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有什么不同?

慈、理、威。


谢邀

三家皆是源远流长,各自分支又森罗万象,难以一一列举不同,笼统的说:

儒家:仁。入世之道!怀柔天下,教化荒蛮。为汉族立族之本,大汉民族诞生之初便独尊儒术,谦谦君子忠恕修身并不断影响外围,使中原文明教化四方……

道家:自然。出世之道!圣人无心,行不言之教。上承华夏族上古神仙道,利万物而不争,是华夏族心灵的归属之地,自古达者不在庙堂便在道中济世天下……

法家:威。治世之道!严刑峻法,耕战强国。世人多趋于利而寡能怀于义,以法绳之能使天下得到秩序,行于乱世,百试不爽……

自古国家机器运行便是外儒内法,以道做润滑剂。乱世重法家,治世用儒家,衔接用道家。


大约2500多年前,大圣人孔子开创了一个学派,叫儒家,也称儒教。儒教一直以来,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存在。不但在国内影响巨大,在东亚和亚洲其它地区影响也非常深远,朝鲜半岛、日本、中亚、以及东南亚广大地区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儒家思想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王明阳、张载等人。

儒家认为人一经生下来,就已经是后天的人,要清楚自己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要有一种参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要积极面对现实,遵循既定的社会规则,在现实社会中发挥和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入世”。

儒家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在制定儒家思想时,可以说,孔子是以家庭日常行为准则为基础,从而把道德规范和行为处事方式延伸到整个国家和民族。儒家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九个字,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指的是仁爱、仁慈、仁厚、仁贤等,是孔子对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不论大到国家,还是小到个人,处处都要以仁文本,只有这样,才能和谐发展。

义有大小之分,大的方面指的是深明大义,就是说遇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利益时,要有深明大义的情怀,懂得舍小我,成全大我。小的方面指,对任何人都要讲义气,要有仗义之心。

礼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标准,规范人们要有修养,对周边的人或物要彬彬有礼,要有礼貌,识体统,讲礼仪。

智指智慧和知识,就是说,人在社会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和智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信指诚信,讲信用,是对人们基本的道德要求。

恕指宽恕、宽容,要求人们活在世上,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忠指忠诚,上到国家、民族,下到亲朋好友以及所有人,都要忠诚对待。

孝指孝顺,敬孝,对长辈一定要孝顺,尊老爱幼。但也不能一味的愚孝,长辈若有错,要明确指出来,好言相劝,以理说服长辈,而不是恶言相加。

悌指兄弟之间,要相亲相爱,某人有困难了,要伸出援手积极帮助。

道家是另一个大圣人——老子创建的学派,大约形成于春秋时期。老子被西方学者称作东方三大圣人之一的“道圣”。据史书记载,连知识渊博的孔子也常常向老子请教。代表人物有黄帝、老子、庄子、鬼谷子、姜子牙、诸葛亮、李白等人。

道家是老子集合古圣先贤的大智慧后的产物,他把先贤思想精华归类整理出来,加以完善,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道家思想以“出世”为主。

道家学说把世间万物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认为万物相辅相成,并非独立存在。以“道”为最高哲学思想,认为“道”才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如果“道”被破坏了,那么,就是自取灭亡。

道家看清了事物规律的变化,对道极为崇拜,因此,看得非常长远,落脚点站在历史高度,不局限于一个时间段内的价值和是非的判断。

简单地说,道家可以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来概括出其思想精华。认为自然是最神圣的物质。

以我的认识,这句话应该这么理解,人在地球上吃穿住用行,做着大量活动,势必会影响到地球正常的生息规律和生态环境。既然地已经被影响了,那么这种影响就会由地传染到天。天被影响了,道肯定避免不了被影响。道被影响了,当然就影响了自然。因此说,世上一切的一切最后都是道生成的,任何事都能引起连锁反应,做什么事之前,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按个人意志和欲望强行改变它。

道家还有一句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样是道家对世界本质及其生成、变化的贴切描述。

