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感觉现在学校的班级是优秀学生的班级?

这个世界也是优秀人的世界

他们能力强自然机会多

但优秀的含义应该不仅仅是能力而应该是责任

以毛教员为例,以他的能力,干什么都能过上很好的生活

但他以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为己任

这也让他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和爱戴

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学校就是社会的预演

老师们在欣赏能力强的孩子的同时也应该有毛教员的心胸

把更多精力放在那些普通学生身上

少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

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向毛爷爷那样的人学习

钟南山、张桂梅,他们都是这样的人

我们都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优秀

然后帮助更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样

我们才能说

班级是我们的班级,社会是我们的社会,国家是我们的国家


“丛林法则”是社会生存的法则,在学校同样适用,这不需要特意去感觉!需要我们去感觉的是对“优秀”的定义,好的班级环境一定是多元的开放的,而不是只靠成绩上位的”优秀班集体“!那么,在这多元化的班级里,您的孩子哪一点是老师和他人心中的”优秀“?在哪一项活动中老师和同学会首当其冲地想到他?科技、美术、劳动、文艺、体育、阅读、书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学校的活动是多样性的,最有一样适合你吧?换句话,要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用这”一技之长“去带动他的”全面优秀“!

比如,大象三年级时,同学在他的《评价手册》上写道:“我觉得你的快板打得特别好!全班只有你会打快板!”这句话让他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呢,我也借此激励他,可以把学习搞得像快板一样好!让这样的语句出现的更多些,范围再广些!

优秀带动自信,自信促进优秀!无数的优秀个体聚合在一起,才会让这个班集体变得优秀和生动起来!

荔枝微课


其实,是金子在那儿都会发光,不管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如果他们优秀,可能他们以后会更加优秀,因为会有大量的机会进行曝光,机遇会自动找上门。

所以就会导致了这样的一种感觉,不管是什么好事儿都会遇见他们,但是你想过吗?其实机会是平等的,只不过优秀的人比我们更会把握机会罢了。

众所周知,一等奖只有一名,那么对所有学生来讲,考试都是公平的,只要你考得好,就能得到第一名,你就会走进领奖台,甚至你还可能会升国旗,这是一种荣耀,是一种自豪。

但是一个班级才会出现那么一名同学,所以老师可能更会看好这个同学,先把他当做班长,当作老师的小助手,而其他人呢,难道只是衬托吗?

当然不是了,那当今社会来比较一下,那些底层人民和土豪们,虽然生活差距确实非常大,但不都是高高兴兴的过日子吗,中彩票的可能也一样啊?

在学校也一样,不都一样在学习吗?只不过有人愿意去学,有人讨厌去学罢了,既然愿意就应该多给他一些好处,这样才会激励那些不爱学习甚至常常惹麻烦的人,正因为有榜样,才会使一些同学更加努力,黑马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可能就是被榜样的精神所感动和自己的努力出来的。


这个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要抓成绩要,要升学率,所以才会出现在一个班级中,老师过度关注优秀学生,而忽略了差生的问题。

现在的升学压力,导致我们进入教育的误区。为了学校考核,老师考核。不得不只关注优秀学生,必竟,分数是衡量一个老师是否优秀,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标准。


正常吗不正常吧!好学生是人家家长教出来的,不好的学生是老师无能为力慢慢放弃的,现在不是这样吗?老师保好学生放弃大多数也是没办法,他要的是班里的荣耀和脸上的面子,个人的一切都和优秀挂钩啊!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是教师水平整体下滑导致的


确实是这样.优秀学生能给学校带来荣誉。就象青,北大学集合⋯全国的优秀,要求学生们做个ppt,展示春天。并把千里江山图讲解展示了一遍。我的小外孙女回家就说这个星期天我要去公园看一下.几个家长给孩子们的衣服上装饰了绿草.绿叶.红花.四个孩子轮流朗读表演:我们是一棵树.长在高山上.长在校园里。长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是绿水青山的成就者。也是金山银山的创造者。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自然,和谐,绿色环保的美好中国。这个pPT里有表演者,有背景山水图…有配音.也有家长的心血。所以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天智,个性.家庭环境.个人爱好.都有密切关系。我的孩子成长的一点体会吧.我们家常说的一句话.和孩子一起重读九年义务教育。


