”也未尝不可。如果一心想写的完美,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难下笔。

另外在记录感想时,不要写一些揣测或者外来的想法,而是要写下自己的心声,也就是感受和想法,这样会让读书笔记更有内涵。哪怕是一句话,只要写的是发自内心的语句,那么这次读书笔记就是有意义的。

闲来无聊时,只要拿着这个本子翻看,就可以回忆起当年读过的书,重拾书中精华,也许会跟当初有不一样的心境和感受。这种发现过去的感受,像看老照片一样充满惊喜。


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的你:

一、你有开始下了决心去读书,而且还读了几天或者十几天

二、你是想问如何坚持去读书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因为当今社会,不怕没目标,没决心。成年人更是知道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推荐你看什么书或者规定你看多久这都是不现实的,因为你不是学生年代那种纯粹性,学生被老师管理着,约束着,成年人是自由的,所以建议你读什么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我也不知你的特性,专业,从事什么行业。

所以如果是我的猜想你想了解如何坚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样的问题,我给您的建议是:

1、如果您身为父母,和孩子一起有个读书时间的约定。一来现在学校都在实行阅读素养,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二来你在孩子面前建立的威信,我现在都是以身作则让孩子信服崇拜的,所以有了这层压力您会慢慢陪着孩子坚持,因为孩子由学校规定,您被约定约束着

2、还不是父母的成年人,我建议一开始的读物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期刊类别的,这样很快阅读完一本之后再无选择新的刊物,这样兴趣培养了,慢慢知识面拓宽了,成就感一上来,再去读读经典的文学,这压根的理解的层面不一样收获就不同

总之,不论读什么,坚持阅读是真的很好的习惯,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希望我的见解对您有用!


步入社会后,学习不再那么容易,因为再没有老师主动教,而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学会如何自主学习。若把学生时代所用的学习方法,套用在工作后的学习上,往往事倍功半。

因为在学校中的学习方式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求的是“大而全、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一般要花费大量时间从基础打磨,一路往各类专业分科深化学习。而工作后的学习应该转变为“以自己为中心”,求的是“能满足自身需要、立即解决所遭遇的问题”的知识或能力。

一、实现有效学习的3个重要前提

1、学会自我导向。

步入社会后,没有人会主动的求着你学习、给你知识。所以一定要学会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自身的学习计划,实施并评估自身的学习效果。以内在需求(希望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和自我实现)来驱动自己学习,才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比运动和游戏更多的乐趣,因为这不仅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在学习后更有实实在在的收益。

2、学会关联经验。

成人和青少年的一个根本差异就是成人具有丰富的且不断增长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实现你高效学习的基础,也是促使你有效学习的契机。例如:读到一个新的东西,就要尝试与旧有知识与经验做结合、做补充、做验证,甚至是做为反证。

3、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强调实践。

学生时代的学习,更多的强调了“未来运用”,比如通过学习最终考一个好成绩、进一所好学校。而工作后,我们的目标就变了(比如升职加薪),学习只是达成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在学习上,我们更倾向于“实用性”,关注所学的知识能不能“立即应用”。

因此,成人要实现有效的学习,就需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的目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搭建起知识的关联和系统。学会在“在用中学”和“在学中用”,选择学习内容时要考虑“是否用得上”,判断学习效果的标准要考虑“是否用上了”。

二、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便签学习法

便签学习法非常适用于“致用类图书”,也就是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想解决具体问题并应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便签学习法具有诸多好处,比如①缓解书太厚读不完给自己带来的压力;②帮你集中注意力,在阅读中反复体验和反思;③聚焦在对书中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④保持兴趣,效果外显(特别是有助于记忆和提醒);⑤方便事后整理;⑥能更有效地处理书中晦涩难懂或重要的地方。

1、便签学习法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约掌心大小的便利贴,一支笔,以及一组多色指示便签。

(三种不同颜色便签的用法:便签1,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便签2,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便签3,规划今后要如何应用)

