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起笔、运笔、收笔的要领是什么?

才有味道


起笔,欲横竖下笔;欲竖横下笔。运笔则是调动笔豪写出想要的效果。


起笔露锋或藏锋,行笔中锋,收笔回锋


“楷书笔法”早有“定式”,称:“永字八法”。简单实用,通俗易懂。

是学写毛笔字、从零基础到进入“法书”状态的“敲门砖”。也是古人“习字”的正确方法和必由之路。

这种方法字帖上都会“附带”,故这里就不赘述啦。


楷书起笔有顺锋和逆锋,中锋行笔,收笔时要回锋收笔。字面的解释也就是这个意思了。关于怎么样练习还要在网上查询一下,看看别人都如何练习的。


无论是楷书还是隶书,都是一样,如果谭起笔运笔收笔,首先要谈到的是毛笔,如果你家毛笔运用的跟你手指一样灵活,所有的用笔方法都是根据字帖的要求去做了,首先你有一个合格的字帖,看到有很多人,他这字帖全部都不合格的,不过,一些跟帖的他那个字帖非常非常差,有的是模糊不清,有的是变形无度,所以说要理解困难,去寻找真正的好碑帖,当然啦,你用的墨汁也有关系,有这么大的胶性,如果加上水,又漫漫无度,可是谈谈碑帖,发一个共赏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能悟透这几个字也就好了


99%的人,起笔对,行笔误,收笔错。所谓的起笔逆入,调成中锋行笔,收笔处上提→下按→回描,这种描画式的作法是错误的!古人写字时绝对不会那么麻烦。

我觉得,唐楷,绝大多数都是侧锋法书写的,若用中锋法纯粹是自讨苦吃。谁不信,看看我是怎么写的。如图:

△本人教学示范一一笔法与字法

以上是我的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想了解更多有关练习书法的小常识,请关注我,翻阅〈〉上发表的文章。我〈快手〉、〈抖音〉里面有小视频可以看看,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


楷书的起笔和运笔包括收笔,最重要的还是学会控笔,如果你控笔能力学成了,你想怎么写都可以,不管写什么字都是随心所欲的,但也要写字的字体的结构和口诀背诵熟悉牢记心中。


起笔方法多种,两个目的,多想想如何打开笔锋和理顺笔锋。行笔用铺或裹,多想想中锋和弹性。收笔用聚和顶,多想想笔画完成后,笔毫恢复尖齐状。


谈写字,算是人生一大遗憾了,不管是楷书,还是草书、行书、隶书,可以说样样不通。游泳有“狗刨式”的,估计我写的字也是如此。


楷书的起笔包括1.笔尖触纸;2.先右后挠起;3.压下往左。

运笔包括接上一笔沿纸面往左运行,中段抬腕,尾段再往下压。

收笔动作有,接上一笔抬腕左上角挠,然后往下压往右抺。轻轻的,力度恰到好处,回答完毕。


楷书有很多种风格,我们常见的有欧、颜、柳、赵,这几种楷书的笔法是有很大不同的。

欧楷,是指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书风刚健险劲,法度森严,以横画为例,起笔以“切笔”为主,中锋行笔,提顿回锋收笔。

颜楷,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同样以横画为例,起笔逆行下顿,中锋行笔,提顿回锋收笔,形似椭圆。

柳楷,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结体严谨,潇洒自然,笔画瘦硬,与颜真卿齐名,有“颜筋柳骨”之称。柳楷的横画写法在欧、颜之间,起笔与欧楷相似以“切”为主,中锋行笔,提顿回锋收笔,与颜楷雷同,形似椭圆。

赵楷,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点画圆润华滋,结构方正谨严,形体端秀有行书之气,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横画的写法,逆锋起笔,中锋行笔,顿笔回锋收笔。

除了以上楷书之外,还有魏碑(魏楷),魏碑也有很多种风格,其笔法也不尽相同,不管学什么书体,只要潜心钻研,定有收获。


按构调锋,因势运笔。


我理解不等于你理解,每个人理解个不相同!我个人理解不管是楷书,行书,草书最好的笔法用最简单的笔法写出好看的字!其实不是很难理解,笔法有几百种不能每个人都能用得上!我推荐初学者学楷书从千字文,道德经小楷入手!日写千字千日出徒!


楷书的起笔、收笔不外乎有两种。

一、露锋,也就是方笔,一般多用抢笔。

二、藏锋,也就是圆笔,一般是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收笔回锋。

三、行笔,多用中锋行笔,使笔画圆润有立体感。也就是骨感。

有一定基础之后,再深研《笔阵图》《永子八法》。


这个问题是学书法一系列书法法的问题的一截,要整体看这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写楷书,写哪个体的楷书,为什么?