现在很多假的教育,浪费孩子的时间,欺骗孩子和家长的感情的情况大大的成灾。小学里很多班长。一个班,班干部有20多个,而且个是不同xx班长。做个官像过家家玩,人人都有封赏。不明真相的人以为孩子是多叉似的。到了高中又出现xx国际版,xx英才班,xx轻华强记办(我当然会知道错别字)。明目太多。所以就有了标题所谓的优休的班级。请不要迷之自信。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经济提高了,孩子们就很聪明,非常优秀。再把优秀的孩子集中在一个班,名头来个歪头吧脑的叫法,就当孩子们了不起。短短四十年,孩子们不可能进化到全是优秀的程度。80年代,30万的高考招生和当今900多万的招生,相比差距有点大。900多万固然让人欢喜,但却说明,其实我们还未进化到脱离地球,低调点,实在点,真实点,也许更好。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对教育工作的否定。教育不是这样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斑内,总有差别,即使是全班同学都很用功的班级,学生之间也有差别,这种差别是绝对有的,这才符合教育的规律。无差别是不可能的。不能要求无差别。因为一个‘班五十多个学生,智力不同,智商不同,各人努力程度不同,各人学习方法不同,各人利用时间的效率不同。诸多不同,所以学习的成绩不同。差别是绝对的。老师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是对几个人的。


作为老师看到这个题目,必须做一个明确的回答:现在学校的班级是成绩优秀学生的班级,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特长生的班级。

题主说学校的活动总是那几个优秀的孩子,言过其实了,请耐着性子完整看完本篇后再思考、探讨下。学校的主要职能是育人,以文化教育为主,兼顾其他,即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常见的活动除去常规活动(一日常规,也就是按部就班的日常)外,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活动,常见的主要有学科竞赛、家长会、运动会、办板报、大扫除、书画比赛等,题主说的优秀生的班级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

一日常规里,班长、劳动委员、学习委员、学科代表等班委会成员唱主角

日常教学中,班委会成员在维系班级正常运转的过程中有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很多口头通知只有班委会相关成员发布才有权威性,所以,他们的名字当然在班级活动中、班级微信群里出现的频率较高。

学科竞赛中以成绩优秀者为主

学科竞赛是学校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进行的比赛,以考试为主,涉及到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考核,当然要派成绩优秀的学生参与。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委会在班级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关系到班级的好坏。有了好的负责任的班委会,班主任、任课老师无论在上课时还是班级日常管理中都很省心省力。班委会成员以成绩优秀者为主、以特长生为辅,所以,优秀学生不光经常出现在学科竞赛中,也常常出现在上一段所说的班级管理中。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桥梁之一,家长会上表扬先进是必须的。

家长会多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进行,一般主要是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特别是一个学期以来的成绩。表扬先进是让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努力的,从而给自己的孩子定个目标,须知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同时这也是对优秀学生的肯定,以便其再接再厉。在家长会上出现的当然还是那几个优秀的孩子。

书画比赛、运动会、办板报以特长生参与为主,而特长生往往也是班委会成员

人是有差距的,这体现在天赋方面,也体现在爱好方面。不是所有的学生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文化课赶上去,所以教学中老师要因材施教,用人时也是因人而异。专业人干专业事,所以,运动上派蹦的高的、跑的快的、跳的远的去参加,办板报则派书法、绘画功底突出的去参与。

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一般学习成绩不行的,干其他的也不行。

注意,这里没有歧视的意思,是就事论事。

大多数所谓的“学困生”,并不是不聪明,而是从小没养成好习惯,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成就人生。对于老师交代的事,有性格本就马虎的所以搞错的,有办事不力、不认真的,还有个别捣蛋、能干好偏偏给干坏的……老师不是不让他们去做,是交给他们了真不让人放心。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办?教学多年越来越觉得培养孩子是个巨大的系统的工程,越来越觉得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作为家长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家校结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培养好下一代,其他的不再赘述。谢谢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来聊一聊自己的看法。小学阶段的确是有很多活动,而涉及到活动就得有学生代表参加,为什么是代表呢?

