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童年的乒乓记忆,是从水泥台子打起的吗?

乒乓球作为国球群众基础还是很大的,小时候我在农村小学有四张水泥台,每次下课都要去抢占才有台打。

那是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一直喜欢到现在。

十年乒乓球爱好者,参加过省级赛事,组织过市级比赛。从技术到器材,从训练到比赛,欢迎和我交流。


大家好,我是【乒谈】,12年乒乓经验,国家三级乒乓球裁判员。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点赞、评论、收藏转发。也欢迎您关注我!

我和乒乓球的缘分,大概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初高中、大学、工作后,每个阶段拥有的条件不一样,自己的想法不一样,但是不变的是从事这项运动的快乐。

1、中学阶段:社交打开利器

【乒谈】西北某18线小地方长大,从小也是不怎么自信的一种,那时候乒乓球运动还是非常有市场的。第一次接触到乒乓球相关品是在邻居家里,说实话那时候还在上小学,对于邻居用厚纸板做成的乒乓球拍很好奇,觉得非常好玩。但是那时候一起玩伴至少10个人,而我是不起眼的那个,和别人关系也不好,自然,是别人玩烂了之后才轮到我。

初中阶段,老师们非常鼓励参加运动,校长和几位老师都是篮球高手、乒乓球高手,学校里总共10台水泥球台,但是当时我们是有12个班,每班70人以上,所以,中午放学和晚上放学,都是不吃饭,下课铃响了就以最快的速度奔向操场,在水泥球台上“指点江山”,体育课是老师安排的。

那时候(2005年以后,系统打是2008年左右)【乒谈】就已经开始关注乒乓球专业比赛了,痴迷直板横打,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可能也有一点天赋,很快就实现了技术进步,成为了一名“风云人物”。那时候打得是红双喜的球拍,9.9元,颗粒胶,38毫米的球。

高中阶段,好像大家对于乒乓球的热情没有初中高,一方面是可以选择的运动项目更多了,另外一方面应该是迫于高考的压力的,但是在高中我也是打出了一点点名堂。

高中在外租房,房主孩子和我是同级不同班,每天都是玩在一起。那时候真的是感受到了乒乓球是个天赋活和脑力活,同样的时间,他的进步比我快多了,对他的胜率只能达到3成左右。但是那时候也是有一定基础打底了,和俱乐部的孩子与教练混脸熟,有时候也去公园接受下大爷们的毒打。所以,在学校里每天打球,总是有一些同学围观的,自己多少是有些开心。也因此,会有一些同学主动出来要和我们打,这中间有几位,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2、大学阶段

大学阶段,自己也是有一些想法的,先后尝试了加俱乐部,校队,代表学院参加一些比赛,获得了一些中等成绩。但是说实话水平都太低,且大家的心思更多的在玩上,所以后来就退出去了。

去朋友学校所在的城市(沈阳,乒乓球气质比较好)交流,没想到这所高校里卧虎藏龙,遇到了一些教练,和专业运动员们有些关系,通过他们的指点,自己想明白了一些问困惑,理论水平提升比较多。对了,这时候我花在器材上的钱最多,少说6位数。

3、工作后

工作后花在锻炼上的时间真的少了,乒乓球自然也是如此。当然平时会关注一些消息,看看比赛,写写东西,尽量把这项运动的乐趣展现给大家,希望鼓励更多的人加入,踏上球场。

大家好,我是【乒谈】,12年乒乓经验,国家三级乒乓球裁判员。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点赞、评论、收藏转发。也欢迎您关注我!


从小喜欢运动的我,大概在小学六年级时接触了乒乓球,我生长在一个小镇上,条件有限,90年代时,条件并不好,打乒乓球的条件就更不好了,但是一旦接触了乒乓球就是爱上了它,一直到现在能在一个宽敞的空调房里,在一张大彩虹的桌上打打乒乓球,这个过程现在想起来也是很值得回味哦。

小时候家住幼儿园里,全镇找不到几张像样的乒乓球桌,能打上的还要收费,5毛钱一小时,当然是交不起了,有一天和哥哥以外发现小朋友的桌子可以作为乒乓球桌来打球,这也算是一个意外惊喜,就是用四张桌子拼齐一张桌子,中间摆上一排砖头,作为网子,当然有时会觉得四张桌子太小,就会再加两张,变成六张桌子,这样打起来更顺手;球拍就更简陋了,买不起拍子,就用三角板代替,同样也打得有声有色。

到了中学以后可以偷摸进公共场所,玩玩稍微正规的桌子,桌子的弹性会好很多,球拍也可以买个25元一副的红双喜球拍找找感觉了,感觉打起来特顺手。同时也学会了抽球,可以连续大很多回合,谁抽球力度大,谁就更胜一筹,但是特别怕旋转球,怎么也接不好,这个难题缠绕了我很多年,破解不了。镇上有一位老师,在当时觉得打的特别好,就是转,发球转,搓球转,削球转,也很少有对攻,但是怎么也打不过,太难了。那时觉得乒乓球真的不好学,太深奥了,自然那位老师也被我们称为神。

