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哪些令人心痛的描写,让人不忍心阅读?

尤二姐被王熙凤赚进大观园,被贾母嫌弃,受小人欺负,秋桐一个无知之狂徒将尤二姐气的黯然神伤,尤二姐吞金自尽最是无助又惨,死了连埋葬她的亲人都没有,实在看着可怜。


黛玉之死。不多说……


今年花落有人埋。不知他年惜落花。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这一回,黛玉尽释前嫌真心与宝钗为善,但是却没有得要真心相待


《红楼梦》写张金哥这一节触目惊心。写宝钗听了他哥哥说他护着宝玉,晚上在房里整哭了一夜,令人思索。金钏肯求王夫人而终不得赦,愤而跳井,使我惊心。芳官等被尼姑拐去这一节使人感到害怕。最人感到危险的是袭人向王夫进言。


黛玉焚稿是最令人心碎的……


现行本来说。妙玉被劫。一个妙洁如仙的人儿,转瞬间落得此等下场,被劫,被辱,失却了心内最美的期望。天壤之别,反转太剧,无法卒读。


《红楼梦》中,有很多读着心痛的描写,最让人心痛,而且不忍心再看的是黛玉之死。

小说《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这一回,描写在贾宝玉结婚夜,林黛玉冷清清躺在床上,奄奄一息。身边没有亲人,只有一个丫鬟和几个妈子。她的知己和最爱的人,马上就要和别人成婚,心里是无限悲凉。此时生和死已经没有意义,唯有绝望。小说描写,命中注定两个相爱的人不能走到一起,林黛玉来到世上,是眼泪报答前世的贾宝玉,用甘露浇灌之恩。可现世上,她的爱,刻骨铭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书中写道,“紫娟叫人端来水,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不及说话,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这是《红楼梦》最难忘的场景,也是最让人痛心的场景。


我看红楼梦,每次看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这一回,其实不忍心看。有时会看的自己眼含热泪。


应该是黛玉焚稿吧,含泪斩断情丝,还有所有的,念想。


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关于黛玉的几次悲情描写,一次是黛玉去看宝玉宝玉的丫头不给开门。自己伤心痛哭。春天看着满地落花,处境生情,诉说了自己寄人篱下的苦楚,字字血泪,让人忍不住同悲。还有是宝玉结婚,她烧毁所有诗稿,全是对宝玉感情的告别,读到此处忍不住伤心大哭,为黛玉的委屈,痴情,无奈,失去,生无可恋,感到伤心!无论宝钗有多不幸也不会难过,只有心疼黛玉的孤女无依!不忍心阅读!


黛玉焚稿当然首当其中,但更大的悲哀应该还是贾府的落败,或许没有贾府的落败就没有宝黛爱情的悲剧呢!王熙凤多风光的女子,最终也落得草席裹身,巧姐都得靠刘姥姥,更不敢想的是一辈子荣华富贵的老祖宗,面对衰败是怎样的凄凉...


57回,《慧紫娟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薛姨妈,宝钗,黛玉三人闲话,扯到钗黛婚姻,薛姨妈说欲将黛玉说与宝玉,黛玉说因宝钗引出薛姨妈这⺀不正经″的话,紫娟急请薛姨妈去向贾母说媒,薛姨妈用玩笑岔过去,黛玉反倒呛白紫娟。说老实话,以前没觉得黛玉可怜,虽寄人篱下,但也小姐般过活,只从看了这一节,才真觉得她可怜。虽有心与宝玉结合,却还要在人前装无事人似的,无依无靠,连个递话的人也不得,紫娟位卑言轻,向着黛玉求薛姨妈,黛玉何尝不知紫娟好心,可行动上还得拦着紫娟。求人都没人求,求人都没法求呀,假如父母尚在,此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呀!读此节,我甚至能想象到黛玉回家(潇湘馆)后捂被痛哭的场景!


谢谢的邀请。

《红楼梦》有许多让人心痛,不忍阅读的情节。

比如晴雯的死,尤二姐的死,尤三姐的死,这其中当属尤二姐之死最为可怜。

如果说女人是水做的,这用在尤二姐身上最恰当了。尤二姐温柔如水,感情如水,没有一点刚性。就是这样一个心好人好模样好的女儿家,却受尽浪荡男人的糟蹋,心毒手辣女人的残害。

虽然她也有毛病,比较喜欢依附男人,比较喜欢享受,比较滥情。但是她的滥情不像多姑娘那样主动勾引男人,她完全是被动的,有时候也可以说是无奈的。她摊上那么一个家庭,那么一个母亲,那么一个非常好色而霸道的所谓姐夫。

她心无城府,美丽善良,但是她却死是那样的凄惨,那样的无助,这是上天的不公。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可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作者写着这段文字时,一定没少流眼泪。作者泪尽而衰,泪干而逝,读者读到此处,亦会流下同情的眼泪。


谢邀!

