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避免全职妈妈带孩子的失败教育?

不是避免而是作为父母应该首先努力学习育儿知识更重要的是孕前必须接受专业机构的系统学习


不管是全职妈妈、还是在职妈妈只要做到家庭教育稳定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是成功的教育。

我阅读过一篇文章,深受启发,孩子的教育不是妈妈一个人能够独立承担的事情,孩子的教育是父亲、母亲和孩子共同要努力的事情,家庭的教育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每条边分别代表着父亲、母亲、孩子,每个家庭成员在情感上相互支持,在心理上互相依赖,在物质上共同享受,对身心尚未健全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角色一做夫妻:夫妻关系决定家庭氛围的好坏,对成长中的孩子至关重要,妈妈是情感的代表,爸爸是理性的代表,孩子靠情感来滋养内在的生命,靠理性来发展外在的世界,两者同步,才能让孩子得到安全感,夫妻之间的关系越融洽、越稳定,就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些家庭父母感情不和,为了孩子忍辱负重一直到小孩成人才分开,可见为了小孩的成长,做父母的是多么的不易。

角色二做父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心理学家提出家庭教育先要改变父母的观点,家教要先教父母,因为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不仅相貌像父母,学习习惯也会像父母,父母做到同孩子亦师亦友的平等相处,一项调查说明,8O%的孩子认为他们的道德品质取决于父母的影响,7O%的认为对社会现实的观点受到父母的影响,6O%认为父母的文化修养、性格,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对他们影响甚大,对孩子而言,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不可替代的方式。

角色三做子女:心理学家发现,孩子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朝,IO一20岁是对父母的轻视期,20一30岁变为对父母的理解期,30一40岁则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40一50岁小孩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可以看到10一20岁父母与小孩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

要让小孩体验父母在教养他成长的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艰辛,小至家庭生活锁事,大至工作日常的事,都可以让小孩参与体验,去感受,在体验过程中适时告诉孩子,这是父母对自己孩子应尽的职责与义务的表现形式,让孩子感知父母身上的优秀品质和对社会的贡献,并为此感到自豪,愿意模仿。

同时也让孩子懂得,作为自己也应该做到自己应尽的职责:学会独立自主,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对自己的学业、言语和行为负责,不让父母担心。学会孝敬父母,感知父母也是需要爱、关心和帮助。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有很大一部分的妈妈在孩子出生后,选择做全职妈妈。全职妈妈带孩子固然有很多好处,因为妈妈本身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思想比较开明,精力也比较充费,因此全职妈妈带出来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与人交往能力以及乐观自信等方面都会有很明显的优势,而且妈妈全职带孩子,会给与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有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但是如果全职妈妈不注意加强自身学习,满满和社会脱节,加上其他一些方面不注意,也很容易导致孩子教育的失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才能避免全职妈妈带娃的失败教育。

一、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大多全职妈妈为了孩子,将事业和梦想都放弃了,一心一意地放在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上。做出牺牲的妈妈或多或少地抱着孩子成才的期盼,因而一直热衷在孩子的“疯狂培养”。有些妈妈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早教,结果年幼的孩子虽然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却失去了动手的机会,失去了游戏玩耍的机会。

其实,妈妈的这种高期盼只会让孩子压力山大,孩子不是家长梦想的复制品,他们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家长的角色应该是“引导”,引导孩子寻找自己的兴趣,引导孩子培养良好性格,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康的人,这就足够了。

二、不要高估自己的教育能力

全职妈妈们潜心研究各种早教经和育儿知识,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教得比老师的还要好。但是,孩子的教育过程需要经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四个阶段,而家庭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若妈妈过分强调自己的力量而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最终只是害了孩子。

孩子3岁开始,家长应多放手让孩子自己到社会学堂中去经历、学习、锻炼。这些社会经验不是妈妈能够“手把手”教给孩子的,孩子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有这些方面的认知。温室的花朵难以经受得住风雨,孩子也只有被正常放在社会环境中,才有机会经受挫折,茁壮健康地成长。

三、避免孩子对妈妈的过度依恋

年幼的宝宝大多很依赖妈妈,妈妈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小跟屁虫在后面。全职妈妈几乎和孩子分享着每分每秒,所以即使一些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发展,但长期的习惯已让他们离不开妈妈的照顾。

但孩子的路还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如何让孩子学会快乐地离开妈妈,自己去走自己的路,这是每个妈妈必须要教育的重点。妈妈除了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参与劳动,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还应该扩大的朋友圈子,让孩子能够和小伙伴建立亲密关系。

3岁左右随着宝宝的独立性增强,伙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孩子更需要离开妈妈自己去参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时候妈妈一定要学会放手,培养孩子快乐地离开自己的能力。

四、生活圈子狭窄,放弃自我完善

很多全职妈妈放弃了工作机会,生活圈子变得狭窄,生活的中心只有孩子和家庭,而且不注意自我能力的提升,慢慢的与社会脱节,眼界、心胸都受到了限制。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生活态度、情绪认知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全职妈妈不能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完善自我,慢慢地会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孩子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五、孩子3岁后告别全职妈妈

有些全职妈妈担心保姆或老人对孩子照顾、教育不周,还有些希望和孩子长期接触培养亲密的感情。但专家建议,孩子到了3岁后,妈妈该从“全职”转变为“兼职”角色,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

孩子到了3岁开始进入幼儿园生活,孩子有了新的社交圈,需要跳出家长陪同式的呵护,再加上孩子独立意识迅速发展,如果妈妈仍然以全职的心态参与孩子的生活,那么孩子很难学会照顾自己,性格也会变得怪怪的,难以和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全职妈妈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上,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期望。但往往正是这种心态让孩子背负着很大的压力。本应上幼儿园的年纪,却因为妈妈的不放手而被当作“实验品”接受着妈妈五花八门的早教法,很多妈妈都是半路出家,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也不懂得教育技巧,因此这种妈妈式的“不正规”教育其实是很可怕的。

