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对学前教育有什么样的理解啊?

所有的教育在生命初期都会给孩子建立一生的生命底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心一念是因,都会在孩子身上结果。

一、0-6岁的成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0-1.5岁:这个阶段的幼儿需要无条件的关注、重视及中心感;疑惑:我是值得被爱的吗?是值得活着的吗?

1.5-3岁:这个阶段的幼儿需要自由、允许、接纳和尊重;疑惑:我是能够做自己的吗?我是谁说了算的?我可以吗?

3-6岁:这个阶段的幼儿需要认可、赞美、价值和欣赏;疑惑:我的本质是好的吗?如果我不好了,我还会被爱吗?我行吗?

儿童心智发展的秘密,就在生命的头几年,特别时0-6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心智是开放性的,可以吸收外界的任何信息,并内化成生命的一部分。很多人说孩子对小时候的事情是没有记忆的,事实上,事情是忘记了,但是情绪却留在身体里了。

二、关于教育

我们大部分家长都这么认为:有两样东西绝对是成人给予儿童的,一个是知识,一个是道德。我们不相信自然赋予人类本身一种最伟大最高尚的精神力量,蒙特梭利说,儿童的品格、人格、智力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他自己,根本不依赖于成人,儿童通过工作来建构他的一切。

旧教育总是希望孩子对成人绝对地顺从,越顺从就越认为这个孩子懂事、所话。成人对待孩子,似乎能做的就只是说教与树立榜样,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使一个孩子顺从我们。实际上没有这种可能。这样做的结果是,即使孩子表面上顺从你,但内心他根本不想顺从。蒙特梭利告诉我们,传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压抑和强迫了儿童,长久以来儿童突然发现,他不得不服从某一个人或某一位老师,这时他内在就产生出极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当老师不在或者没人控制时就会爆发出来,他就开始胡闹。所谓有压迫必有反抗,被压制的必然反噬。


所谓学前教育,学过的人都对未来,对孩子有远大理想,不懂的人就认为你是看孩子的,类似保姆,没有可比性。


学前教育更多的在于让孩子去接触身边的社会,探索身边的世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找到自己的兴趣或者爱好。不用急着让孩子文化课,起跑线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就像跑马拉松,一开始千军万马,可是走到最后,几乎都是一个个的个体,很少会有许多同伴陪着你。

所以,学前教育,更多的是发现,感知,探索,从而找到孩子感兴趣的点,进而坚持下来


为义务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发掘小朋友各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我认为学前教育就是老天爷在你活了二三十年对生活有些感悟的时候,上天赐予你孩子,让你重活一次的机会,就是让你对生活有了体验和感悟之后,亲手培养一个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自己,让自己的孩子在月前教育中尽量摒弃自己的缺点,继承自己的优点,引荐自己的不足所以教育孩子要摆正心态,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不过度溺爱孩子毁了孩子


学前教育的研究很多,其目的殊途同归,开发智力,奠基未来。

神童都是这样发掘培养出来的。

个人认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人才,然而,每个人都必然成为子女和父母,少数人可能成为顶尖高手,特殊人才,大部分人必然成为平凡人,普通人。

既然如此,学前教育何必如此焦躁?

6岁以前,强健体魄,养成习惯,健全人格,尽情玩乐,自我保护,感知世界。

还需要什么?

时间会慢慢呈现所有的一切。

成人的研究永远替代不了幼儿的世界。


学前教育,重点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规矩和培养良好的习惯。

建立规矩和习惯,从根本教育开始。


学前教育对应的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

我们都知道先做人后成才的道理。

我们的孩子在最初意识形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正确指导呢

首先孩子要有一个和睦的生活环境,这是对于每位家长来说的。

其次孩子见到的事物尽量是正面的,即便有不完美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告诉孩子,不要给孩子带来虚假和欺骗。


学前教育,狭义的理解就是学生进入幼儿园起到小学一年级前的那三年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指的是孩子生下地过后一直到一年级前的教育,当中父母教育占绝大部分。

当孩子有认知起我们的父母就开始给孩子进行教育了。教孩子说话,教孩子听歌,走路,教孩子帮家里做简单的事情。在平时当中也给孩子灌输一些正确的事情。在孩子犯错时,教育他以后不得这样做,可见,学前教育父母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当孩子进去幼儿园时候,学校又会给孩子带来一些简单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一种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各种游戏活动等等。

可见,学前教育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孩子进入幼儿园的教育,还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这样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学前教育。


原始地址:/remen/3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