《红楼梦》中,有很多读着心痛的描写,最让人心痛,而且不忍心再看的是黛玉之死。

小说《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这一回,描写在贾宝玉结婚夜,林黛玉冷清清躺在床上,奄奄一息。身边没有亲人,只有一个丫鬟和几个妈子。她的知己和最爱的人,马上就要和别人成婚,心里是无限悲凉。此时生和死已经没有意义,唯有绝望。小说描写,命中注定两个相爱的人不能走到一起,林黛玉来到世上,是眼泪报答前世的贾宝玉,用甘露浇灌之恩。可现世上,她的爱,刻骨铭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书中写道,“紫娟叫人端来水,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不及说话,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这是《红楼梦》最难忘的场景,也是最让人痛心的场景。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一点点的撕碎给你看,红楼梦中有许多出色的女孩子,她们或活泼,或恬静,或大气,或小性。但最终都没有一个好结局。

不知父母,不知年岁,不知籍贯

香菱原名甄英莲,甄士隐的独女,三岁时被拐。香菱第一次正式出场是在第七回,周瑞家的问她的父母,年岁,家在何处。香菱只是摇了摇头。

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摇头说:“不记得了。”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到反为他叹息伤感一回。

自小被拐,受尽拐子的打骂,香菱她真的很想记起来,想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但是她真的不记得了啊。

满怀憧憬,结局心酸

再后面香菱做了薛蟠的房里人,薛蟠稀罕几天就丢开了,要娶夏金桂。然而呆香菱是怎么对宝玉说的

只是娶的日子太急,所以我们忙乱的狠。我也巴不得早些过来,又添一个作诗的人了。

香菱将夏金桂看成一位作诗的姐妹。满心期待。香菱啊香菱,不是每个人都和大观园里的姐妹一样对你这样好,当我知道后面香菱的结局,再读到此处时,感觉是相当难受的

赵姨娘辱女,探春难堪

王熙凤小产期间,贾府后宅基本由探春管理,但是探春有个不省心的娘,为了多要银子三番五次作妖,经常让探春难堪,探春索性发狠说道

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

又道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探春不是个白眼狼,但是她管家有多少双眼睛看着呢。她挖空心思为贾府节源,自己的亲娘却总是让自己难堪。探春是个要强的丫头,她有能力,只是因为是庶出,又是女儿身。没办法出去立一番事业,看着日益衰败的贾家,心里本就很不舒服,想趁这个机会做点事。赵姨娘还来这出,她心里好受吗,真的很心疼三丫头。

全文中还有很多处令人心痛的地方,比如晴雯与宝玉话别的凄凉;大观园里的人陆续搬走了,宝玉说着都走了的失落。这就是悲剧的力量,它更能让人记住,更深刻。这也是红楼梦的魅力。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谢邀!我认为病重的晴雯,被王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撵出去以后,宝玉更是时时挂念着晴雯的安危,宝玉自己就偷着出来去看望晴雯,他与晴雯诀别的情景,最让人痛心不已。

我们都知道,晴雯可是贾母安排在宝玉身边,照顾宝玉日常起居的首席大丫鬟。能服侍在宝玉身边,她是贾母最信赖的人之一。她的地位和袭人不分上下,难分伯仲。晴雯,人长的那叫一个漂亮,可谓人中凤。她为人泼辣,不拘小节,敢说敢做,敢爱敢恨,心灵手巧,又有着一手好针线活。可以说是贾府丫鬟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人物。

其实,晴雯是贾母给宝玉内定了的姨娘。她可是贾母喜欢的人物。可是,不幸的是,王夫人却偏偏不喜欢晴雯。她讨厌晴雯的为人处世风格,更看不惯她的风骚和妩媚。王夫人借着晴雯一次没有梳洗打扮的邋遢随意机会,以莫须有的罪名就把晴雯扫地出门了,可怜的晴雯,病重的晴雯,就如同漂泊不定的浮萍,无家可归,她的凄惨命运让人痛心。

晴雯的命运可谓悲惨啊!她从小无父无母,孤苦伶仃,后来能有机会服侍宝玉,也是倍加珍惜自己的福分,她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辞劳苦的服侍宝玉。她何尝不盼着自己将来在贾府能有个好归宿,可最后竟也是“水中月,雾中花”。好一曲《晴雯歌》,唱的人痛断肝肠!

我们知道,晴雯打心里是喜欢宝玉的,宝玉也是喜欢她的。从她撕扇子的场景,就能看出二人非同寻常的关系来。

只是二人受封建旧礼教的约束,没有相互表白而已。她也是恪守名节,自尊自爱,一直也没有越雷池一步。其实,她平时照顾宝玉的起居,完全是有机会和宝玉亲近的。可是,她没有,就凭这一点,她就可亲可敬!我就佩服她!

她不像袭人那样,使尽手段,用尽心机,私下里和宝玉偷情。

她的高贵,她的纯洁,她的自尊,她的勇敢,她的与众不同,都是与她同时代女子所不及的。她不亏是芙蓉花神,她就是花中的仙子。她就是众群芳中那朵最美丽的花儿。

尤其是晴雯临终前和宝玉互换自己内衣的情景,更是让人泪流满面啊!晴雯说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她那快意恩仇的品格,她那果敢的人格魅力,写出了她的悔恨,更写出了她的勇敢和坚强!

