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道德经》最好的书是谁写的?

解读《道德经》最好的书是老子的弟子关尹子写的《文始真经》。

李耳不是《老子》原著者:

既然李耳是春秋末期楚国的藏书管理员,就一定不是《老子》原著的作者。因为只有修道之人,才能真正理解《老子》五千言的真义,并能通过修行而悟道得道成仙,这个仙与佛就是同义,即觉悟者。这个觉悟具有两种能力,一是大智慧,二是特异功能。所以,真正的《老子》原著应该是道家修行的典籍,即《帛书道德经》或《竹简道德经》的《道经》,而后半部的《德经》可能是李耳所著,或者《德经》也是老子所著,非李耳。

这一点,如果本人是个真正的实修道者,就会知道《德经》与修行悟道无关。由此可以推想,正是多了《德经》才把道教的修行理论,添加了修身救世的内容。因此,作为道家传人的老子,不会是管图书的李耳。另有佛道两家都是以出家作为入门标志,也说明了,李耳著书前没有出家修行,就不可能是《老子》的作者。再有就是《封神演义》的周朝就有道术,也和春秋的李耳扯不上关系。

(《老子》改名《道德经》是因为汉文帝刘恒而改,而河上公是为汉文帝讲授《道德经》的得道之人。在关于河上公的传说故事里,也没有提到老子和李耳的关系问题。)

--2020.7.19


《老子他说》南怀瑾先生著述。因为他接触过社会动乱、繁荣昌盛的时代,与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交集,所以体会人生哲理更人性,更透彻。


我在八几年在成都出差买了一本,好象是严复写的。那时是做为滞销书,一块钱一本看了我买了一本。当时回来的路上,一口气看七章,觉得不错。但觉得头大了。我一个表哥拿过来看了一章,就受不了那。但也说很好。一个字一个字的看,每一句话让你想得很深,觉得都是真理,只觉得头大,心脏加快,肺气不足。一会儿就有缺养的感觉。又不舍得丢下。二十多年我看《周易》却没有这种感觉,觉得很简单,有趣。


我个人对道德经的注释版本,觉得最好的是陈鼓应老先生是最好的


♻️有字的天书:天书无形无字,却承载着玄妙的内容。其内容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为表述其内容,不得不用文字、纸绢写天书。为此,老子以觉悟的心和与道共处的体悟,写出了《道德经》。《道德经》的主线或核心是该经文字背后的宇宙精神。

翻译《道德经》不是古文好就能行的。如果不是实修者,古文再好,也难免出现译其文,失其精神的情况。而有修为的人,一定会译得简单明了而不失其精神。未达其境者,难知其情。一般的人,都有认知上的盲区。与人说道,如向盲人说光和色彩,你无论怎么说,对方都不会明白。若想让对方明白,只要把他的眼治好就行了。欲认识道,唯“常无欲以观其妙”。

关于译文:去年署假,曾经通读《道德经》。读时查看了各种译文,感觉各有千秋,但都有不尽意处。

读经方法:反复看原文,难读处看译文。迂到难句,从上输入此句,单句查询,择其优,或另述己见;边读边对难点做出必要的读书笔记。

‍♂️选择参考译文的原则:译文超过原文字数三倍以上的不看,文不达意处较多的不看,意译较多的不看,把原文内容翻译得支离破碎的不看,要看直译与意译接合得好的。

当时领略的译文有四、五种,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了。

至今有印象的译文有两种:沃德利成书画院发表的,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1一49章);小闲读闲书发表的《道德经》最简译文(全文)或(28一36章)或(73一81章)。


据说从古到今,大概有七千多篇解读《道德经》的文章。但众所纷纭,莫衷一是?大多数都是按自己的理解望文生义。所以我们既要参考前人的见解,也必须深刻认识与理解老子学说的本义,即进入老子状态及深入体会其主旨与宗旨。最终才可能一懂百懂、一通百通。不然就如刻舟求剑者一样而远离老子本义!本人也非常希望与众多热爱老子学说的同道,共同将老子学说发扬光大,并造福全人类!


