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无缚鸡之力”,实则“八块腹肌”:历史上谁是高武力值文人?

唐代的宰相基本都是能领兵上阵的能人。还有……李白?能仗剑走天涯,武力值应该不低。


记得史书说伍子胥也是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只是在孙武的衬托下不太明显


王守仁


吴用


一,个人武力

李青莲,号称天下第二剑客。

第一职业酒鬼

第二职业剑客

第三职业写诗

二,辛稼轩

时任耿京麾下麾下书记官,受命南下与南宋朝廷沟通时。耿京部下将军张安国突然叛宋投金杀害耿京,率五万人马据济南欲自立为王。

辛稼轩闻噩耗,大怒,率亲兵五十骑,杀奔济南,冲入张安国五万人马的大营中,当众生擒张安国与马前,旋即杀出大营,回归本军帐前,当众宣其罪,枭其首。

国家岂是你想判就判的!


孔夫子他老人家也符合要求。别看孔夫子是文圣。他老人家也是一身武艺。曾经写过兵法,还有儒家失传的两部经书。御,射就是教人驾车,骑马,射箭的。

我印象里李白,应该满足要求。李白当年十五岁仗剑走天下,少年游侠,行侠仗义。未尝一败,曾经是大唐剑客排行榜第二。太白斗酒诗百篇。又号称,诗仙,酒仙,剑仙。

辛弃疾也绝对是个狠人。曾经带领五十余骑直突金军大营。在百万军中杀了一个来回差点生擒金军主帅,而且五十余骑都活着回来了。你说猛不猛。


孔子

春秋高富帅,不富但很帅

每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在后世甚至被尊为至圣先师。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孔子不仅是学富五车,而且还是一位武功盖世的好汉。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写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这是说孔子长得高大威猛,人们一看到他就觉得奇异极了,叫他‘大个子’。

在东周时期,一尺大概相当于今天的21厘米,九尺六寸就是一米九几,比姚明矮不了多少。

孔子不仅长得高,而且天生孔武有力,甚至可以徒手举起守城门用的大门栓。据《吕氏春秋·慎大》记载:“孔子之劲,能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都说天生神力的楚霸王项羽力能举鼎,周代已出土的鼎最重的也不过400多斤,而古代的城门多以重达千斤的实木作为门栓守城,千斤重的东西,孔夫子眼睛都不眨就举起来了,可见其力大无穷。

不仅如此,孔子的射箭技艺还十分高超,就算做不到弯弓射大雕,随便射下来一只飞鸟还是soeasy的。据史学家猜测,孔子的武功可能出自遗传。因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是鲁国的著名骁将,不仅身材魁梧,还曾以军功升为大夫

李白

十步杀一人,我不是说说而已

小伙伴们肯定都知道李白的诗,李白的酒,李白的潇洒风流……

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李白不仅是唐朝首屈一指的诗仙,还是武功盖世的剑圣。

李白在自述中曾说:“吾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尚任侠。”可见李白其实早在十五岁便开始学习剑术,而且喜欢四处游历,像侠士一样打抱不平,这要是没有两下子,肯定不敢随便出手。

少年时的李白脾气暴,一次出门逛街时和十几个常年盘踞的地痞无赖纠缠起来,李白一怒之下拔出宝剑,“刷刷刷”几下结束战斗,不仅自己全身而退,还顺手把好几个泼皮送去见了上帝。

当然,冲动一时爽,事后李白就只能离开家乡避避风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后来,李白去了山东专门学习剑术,还拜了大唐第一剑客裴旻为师。

李白的剑术高超,自称天下第二,就连当时排名第十七位的杀手武谔也曾拜李白为师学习武功。直到晚年时,李白仍然不辍习武,甚至还曾想去参军保国。

看来李白诗中的侠义浪漫和俊朗飘逸,也取自他同样浪漫又富有英雄气息的生活呀!难怪一代诗圣杜甫也视他为偶像!

