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害怕过死亡吗?如果害怕过,你是怎么克服的?

害怕过,坐在行驶在高速上的一大排量摩托车,那一刻害怕占据了最初的喜悦,骑车人和坐车人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当时想着,既然已经坐上来了随便吧,大不了就是一摔,爱什么样什么样吧!一旦不想了反而没那么害怕了


怎么克服?好好活着呗


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一年春节。亲戚们在熬夜看春晚,我独自在小屋睡觉。外面鞭炮响个不停,春晚的声音从电视透过墙壁钻进我的耳朵里。

而我突然想到了我也会死,没有来生也没有死后的世界。我又怕又难过,这种感觉让我窒息,时不时的肾上腺素飙升。想要哭,也想抱抱妈妈。春晚喜庆的歌飘荡在耳边,那么讨厌,那么难听。以至于以后我都不想再听到那年春晚的歌。

对死亡的这种恐惧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大学毕业我参加工作时。我得了一场病,那场病让我头疼欲裂呕吐不止还有严重的眩晕。去当地医院没有任何检查只是简单的开了点药,没有好转。只好给家里打了电话安排了急救车,因为眩晕无法站立,我爬到小区门口打了车,到火车站爬着上了火车。然后就躺在火车连接处,拿着塑料袋接呕吐物。爬出火车站就上了急救车到医院,一边呕吐一边做检查。全程我双手都紧紧的抓着病床。最后注射了镇静剂才安然入睡。那次住了一个月的院。

最难受的时候我想或许这时候死掉真是一种解脱。但是我还是咬牙承受了一切挺了过来。这次之后我对死亡有了另一种体会,在严重的病痛面前死亡真的是一种解脱。我也知道我可能随时会死,可能被车撞死可能死于疾病。因为人真的太脆弱了。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我想如何无悔的过完这一生。如果明天就死掉,我是不是可以说我这一生值了,没有什么后悔的事了。自那以后我辞掉了无趣的工作积极的去生活,尽量开心的过好每一天。

当然直到现在我依然害怕死亡,甚至每当我认真去思考的时候我都会像那个春节的夜晚那样恐惧难过。

有人说对死亡的恐惧越深,这个人就越聪明。我觉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越惧怕死亡才会越多的思考人生的意义。如果有人不怕死,认为死亡是廉价的。那么他的人生大概率也是廉价的。


我觉得很多人都会惧怕死亡,当面临死亡时也会心生胆怯,有一段时间我同样也有强烈的感觉,这种感觉持续了很长时间,每天晚上睡觉都会想到当死亡来临时,我能怎么办?去哪里?怎么存在?这个世界也许不会在记得我,这种感觉非常非常奇怪,尤其是每天晚上没事做的时候就会莫名其妙地冒出这些想法,心里有中不能形容的感受,想哭,也想发泄。

当和亲人、朋友或者忙其他事儿的时候,就不会有那种想法,慢慢地随着年龄增大,发现对于死亡的畏惧慢慢淡化了,可能有两点吧,一个是生活阅历增加,二是人生感悟变多。

如果惧怕死亡,那现在需要更加努力、想明白世界万物终究有尽头、如果觉得现在生活快乐、家庭幸福,那就这一生都很值了,如果劳碌辛苦一辈子,无依无靠,不能安享晚年,在想到怎么死去、那才叫可怕。


害怕是因为对未知的事情不确定,等到把问题搞清楚了就不会害怕了。


不去想!不然时时刻刻都害怕![泪奔]


人的一生就是向死而生的过程!

大家都在努力的认清人生的本质,都在努力的适应每个人必然的终点。

大部分说自己已看明白的人其实都没有看明白,真正直面死亡时,往往又会百般不舍。

所以,没到死亡真正来临的哪一天,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真正的不惧怕死亡

往后余生,只有不断修炼,不断成长,不断强大,才能更坦然的面对一切!

喜欢我的回答就麻烦关注一下,谢谢!


一开始想到自己这么个活生生的人,有一天这个我将不存在了,会觉得心慌慌。后来想多了,就坦然了。告诉自己,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活着的时候就好好生活,真到了生命的尽头就坦然接受。


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害怕死亡,可能是因为每个人感觉自己有很多东西都没有体验过,还想再体验一下。但是他们害怕死亡,但是在我看来死亡并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所以我们应该过好当下的生活。如果说克服这种恐惧心理的话,那么就是不要把它看得那么重要。


我不止曾经害怕死亡,我现在也怕,而且没有克服!

我过的不是很好,很努力,生活却依旧没有达到该有的样子。我有一对年老体衰的父母,有一个不着边际指望不上的老公,还有一堆不好好什么时候才能还清的欠款。但是我偏偏有一个漂亮懂事的女儿。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的女儿不是那么漂亮懂事,或许我就不怕死了,或许我就可以浑浑噩噩的度过这一生。

可是我的女儿很好,真的很漂亮,很懂事,很优秀!如果我死了,没有人可以照顾她,如果我死了我怕她会像我一样早早的承担起那些不该自己承担的东西。我想要活着,我想要挣钱,我想要,在闺女需要我的时候永远在她身边。

前年的时候我被查出心率过快尿蛋白,去年的时候被查出宫颈癌癌前样变。我就怕呀,很怕很怕。我这一生活的那么努力,还没有活出该有的样子,我的孩子还那么小,我还需要照顾她,所以我怕死,真的很怕,所以我要更努力,起码在活着的时候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因为我怕没有下辈子


每个人都可能在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中,曾经想到过死亡。害怕死亡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认知思维,只是年轻的时候往往没有将其提升到意识层面而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对我们的影响力会越来越直接,尤其是退休以后的人总会觉得没有存在价值和日益接近死亡。

心理学研究表明:面对死亡的人可能经过五个阶段,分别为否认、愤怒、克制、沮丧和接受。平静地面对死亡,对我而言是一种伤感和无可奈何的接受,我要求自己能尽量的勇敢和积极一些。

从出生伊始我们就逐渐接近死亡,但不因如此而消极地等待死亡的来临,应该照常地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具有意义和价值。生存比死亡来得更加有意义,这是无庸置疑的。死亡是无可避免的,无论地位与财富的多寡与否,都将会有那么一天。《简爱》中有一句话让我影响最为深刻:“就如同我们离开了尘世,穿过坟墓,一同平等地站在上帝的面前,我们彼此平等----就如同我们的本质一样!”我们应该学习女主人公简爱,像她那样始终坚强地生活下去。

正确地对待死亡,战胜死亡,还需要有成熟的个性,良好的适应能力,坚强的意志力和稳定的情绪表现等等心理品质。积极的心理活动反过来又能提高我们的身体健康,加强人体免疫防御能力,从而延长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克服害怕死亡将是毕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关注“鹈鹕心理”号,用心理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


原始地址:/dongtai/1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