谢谢邀请。没看出谁解读的好,反而看出上大多解错了。

一,无为而治,张冠李戴,白纸黑字印在《论语卫灵公篇》,孔子曰的,却强加给老子。《道德经三章》,老子言的是,圣人之治。

二,道法自然,自然,自身的样子。大多人却错解作“自然规律”。


陈鼓应的《老子今释今读》,白岩松曾在一本书里面说,这是他觉得解读老子最好的一本书了。这里面主要就是解读《道德经》的。


我,还没动笔


没有最好古人的智慧现在人只能从自己的所见所识去领悟解读只要是对自己和他人有益就好了何必执着于谁讲的最接近原著呢


道德经是直入本心的

无须解释写得最好的就是老子

和老子平等的是你自己,只要你心入无为法,进入经义里,那就是最好的解读。在那里无我无意,无智亦无得。


能解读《道德经》的人都是好样的,没有最好。

《老子注释及评介》陈鼓应很不错,你可以试试。


毫无疑问是憨山大师对道德经的解读,几千年来有许多人试图解释道德经,却无一人解释的让人信服,让人真正牢记终身,无他,解释的牵强,牵强的原因在于本身就没有读懂,如何解释给大家呢?知道憨山大师是从了不起的南环瑾南师处,看南师的书,一定要去读他推荐的书,这样才能理解南师所讲真意。读憨山大师对道德经的解释后只剩下顶礼膜拜了,疑惑了许多年的问题------为什么几千年了,从没有一个人能看懂并给大家说清楚道德经呢?一下子也豁然开朗,原来道德经本身就不是让人去理解的,它是一本修行的书,并分别写了修行阶段,所以历史上到今天那么多人解释的似是而非,以至于人们从来记不起一个真正的解释。我不想和他人争辩誰解释的对与错,好与坏,只是感觉真的对的只有一个,同时为什么只有憨山大师解释了,原因在于真懂的一看就懂,当然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真大师不去就算看懂了,也不去解释的原因了,了不起的南怀瑾大师,了不起的憨山大师!


谁的解读都是一家之言。既然讲道,你不得不看易经,看易经你不得不参照古代天文,天文必通人伦,你不得不懂中医,懂中医必然会养身,养身来干嘛?为天下,所以你不得不懂百家,懂百家就得看历史,历史是用来反思的,所以你不得不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就要自明,谁的意见都只是参考,大师又如何?大师就全对么?最好的参考就是你的博学与大观。


在做《道德经》领域图文后,没再认真看过纸质书籍,以前看过的纸质书籍都是在北京白云观和武当山免费领取的,因为许多年前就知道南怀瑾老师,所以对他的《老子他说》印象很深。

我的感觉,他的解释站位高,通俗易懂。但他的解释很宏观,阐释的很远,并非通常的章句解读,而是总括式提纲挈领。

他的书优点在于整体把握,但是对于初学者,估计不易过章句关,还需要借助其他人的书籍互证。

去年以来,所看都是视频和文章,印象比较好的是几位大师,有的现在找不到了,还能看到的就是台湾的陈鼓应老先生,王东岳先生、曾仕强先生、傅佩荣先生等等,相比之下,陈鼓应更重于原著,曾仕强偏重于企业实战,傅佩荣讲的很平和。

近期主要是看王东岳先生的视频和陈鼓应先生的著作,他们都有书籍,可以网购。这两位老师讲的都十分精彩。陈鼓应老师基本围绕《道德经》和老子思想做精细解读,虽然有些观点也不能完全接受,但就个人而言,网络上那么多解读《道德经》的个大学教授,我还是更倾向于阅读陈先生的书。

王东岳先生的解读比较透彻,他是一位独立学者,就我目前的看法,读过王先生和陈先生的书,其他的就不爱看了,虽然他们两位先生的观点我不能完全赞同。


题主好!古今注解《道德经》的很多,若做学问、写论文,多看会好些,自己就能做结论,但最终无用;若实修实悟,增智发慧,应循序渐进,厚积自明,难度较大,看哪家的都无所谓。下面简介些知识,供参考。

【1、《道德经》的真义不在文字、版本和谁解】

因为“道德”是世界的起源,独在绝对,超越时空,没有因果,没有含义,也就不可思、不可说、不可见和不可被描述,故宣讲和书写“道德”都是徒劳,没必要在文字上下功夫。换言之,《道德经》及注解都是指路牌,叫“非道非德”,在指向“道德”的方向而已,本身不是真的“道德”。若不先明白这个入门之理,一开始就错了,最终将一无所获。

【2、道德的“真性”与文字、语言无关】

老子在书中说过,道德具备两个属性,“无”是真性,只能觉悟,不能思、说、写,永恒圆满;“有”是假性,在矛盾、变化和短暂中,有欺骗性。当人对万物时,若有欲(有心理活动),则见道德的假性,顿时迷“道”,不能超越时空,常在生死;若无欲,进而无为,则见道德的真性,顿时悟“道”,超越时空,没有生死,永恒圆满。所以,人生的意义只在明道和证道,入“无”则智,没有别的。换言之,接受道家教育,只需內悟道德,与读多少版本的《道德经》和注解,没啥关系。为何?真性的“无”不可描述,一说、思、写,就变成“有”,变成假性了,故凡能写出来的注解,都靠不出,证道不以“说、思、写”的方式。