每个班有50名学生,甚至更多,排一个让所有学生都参加的节目,有时候很难,只有大合唱这样的节目,可以做到,但不能演节目都是大合唱,这样比较单一。

于是就涉及到人员选择的问题。很多老师第一考虑的就是能否胜任成绩好的同学,各方面能力都比较突出,如果来排练,这个节目非常顺利,效果也会非常好。

当然,很多时候排练一些节目,老师都是让学生先自动报名,学生根据自己特点报名简单筛选以后进行排练,排练过程中再进行二次筛选,毕竟有时候让某个同学去参加这个活动,对学生而言,对班级荣誉而言,都需要多方面考虑。

再有,很多时候班级内部活动都是让尽可能所有学生参加。但是作为学校活动,这个时候排练的老师并不是班主任掌握了,而是由音乐美术专业性特别强的老师来负责,这项工作班级推荐过去的学生,他们会进行仔细筛选。

有时候他们也会到班里亲自选择,越大型的活动,主动权越不在班主任手中。所以这个锅不能一直让班主任起来背。

你说呢?


题主的意思应该是想说,现在老师会把很多荣誉或者是机会留给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孩子,导致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孩子没有办法获得这样的机会是吗?

我觉得虽然现在的确存在这种情况(我有朋友也抱怨过这种事情),但是应该比过去好多了吧?

学校里的各种“荣誉”多与学习挂钩

我觉得这是因为学校毕竟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起码是主要以学习为目的的地方,那么它的很多活动都是围绕着学习进行的,而如果要评选出优秀的学生进奖奖励的话,那么很自然,应该是从更加优秀的学生中去筛选。

我觉得现在还好多了,我记得我们小时候除了每年有一个运动会,其他的时候只有类似于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这种评比。当然了,竞选班干部或者是任命班干部,也往往是以学习成绩为主的。

而现在很多地方的很多学校都会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各种各样的比赛、竞技和活动。也会设置各种各样的奖项,而且这些活动很多是跟学习没有关系的。

所以从这一点上,就我目前接触到的情况来看,我是不太认同题主提出来的这观点!

“牛娃”越来越多了!“别人家的孩子”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

我不知道大家的感受是什么,但是据我接触的圈子来看,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尤其是一些能够被称之为“牛娃”的孩子,往往他们的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都非常强。

现实生活中我就见识过好多孩子属于那种要学习有学习,要品德有品德,要体育有体育,要特长有特长的孩子。

反而一些在过去我们比较容易看到的,只会学习别的很弱的孩子,确实是越来越少了。

当然这也许是跟我接触的圈子有关系,到底是不是普遍性的存在,我也不敢保证。

平和自己的心态,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

我觉得很多时候是家长过于在意这些东西了,当然了,孩子们肯定希望自己也能够获得更多的鼓励和认可。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花点时间引导孩子正确的看待这些问题,并且去努力达到相应的要求。,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当然了,家长其实也可以积极参与到一些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去——假如学校愿意的话。

我觉得我孩子的老师这一点上做得就非常好:每个学期结束之后,每一个孩子至少能够收到一张奖状,他们的老师总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去鼓励孩子们的每一个优点,让他们得到满足感和认同感,并且希望他们更进一步的努力。

所以题主如果自己班上出现这个问题比较严重的话,我倒是建议你可以跟老师家长们商量一下,是不是也可以这样。


感觉你作为家长对这个问题观察很敏锐,也很准确。确实以前的学校有的学生学习不好,还有别的特长。比如说有喜欢画画的,有喜欢跑步跳高的,有喜欢打球的。可是现在我发现学生们只要在学习上不占有优势,别的方面也一样不行。他们不仅不遵守纪律,整理内务也是一塌糊涂,打扫卫生也是磨磨蹭蹭,你让他们看看唱个歌吧,五音不全还跑调,画个画也是很粗糙。而现在做班主任的往往功利心会很强,要是不参加学校的活动,参加活动就希望能够得到奖项,能够给班里边儿增加积分。他们不会打无准备之仗,往往会委派自己觉得更信任的,更能够得奖的优秀生去参加比赛。

