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说的“少阳病″。少阳指的是什么?

三焦系统像门轴一样会转而进到少阴太阴厥阴如果从太阳转到阳明《肠胃系统》就停止了不传经了


体内生命所产生的热气往外走,走到少阳这一区域的时候走不动了,因为有垃圾堵塞,所以用柴胡剂疏通一下。见刘东军教材。


相当现在的胆囊炎的病


少阳胆,太阳心。


少阳是六经辨证中的称谓,伤寒论称少阳之谓病,口苦,咽干,目眩是也。即是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之病,属半表半里。


我来回答一下。

少阳病是足少阳胆经,胆腑,手少阳三焦的病变。可以是少阳本经受邪,或者邪气由其他的经传来。

少阳受病经常是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生痰,饮,水。

常伴有的症状:目赤,耳聋,胸肋苦满,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医家常说,少阳病为半表半里也。


手少阳经三焦脉足少阳脉胆之经病病邪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半表半里阳证


少阳病即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的病变,它即不主表也不主里,又半表半里,应像老师比喻的像门的轴,主开关司合。所以主决断,所以有少阳病机的小柴胡汤配合其它的药,都有很好的疗效,可配合补药,祛邪的药都有很好的疗效


医圣张仲景传下的《伤寒论》开启了运用六经辩证治疗疾病的先河,而少阳病就是其中一个。少阳的病位在半表半里,具体是指胸胁部位的疾病。


很简单,四个字:半表半里。这需要意会。

详细讲来,就是介于脏腑和经络肌表之间,还包括淋巴,三焦等等。


少阳在《易经》中初由阴阳二仪变来的,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组成的四象。少阳以寒热,胁痛,耳聋为半表证,以口苦,咽干,目眩为半里证。少阳经外行腠理,内行两胁,不居身之前后而居侧也。病邪由表入里初时其特征最为明显。相当于全身的淋巴系统,是气液的通道。


就是少阳经,少阳经只有经络没有脏腑,不在里不在表。跟橘子的白色的络一样,其余的是橘子瓣,荣卫是橘子皮。足三阴由头走足,主降,不降则病,胆经火气顺着经络上逆,所以肋痛口苦目眩耳聋咽干。少阳经不在表不在里,所以寒热往来。不爱说了


少阳主诊是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是通调三焦的方子,所以少阳病应该是三焦痞塞不通所产生的一系列病证。


初生之阳,胆!胆者,旦也。初生之阳也。


三焦与胆。伤寒主要是三焦,胆次之。从六经来说是太阳阳明中间的那个部分散热不好,堵车了。没堵死,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憋得胸肋痛口苦咽干的。


少阳证与厥阴证是一对辩证关系!

少阳证的运行状态是内部阳气往外散布的过程中遇见了障碍引起身体的反应!(阳性反应)

厥阴证的运行状态是内部阳气功能不足,在往外散布的过程中无力运行。(阴性反应)

其实这种情况在内经里已经说明: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我加一句:升降出入,无时不有。每时每刻都在升降出入。

如果升降出入这个生理过程出现了障碍,少阳证,厥阴证都是根据不同的体质出现!


少阳:三焦、胆。三焦:(上连肺,下属肾。)1.司決渎。2.主行气。胆:1.司相火。2.性刚。3主决断。4.主半表半里。5.与肝为表里。


《伤寒论》六经病之一。是指以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为主症的病变。属于病位既不在表,又未入里的半表半里证,临床上常兼太阳表证或阳明里证。治疗应以和解为原则,小柴胡汤为其代表方。


少阳指的是足少阳胆经。主要分布在两肋。阳明在身前。太阳在背部。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少阳病为弱阳,表现为忽冷忽热。阳明为下午热。太阳为一直发烧,半夜发烧。治病小柴胡颗粒。表在胆,里在肝。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还要吃一些治脾虚的药。如生姜,胡椒,人参。


原始地址:/baike/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