到了高中以后,学校里多了很多的水泥台,虽然硬了很多,但是还是爱不释手,至少不用花钱去玩了。一共20几个台子,但是每次去都要排队,竟然还不够用,很多同学连课都能逃,去打乒乓器球,可见其诱惑力有多大。那个时候的排队就叫挂号,每个人上来先跟擂主打一球,赢了,下面继续比赛,输了,那就得换人,挂不上号,那就很难受,因为一点瘾都没过,就被别人抢了,太可惜了,心有不甘;还有那时候对于弧圈球有一种敬畏感,觉得太深不可测了,比起初中那位老师的搓球可强多了,就更没办法破解了,这个苦恼甚至一直带到了大学里。

在大学里,虽然在众多成绩好的学生中,我也算是姣姣者,因为他们不会玩,而我可以打的他们不及格,那是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哦。在大学的选修课里,我可以学到更多的球技,左推右攻,这是最强的,练了四年,多少有点进步,但是仍然有个困扰问题,那就是发球,怎么也制造不了威胁,很难。

乒乓球还是有很多奥秘可言的,虽然运动量不大,但是确实很多技巧性的问题需要研究,不光可以锻炼身体,也能锻炼大脑,眼睛,确实是项很不错的运动,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才让我一直没有放弃。回想小时候打乒乓球的经历,感觉自己现在的环境,那真是太幸福了。


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也是许许多多人小时候最开心、最期盼的体育活动之一。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小编也曾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在这个童年里乒乓球的记忆最为深刻,也让我受益至今。

80年代初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的单位有乒乓球台。有时父亲会在休息日带我和哥哥去单位玩,偶尔会陪我们打打乒乓球。那个年代的父母一般还没有培养孩子学习体育特长的观念,纯粹就是给你一个球拍玩,最多告诉怎么能打到球,然后陪你打打就是很难得的家长了。

父亲的乒乓球水平在单位算是数一数二的高手,当时使得就是很先进的横板。父亲陪我们玩的时候常常会戏耍般地搓出又高又转的无解回跳球,没等我们碰到球,球就自己跳回网的另一边了。让我们感到十分神奇,就是怎么也学不会。更多的时候是我和哥哥两个小孩子一起打球,虽然打不了两下就会掉球,但还是乐此不疲地一打就是一二个小时。那时候的经济条件不好,乒乓球十分珍贵,一旦踩扁了也舍不得扔。烧开水后将有些扁的乒乓球泡在开水里,球就会鼓胀起来重新恢复成圆形。

那时我所在的学校并没有乒乓球台。一群喜欢乒乓球小伙伴就在操场上的领操台上用砖头当网,隔了领操台三分之一大小地方当球台。打球的小伙伴很多,球台却只有一个。于是小伙伴们就采取3零、1四的比赛方式,即一方赢到3:0时,为0分的对手就要下场被排队等着的小伙伴替换。当都得分时,就看谁先到四分算谁赢,输的一方下场。

还有一种大小官的比赛方式,一方是大官,另一边是两个人其中一人是小官、一人是小兵。当小兵丢分时就要下场被排队的人替换。小官丢分就会被降为小兵,同时小兵升为小官;大官丢分就会被降为小兵,同时小官升为大官,小兵升为小官。这种比赛方式有点半双打的意思,参与的人更多,更受小伙伴喜欢。由于在父亲单位打过乒乓球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学校里和小伙伴打乒乓球时,我就成了他们之中的小高手,经常占台子,很少有输球的时候。

那时候小伙伴的乒乓球拍大多是光板,父亲给我的球拍上已经有了一层薄海绵,这就成为小伙伴们心中的神兵利器。当我不打球的时候,球拍往往被别的小伙伴借去继续打比赛。

可惜幸福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转到一所教学条件更好的小学,那个小学里没有人打乒乓球。我的乒乓球特长也就无从发挥了。等过了一年后,我再跟原来学校的小伙伴打乒乓球时,才发现有几个人进步很快,我已经打不过他们了。上初中以后,跟小学的伙伴联系越来越少,也就再也没有接触乒乓球的机会。等再重新捡起乒乓球时已经是参加工作之后的事情了。

童年的美好,孩童的快乐是多么的简单和单纯,一个小小乒乓球、一群兴趣相投的小伙伴,就会让我们有一个幸福童年经历,健健康康地成长起来。感谢乒乓球,感谢生命中那些曾经陪伴过我的小伙伴!


原始地址:/wangluo/15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