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女性到全职妈妈,你所顾虑的是什么?

可能是家庭的价值吧~看有的家庭怎么理解~有的家庭如果你不工作~不赚钱~一心一意做宝妈的时候~当你伸手要钱~最后的结果相信有很多人能体会~如果家庭里面能够理解~那完全没有顾虑的~反正永远不要指望一个不理解的家庭觉得你放弃工作~专心带宝宝是伟大的付出


刚刚看到一篇文章:“在听说你离开原公司之后,一部分人会或快或慢地从你的朋友圈淡出,曾经圈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同时发了朋友圈,他们给所有人点了赞,唯独跳开你。这不是捕风捉影,这是他们在进行有效社交,无可厚非。”“从强势平台一跃而下的势差,只能靠你的个人价值,以及对原工作的厌倦程度缓冲。但无论你自己接受得如何,原圈层的人对你的看法是你无法左右的。所以,请不要费心去证明自己辞职以后更牛逼。”“如果说外人对你辞职的反应是短痛,最亲近之人对你态度潜移默化的转变,才是真正的长痛”上面是文章的部分内容摘录。下面,我想说说,作为一个从职场女性转为全职妈妈的心声:产假结束,回归职场并不能满足我的“野心”。我再次出来独自创业。每每看着那些全职妈妈,羡慕着他们的孩子,然后,转身回去过自己每天加班到深夜的奋斗日子。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的八月,变了。他不跟小朋友玩,他脾气暴躁,他什么话也不说。我问自己:于媛媛,你只会羡慕别人,又凭什么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给自己找了很多让自己不陪伴孩子也可以心安理得的借口:我要有自己的事业,我要独立,我要让孩子过更富有的生活,我要……可是,我要的,说到底,是让我可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生活,仅此而已!我,永远无法追回孩子缺失的需要关怀的8个月时间。那天,我哭着跟老万说,我错了,我用失去陪伴孩子的时间去满足着自己的虚荣心。他抱着我,说:老婆,人生是不会被定义的,更优质的繁衍是人类最核心的本能之一。你可以重新选择,一切都还来得及。你要相信自己。我的童年充满了失去,“死亡、被抛弃、孤独”我很小很小就懂得。所以,童年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美好。所以,4岁到21岁,我的性格是孤僻而缺乏安全感的。所以,我更坚定,我要给我的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在做全职妈妈的6个月时间里:我从完全不做家务、不做饭,到自学烘焙、自学营养学、自学做中西宝宝餐。与此同时,我也在学习健身、为自己搭配减脂营养餐。我开始重新理解生活,重新寻找让我可以精力百倍的生活情趣。我学着去肆无忌惮的将每个角落都注入我的情感。我找到了缺失已久的东西~浪漫基因。我才知道,原来,职场让我活的如此生硬与不自然,在其中时,我忍受并重复着一切单调的事物。而今,哪怕是喝杯热牛奶,我也会为自己配一个蕾丝杯垫。我会在做宝宝餐、烘焙和日常生活的小场景中加入自己的创意灵感,我会更加毫无保留的传递着对家人和朋友的爱。以前的我强势的有些霸道,自以为是,很少为万振着想。而这几个月,我不断审视自己,并且改变自己。是的,一个健康的家庭可以坦然接受每个人的不完美和不同,并因此学会爱与宽容。曾经被深爱过的孩子,即便遇到风雨,也会被爱加持,无惧无惶。只有我们自己真正懂得了爱,才有资格去教会孩子爱,这也是原生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功课。所以,我在用心学习和实践这份功课。以前的我,花钱从不计划,万振也宠我,我想要的,他都会让我买买买。现在,我开始学习理财,学习规划资金。让一个人更有自信的,不是过最奢华的生活,而是当你能够放开执念的时候。那篇文章中说,当你离开原有的圈子,那些现实的人很快就会跟你划清界限。其实,这很正常,也能理解。我记得,在《后悔无期》里周沫说:“记得啊,要是以后你们还混得不好,可以来找我。”胡生说:“混得好就不能来找?”周沫说:“混得好,你们就不会来找我了。”听着是不是好心酸?其实,现实更心酸,不管混得好不好,很多人,都注定跟我们再见不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我们来到这世上,无论选择平淡生活,还是选择勇闯天涯,有些人离我们远了,我们就会离另外一些人更近了,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张学友的《秋意浓》有这样一句歌词:怨只怨,人在风中,聚散都不由我。时间是一种很残酷的东西,它只会冲淡能够冲淡的,但也会洗尽铅华,帮你留下该留下的。所以,无论我们虎落平阳终陷落魄,还是一朝显赫半生荣华,朋友都会越来越少,剩下的,也越来越重要。很小的时候我就明白,人走茶凉。每个出现在我们生活轨迹里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使命,有人教会你,别把过去看得太重,有人告诉你,无论你做了怎样的决定他都支持你、懂你。我不喜欢对物是人非耿耿于怀,路太长,人在换,我们就是要变,变好,或变坏,都是一个人活着的常态。这辈子,相遇一场,只要各自安好,联系不联系,其实,不重要了。所以,我常说:这一路,很感谢你能来,也不遗憾你离开。写这篇文字,不是为自己开脱,更不是为了证明必须做全职妈妈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我只是想讲述,我曾经错误的定义了“执着”,在无边无际的偏离内心的追求中,我才得到人生的奥义。不过,庆幸的是,这份错误,对我将来的“对”产生了迷途知返的作用,那么,错的部分也就隶属于对了。我曾经如此的小心翼翼的生活,身后的包袱沉重得要死,生怕一个转身就会丢掉一切。不去迷路,怎知路外有路?不去试过,怎知有多少错过?我见过太多人,身体被掏空,隔空喊累,却不去改变,躲在安全的地方抱怨着,吐槽着自己其实无比想成为的“全职妈妈”。可以吐槽,因为,你的生活,你的言语,你做主,只是,请记得,不要再让别人绑架着你的价值观。人都是因为付出而期待回报的,这个回报不一定是金钱、利益,也许是爱。心不定,你就永远看不到最美的风景。时间会证明一切。伪装,是一切的可耻。以曼德拉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去照亮别人。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作者:八月妈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经济依附和老公的腻味,进而厌烦到外遇……