第二步,对书本进行快速阅读,当遇到问题、建议、观点及较难理解的地方就自问:这对我有多重要?若重要就放慢阅读速度来细读。

第三步,在便签1上,用自己的话重述相关讯息、总结对自己的启发或有价值的提醒,写好后并贴在相应的书页里。

第四步,针对书中某段信息,问自己有没有相似经历,或听说、看过类似的事,写在便签2上(不要泛泛而谈),再贴到便签1旁。

第五步,规划今后应用,尽量考虑可应用的目标,写下达到目标应实施的行动,写在便签3上(不要只写下决心或感概,要有明确的时间、执行内容和验证指标),贴在书页上。

第六步,在贴满便签的书页上,贴上一张“指示便签”,用来提醒自己这一页有自己的学习资料。

第七步,看完一本书后,把所有便签3拿出来贴在诸如冰箱、墙上等容易看到的地方,用来提醒自己落实行动。

2、一些小建议

①如果原书内容简单易懂,就不需要便签1了,只要在重点地点画线就好。

②可以将便签3做一些变化应用,比如用不同颜色来代表不同意思,例如黄色表示有价值,绿色表示要尽快行动,橙色表示要再修改等。

③在平时的碎片学习中,也可以采用便签法。比如你在微信或其他平台上转发内容时,转发前,先问自己:我能加上自己的重述再转贴吗?重述时,可以体现前因后果或适用边界吗?我能补充自己的相关经验吗?我能加上自己的应用或行动吗?这样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也是对便签学习法的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和运用。

④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通过提问来提升自己的学习境界。提问通常有两种目的:一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二是为了进行有效学习。前者关注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而后者关注的是“如何”。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在做前者,而忽略了更为重要和有意义的后者。

小结:以上关于学习的方法,主要是针对成人学习的,也就是工作后的学习、职场中的学习。如果是学生,不完全适用,但可以做一个参考。

文/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

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提供“快速阅读、记忆力、注意力、思维、高效学习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电脑、手机皆可训练)”


①给自己创造一处安安静静的环境吧

我觉得所有人都需要一个和自己独处的时间和小环境,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收起手机,不带闺蜜或者朋友。

选本自己爱看的书,然后静静地去感觉甚是享受这段只属于自己的时光。

②不要一开始就看电子书

为了省钱,为了携带方便,就开始看电子书,但是一开始不要这样,如果你真的阅读到了很高一个层次,就可以随身带个Kindle

但是一开始,省几顿火锅,买些纸质书,花钱买的即促使自己读完,有真的感受到了读一本书是什么感觉。而不是在快速消化,像功利性的读书。

③如果你实在很不喜欢看书

看不进去,建议听书,喜马拉雅啊或者微信读书其他的都有这类免费的节目。

有时候别人一介绍这本书,你也会突然来了兴趣,觉得剧情真有意思,想读。

一般这种都不会是很剧透的那种讲书,只是推荐,你读的时候会很想知道结局,也会慢慢爱上揭秘一本一本书的感觉。

④看电影

有很多书都有同名改编电影

一定要先看书,再去看电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还会对这本书记忆更牢固,

如果你突然看到某个电影不错,去找一下他的原著,先读完,在看电影,

这样一来这本书的思想塑造可以说是很深刻了。


感谢邀请读书这事个人觉得跟兴趣有很大关系,多数的时候我们更愿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部分书籍,从兴趣而言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因为工作及生活空出来的时间很少多是碎片化时间阅读可以选择一些书友阅读后评价高的书籍。


对成年人来说,他们要面对许多挑战。他们开始接触社会,需要工作来养家糊口。他们时间紧迫,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读书;他们时间宝贵,不能像孩子一样为了娱乐而读书。

一、选书

首先要挑选合适的书籍,而不是觉得哪本书有趣就买哪本,或者是哪本书畅销,就一定要买过来看。

尽量少看虚构类的书。比如小说、漫画、散文集、戏剧等。这类书大多是用来消遣时光的,实用性不大。虽然有时候里面的故事曲折动人,但却没有现实指导意义。

多看实用性书籍,比如按照这个比例来分配:50%专业书籍,30%个人成长类书籍,10%经典著作,10%权威杂志。当然这个比例不一定要严格遵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变动。这里的个人成长类书籍包涵比较广泛,其中包括情商、时间管理、演讲、投资理财等等。

二、功利性阅读

有些人把读书当做一件很神圣的事情,认为读书就应该是纯净的,不带功利性的,是单纯因为喜欢所以才读书。

我们当然不反对这种价值观,如果一个人就是喜欢读书本身,不需要为了别的什么目的而去强迫自己读,那么当然好,可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兴趣广泛,有许多领域等着他们探索尝试,所以读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更多时候,读书只是一种学习方式。

