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留过洋的邓世昌学历到底是低是高?

谢谢邀请,北洋水师我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建立之初是亚洲最先进的舰队,号称世界第六,其装备甚至超过当时的美国舰队。就是这么一只舰队在几年以后沦落到没有炮弹可用的地步,实在是让国人愤懑。

北洋水师学历最低的邓世昌面对强敌为何不选择逃跑

清政府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就决定要组建一只近代海军来控制海权,派遣一批少年到英国美国学习航海技术以及海战攻防。在他们学成之时,清政府在英国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军舰,这些留过洋的学生正好派上用场,对于成绩优异的直接委任为管带,不过在这些管带中有这么一个例外他就是邓世昌,邓世昌没有留过洋不是留学生,他毕业于马尾船政学堂,其他管带大多是留学生分别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和美国的一些学校。

北洋水师学历最低的邓世昌面对强敌为何不选择逃跑

在后来甲午战争中的中日大海战中作战最英勇的当属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了,致远舰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开足马力撞击日本军舰,由于致远舰多出损伤没能撞沉敌舰。这种精神在北洋水师中的不可多得的,邓世昌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选择和敌人同归于尽是多么的无奈。

北洋水师学历最低的邓世昌面对强敌为何不选择逃跑

济远号以方伯谦为管带但他在黄海海战中的表现犹如丧家之犬,先是挂白旗,找准机会逃离战场,为了逃避责任谎称战舰受损无法开炮,经证实火炮是人为破坏的。同样是北洋水师的管带况且方伯谦还是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的,而邓世昌是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的,邓世昌被称为民族英雄,方伯谦却是逃兵。

北洋水师学历最低的邓世昌面对强敌为何不选择逃跑

这也许跟受到的教育方式有关,邓世昌受到的教育是忠君爱国,至于那些留洋生受到的什么教育就不得而知了!


感谢邀请

首先真实中的邓世昌是一个人情世故通达的高级军官,也是唯一有社会经验的。在加入马尾学堂成为军人之前,邓世昌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港商,他的人情练达超过了他所有的同学。虽然邓世昌没有去英国留过学,但是他的眼光和见识也是很长远的。

他在北洋水师中,本来有着先天的不足。邓世昌是北洋水师舰长中唯一的非闽籍汉族军官。

而邓世昌就能够和闽系军官们很好的相处,使他们能够对他较好的接纳。因此,他在同辈中才能够脱颖而出,丁汝昌对他倚若心腹,这可以从邓世昌的头衔看出来。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水师的军官中,最高军官丁汝昌是海军中将-提督,以下是刘,林两海军少将-总兵,一般的舰长,都是海军上校(副将),比如济远的方伯谦,经远的林永升,军舰小的就更低些,比如超勇巡洋舰的舰长林履中,就是中校(参将),还有少校(守备)的,比如平远巡洋舰舰长李和。而邓世昌则比一般舰长要高,他的职务应该是海军准将(中军副将记名总兵),和杨用霖持平,地位仅次于李鸿章青眼关照的刘步蟾和林泰曾。而邓的致远巡洋舰属于轻巡洋舰(快碰船),其实档次低于邱宝仁的来远和林永升的经远,它们都是重巡洋舰(炮塔舰),邓能够得到这样的头衔,显然不是由于统带军舰的重要,而是因为他作为中军副将,带有参军长或副官长性质的职务和中枢更为接近。如果他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署理这个位置是很难想象的。