有什么顾虑的?把该做的事都做好就可以了吗。上班是好员工,回家做贤妻良母,互不冲突。要知道生活就是五味杂陈啊!


慢慢与社会脱轨了,最好是找个兼职。


希望问有所答,谢谢@认证小助手


从自己的角度来说,不愿意做全职妈妈,因为那会脱离社会,人际圈子越来越小,因为生活的琐事,可能会更孤独,从而变得敏感,但是从当妈妈的角度来说,我就更倾向于当全职妈妈,自己小时候没有享受到的母爱,不想孩子在缺失,而边上班边照顾娃,压力太大,可能会两边都顾不好,而且小孩就那几年特别需要妈妈。错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为了孩子我当了全职妈妈,家庭原因把,还是要努力赚,找了兼只,不用出门,时间也自由,终于孩子工作兼顾。我很高兴[呲牙]


我当初娶我老婆的时候我就跟我老婆说过我不允许我老婆变成家庭主妇你哪怕找个1000块的活儿也不能呆在家里呆在家里容易与外界脱轨轻则夫妻间没有共同语言重则没有安全感天天疑神疑鬼我情愿请个一个月只烧饭5000的保姆你哪怕一个月1000的工作只要自己喜欢的就行人不能没有目标不然白活一生夫妻还是要志同道合的好


金钱独立,夫妻之间能否相互尊重。


怕自己一个人在家累死累活没有人理解,怕每次因孩子哭闹与亲人闹矛盾…


要全身心照顾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学.非常累,但是陪伴孩子成长非常幸福甜蜜!


要是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学.非常累


家庭和谐


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的顾虑:

1、收入上。首先全职妈妈没有了工资,家庭整体收入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进而会影响到家庭生活。

2、与社会脱节。全职妈妈脱离职场,每天围着孩子、家务等,繁杂琐事的事情比较多。

3、价值上。全职妈妈没有了经济独立性,自己花钱也要找老公要,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4、其他。

总之,全职妈妈是有利有弊,也要看自己的情况。


站在男人的角度看,女人做了全职妈妈容易被生活拖累,失去职场上的瑞智与光彩。时间越长,与社会脱节的越厉害,与老公越来越有差距。生活上的依靠越来越大,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其实女人并没有错,正常的结婚生子,女人都要牺牲一段时间来照顾家庭的经历,但这不是女人自由散漫的借口。生活中只要一方落伍了,生活就会给他上一堂生动的人生课。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做全职太太并不是不好,对于财务自由的人,为了孩子应该可以,但不能脱节。能留主男人的胃,做到精神上的支柱,使家庭更和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说人头难顶。生活是繁琐的,不能只顾自己享乐,也不能只一味的低头干活。做一个男人可以没心没肺,只要能照顾家就行,但女人,做了太太就不行。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管理内务,还得防狼,防闺蜜小S。一招不胜,满盘皆输。生活就是这样与你开玩笑。算计多了,丢了人情,自由散漫输了真心。为了家庭丢了自己。一辈子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忘了自我。希望全职太太,能为自己好好活着,活着才有机会,才有希望,才有你想看到的一切。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修为好人生没有那么悲观。世界还是美好的。


女性在家庭中一定要有自己的经济地位,无论收入多少,所以我是绝对不会放弃工作的。这个过程失去的除了工作,还有社交圈,还有个人思想的成长甚至导致家庭地位的失衡


自己年纪大了记忆力差了,照顾了小孩却失去自己想做到东西,要伸手跟老公要钱,如有来生我做不婚族


全职太太的风险多了去了!万事要自己经济独立,才是王道


家庭条件和经济能力


1.没有收入,我们之前的存款基本花在房子上了,老公月收入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开支,但是生活费要向老公要,买个东西也得问他要,这感觉很不好。

2.没有带过孩子,总是担心带不好。

3.担心与社会脱节,怀孕身体不太好一直在家,如果再3年呆在家里,怕4年后不好找工作~结婚后换了地方还没找到工作就怀孕了,周围没有认识的朋友,平时没有人唠嗑。

4.怕自己没有收入在家里地位下降。


原始地址:/baike/29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