法家被认为是从儒家学派里分离出来的一个学派,同时又吸收道家,以及其它学派的思想。思想源头可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李悝、吴起、商鞅、韩非、李斯等人进行了大力发展,逐渐变成了一个成熟学派。

法家提倡法制,认为健全的法律法规才是治国的根本。法家核心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人性观就是法家对人性的看法。法家对人性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和剖析,在法家看来,人性中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古往今来每个人固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难以改变的。只有制定出相应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才能杜绝或减少人性中恶的一面。

诚信观是指人和人之间要真心实意,开诚布公,表现为诚实忠厚,不欺诈别人,也不随便怀疑别人。这个诚信跟儒家学说里“信”的涵义基本一致。是教人做人的基本道理。

义利观表现在,法家认为人的道德观念和信仰不会一成不变,它们会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用现在的思维来理解,就是穷则思变,为富不仁等。因此说,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很有必要。

另外,富国强兵,也是法家主张的主要思想,商鞅变法便是对这种思想最好的实践。


三家维绕的都是道。


儒家,法家均是道家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


儒家、道家和法家是中国思想发展史的不同分支,代表着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主流理论,一脉相承,又有区别。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他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轮流征战争霸,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他认为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原来维护社会稳定的周朝礼制削弱的缘故,因此他倡议各诸侯国重新重视礼制,重视等级和秩序,个人应严格操守,这样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但当时的各诸侯国热衷于权力和争霸,都想当天下第一,哪里会有孔子学说的市场。虽然当时孔子的学说并不待见,但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在之后2000多年历史长河中基本占据主流。当一个朝代完成更替后,新的君主自然希望社会安定有序,这时最为有效的就是搬出儒家作为统治思想的基础。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他认为自然和人类社会和谐相处,自然发展,根本不需要外力去干涉和管理,对社会的管理崇尚自然无为,认为官府的治理不仅徒劳而且有害。

法家中最有名的君主就是秦始皇,大臣非商鞅莫属。法家实际上是在儒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分支。法家认为人的修养和理性并不可靠,而且是造成社会混乱的主要因素,必须由外界的力量去约束,应该建立一系列法规,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有国家强力机器去保障所有法律规范得到遵守,人们如果有所触犯会得到严厉的惩罚。

纵观中国历史,这三种思想都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作用,即使在现实社会管理中仍然能够发现他们的影子,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儒家讲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勇,推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主张三纲五常,人生天命。认为人性本善,强调教化,推行以德治国。

道家追求道法自然,讲究天人合一,教育人们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主张律、法制,虽追求法制公平,但其律法大都为统治者服务,不可避免产生了恶法。但是从法家的诞生之日起,人类开始不断追求和完善法制直至今天。


儒家以人为本——立人。

道家顺应天道——顺天。

法家帮君主驯服奴才——驯奴。

下面详细解析:

一、儒家。

儒家思想可分为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两个方面。

1、道德规范。儒家的道德规范分为私德和公德。

私德是基本和核心。即亲亲之爱。父母有慈,儿女有孝;兄长有爱,弟妹有敬;丈夫有情,妻子有义。家庭是儒家最最最最重视的,所谓家和万事兴。

然后是公德,包括有诚信,见利思义。遵守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德。

如果把道德规范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墨家的道德规范是上上,毫不利己,无私奉献。而儒家是中中。和墨家相比,儒家比较自私,99%为自己,1%为他人——君子救急不救贫。墨家是100%为他人。就是雷锋精神和gczy道德。

2、儒家的政治思想。

儒家的政治思想,就是把权利关进牢笼。君主只有两分的自由——给君主戴上紧箍咒,戴上枷锁,关进牢笼。卿大夫有四分自由——给卿大夫戴上紧箍咒,关进牢笼。士有八分自由——只戴紧箍咒。不用进牢笼。人民有最广泛的自由——礼不下庶人。在儒家经典《左传》中,国君与远嫁他国的女儿见上一面,就要被孔子批判:非礼也,国君非民事不举。读过《左传》,觉得儒家对国君要求太苛刻了。儒家真有点酸腐。国君动不动就被骂个狗血喷头。