不仅如此,学校的各种荣誉也注定跟优秀有缘。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委干部,优秀学生会干部,往往在颁布评选规则的时候就要说定,必须是学识兼优的,必须保证在班级年级是多少名。荣誉也就罢了,更甚者评选贫困生,也是优先照顾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在有些老师那里学习差的学生,你资助他们,他们成绩也起不来。资助他们,等于白资助,还不如把钱用在刀刃上。

就这样在一个班级里班级活动的先进分子都是优秀生,参加文艺活动,征文演讲。评选各级荣誉都是优秀生。颁发各种奖励都是优秀生。成绩差的学生只被委派来参加劳动,挑选他们来参加体育运动体育比赛。这跟长期以来,我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有关,也给学校对老师的评价机制有关,要改变目前的这个局面,必须更新我们的人才观,在评价机制上更科学,更全面,更多元化。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含苞欲放的花朵,都有各自的芬芳。不应该厚此薄彼,不应该扬此抑彼,目前这种教育局面是跟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初心是背道而驰的。


从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角度看,学校的班级是优秀学生的班级,没错!

正如学校是优秀学生的学校;

公司是优秀员工的公司;

社会是优秀公民的社会;

国家是优秀国民的国家。

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的必要。

我赞成这种说法称它“没错”,是从它们的典型、积极、树榜样的意义而言的,也是我们需要提倡和奋斗的目标。

但就它们各自的大众意义、组成成分上讲,以上说法是有失偏颇的。

就学校的班级而言,办班宗旨当然是为全班学生的,班级是全班学生的班级。它的宏观目标应该是全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人都有收获,人人都有进步。这是办学目标,也是学生求学目的。

可是在办学的实践操作中,就象学校、公司、社会、国家一样,它既有大众化的一般要求,也需要树立各方面优秀典型来做好榜样,引导中间层的进步,促进落后层的转化。于是,在班级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各项活动中,班级会大胆培养和使用各方面的优秀学生。就是你自己,每进行一次活动,除了需要发展、锻炼的人和事,如果你智慧,你会做一些相应安排外,你会不会也要调动所有优势元素、优秀人才来增强活动力量、确保活动起作用、使活动有正面意义?象这样的情况在外人貌看来,很容易使人“感觉现在学校的班级是优秀学生的班级”。

班级的感觉是这样,学校、公司、社会、国家会不会也有这种感觉?

所以我才回答:“没错”!

感觉是感觉,一个班集体的实质工作会做好下面4个方面:

1,班级是优秀学生的,也是全班学生的。优秀学生得到充分成长,一般学生得到长足发展。

2,一般学生的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进步和转化上。进步、转化越大,“优秀学生”谁也没买成,其实最值得骄傲有价值的,就是通过进步转化成优秀学生的。

3,“将相有种乎”?好多优秀学生不是出自平凡、不是个人努力奋斗的结果?

4,一个班集体,在正确思想引导下,如能形成一个人人争先进、个个当优秀的大好局面,不是我们大家都很希望看到的吗?好比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不就是由“嗷嗷叫”的精神显示出其团队的优秀、现实版的南街村人民公社,不就是走集体化道路的优秀社长和社员的一种贵在坚持、有学校或者班级由于其优秀性,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吗?

你读到这里,还感觉现在学校的班级仅就是优秀学生的班级?


从某种角度说是这样的。

这是社会上一种普遍规律,学校也不例外。学校口号虽然是“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呢?

一、相同。教师是集中授课,面向全班学生,不分彼此,一视同仁;批改作业全班一样;两操一样;收费一样。

二、不同。

1.选举班干部,老师要选成绩优秀,听话守纪,管理能力强的学生。

2.学校节目表演,老师选的模样漂亮,有文艺特长,活泼灵活的学生。如六一儿童节,少数人参与表演,大多数看热闹。

3.期中期末发奖,只有少数成绩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才有。

4.学校提倡“辅优转差”,但老师重点仍然放在尖子生上面,成效快,作用大(优生积分高,差生要扣分),差生辅导难度大,不见成效。

5.运动会,选拔身强力壮、灵活敏捷的学生参加。

一个班集体与单位一样,总是有那么几个中心人物,其他同学都围绕着他们转,属于配角。


原始地址:/rebang/8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