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是一名正在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大学生,一下纯属个人看法。

教育的均衡发展,包括教育开展的地区,教育对象的年龄,以及教育的科目。新时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1.在开展教育时,应当注重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学生的共同教育。针对地区性特点,对学生实行特色教育,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开发。

2.在进行教育时,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年长,从而考虑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应循序渐进,不能太注重结果,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3.在教育过程中,对各科目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要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不可头重脚轻,要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硬件均衡不难,难的是软件,教师也好,家长也好差距大。


永远不可能,正如北漂一族,说什么都要呆在北京而不回省城


纸上,很快就完成了!


世上那有均衡的,每个人的能力都不同,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均衡的。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见证了我们学校均衡发展带来的变化,我就来说说我的真实感受。记得刚进入学校,学校基础条件艰苦,教室跟破烂,黑板都是坏的,勉强可以在上面写粉笔字;学校孩子们只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最多偶尔有体育课,而且条件不好,体育课就只能自己在外面玩,电脑课,科学课,应该是从未有过。自从均衡发展在我们县城搞起来后,学校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年轻的老师也在像我们学校倾斜,于是我们有了电脑室,电脑课,图书馆,阅览室,体育用品,科学仪器和科学课等等!孩子们学的越来越丰富,多媒体在教室装置,孩子们可以通过有观可感的图或视频来学习,丰富孩子们的知识面,他们可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用课件学习。现在又在为孩子们,建立新的食堂,教学楼,不得不说,均衡发展这个词走进来老师学生家长们的心里!我这四年的工作经历,刚好见证了这一切,感谢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让农村孩子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我相信城乡均衡发展不一定马上实现,但是也不远了!


“均衡”是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平均”。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同时产生“平均主义”。“均贫富”就是中国古代农民的理想。在那个地主阶级残酷剝农民的时代,“均贪富”的口号是合理的。但在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总有先行先富的排头兵和领军者。“平均主义”就异化为保守拖后腿的思想障碍。直到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发达或较发展的国家能夠做到人们心目中的“城乡平衡”教育。所谓“城乡平衡”只有两种:一是发达国家没有“代差”的相对平衡;二是极端贫困国家大家一样穷(也是落后的没有代差)。我国要消灭城乡教育的“代差”,追上西方发达国家,起码要到第二个一百年民族复兴之时。那时,有三个必备条件可能达到教育“均衡”的需要。第一人均GDP水平接近西方;第二我国城镇化水平赶上西方;第三“三农”现代化水平赶上西方。中国人要有“梦”,但不能天天做梦,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均衡”!


教育均衡?做不到的!这只是个方向潜台词是减小差距但不等于没有差距现在很多人已经将这概念歪曲化了以为均衡就是一模一样没有差别~


给农村老师一块地,留住心,上课也用心。


世界上任何事情是公平的有是不公平的,公平的是给每一个人的时间是相同的,但每个人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那么收效就不能相同否则对效率高的就不公平,包括教育也不是绝对公平的,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很大,城市是经济文化的中心与乡村差距可谓天上地下,教育怎么就能平衡呢,乡下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与诚市差距很大,好的教师谁有到乡下教课呢,包括小编你思想很好让你到偏远的农村教课你去吗,只能鼓励孩子认真学习打好小学基础,然后走出乡下进入城市教育机构才是正道。


城乡教学设施不低于城市,教师素质水平不低于城市,教师待遇不低于城市,然后再对教师绩效考核


除非城中村,村亦城,收徒为师不后门,评价业绩不论分,荣耀光环偏农村。


农村在城务工不能移户需房产证划片区域招生即可子女就读,才能均衡


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大而且很具普遍性。作为普通的社畜一枚,我感觉回答这个问题真的有点战战兢兢。教育资源自古以来古今中外都会有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就目前来说,首先得有政府部门的支持。只有政府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全体中国公民提供无差别的教育资源,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教育资源配置到位。

其次,针对办学条件、配置优秀师资等手段弥补薄弱地区、薄弱教育差距,例如鼓励师范生到相对贫困偏远地区就业,提高老师的待遇。

再者,地方政府合理配置师资,切实解决城乡、区域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的问题、是目前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又一关键因素,问题的解决一靠政策,二靠资金。如师资轮换,不要是人才固定在一个地方。