2、德治兼法治。儒家的礼治,包含了法治。

孔子修订的《尚书》中,有立法为民,司法独立,不罪无辜的法治思想。以及疑罪从无,利于被告的无罪推定论。孔子在教授仲弓法治思想时。引用《尚书》之言:大辟,疑,赦。这比古罗马的无罪推定论领先了五百年。

人类法治思想的鼻祖不是孟德斯鸠,而是圣人孔子——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而法家是法治的头号死敌。稍后详细论述)

3、奴役臣民的暴君,必须诛杀。

孔子主张,一心为民的君主坚决拥护(如楚昭王,汉文帝,隋文帝)。奴役人民的暴君必须诛杀(如桀纣,秦皇汉武)。孔子歌颂汤武革命,孟子歌颂汤武诛独夫。

4、当下和未来的政治思想。

孔子主张,在当时,君守君道,臣守臣道。遵守周礼。因为周王朝人与人相对平等,人民没有丝毫奴性,言论自由,人民有批评议论政治的权利,执政者对人民有一颗敬畏之心。

在未来是大同社会。孔子谓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也就是民主法治社会的高级阶段。今天已经有十来个国家实现大同社会。

5、提倡言论自由。

子产不毁乡校:子产执政时,国人在农闲时,常聚集在乡校谤子产之政。然明建议毁掉乡校。子产称:乡校是人民休息议政之所。对于人民的批评,执政者应该接受他们的指责。有过改之,无过加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孔子听闻此事后盛赞子产——仁!

6、职业平等与贵贱。农夫赴时,百工制器商贾趋利。

7、天道。儒家思想的核心虽然是人道,但孔子也阐述了天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宇宙即人类万物并非上帝创造,而是由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产生。孔子的世界观,受老子影响。

8、其他。

鬼神观:人死为鬼,圣贤死神。敬鬼神而远之。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有人黑孔子,说孔子提倡以德报怨。真是黑白颠倒)。

中庸:中庸就是处理事情恰到好处,不走极端。以武备和战争为例: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就符合中庸之道。(瑞士就做的很好。二战时既宣布中立。又积极备战,天天练兵。以备万一)

二、道家。

道家思想与儒家异曲同工。也反对君主钳制刑狱。君主要无为,不该管的不要管。

道家的政治主张与儒家相近,不在赘述。

1、天道。如果说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人道。那道家思想的核心则是天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的文章《老子》札记里有详尽解析)

人类万物并非上帝创造,而是源自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杞人忧天的故事是对道家世界观的高度概括。(我的文章《列子》札记里有详尽解析)

2、辩证法。

老子的辩证法一言蔽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即对立统一规律和柔弱胜刚强。

3、儒家的人生观积极向上——制天命而用之。道家的人生观没儒家积极向上。

三、法家。

法家思想是捍卫君权,奴役臣民。具体有三大手段:刑罚、术(阴谋诡计)、愚民。前两者是低级手段,后者的愚民是高级手段。

1、刑罚。法律必须体现君主的意志——‘’君生法,臣民守法。‘’君主必须牢牢钳制刑罚——‘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杀之柄。’株连,灭族。宁枉勿纵。

法家无疑是法治的头号死敌。

2、阴谋诡计。在法家经典《韩非子》中,指示通奸,投毒暗杀,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汉代法家酷吏张汤,唐代法家酷吏来俊臣把韩非子的刑罚和阴谋诡计完美的结合,并用于实践。

3、愚民。

让人民不能有思想,有道德,有灵魂。扼杀思想和言论。

周王朝和儒家都支持人民批评政治。法家和秦朝把批评政治定名为诽谤罪。汉代法家张汤甚至以腹诽罪,处死颜回的十世孙,儒家大师颜异。谁肚子里骂皇帝,谁死!