辛弃疾

万军之中过,片叶不沾身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也是豪放派诗词的代表人物。

少年时,辛弃疾的祖父在金朝为官,但他却从小便立志要重回故国,报效大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攻宋,宋朝遗民趁机在金朝后院点火,年轻的辛弃疾也和一名叫义端的僧人拉了一支队伍,加入了耿京领导的义军。

但义端在起义后不久却突然叛变,盗走了耿京的帅印,想要投奔金军,耿京怒发冲冠,辛弃疾却淡定地说:“给我三天时间。”他快马加鞭,迅速赶上了义端,然后拔剑砍下义端的脑袋,辛弃疾也由此受到耿京的器重。

后来,耿京的部下张安国叛变,在金军当了大官,辛弃疾带着五十个勇士直闯金营,还没等张安国反应过来就手起刀落,解决了这个叛徒,后来又能带着部下在金军的包围下全身而退,足见其神勇。

南宋洪迈写了一篇《稼轩记》描写这件事,说道:“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能于万军之中轻松取敌将首级,看来一代词人辛弃疾的武功可一点也不比浑身是胆的赵子龙逊色哦~

陆游

我可是真正的打虎英雄

和辛弃疾一样,同为著名文人的陆游也是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武功高手。

相传,陆游学习剑术四十多年,跨上马就能上阵杀敌身长九尺七寸,生得腰大十围,脸如锅底,发如朱丹,简直跟画像上温文尔雅的文人形象完全不符!

史载,陆游在带兵打仗时常使双枪,一手枪法出神入化,万夫不可近身。大量的诗歌和文献资料都证实了文人陆游的确武艺高强。

1772年,陕西汉中发生了一起老虎伤人事件,当时这个地方虎患极为严重,“眈眈北山虎,食人不知数”。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48岁的陆游公干到此,听闻饿虎伤人之后,特地为民除害。眼看猛虎朝自己猛扑过来,陆游面不改色,拿起长矛对准老虎的咽喉就是一枪,刺得不偏不倚,轻轻松松就杀死了老虎。

“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陆游的威名传到军营里,所有的士兵们都觉得汗颜不已。一介文弱书生居然能徒手斩杀老虎,他们这些训练有素的职业士兵还有什么颜面不奋勇杀敌呢?

今天位于陕西汉中的“拜将台”就是当年陆游打死老虎的地方,默默记录着陆游当年的勇敢和为民除害的壮举。


现在只要一提和珅,脑海中就浮现出来王刚老师圆圆的脸庞。

然而历史上的英俊潇洒,据说还有野史说和珅是个妃子(宫女)转世,足可以看得出和珅是一个美男子。可用本山大叔的话说就是,称得上是帅呆了。

而且文武双全,会四门语言,情商极高,好色风流(怎么一说,怎么感觉和最高答案中,传说中的唐伯虎外形相似了呢)

不过他贪污腐败、独揽权势,这个是没的说的,王刚老师把他塑造的略显可爱,也算是一大差别吧。


陆游、辛弃疾、李白


有宋以前,文人基本都是文武双全的,君子六艺,射御居其二,就是骑马射箭。没有把子武艺,怎么骑得骏马拉得硬弓。文人上阵打仗也是常态,文武不分家,能举例子的太多了。宋程朱理学之后,愈发完善的科举考试彻底废掉了文人习武的必要性。文武双全的人物就比较少了。


班超


还有大书法家颜真卿


小说演绎暂且不论。正史中能打的还就是辛弃疾和王阳明了。

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夏秋季节,金国入侵侵南宋,北方抗金部队烽烟四起,22岁的辛弃疾在山东南部山区聚集人马2000人,加入起义军,辛弃疾担任掌书记。

辛弃疾极力劝说耿京“决策南向”,和南宋的朝廷正规军配合,一同抗击金兵,耿京于是派遣辛弃疾等11人奉表归宋,宋高宗召见之后委任辛弃疾承郎务、天平节度使掌书记,耿京为天平节度使。

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辛弃疾在北归途中听说耿京被叛徒杀害的消息,率领50骑兵直驱山东,奔入5万人中,将正在和金军将领饮酒作乐的张安国捉拿,斩杀金国将领,并且号召耿京旧部反正。之后,辛弃疾长驱渡淮,押解张安国到杭州。


王玄策借兵灭国


文武全才的文人历史上应该是挺多的,那我今天先说个比较有名的-李白吧!每逢端午节的时候,那些莘莘学子总会很感激屈原,多好的文人阿,让我们多了三天假期。而李白呢?大家就会感叹:如果没有李白,也许就会少背很多古诗了!当然了,这只是个笑侃。不过也间接说明李白是数一数二的大诗人,所以才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留下。你如果觉得李白只是个诗人那就错了。李白的剑法造诣相当高,都有人开玩笑说独孤九剑就是李白自创的!从李白的诗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可以领略到李白那种剑客的剑意!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看来李白对剑法的领悟相当精深。有如此武功和文采,才有诗仙的意境!