总而言之,邓世昌的学历不低,能被安排去留学也同样说明了他的实力和学历。


关键我连邓世昌是谁都不知道


战场要的是能力,是打胜仗。


学历不等于能力。


邓世昌好像上过京师大学堂吧,没有留过洋也没关系,反正你是我们永远敬仰的爱国英雄。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为纪念邓世昌的伟大牺牲,人民创作了《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甲午大海战》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以歌颂其英雄壮举,还有多处纪念馆可供纪念、瞻仰、凭吊。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九日)出生于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今广州海珠区)(龙导尾街)。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因邓焕庄与妻子郭氏饱受世道黑暗和战乱之苦,殷切盼望邓氏家业昌盛,就给他们的独生子起名为邓永昌;然而家业兴旺谈何容易,离不开时势和国运的大环境,故知情达理的邓焕庄又将其子改名为邓世昌,字正卿。[1]邓世昌从小资质聪颖,勤奋好学,在家乡以优异成绩学完小学学业。邓焕庄觉得,无论将来让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还是从事别的事业,都必须学习洋文,进而学习外国先进科学知识。这在把英语当作“蛮夷之语”的当时来说,是惊世骇俗的。当他携世昌到了上海之后,先让他进了教会学校,师从欧人学习英语、算术。世昌接受新知识能力很强,学业上进步极快,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与洋老师对话,并能看阅英美原版书籍。洋老师对他赞赏有加,十分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学生。


战场上没有学历的高低,只有真正指挥能力的高低。


这个问题真没办法回答,邓世昌是清末将领,所生活的年代就不是以学历作为求职的敲门砖。如果说学识的话,历史上能留下名字的人,都不会差。


邓世昌,清道光二十九年人,自小天资聪颖,完成小学学业后,有父亲从广州带至上海进入教会学校学习洋文,算术,在清末足以称为震惊,清末什么年代,文盲一抓一大把,但邓世昌的父亲确有如此高瞻远瞩的眼光,从此可看出,此时邓世昌所受的教育也非同小可。

后邓世昌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上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创立的马尾船政学堂。五年学堂生涯,让其精通驾驶、英语、数学、天文等各种专业。于同治十二年上舰接受实操,从实际驾驶到管理舰船,得到外教赞美。两年的舰课实操,奠定了他后期脱颖而出的资本。

光绪三年,邓世昌本有机会出国深造,但因海军优秀人员不足留国带船,未能出国,不过后清政府派其去英国接收新舰,此行邓世昌抓住了机会。在英国期间,认真实地考察,虚心学习。他游历了英国著名工业城市,见识了大机器的壮观场景,研究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规章及练兵技巧,体会到了先进的军事经验。

从小学带教会学习,再到马尾船政学堂,再到上舰实习,最后到出国接受新舰,邓世昌未留过洋的以上经历无论从何方面都已经超越了同期的所有人,也许他的学历不如留过洋的同僚,但他的实力以及阅历一定甩同僚八条大街。


这个要看你怎么看了,个人认为如果有在国外通过学习过都算“留洋”,那么实际上邓世昌应该算在有“留洋”。如果说是要有去国外学校学习过那么他没有,但是当时的福州船政学堂,是国内一流的海军学院了,这学历就像现在的清华北大毕业的差不多,学历也真心不低。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当时他所处的那个年代,国内还没有几所像样的大学。据史料记载,邓世昌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船政局,下属船政学堂。1866年在福州成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由船政学堂毕业的部分历史名人:刘步蟾;邓世昌;严复;詹天佑等。

京师同文馆创办于1862年,是近代中国第一所专业培养外语人才的学堂。1902年年并入1898年创建的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京师大学堂(北大的前身)。

可见,在当时的清朝国内像样的学堂,大学本来就没几个。之前看过的历史书上说,那会儿的中国大概有4万万同胞,也就是4亿人口。

撑死了算,中国当时有10所大学,每所大学有4000学生,这一共是4万人。况且中国当时还没有那么多学校,更重要的是,那会儿的大学可还没扩招,办上10年,有4千学生就不错了。我们就假设这4万人成立,那这也是当时我国万里挑一的学生。

况且邓世昌还是北洋水师的管带,相当于驱逐舰舰长?嗯,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吧。那绝对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了,这学历也足以秒杀当时99.99%的国民了吧,你说他高了还是低了?


邓世昌从小资质聪颖,勤奋好学,在家乡以优异成绩学完小学学业。然后在船政学堂攻读五年,自始至终,奋发学习,自强不息,各门功课考核皆列优等。“凡风涛、沙线、天文、地理、测量、电算、行阵诸法,暨中外交涉例文,靡不研究精通”尤其是在随“建威”练船到南洋的实习中,表现出实际驾驶、管理舰船很高的素质和技能,深得外教的好评。加之年龄在同学中偏大,比较稳重和老练。正因如此,沈葆桢很看重他,称赞他是船政学堂中“最伶俐的青年”之一。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2月,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输船大副。船政学堂培养的军官开始指挥军舰,这是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开辟了院校教育的先河。