4、尚奸与恶政。

商鞅主张,选拔重用奸恶之人。‘以善民治奸民,国削至乱。以奸民治善民,国治至强。’

恶政就是贫民、疲民、辱民、弱民、愚民。

贫民——家有积粟,则逸于岁。

弱民——治国之道,首在弱民。

辱民——民辱则尊官贵爵。

疲民——商鞅要求人民耕地时,眼睛不要乱看,耳朵不要乱听,嘴巴不要闲聊。也让人想起驴拉磨的时候,为了让驴专心拉磨,驴主人会把它眼睛蒙上。法家比驴的主人想的更为周全。不但要蒙上眼睛,还在塞上耳朵,堵住嘴巴。

要领悟法家思想的真谛,一定要看李连杰主演的电影《狼犬丹尼》。

5: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韩非子称,孔子居然歌颂汤武这两个乱臣贼子。韩非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韩非甚至称:主而诛臣,焉有过?!君主诛杀臣子,没有任何过错,天经地义。

法家和黄老都认为汤武弑君。儒家、道家、墨家等其他学派皆认为,汤武革命。汉景帝时,有一场汤武弑君与汤武革命之辩。最终以儒家的完胜告终。

总之,法家就是让君主驯服臣民,大臣是:从主之令,顺主之为,专心于侍主者,为忠臣。人民是:寡闻从令。

附录:秦朝灭亡后法家思想第一次占统治地位,是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张汤,把群臣,皇族屠戮殆尽。重用法家桑弘羊大肆敛财,卖官鬻爵。国家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吏治混乱。

以孔圣人哄天下,以韩非子治天下。最典型的帝王是汉武帝,最典型的王朝是明清。明清两代法家思想五百年的统治,孕育了中国人的奴性。

最接近儒家思想思想的时期有二:一是周王朝,二是北洋政府时期。这两个时期最接近民主法治社会。此外,隋唐宋三朝,儒家思想也占主导地位。


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不同。我认为可以从历史上诸多统治者如何对待这三种思想的角度来说一说。

夏商周三代交替。大周经过几代人、几百年的努力,融合大夏尚忠、大商商质的文化,开辟出了辉煌的仁义礼乐文化。

仁义礼乐文化也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主要说这十个字,即仁、义、礼、乐、智、信、恕、忠、孝、悌。

仁与义是自身修养的境界,是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仁:有我就有你。当时没有“你”,那么所有不是自己的人都是“你”。敬人就是敬己,所以独处时,也须敬心、敬鬼神。

义:你如此待我,或异地、或异时,我也会回报于你。你能不惜性命,我也行。你为我办事而牺牲,我给你抚养后人。

礼:两人要交流,工具不可或缺,言语动作,就是工具。形成一定的惯例后,这就是礼。

乐:两人交流,言语动作再怎么发达,总会有不达意的地方。那怎么办?古人聪明,使用丝竹之音,暗喻自身体悟。只是这种交流的层次太高,寻常人无法明白。所以后人有高山流水之叹,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之别。

智:是明晓人性,洞察事理。

信:就是异时响应的义。

忠:这是下位者对于上位者的义。比如:臣子对君王,受雇者对雇佣者。所以要求君王要先有信,然后臣子才有忠。当然孔子的境界更高。不管君王如何,先与忠心。若君王不能侍奉,即挂冠而去。

恕:是宽厚待人。怀慈悲心处世。

孝:是忠的家庭版,父慈子孝,忠偏向于对事,孝偏向于内心的态度;

悌:兄弟朋友之间的平等相待,谦逊友爱。

仁义礼乐文化偏重于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对立,偏重于互帮互助,偏重于团体的凝聚,宗族制度就是这个特性的作用结果。所以仁义礼乐文化适合用于稳定社会的根基。

得益于仁义礼乐文化的影响,大周社稷正统即使在战国末期最虚弱的时候,依旧坚持着未倒。

大周初期,文化的发达,政治清明,生产力渐渐发展。奴隶逐渐开启民智。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上层统治者开始腐朽,下层民众开始觉醒。

