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青少年读儒学经书的热潮?

面对这股热潮,应以鼓励赞赏为主,以矫正为辅。

儒学经书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我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最初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和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宋代为十三经,即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和《孟子》。其中内涵丰富,蕴藏着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的卓越智慧,学之并理解、运用必受益无穷。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当代,青少年被众多西方文化包围着,能回顾经典,诵读传统,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必然应鼓励与赞扬。

同时,在读儒学经书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必要的矫正:

一、使青少年最终不是为了读而读,为了满足老师、家长的需要而读,为了迎合风尚而读。而是应真正明白其中的内涵,体味到其中的文化底蕴之美而读,感受到有所受益而读,才能发挥诵读经典的真正意义。

二、与当时代的时事热点相结合,在青少年当下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诵读儒学经典,便于青少年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增加青少年们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责任感。

三、“热潮”之所以名为“热潮”便是无论时间长短,总会过去,而“矫正”的目的之一便是使读儒学经书成为一种常态,一个必学内容,让经典经久不衰,在时代的发展中,在新一代中国青年手中能更添活力、生命力。

如此以鼓励,稳住青少年诵读的热情,以矫正增加儒学经书的吸引力、生命力。丰厚的文化内涵融合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科学知识,必将塑造出更加优秀、更富有创造力的一代青年人。


学习传统文化是好事,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青少年去学习这些修身养性的知识,从侧面反映出了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自身修养的提升。

儒家经典自古以来都备受推崇,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几千年来,儒学一直经久不衰,可见儒家的学说是符合人们需要的。

目前学习儒家经典的热潮,客观的说,要从几方面看待。一部分家长切实地体会到知识和修养的重要性,想要通过学习经典提升子女的文化素养,于是让青少年去学习儒家经典。还有一部分家长看到周围很多人都在儒学,加上一些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于是也跟风随大流地让子女去学习。

不管真心想学也好,附庸风雅也罢,学习固然没错,然而这种学法其实是可以商榷的。先秦学说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一个文化体系,不管是道家儒家还是墨家法家,亦或是兵家纵横家,都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解读,是在特定背景下对当时社会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如果抛开大环境,只单纯的学习一些言论,思想,会很容易造成断章取义,曲解误解的情况。加上商业化的现状,很多培训机构的教师自身对国学的理解不够,能讲出来的也都是自己认同的一家之言。难免会让学习者先入为主地摒弃其他言论,限制学习者的思维和认知。这样反而不利于青少年人生观的塑造。

要学习先秦文化,不要单纯地去学习一家,要多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多接触同时期其他学派的言论,加以分析,融会贯通。要么就不学,要学就要下定决心集百家大成。


讲“儒学”(网络图片)

儒家经书是表示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

最初是“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后来发展为宋代十三经:《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和《孟子》。

据说现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儒学经书的热潮。但是,真正认识到学习儒学经书意义的并不多,大多数随大流,甚至根本不知道儒学经书是什么意思。

儒学解析书籍(网络图片)

推崇学习儒学经书是件好事,最起码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但是,随大流,当盲流那就大错特错了!

之所以出现学习儒学经书高潮,最关键的问题是,社会滋生了不良风气。例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了,知书达理礼貌待人了等等,使人们束手无策,此时才想起了儒学经书,很明确是带有针对性的学习。

这样学习的指导思想并不能学到儒学经书的灵魂,最多学点皮毛而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问题。

《论语》摘录(网络图片)

现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确是个大问题。之所以民间兴起学习儒学经书热潮,就是社会出现了许多道德缺失事件,不得不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所采取的紧急措施罢了。那么,想挣钱发财的人也借机办起了儒学培训班,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挣钱,而去参加培训的人是为了“道德”回归。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可能学到真正的儒学经书精髓呢?

希望大家不要跟风学习儒学经书,要明确这是个长期任务,不是短期行为,要脚踏实地去学习。


中华文明五千年,儒学经典二千六七百年。中国文华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必须让孩子学习儒学经典,必须从孩子抓起,让他们熟悉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常识。先有中国文化习性不行,要懂得中国文化文明和儒学典集……


原始地址:/faxian/27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