【3、道德与万物是一体,不可旁观】

“道”是万物之源,“德”是万物之用,可见“道德”与万物同体、同在,没有对立、矛盾和彼此。也因此,道德即万物,道德=世界=自我,故人不能研究、表达、描绘“道德”。在这个意义上讲,注解《道德经》是盲人愚行,白费力气,误导别人。当年老子本不想写经、庄子偏爱隐居的史实都证明了这一点,他俩都不再著述或讲学,去推广什么道德教育,背后秘因就是“人说、思、写道德,都无用,在以盲导盲”。这很好理解,对人而言,道德就是自己,所及全是道德,为何不自省自觉,向外面找什么“别的道德”?世界万物,哪个不是道德?哪个不与自己同体?

【4、“无欲”是入道的大门,“无为”是证道的原理】

既然道德是人的本性,为何人却不知这个圆满本性呢?老子说,根本之病出在人有此身,身有此欲,“欲”藏在人的天性里,与生俱来,能蒙蔽道德的真性,造成对假性(有)的颠倒错觉,产生无量多幻想,作茧自缚。欲望害人,大致分十类:(1)见到矛盾性。(2)趋向两极性。(3)常在运动性。(4)失去永恒性。(5)远离道中性。(6)陷在生灭性。(7)自造自罚性。(8)具有时空性。(9)自欺迷惑性。(10)缺失自主性。反之,人若能“无欲”,也就是没有心理活动,日久变成“无为”,彻悟道德,则所及的世界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见万物是一体,知万物就是自己,与万物无差异;跳出矛盾,超越时空,再无生死,与道德一样永恒长寿。也就是说,悟道的方法只是“断欲、少念、无心”,与看不看经文注解,没有关系。

【5、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关系】

在根本教义上讲,儒家与佛家的“人天乘法”近似,道家与佛家的“小乘法”近似,最终二者都归入佛家的“佛乘”,故佛家教理含摄儒道,是两家的归宿;以佛典作指导,参学儒道经典,是较好的入门方法。史上佛教高僧和大德居士都曾讲过《道德经》,从佛家理念做的各种发挥,比常见的文人泛谈更有意义。为何?就因佛家人天天在修“入无”的能力,更易通达道德,所说有证有据,值得信赖。

总之,若不明白“无欲”的窍门,不修习“无为”的功夫,怎么读《道德经》都无用,也看不懂任何注解;只要功夫到家,见每个版本和注解都是一样的,没啥区别,也就没必要比较优劣高低。自古以来,智者不谈道德,只劝人不私、不求,知足而安;唯有迷人才多此一举,四处寻觅道德,骑驴找驴,终究自误,白费力气而已。


《刘旭日老师全解道德经》的特点是,一是逐章讲解,每章设有几个针对性的提问,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利于读者对老子原著理解,避免读者平常看完了讲解资料还不知所云。二是刘旭日老师对老子书中的“道和德有独特见解,有利于读者走出“修道和得道的误区。“道不是修出来,道存在于我们身边周围的各个事物中,我们时时刻泡在道的海洋中,避免鱼在海中去找水,骑在驴背上去找驴。得道不是得到一个宝贝具体的东西,而是你的某些行为与道”相合了。三是《刘旭日老师全解道德经》汲收了数百个历代以来对道德经讲解的优秀成果,并且融合了孔孟之道的心性之学,这样更有利于养生保健。总之,读了《刘旭日老师全解道德经》八十一章后,自己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都会不知不觉改变了,你的心灵逐渐变得清静、从容,你境界就像一行白鹭上青天,越飞越高。


解读《道德经》最好的书是谁写的,这个问题很难说。解读《道德经》的书,通常称为《道德经》注本,自古至今有三千多种版本。过去我经常到图书馆查阅,能够查到的,我都阅览,尤其是权威学者的著作,我反复琢磨,但没有一种范本。有的可以参考,有的从注到译,都不符合《道德经》原文之本意。如果题主问此问题是为了学习,那么,我建议:你还是自己按《道德经》原著去钻研。在这里,一定要先弄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然后以此为指导研读《道德经》。在这个前提下,再参考一些注本,方能准确,做到读得懂,说得来,用得上,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谢谢邀请!


原始地址:/faxian/20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