于是,大周开始进入精彩纷呈、也是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时代。

乱世当中,各国为求强图存,纷纷开始变法。法家开始走向历史舞台。

燕国有用过儒家学说治国,看看人家没弄清楚尧舜让位的背景及背后势力交接的内容,贸贸然效仿禅让的事情,就觉得非常好笑,以至于动乱骤生、几乎亡国。后来燕昭王位,大开招贤路。法家、兵家、阴阳家大能相继前往。没几年,就在废墟当中成就大国之位。

魏文侯重用李悝,让刚独立的魏国,打下了霸业根基。李悝是法家,治国又用了农家理论。

韩国用申不害,申不害也是法家。

楚国用吴起,让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吴起用的是兵家与法家理论。

秦国用商鞅,这是战国事情最有名的事件之一,为秦国开启大一统打下了根基。商鞅是法家。

法家最重要的思想是:人性本恶,趋利避害,帝君所命即为天宪。赏为利,刑为害,赏刑并举,驱民为事。

所以法家在乱世当中,是治国利器。若是在大一统时期,法家就是害国重器。很快,秦始皇就尝到了苦头。

秦国大一统之后,有先期成功经验在,治国理论当然不会变更。

但很快,法家治国的弊端显现。在强敌环侧的背景下,约束和限制能让全国上下一气,专心对敌。一旦外敌消亡,法家的条条框框就会成为统治者压榨平民的工具。

于是阶级矛盾爆发,各地起义层出不穷。秦帝国轰然倒塌。

继位的大汉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治国理论的尝试。根据历史的经验,从战国早期的学说当中挑选治国理论。

先是尝试道家,这个无为而治的理论用了几十年,直到汉武帝继位才被撤换。

道家理论的重点是把握大势规律,预估前事,事先布局,然后四两拨千斤。

然而世事哪里能那么容易预估的,聪明的道家自然有办法。

什么办法?

道德经已经说的很明白,有无相生,善恶相随,事物到极点,就是反转的时候。

所以,道家人士通常的做法是:乱世下山,盛世归隐。

汉初休养生息几十年,经济的繁荣,财货的富足,社会阶层已经开始出现固化的潮流。

此时道家治国的理论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汉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的建议,开始使用儒家理论治国。为大汉朝四百年根基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就是我认为的,三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啰嗦了一大堆,简单的总结下:

儒家思想可以修身,可以聚人。适合和平年代之时对自身有追求,有理想的仁人志士。

道家思想时隐时现,适合于天性洒脱,自由逍遥的高人。

法家思想注重现实,注重利益,能严于要求他人,不注重约束自己。适合于绝大多数人。


儒家讲的是治,道家讲的是兵,法家讲的是中纪委。

儒家的长处,做领导的很爽;儒家的短处,套路。儒家对领导的修养、习性、情智,有很高的标准和要求,领导一旦出问题,什么都会出问题。永康的案例,一人沦陷一片倒。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先说儒家,诸子百家的思想应该是发轫于儒家。儒家强调“仁爱”和“德行”。在孔子看来,仁爱是一个人称之为人的基础。孔子在《论语》里面,对于仁有多种说法,比如说“仁者,爱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仁爱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对他人要具有同情心。那么德行呢,主要是说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在孔子眼里,具备高尚品德的人,就是能够勇敢做事,认真从事自己的工作。

那么,孔子为何会提出这样的看法呢?这个要从当时的大背景来看,孔子所在的年代正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分裂时期。那个时候,西周所创立的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都已经崩溃,人伦丧尽,礼崩乐坏。那么,孔子作为一个商朝的遗民,他渴望回到西周时期稳定的礼乐文明时期,所以孔子的一生就是在研究周礼。孔子在研究周礼基础上,发展了除了仁爱和德行的思想,孔子希望改变人们内心,让人们主动认同周代礼乐文明的思想。

下面再说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关于老子的生平现在还是一个谜,有人说老子出生在孔子之前,甚至还是孔子的老师,也有人认为老子生在孔子之后。根据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这本书的考证,钱穆认为孔子的确去见过老子,但此老子非道家创始人的老子。