第二所写的这个楷书和后续的练习,笔法上有沒有逻辑关系。

第三要知道写楷书的原则。一个笔画和一个字的关系,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关系,一个字与一篇字的关系。(书谱云:一点为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

第四现在再说一个笔画的问题。(除一篇字第一个字的第一个起笔外。)任何一笔的起笔是从上一笔的收笔开始的。行笔用中锋,竖弯笔的弯处要提笔转锋,以保持转后的中锋。收笔处要做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不可信笔”。信笔伤气,笔与笔之间无逻辑伤气,字与字之间无呼应伤气。

供方家参考,这里多有本不应传之心法。


谢邀答!楷书既有唐楷、魏碑、隶书之分,就有中锋、侧锋之说。一般说来,唐楷和隶书,均以中锋运笔,起笔和收笔亦以中锋行进和停顿。而魏碑分为方笔、圆笔以及方圆并举,方笔魏则以侧锋,圆笔魏则以中锋运笔,方圆并举则为起收笔以侧锋、行进则以中锋运笔。

笔者认为,楷书起笔、运笔、收笔的要领,就是两个字:提,按,当然也是其他各体的要领。掌握了书体的点划特点、结体要求和整体审美之后,提笔挥毫,运用提按要领,就能完成创作。

(力求佐证,图片源自网络)


我是一个书法初学者,本来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看到这个题目以后,觉得很有趣,它正是我们书法初学者,入门时应该掌握的要领,因此,斗胆谈谈自己体会,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起笔,有三种常用的方法,即藏锋、露锋、切入三种。藏锋逆入然后调中锋行笔;露锋,空中入笔然后调中锋行笔;切入,斜切入笔,然后调中锋行笔。

运笔,一般都用中锋行笔,但是中间要注意,提按和疾缓的变化。

收笔,一般把笔锋收在笔划中就行,不要刻意地有过多动作。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练习中的体会,正确与否请老师和同仁赐教!


起笔慢而稳健,行笔中锋略快,手笔成竹在胸。总之当气沉丹田物我两忘,身心愉悦的投入其中一定笔底生花。

落笔时如何做各种笔画,表现各异书风,其间变化多端,还有像落笔与起笔之方式,行笔之轻重缓急,笔画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

1、起笔与收笔:

关于起笔,求其方圆分明,完美洁净,包世臣称:“起笔处:顺入者无缺峰,逆入者无涨墨。”无缺峰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收笔时则需顿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上述诸点,乃起步之大道理,应多加练习.

2、提笔与顿笔:

当你在写作时,一个字完成的过程是由提笔与顿笔交互而形成的,“顿”是将笔下压,屈笔锋而将力道使于纸上。“提”,则是将笔提起或半提起以继续行笔。大体上,顿笔后需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顿笔,使笔画成形,或接连着下一笔的笔画。终使字成形。所以才说书法写作是提与顿的交替过程。其中又包括更细的变化,例如提有全提、半提之分,顿也有轻重之巧。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了。

3、转笔与折笔:

除了上述之提与顿外,转笔与顿笔也需要重视。“转”是圆润笔画的方法,“折”则是画方的方法。张廷相曾道:“真书以点画成形,以转折见性”。其中,细分古书所见,折亦可称为翻转,表现的方法有此一句“曳而加于上”,意思是行笔中停笔不动,变换笔锋之方向略成ㄟ状转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笔意。至于转法亦称绞转,行笔中“动而转于下”,意近同于上,只是转锋时不停,顺势回转向下,形亦同于ㄟ,但画外角成圆,转动幅度较为大。蒋梦麟曾以图形说明,并附诗云:“翻转突折成直角,绞转毫滚心如旋。”此例足可明见。

4、方笔与圆笔:

这部份较为复杂,讲求整体的效果。依前面所提过的起、收,提、顿、转、折,在书写时,放慢些许速度,使运笔较更稳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转弯处,笔画中等,将之突显曲度,使整体架构看起来圆润,且萧散超逸。而方笔则是在上述各要点中,突显笔画的骨气,让整体架构明瞭,直方而不失轻巧,凝整沈着,苍劲挺拔。张隆延道:“方笔平直而精严,圆笔委曲而奇诡。”极为称道。

5、藏锋与露锋:

谈到笔锋,可延伸出偏锋、正锋、搭锋、折锋、回锋诸法,对于笔锋的用法,重要可知。若书法笔中锋无变化,那即是死法。又以藏锋与露锋最重要。藏锋即是将笔锋藏于笔画中,不露痕迹;露锋就是笔锋自然露外。徐浩云:“用笔之势,特需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此句话甚是明白。笔锋不藏,则缺乏含蓄之深韵,也不可偏重一方,则不得中道即为病。两者得相配合,藏锋包其气概,露锋纵其精神,使字气势挺拔,气韵天成,即得其道。


原始地址:/dongtai/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