功利性阅读,就是以解决具体问题,达成具体目标的阅读方法。如果你想学习演讲,那么就去找和演讲相关的书,按照里面给出的方法去实践,去总结反思,然后在完善自己的演讲方式,不断打磨技巧,最终实现真正的转变,比如在公司会议上发表演讲。

三、批判性阅读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成年人的阅读,不应该只满足于书中说了什么,还要对书中的观点进行质疑,判断作者的结论是否可信。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传到你的眼前,如果你不具备辨别真伪,判断是非的能力,那么就可能被别人误导。

在网上,人们可以随意发表意见,经常会为了一点点分歧而吵的不可开交。比如我今天就看到一个网友这样评价《三体》:

“我从来没看过三体,也不想看。三体应该不是科幻,而是玄幻。是打着科幻幌子的武侠小说,跟星球大战一样。”

在给出判断之前,连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凭什么去评价别人的作品?凭着个人主观猜测?凭着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

然而这样的断言却随处可见。为了避免成为缺乏独立思考的乌合之众,用批判性思维阅读是最好的方法。


成年人读书,目的性要更强,有目标。

01

读实用类的书籍

成年人读这一类的书籍,一般是遇到问题了,或者将会遇到这些问题,才去读这些书,想从书中寻找到,满意的答案。

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好方法,磨刀不误砍柴工。没找到好的方法,用蛮力去砍树,效率低不说,更累。所以,我们砍柴之前,得把我们的斧头磨利。

有一本书,就很不错《如何阅读一本书》。书如其名,就是教我们,怎么读一本书?是一块很好的磨刀石。

02

给我们设定目标

做一件事,没有目标和方向,很难做好。我以前看书的时候,没有目标和方向,拿起一本书,随便看,看着看着,就不想看,开始打瞌睡。

那个时候的状态是,觉得读书是好事,就假装努力,骗自己,我在看书了,很努力,以后没出息,也只是运气不好,与我无关。

后面能喜欢上看书,最大的原因,就是有目标,有想通过看书得到的东西。开始的想法,就是为了赚钱,想通过看书,提升自己,然后变现。这就是我开始看书的动力。

03

读完开始写作,实践,把书中的东西,变为我们的。

光读书,不实践,就会慢慢遗忘。就像很多人说,读书有什么用,读完没多久就忘了,有那个闲工夫,还不如愉快的玩耍。

发生这种情况,只是我们没有找到对的方法,把那些知识,变成自己的。

写作,实践的作用就是,把别人总结的经验,变成自己的。我们和朋友出去聚会时,有些人就会炫耀,某件事,我闭着眼睛都能做的很好。

为什么他可以做到呢?就是因为他经常做,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不会忘记。所以,要想把看书这件事做好,就要多实践。


1.选择与专业相关的书读。

2.选择可提升能力的书读。

3.选择有知识含量即经典作品读。

4.比较阅读,同时读几部书,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感悟。

5.不求多,求精。


成年人应该如何读书?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世界上不存在读书这项工作。既使是专业作家,他的工作是写书,也不是读书。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理解为:成年人应该如何在业余时间读书。

古人有“头悬梁,锥剌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读书典故。但那毕竟是故事。当时是否有那么回事,我们今天没办法核实。但我们可以学习那种精神,把它作为学习的楷模和动力。

说到具体问题,今天的成年人应该如何读书呢。我的理解是:

一、读书目的选择

成年人读书,目的各有不同。有要提高自身技术业务素质的。有要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有的是把读书作为业余消遣,还有为了读闲书看热闹的。但不管是什么目的,只要读的书是健康的,都会潜移默化地对读者产生积极影响。这影响可能有大有小,有强有弱,但有影响是必然的。不然还读书做什么,不如做点别的更有实际价值。

二、书籍种类选择

明确了读书的目的,选择书籍种类就成了当务之急。如今的书籍浩如烟海,同样种类的书籍,有好有差,有高有低。这就要求我们去选择优秀的,已有定论的上等书籍来读,避免走弯路耽误时间。时下流行请名人名家给开书单,因为名人名家读书比我们多,有这方面的经验,知道哪类书籍是上乘。按照书单来选择,确实是个好办法。

三、读书方式选择

说到读书方式,就涉及到前面说的悬梁剌骨。今天的人们倒不至于那样读书。本人理解,只要培养出读书的兴趣,做好读书笔记,见缝插针,持之以恒,久而久之,自然会有收获。

本人也免强算个读书人。我觉得,读书方式是成年人读书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读书的效果。通过多年观察,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选择读书方式是不一样的。

为这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7月5日号上。题目是:“读书方式万千条,你喜欢哪条,不喜欢哪条?”