老子为何写《道德经》呢?这本书其实并不是老子自己愿意写,而是被人逼迫所写,虽只有5000多字,叩问的缺失宇宙之间形而上学的东西。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甚至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来源于兵家。老子的思想突破了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比如,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老子的意思是,君主啊,不要强调什么仁爱德行,也不要让老百姓有什么思想,这样天下就能太平了。老子的思想应该也是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情况来说的,但是老子的救世之道是平息人们心中争斗杀伐的心。

最后来看法家。法家思想其实不能严格算一个流派,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创始人。法家的代表比如李悝、慎到、管仲、吴起这些人,他们都是从政的官员,所以他们是站在统治者的一方,他们希望通过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从而恢复混乱的秩序。当然,他们更是希望以此增加国力,达到称霸天下的效果。

应该说,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很有市场。但是,因为儒家的思想可以治根,所以儒家最后成为了我们民族的名片。


儒家

真正的儒家,离不开“儒”这个字,根据孔圣人的教学,“儒”字的意思古今都被很多人误解,我来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儒”字,“儒”字的意思是正确的、人道的教育,人字旁代表人,雨和而表示正确的人道教育,就像滋润大地,使万物生长的雨水一样,使得人往好的方向成长、“成材”!所以,儒家就是教育家,目地是把正确的做人、道德教育推广,使大众受到这样好的教育!教育的核心就是“仁”(仁、义、礼、智、信,仁为首)!“仁”字,一个人字旁,一个“二”,古写是上下两个“一样长”的横,并不是上短下长,“仁”字的意思,有人人平等的意思(这点和共产主义是相同的),也有人应该关爱、帮助别人的意思!

儒家的最高境界《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君子之道)!(以此来鉴别真假儒家)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颜回、曾子等等。

孔子《论语》中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正确解释是:孔子讲述的三纲五常等等,全都是宇宙、世界本有的道理,本有的自然规律,这些不是孔子发明、创造的,孔子只是明白后讲述出来,孔子相信这些,能够经受很久的时间考验、验证,并流传下来的智慧(后面有“私自拿老子、彭祖当榜样,向着榜样努力学习”的意思)。

之所以做道德素质教育,是因为人类社会任何事情,都是“事在人为”,人是根本!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而人的好坏,是靠教育教出来的(父母、各种在外影响都属于教育),所以说“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所以儒家圣人们才会选择以仁道教育的方法来救世!

简单说,儒家就是志在推广道德素质教育的一群学者!(要推广道德素质教育,自己先必须明了,还要能判断对错,并做到,才能去教育大众,而不是空谈、而不是不分对错、误人子弟)有几个人能正确理解儒家?太少了!误解儒家的太多了!

法家

法家所说的“法”,主要指法律,还指方法。法家目标是以法律等各种方法来治理国家,达到国家富强、强盛等目的!

人类社会的“法律”、“方法”,无非是一种管理或者统治工具,工具是没有感情的,全靠制定和使用它的人的好坏,来决定它的好坏!这也是“事在人为”的道理!这“法”是用来剥削人民、奴役人民?还是为人民服务、惩治恶人造福人类?不全在“法”的制定人和执行人吗?(法律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管理工具,但其使用不当,可剥削、残害人民,祸害人类,阻碍人类文明发展;若使用得当,可以治乱、惩恶,保障人民安全,使社会秩序良好,促使人类文明进步,造福人类。)

“法”的两面性,使得法家分歧很大!古代法家思想代表人有,管仲、韩非、商鞅、秦始皇等等。法家的分支、分歧、思想差异较大!管仲学派,一方面把礼义廉耻道德作为国家基本支柱,法治并重,这一派很理智、人道、明智!

