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面对本科期间科研训练,该怎么选择导师?老教师or新教师?

以本科生的基础,在科研时更需注重的是如何做好研究的训练,不是去做所谓的研究,所以你的任何一位可以给你正式上课的老师都足以带你。大牌老师的画龙点晴之技并不见得适合你,他也没有多少时间來指导你。最合适的老师是责任心强,真的带你做的老师,其余因素都是次要的。再说白一点,选老师人品第一!


新教师好些,知识新,有胆量不怕犯错。能学习到新东西。


谢谢邀请!

一般来说,建议选择题主所说的“新教师”,但选择新老教师也是各有利弊的,但能作为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导师,不管新老,也都是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

老教师,一般来说已经“功成名就”,但做科研的积极性已经在走下坡路。他可能已经主持或参与做过多个国家级项目,科研经验丰富,以往的科研成果很多,但在产出新的科研成果和进行新的科研时,动力往往不足,很多老师评上教授以后就什么都不做了,只图个清闲。他们对于本科生的训练更是不会用心,有责任心的可能会经常讨论,不愿意干的就把你们交给自己的博士生或者硕士。

新教师,虽然还没那么丰富的经验,但他们做科研的动力和积极性是最大的,也是最有责任心的,也正是产出科研成果的阶段,处于“事业上升期”,当然虚荣心也是有的,尤其是在学生面前时,一定会摆出教师的姿态,并且尽力把工作做到完美,对于学生的各种需求,会尽力去满足,用心经营每份工作。选择新教师,可能会让你感觉人们在为同一个事业而努力。在这一点上,与老教师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总体上来说,本科科研训练还是选择新教师。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导师,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初级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本科阶段的科研难度并不高,所以本科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与研究生选择导师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本科生选择导师时并不需要过多地考虑课题级别的问题,更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根据自身的科研训练方向来选择导师,导师自身的科研方向往往是比较固定的,所以先考虑自己的方向,然后再考虑选择与该方向契合度比较高的导师。

本科生选择科研训练方向,不一定要选择目前比较新的方向,比如人工智能等方向并不都适合本科生选择,一方面新方向往往没有就业渠道,另一方面新方向往往很难实现落地应用,对于本科生的就业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当前选择Web开发、移动互联网开发、嵌入式开发等方向就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是根据导师的资源整合能力来进行选择,导师的资源整合能力对于学生的科研训练有较大的影响,通常资源整合能力比较强的导师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科研训练环境,包括实验室资源、行业资源、科研团队资源等等。通常在资源整合能力方面,年龄长一些的导师往往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一些年轻导师的资源整合能力也非常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最后一点要考虑到导师的任务量,一部分导师会带比较多的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选择任务量大的导师往往会存在被导师“忽略”的问题,通常都是研究生指导本科生,这种情况也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通常年轻导师的指导任务并不会太重,本科生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原始地址:/shenghuo/4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