晴雯,你是好样的!为坚强、勇敢的晴雯点赞!


尤三姐自刎的时候不知道让我流过多少眼泪!!有嘴又心可惜家境不好!!环境更不好!再就是晴文死的时候的无奈!!!还有黛玉咽气的最后时刻!!但也有让我开心的地方!!如柳湘莲出家!贾赦贾珍被抓!!贾宝玉出家!!!觉的他总算做了件有良心的事!!!


第一次读红楼梦,读到黛玉泪尽而死,后面的看不下去了。主角都没了,还读个什么劲?以后再读,感觉高鹗这段续的不错,对比太强烈,悲剧更痛心。还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也是经典,因此对喷高鄂续书的人不敢苟同。也许正如程高本出版时记述的,后四十回是原稿,高鄂只是整理。


红楼梦做为古典小说最高峰,其文字语言之凝练,无出其右。做为一个悲剧的兴亡作品,很多语录锥心刺骨,令人不忍卒读。

葫芦庙失火

【一】

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地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甄士隐一家是《红楼梦》第一个破灭的小家庭。这一三口之家的灭亡是一次大悲剧,也是个样板。其后的林如海家和贾家,兴衰原因不同覆灭结果大同小异。甄家的兴衰,影射红楼梦的兴衰,在第一回就令人隐隐的不安。尤其甄士隐,失女之通,痛彻心扉。所谓下世的光景,已经有了死亡气息。甄士隐所谓随着邋遢道人而去,不过是奇幻写法,其实就应该是死了。

黛玉进京

【二】

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林如海送林黛玉进京,同样令人心痛。两年时间,林如海从春风得意的巡盐御史,接连遭遇丧子丧妻之痛。连唯一女儿都不得已送到丈母娘家。对于林如海的想法,很难理解。虽然他不想续弦,但教养女儿不成问题。林家也不是一个人没有,宦官之家,几房姬妾都能看顾林黛玉。自己抚养总好过将林黛玉送到贾家寄人篱下。而林如海叮嘱林黛玉之语,大有末世萧条之意,与甄士隐的下世类似。他托孤林黛玉,绝嗣无子不过继养子,慷慨赴死的意思浓重,实不知林如海的心路历程,着实令人奇怪。

元春省亲

【三】

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

贾元春进宫数年,活得并不顺利。她莫名其妙晋升贤德妃,与得宠也毫不相关。这让她心中既无助又惶惑。当初进宫也非她所愿,是以抱怨家族当初狠心将她送进宫中。

关于后宫选秀,以清朝为例,确实是有资格的都要参选,但是选谁是大有文章的。很多真正进宫为嫔为妃者选秀不过是幌子,更多是政治需要和妥协默认。贾元春进宫,显然是政治运作。皇帝需要安抚贾家这样的老臣,收了他们的女儿,得宠与否就看命和家族了。贾元春升贤德妃前,一定不如意。从此不得见家人,等于彻底为家族牺牲,实在是大悲哀。王夫人接连失去儿子和女儿,也造成她神经质看重贾宝玉,变得木头一般吃斋念佛的人,做为母亲也很可怜。

宝玉挨打

【四】

王夫人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呀一一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贾宝玉挨打,哭了一家人。以贾家的富贵,看似没烦恼。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贾政王夫人两子一女,大儿子贾珠好学却早死,女儿贾元春送进宫中,小儿子贾宝玉厌恶仕途经济圣贤书。对于一心光宗耀祖的贾政来说,大儿子死了无望,大女儿做了贵妃贾家也没得到好处,唯一小儿子不成器简直失望透顶,贾政打了贾宝玉,对于王夫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三个子女牺牲了两个,一个打得半死,如何不痛死,难免想起早夭儿子贾珠,却又刺痛了年轻寡妇李纨。她一生最大的悲哀是青年丧夫,什么光宗耀祖,什么荣华富贵,都不如丈夫重要。她的幸福和人生,都随着丈夫的去世过早枯萎了。

失声大哭、放声哭了、泪珠滚瓜一般滚了下来…伤心人有伤心事,天下父母妻子身份不同,心境一样。

中秋夜宴

【五】

贾母也只得吃半杯酒,半日笑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

贾母一哭,哭儿子对自己埋怨,也哭贾家的末世。《红楼梦》的兴衰,从甄士隐家,林如海家再到贾家,一步步以小见大,到七十六回,贾家衰落的景况遮掩不住。以贾母的精明,嘴里不说心知肚明。

贾母十五岁嫁进贾家,堪堪六十年。亲眼见证贾家发展到鼎盛,再亲眼见到贾家捉襟见肘到衰败,女人一生几大悲剧,早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贾母虽没有老年丧子,却面对人生老来穷。俗话说“莫受老来穷”,贾母的心酸是对儿孙无以为继的担忧和惶惑。事实证明,贾母的担心是对的。贾家终将一败涂地,只希望那时候贾母看不到!

《红楼梦》这五段描写都事关家庭和兴衰,每一段都让人心痛。末世危机本就悲戚,曹雪芹信笔写来内藏深意,读之令人痛彻心扉!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原始地址:/shijie/3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