商鞅、韩非、秦始皇等为代表的法家人士,他们更强调“方法”、“术”,重视农业生产、强兵黩武,排斥道德教育,轻视文化作用,只顾眼前利益,强调利用人“趋利”、“贪欲”等不好的弱点,用金钱、爵位利益来引诱、放大人的弱点,采取愚民政策(燔诗书而明法令、焚书坑儒等),把偷盗等普通罪犯和弱势群体一起来惩戒,用这种邪恶、粗暴的方法来驱使人为统治阶级服务,虽然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一统六国,但秦朝正式统一建立到灭亡只有极短的14年左右!(人虽然有“趋利”、“贪欲”等恶习,但谁人不希望过美好和平的生活?所以,推翻秦朝的汉朝初期人民,深受秦始皇这样错误法家的残害,对法家深恶痛绝,才选择仁道至上的儒家!不过好景不长,儒家学习难度很大,儒家很快被法家等其他家政客架空。)

法家侧重管理,以各种方法管理国家,来治国、强国!

道家

(道家知识博大精深,我所学太少,不能详说)道家代表人物众多,学派、分支也很多!代表人物有伏羲、黄帝、老子、庄子等等等等!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自化、清静无为等。

道家学派、分支太多,所说的“道”,也各有不同!(据我所学我认为)道家这个“道”这个字的意思,是宇宙世界的核心规律,是光明的、正大的才是“道”!

道家经典也很多,我个人道学太浅,感觉有些杂乱,但我很喜欢《太上感应篇》,相其他经典对来说简单易学。《道德经》难度太高,智慧低的人、心术不正的人很容易误解、曲解,我个人是不提倡大众阅读,因为道家经典也跟很治病、吃药一个道理,找“适合”自己的经典学习,乱学习会如同乱吃药,反而会害了自己的!学习也要如盖楼一样,先学基础的《太上感应篇》这类的,再学高一点的。学道也要先学做人,哪位道家圣人、先贤不是品德高尚?不要迷与神通、仙术,心不离道德才好。

(道家、儒家有很多相同之处,如中道等!)

道家注重个人身心修养、修炼!(清修)

(道家也有真假,还望大家理性分辨,学习真正的道家!)

以上是据我所学,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各派典籍,以及历史资料,我是如此理解的。(希望能对大家正确认识真正的儒家、法家、道家有帮助。)


道家:修身养性,顺乎自然。

法家:强国富民,适合用在大争之世打天下。

儒家:道德,仁义礼智信。

法家以法治统一天下,儒家让人民明白了仁义礼智信,有了法律和道德后,人民明白了什么该做,不该做,也就没有大的动荡了,国家相对稳定,才不会分裂。加上道家思想让人们顺其自然生活,天下得以太平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能几千年不分裂文化基础是相当重要的。


儒释道中儒家强调主体的自觉,道家强调场域的自然,佛家强调我法两空的自在。心性哲学上儒家是正心养性,道家是修心炼性,佛家是明心见性。修养功夫上儒家是爱敬相加,道家是致虚守静,佛家是净而无染。进一步讲儒家重在立志,道家重在宁心,佛家重在澄念。所以佛家讲“我,当下空无”;道家讲“我,归返天地”;儒家讲“我,就在这里”。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达到了一个文化的巅峰时期,儒家、道家和法家是三个在“诸子百家”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学说。儒家由孔子创立,代表作《论语》,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所谓的“仁”最初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后来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把仁同义联系起来,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而“礼”指的是周礼,其一为尊尊,就是把人区别分为许多等级,并保持低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承认贵族的特权也就是等级制和君主制原则;其二是亲亲,即对亲族的爱,它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也就是宗法制的原则。道家是由老子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系统理论,代表作《老子》,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所谓的“道”是指宇宙之本,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普遍法则,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其思想核心是“法”,所谓的“法”是指法律、规章和刑罚,主张“以法治国”。

道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则没有什么特别的主张。而儒家与法家重视协调的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儒家与法家又是完全对立的。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法家认为维护当时贵族在经济和政治利益方面的世袭特权的礼制是落后的,不公平的,法家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仁”与“礼”,既要相互仁爱,以德服人,又要尊卑有别。法家则主张人与人之间不区别关系的亲疏,不区分地位的尊卑,一切用法律来判断。


1.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子创立了仁爱为学说的儒家思想,仁就是爱人,孝悌是仁的根本,礼是仁的规范行为。仁的思想推行与政治上,就是德治,礼治。个人的仁是正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从道出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提倡:圣人之道,为无不争。培养个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本身的顺其自然,无争于世!