所以,3岁后最好还是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妈妈逐渐淡出“全职”的角色,放手给孩子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这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全职妈妈是又累又幸福的一个职业。虽然不用考合格证,但是你要学习。

第一,妈妈一定要学习。必读或者必听的书是《正念》《一平方米的静心》,当你身体特别疲劳的时候,你要练习正念、静心冥想,就是当你特别烦乱失眠的时候,你用正面冥想,静静的端坐着或者平躺着,用腹式呼吸法,把全部的意识放在你的呼吸和小腹的起伏上,吸气时小腹隆起,呼气时小腹收紧。这样还有利于减小肚子。

如果还是不行,你要读《不吼不叫》《非暴力沟通》这两本书,这里面有具体方法。

你情绪稳定,给孩子爱和自由,给孩子提供一抱持性和宽松的生长环境,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怎么赢在起跑线上?妈妈的语言是孩子的起跑线。你的语言越丰富,孩子的大脑开发的越好。这是我听樊登读书读书《父母的语言》里面的实验研究结果。本书将指导父母如何在与孩子日常对话中,用语言帮助儿童塑造强大的学习型大脑,让他们不再“输在起跑线”上。

从孩子出生到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这期间要让爸爸参与进来,特别是孩子3岁至6岁。

第二,你要有成人社交。比如,经常和带孩子的朋友聊聊天,逛逛街,不要脱离社会环境。否则,你可能会焦虑。

第三,注意你的行为习惯。因为孩子就是你的监视器,他的眼睛就像监控一样,他会学习你的一举一动,你是孩子的榜样和老师。


题主说的这个全职妈妈带孩子的失败教育,这可能也是针对某些人,有些全职妈妈在带孩子方面有时候还是个小能手,所以我们看问题还是要一分为二来看。

既然说有些全职妈妈带孩子会产生失败的教育,按照老惯例,我们还是要找出现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

马小妈身边就有个真实的案例,我有个大学同学,她嫁的老公是家里的老二,上头还有个哥哥,哥哥先生了个儿子,我大学同学的婆婆就已经在帮忙带哥哥的儿子,也就没办法腾出手来照顾我同学的孩子,所以我同学就只能自己辞职带孩子。

在全职后,我们发现她还是有所变化的,因为她全身心的照顾自己的孩子,把自己所有的梦想都依托在孩子的身上,给孩子办了各种班,从之前的早教到现在的各种兴趣班,孩子只要表现一不突出,她就开始各种吼,还老是在孩子面前哭,你怎么这么不乖,妈妈对你付出这么多,你就这样回报我。

我同学的例子告诉我们,当家长把所有的梦想,自己的一些强制的愿望,全部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孩子是有压力的,有时候还会更加自卑,所以要适当地放手,给孩子空间也给自己一定的空间才是作为一个家长该做的。

另外一个全职的妈妈的例子就比我同学做的好。她是我之前的同事,虽然是全职,但是她也在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会在孩子面前看书,会和孩子一起做手工享受亲子时光,在孩子学习之余会懂得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会多学习一些育儿方面的知识,加强和孩子如何沟通,另外自己也会参加一些妈妈圈的活动,充实自己没有工作的生活,也沟通了一些教育的技巧。

所以我这个同事的孩子就给人很阳光,也很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兴趣爱好也都非常的优势。

所以,马小妈我还是那句话,当全职妈妈,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我们梦想的寄托者,也不要为了孩子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懂得充电,偶尔的时候对孩子适当放手,是对孩子的成长也对我们自己的心理体验都是很好的方式。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我的号——@爱唠叨的马小妈,并点个赞哦!不仅有家庭育儿干货,还有每日亲子游戏与你分享哦~


谢谢邀请。

首先,想纠正一下大众对全职妈妈的偏见认知,并不是所有的全职妈妈,带孩子都会失败。

很多人总觉得全职妈妈就是不学无术,每天只知道柴米油盐围着孩子转,结果因为把孩子管得太严、或太娇纵,导致育儿失败。

甚至有孩子都觉得自己的妈妈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然而,教育孩子和全职妈妈这个身份没有关系,而和妈妈本身有关系。

孩子不是女人的全部

出演《琅琊榜》、《伪装者》等一炮而红的中年女演员刘敏涛,曾经就用了7年时间,去明白一个道理。她从一个中戏毕业的、未来可期的女演员变成了家庭主妇,孩子、家务、老公,占据了她人生的大部分,她活得无比痛苦而迷茫。

因为她把全部精力都给了孩子和老公,唯独忘了做自己。于是,她在一天深夜彻底醒悟,复出拍戏,寻找全新的自己。就像她说的,43岁的她不相信疲惫和麻木是中年的底色。当她回归自己,也就回归了自由,因为拴住女性的并不是孩子和老公,而是自己止步不前的心。

教育孩子之前先做最好的自己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董卿也说过,“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自己先去成为这样的人”。相信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永远是最大的。孩子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不修边幅、垂头丧气的妈妈,还是每天面对一个爱护自己、充满正能量的妈妈,都取决于女人自己。

你想教育孩子之前,要先给孩子展现出最好的自己。我周围的全职妈妈也有很多,但她们完全不像大众认知的那样,邋遢狼狈又没话语权。反而,她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也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自己的事业也做得风生水起。孩子也教育得非常优秀。

所以,判断教育孩子的好坏,和身份没关系,而和自身有关,做好自己才是教育之源。


原始地址:/paihang/2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