我理解题主问的个人的武力值而不是能领兵打仗的文官。那么这个人非李白莫属,还有一个是辛弃疾。李白不但是诗仙,而且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剑客。他在朝廷上做唐玄宗的文学侍从时,就敏锐的察觉到了安禄山的阴谋,并且一个人一把剑刺探安禄山的大营。当他探得情报返回时,安禄山提前造反,已经回天乏力了。后来他有时也会“拔剑四顾心茫然”。

辛弃疾也非常了不起。作为南宋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武力值也相当高。他是山东济南人,济南当时是大金国的后方,他年青时率领一支一百多人的起义队伍,从大金国的腹地一路向南杀来,直达浙江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临安),投奔南宋。期间一千多公里,在金兵的围追堵截下能顺利到达临安,其武力值可以想见绝非一般。后来在南宋没有得到重用,他也就只能是“醉里挑灯看剑”了。


孔家人,孔武有没有力不知道,

但孔子回复提问就知道就不是个善茬!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各位列举了不少,我再补充一个——白袍将军陈庆之。这哥们的事迹比网络爽文都厉害,别人有一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就足以名留青史了,他后半辈子一直是以少胜多。毛主席读陈庆之传都为之神往。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


毛泽东、袁崇焕、王守仁


文人一般指的是读书人,他们在一般人的眼中,似乎是“手无缚鸡之力”,但实际上,在古代,文人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弱。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很强,强到颠覆你的想象。

文人并非“手无缚鸡之力”,很多都是文武双全

从周朝开始,读书人讲究六艺,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

“礼”指礼节,“乐”指音乐,“射”指射箭,“御”指驾驶马车的技术,书指书法,“术”指算术。

这“六艺”就像现代学生的六门学科一样,都是读书人晋升的必要条件,如果偏科太严重,基本上说明这是个不合格的读书人。所以在古代,读书人习武,甚至是武林高手一点也不奇怪。

以三国时期为例,糜竺本是位文官,但在刘备人手匮乏的情况下,经常充当武将,并且他“弓马娴熟”;徐庶原本是位游侠,后弃武从文,成为著名的谋士;刘晔是郭嘉举荐给曹操的谋士,但同时他也是一位高手,曾在山贼的地盘秒了他们的老大郑宝;周瑜文武双全,你很难界定他到底是谋士,还是武将。

历史上谁是武力值最高的文人呢?

历史上谁是武力值最高的文人呢?各人看法不同,但要言之有理,考之有据。

陶弘景为南朝人,比三国晚了200年左右,他曾经写过一部关于兵器的书籍《古今刀剑录》,这本书一直是兵器类参考的重要史料之一。

《古今刀剑录》记载了南朝以前皇帝、名将诸刀剑的情况,以及刀剑的下落。其中在《三国蜀将刀》中这样一段描述:

诸葛亮,定黔中,从青石祠过,遂抽刀刺山,投刀不拔而去,行人莫测。

大致意思是说,诸葛亮在平定南蛮的时候,从一个青石祠路过,然后抽出配到插入山石中,随后离开了,路人吓坏了,面面相觑,不知道诸葛亮是何意思?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一首诗: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汉将军李广曾经在一个夜里,误以为草中出现了一只老虎,于是拉弓射箭,第二天白天去寻找,却发现是一块儿石头,而箭已经射入石头中,李广再射却发现再也无法射穿石头。这首诗以此来表达李广的箭术高超、武艺高强。

李广以为是老虎,射箭的时候一定是用了很大力气,甚至超常发挥。第二天却无法摄入石中,是恢复了平时的状态。

而诸葛亮,却轻轻松松,将佩剑插入山石中,翩然而去。说明什么?说明诸葛亮根本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坐着四轮车的病怏怏的老人,而是一位身强力壮的用剑高手。诸葛亮活了54岁,虽然不如司马家的人长寿,但在三国,这身体素质已经是非常棒的了。易中天曾经说过三国时期,人均寿命只有26岁,而诸葛亮活了54岁,说不是练过的,你信吗?

记得小时候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叫《诸葛亮》,由郑少秋饰演,里面的诸葛亮就是位绝世高手,无论是谋略和武功都碾压周瑜,张飞佩服诸葛亮不是因为他的谋略,而是因为他的武力。

所以,我认为历史武力第一人,是诸葛亮,不是高级黑,而是真心觉得诸葛亮绝不只是看上去那么简单。他是个让人很难看透的人。

你觉得诸葛亮会不会武功呢?

本文系“豫荐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豫荐你,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人类历史讲述者,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文化!


原始地址:/faxian/18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