3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子,商鞅: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一整套的治国理论和方法。对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为以后君主专权专治提供了方法。控制社会只有“法”才是最有效的!


儒家的学派代表人物为孔子和孟子,主张以仁义礼智信孝悌廉为主,以仁为阂心,即为爱人,而孟子主张仁政。道家主要代表人物为老子,它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与自然和谐相处。法家思想主要为富国强兵,以法治国,是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其代表人物为商鞅,吴起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从治国的政策上来比较。首先儒家在不同的时代的治国理练是一点不同的,先秦之时,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儒家倡导以礼治理天下,孔子就说过克己复礼。所以孔子对与西周十分向往的,而对于董仲舒时代的儒家则是吸收了道家与法家的一些理念,在此不赘述。

而对与道家而言,他们尊崇无为而治。是一种小国寡民的政治。他们希望统治者不要过多的打扰百姓,应该要休养生息。这个是很适用于刚结束战争的新王朝。

而法家则主张以刑治国,秦国的商鞅便将法家的思想用于秦国的治理,此法迅速使秦国积累了强大的国力。

而从这三者对与我们个人的影响而言。儒家是鼓励人们积极的入世,儒家的对于士子的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道家则是希望人们有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面对世间,顺应事物的发展,有的人也认为道家是消极的避世,我不太赞同。而法家则是希望人们抱法处世,要能守住内心的底线。


儒家、道家、法家思想,都是影响中国数千年的超级思想,他们或明或暗、或主流或非主流,都沁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儒家思想是最积极向上的,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它就像一个涉世未深的毛头小伙,相信人性美好,渴望建功立业。

同时,它还喜欢教育人,要求大家遵守它提出的那套规则,比如“三纲五常”。

总之,儒家思想特别适合教育小学生: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建设祖国。

非常正能量,但略带幼稚。和平时期,尚且可以作为主流思想,一旦遇上兵荒马乱的暗黑时期,就会被彻底抛弃。这种时期,儒家称之为“礼坏乐崩”。

相比之下,道家思想显得有点消极:我就自己跟自己玩,我不想跟你们掺乎。

什么治国平天下,什么立功立德,道家统统不感兴趣。因为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道家会显得特别高深。

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道家称之为“无为”。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让“无为”这两个字骗了。无为之后,是无不为。

道家就像一个不得志的中年人,在社会中浮沉多年,却一直没有作为。于是他一怒之下,老子不跟你们玩了,老子做隐士去——这是无为。

可是,自古隐士,有多少是真隐,又有多少是在走“终南捷径”,这就不得而知了——此即无不为。

如果说儒家和道家都多少含有一点虚伪的成分,那么法家是绝对的真小人。

法家的思想基础是相信“人之初,性本恶”。法家说,既然大家都是坏蛋,那就别装了,咱们互相伤害吧,看看谁的本事大。

法家最讲“权术”,并且把它堂而皇之地供奉在上,一点伪饰都没有。法家说,术有二柄,一为奖,一为罚。皇帝掌握好这二柄,就可以驱使臣子们为他卖命了。

自古以来的皇帝,貌似都掌握了这一招。

所以,中国几千年历史,名义上是儒家思想牢牢地占据了主流,其实这都是表面。在表面之下的深处,真正较量的,是法家的权术,正所谓“外儒内法”。


道家讲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是为天道之学,上古的人天真淳朴,不需要太多的管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欲望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控,于是儒家就出来了,儒家的意思是你可以嗨,但至少不能影响到别人,用礼、义、仁、智、信等来约束人性不好的一面,是为人道之学,儒家其实很早就有了,孔子只是发扬者,当礼、义、仁、智、信等约束不了社会时,法家就站出来了,天道未崩用道家,天下已乱用儒家,天下大乱用法家,秦之后华夏一直都是内儒外法,包括现在。


原始地址:/rebang/1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