自己写的东西,好像不存在搬运问题,我把它移过来与大家探讨。

古往今来,读书方式包罗万象。古人有“头悬梁,锥剌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今人有废寝忘食,手不释卷,见缝插针,孜孜不倦。那么,还有没有其它方式呢?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当下的读书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读闲书。

具体表现是不受限制不费周折,完全凭个人喜好信手拈来。散步时读一章,入睡前看一节,喝茶间隙瞄几眼,候车旅途瞥几行。闲书不是坏书,读闲书可增加阅历开阔视野,修身养性陶治情操。在雅俗共赏的休闲爱好中,读闲书可纳入大雅之列——说某某人博览群书,大概指的就是此类。

读闲书最大的好处是不会犯低级错误。比如,某大学校长在众目睽睽之下把“鸿鹄(胡)之志”念成“鸿浩之志,“某高等文化单位公然在锦旗上大写“撼社会平安!”

前者是教授学者,在某一领域肯定卓有建树,之所以念错字,与平日闲书读得太少不无关系。

后者如果是在文革时期,完全可以当现行反革命抓起来——他写的分明是反动标语么!

由此可见,闲暇时读一读闲书,对人对己对社会都大有好处。

读专书

专书是指专业书籍。从事爱好哪个专业,就选读哪个专业的书籍,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从事文科,大都不会把《哥德巴赫猜想》摆在案头。从事导弹,也不会把怎样养猪奉为经典。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在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上,某快递小哥力战群雄拔得头筹,的确让人佩服。但这属于个例,不具有普遍现象。

一般情况下,读专书是进修,是提高。不仅要具备相当专业素养,还要有不到黄河不死心的韧劲和毅力。有的人专业素养特高,在本专业取得骄人业绩,与精读专书密不可分。而有的人干了一辈子专业活儿,仍是松松垮垮,难成大器。这里可能有其它因素干扰,但与不下苦功读透专业书籍,肯定也有关系。

读假书。

具体表现是鉴赏能力特别差,只要看见洋洋洒洒的大部头,就当是西天取来的真经。殊不知,某些大部头掂起来挺沉,读来却如入仙境――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如今的假书比比皆是,东拼西凑抄抄写写就敢出书。更要命的是,所有的假书都不承认自己为假,反而故作高深大造舆论,营造出煌煌巨著横空出世的氛围。这种办法短期也能唬一阵,长期则害人不浅。尤其某些“砺志”、“速成”之类的假书,读它的人误认自己真的“速成”了!导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思想意识远离大众,说话处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仿佛精神出了问题。

假读书。

书柜里一排排全是经典名著,有的还布面烫金,透过玻璃窗整齐划一矗在那,景象蔚为壮观。平日打扫得一尘不染,柜门常年不开(不读柜里的书,自然没必要开门)。来客就在柜前接待,诱发客人连声赞叹以满足虚荣。此时谈话切莫涉及书中内容,否则会出现“关公战秦琼”的笑话。此类读书的目的是烘托气氛制造幻景,装潢门面假装斯文。一般情况下,此类“读者”胆子特别大,照相时敢拿书柜做背景。照片效果特好,俨然“满腹经纶”!

真读书。

在这方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读者堪称楷模。床头枕边,案上桌前,目光所及到处是书。百忙之中,忙里偷闲,随手俯拾,都是书山胜境。不仅读,而且做笔记,天地写眉批,书中夹字条,精彩处反复读诵,直至出口成章倒背如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读到这个层次,自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生走向。

在读书界,此类读者何止千万。他们是人不是神,之所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创造出超人业绩,皆真读书也!


成人由于读书时间少,为了提高效率,还是以带着问题去读书比较好。


原始地址:/wenda/1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