还有要禁止通过走后门择校,要求就近入学。

另外以新的公平观进行升学制度改革,转变社会用人观念,回归教育本质,将教育作为完善人格的需要,重视多元成才、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拓展。


这是一个有关教育布局配源的问题。目前城镇与乡村的办学条件与师资力量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财力不足所致。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师生配比的教师定额都是财政负担。城镇学生足额,配比教师足可保障,学校规模大办学条件必然也有保障。农村学校生源少,学校规模小,在满足教师资源和办学条件自然形成缺泛现象。俗话说麻雀虽小,肝胆具全,对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而言几人是教,几十人也是教,从这些现象就可以看到农村与城镇的教育资源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坚持就近办学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和调整师生配比的资源,对农村学校偏斜,特别是对边远贫困山区要特殊对待。要特别扶助教学点(|一3年级),注重教学环境安排和教师的安定,办学拨款和分配教师要优待一点。

对于偏僻的农村学校和偏远山区教学点要有激励机制,使学校(点)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优秀的教师(全科教师)。特别是要求教师既有教育教学能力又有工作责任感,既有教学经验又能独挡一面,既要有以校为家又要爱生如子。只有调任这样的教师,才能实现完成优质的教学任务。当然,对这样的教师要优待,工资职级可高于同类教师,乡村(山区)补贴要高于同类教师,教学成绩优秀的要优先表彰。

总之,越是条件困难的边远乡村(山区)学校,越要为其创造好教学环境;越是生源少的学校,越要为其配足教师;越是平时难以检查的学校,越要为其调配优秀教师去任教,这就是优资源教育的好办法。


要实现这个就要资源下放和资金支持,尤其对乡村在职教师的工资提高一成以上,同时要有职称大量倾斜,当然,生活环境也要支持,哈哈,就是说让老师生活不比城里差!


读书学习最好的自然环境在哪里?在农村。农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看得见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草长莺飞。听得见溪水潺潺,鸟语啾啾。亲眼目睹芳草地,绿荷池,菊花黄,白雪舞,更能亲近土地和自然山水,体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的历程,置身于左邻右舍六亲融洽的亲情氛围之中,不呼吸城市污浊的空气,听不到人来车往的喧嚣噪声,农耕文明净化心灵,纯朴风气颐养精神。把最好的学校办在乡村,把最好的教育资源配置在农村,让孩子们在最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里读书学习成长。如今,人们的认识偏离了正常的逻辑思维,追求城市化,纷纷把孩子送到拥挤污浊的城市里读书,刻意拔苗助长,人为地剥夺了孩子的天性童贞,还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退化了体质,野蛮了精神,培养了孤独的性格,自私的品德,脆弱的灵魂,怕苦怕累,经不得风雨,受不了挫折,最終造就出不会感恩,六亲不认,唯我独尊,只追求物质享受,不追求奉献社会的精致的利自主义者。这就是当今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的教育结果,也是教育功利化造成的结果。


要实现城乡教育均衡,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教育部门的政策保证,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其中就牵扯太多的问题了,我觉得10年之内难以实现。


要想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善教育环境。

农村的教育环境太差,操场还是土的,下雨下雪天体育课,活动课叫停,刮风天尘土飞扬,根本出不去,班级还没有饮水设备,各项设施不齐全。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城乡教师流动起来。

城里的名师送课下乡,提高农村老师的授课水平,更新授课理念,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真正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三提高农村老师的各项福利待遇,提高工资待遇。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才能留得住优秀人才。现在农村老师也有百分之十的补助,可一个月就三四百块钱,对于优秀人才根本不起作用。从实施至今没有一个城里老师为了补助下到农村来任教,都不够上下班的油钱。

职称的名额向农村倾斜,或者必须有农村教学经历的才能定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教育的形势特别严峻。一个班级四十多人,学习的不超过十个,这是初一,初中刚刚起步就这样,初二初三还能剩几个学习的?老师甘生气,不敢管,家长不配合。

师资不行,环境不行,配套设施跟不上,学生不行,家长不行。国家再不出手,农村孩子想出人头地太难了!


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挺好的


原始地址:/chaoliu/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