1875年(光绪元年)正值日本侵略军窥台湾、澎湖、基隆诸隘时,任“海东云”炮舰管带,巡守海口,获升千总。

1877年(光绪三年)2月,代理“扬武”巡洋舰大副。3月,福州船政局首次派学生去英国和法国留学,根据邓世昌的全面素质和表现,完全可以选入出洋留学之列,只是因为带船人才紧缺,才让他在国内风涛海浪中锤炼。事在人为,邓世昌虽未正式出国学习,但他作为海军良将,素质是出类拔萃的,所以李鸿章等人几次派他出国去接收新舰。邓世昌在出国接舰过程中,抓紧机会,虚心好学,弥补了未在国外深造的缺憾。


怎么说呢?那你说李云龙学历是高是低?不是照样打胜仗。


作为民族英雄的邓世昌虽未出国留学,但当时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才精通英语,还学习了许多先进的西方知识。


舰长,属高级军事指挥官和高级航海应用人才,对理论的要求不极致,达到要求就好,偏重实操能力。


首先,认为邓世昌学历很低绝对是谬论。与北洋舰队其他管带相比,邓世昌缺的就是留洋经历。但是同为福建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的邓世昌之所以未能与同窗一起留洋海外,是因为他不是福建人。而当初北洋水师第一批学员们地域帮派很严重,留洋的机会只能福建人内部消化,不可能留给外地人。

再说毕业于福建马尾船政学堂的邓世昌。船政学堂是晚清洋务派针对国家海防而设的近代化军事培训学校,由于其教材是纯法文和英文的数理化,在没有任何法语和英语基础的学生中要在毕业前成为晚清第一批国际化军事人才,其课业压力之大远超同时期的国际军事院校学生。

沈葆桢管理下的船政学堂教学十分严苛,所有的学生只有春节、端午、中秋才能放假。船政学堂极大的课业压力以至于沈葆桢婉拒了洋教习提出给学生们放寒暑假的建议,而且船政学堂的考试制度是高淘汰率,三次下等成绩就会勒令退学。其学员的淘汰率高达60%到70%。

而晚清北洋海军第一批管带就是在这样严酷的选拔中诞生的,这其中就包括邓世昌。

邓世昌的父亲不同于晚清其他固步自封的保守人士,积极让儿子接受西洋教育。邓世昌做致远舰管带的时候,与诸位洋官员英语对话自如。这在当时绝对是稀罕的事情。综上所述,邓世昌非但学历不低,而且是非常之高。晚清为北洋水师下了血本,从管带到船上的伕役薪资都高得惊人,更不可能在管带们的学历上马虎了。

至于面对强敌为什么不选择逃跑——

面对生死的时候,往往把一个人最坏的一面和最好的一面给逼出来。北洋海军在甲午黄海海战中绝大多数都尽职尽责,很多管带与舰上官兵以身殉国。邓世昌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也是典型。战死疆场是军人的至高荣誉,但凡有血性的军人都不会坐视船舰倾覆而抛下其他浴血奋战的官兵掉头逃跑。这和他们是什么学历没有任何关系。船上普通水兵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们仍旧与舰同沉,船身倾覆的时候仍不断炮击日舰。

为什么不逃跑?他们为什么要逃跑?

怯懦是军人最被看不起的行为,战场逃跑的方伯谦即便逃生回到陆地上,依旧被朝廷杀了头,还落得个一世骂名。

战死疆场是军人最理想最光荣的死亡方式,更何况甲午海战决定了这些人一生的最大价值。邓世昌选择与敌舰同归于尽,是一个军人所作出的非常正常也是非常英勇的伟大抉择。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


邓世昌是洋务运动时期,海军军事学堂出身的,虽然在当时没有留过洋(没有安排他们留学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许多出国的中国人回国后都去反对清政府了)。

但是邓世昌能作到一名舰长,说明邓世昌能力还是很强的,虽然说学历和能力关系并不大,但是能从海军军事学堂的毕业生做到舰长,说明当年邓世昌学的并不差,自然学历也超过当时大多数人,即便是放到现在,也是将军一级的人物,最起码也得是本科毕业生。


原始地址:/faxian/5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