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谁写的,在哪个年代写的,原书现在在哪里?

《山海经》应是上古人所写,上古人遭受了不可抗拒的灾难已毁灭。


山海经应该与美洲原生土著印第安人迁移到美洲在同一个时期。山海经里有大量的美洲地貌特征描写及动植物描写。以当时条件来说,除非你坐在鹰背上俯瞰才有可能描绘的大差不差。问题是当时的条件别说飞翔,日行百里都不太可能。所以这个答案还是留给将来人来回答吧。


外星人啊。我研究的


好像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吧!


文字前的口传和图画,历代积累。周学里一套现成的典籍。摘抄出来只一部分而已。

九鼎山海图,文字山海经。


伪满光复前,我上过半年的洋学堂,主要接受的奴化教育,日语和体练(武士道训练)是主要课节。伪满倒,我又念过几天私塾,主要学了三字经、百家姓,没有多大兴趣,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网上的一些人对什么易经、山海经之类的旧文化有如此兴趣?现代社会应该多学习和接受现为代科技才对啊!


《山海经》是上古时期。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单从大禹治水。到战国近两千元的史官和黄族。如对本族历史的记载。各大书店和网店有售。


最早的山海经有图有文有音,应该相当于现在的视频,古人看不懂文字,对于图像和声音当时他们也理解不了,但知道是最高的知识,则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

山海经可以用看图作文的逆向来联想和推测,这和当代心理学对梦境的解读方法是相通的。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山是河北的山,物是河北的物,人是河北的人。河北有人证、物证、山证,三证俱全,皆可证明《山海经》原为河北人所作。根据这些证据,元师傅做出最终判断:《山海经》就是《河北山海经》!

证据之一,四个河北人都和《山海经》有密切关联

1.郦道元,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受《山海经》影响而作《水经注》。

2.李汝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受《山海经》影响而作《镜花缘》。

3.纪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封禁《山海经》。

4.元师傅,河北河间人。破解《山海经》。

为什么这四个河北人都和《山海经》有密切关联?这不奇怪吗?

这四个河北人都和《山海经》有密切关联,这恰恰证明了:

1,《山海经》乃是河北古籍。

2,《山海经》的中心在冀州之野。

更多内容,看这里i6680051708367733255/


山海经是用图画记史的一种方法,它结束了口头传史和结绳记事的历史,此书应该在大禹以前的年代,因为根据洛出书的含意,是大禹发明了甲骨文,从夏朝已有了文字,也就是用文字书写历史了。所以山海经应该是夏代以前的书。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的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版本复杂,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现在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山海经传》。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仅供参考)


回答问题之前看了一下其他人写的回答,全是答非所问一点不看题目,直接复制过来,一点不负责任,也不看看你复制到底对不对。

《山海经》的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一书的书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传》,这表明司马迁读过《山海经》。

在司马迁之前,《山海经》的书名应当早就已经有了只是卷数不明;而在更早之前,虽然还没有《山海经》的书名,但是《山海经》的文献资料应该也是早已存在。《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是晋代学者郭璞的《山海经传》,有宋、明、清三代的刻本,但郭本原图早已佚失。

学术界认可的、较重要的古绘图版本是清代吴任臣

《山海经广注》刻本,成书于1667年(清康熙六年),是清代最早山海经图本,该刻本承袭六朝张僧繇、宋代舒雅的体例编图,在图像造型上144幅图中,有71幅全部或大部采自胡文焕本。

问题总结:

一:山海经作者经现在学术界研究认为原作并非一人,是集百家合成、二: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三:山海经最早在史记里便有记载,但这么多年流传下来,原本早就遗失或是被损毁了。现在世上仅存有原书22卷中18篇的拓版,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一套,但平时不做展出,剩余拓本收藏在私人藏家手中。


《山海经》楚国或巴蜀人所作,成书于战国时期,原书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听老人说《山海经》在先秦以前是口口相传,不用文字,只有图画。

随着时间推移《山海经》逐渐由多位先民在不同时间记载下来,有文字有图画。相当于远古时代的综合史诗。

有远古先民事迹、有物产、有地理、有寓言故事、有史实、有祭祀、有巫术、有医药、有科技、有各民族、有民俗、有植物、有动物等等等等方面的内容,包罗万象。

流传至今《山海经》共十八卷,三万一千字左右,通过〔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4卷、〔海内经〕1卷,把一百多个邦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及各个邦国的风土人情物产、山水地理位置等资讯记载下来。

《山海经》不但把中华腹地南、西、北、东中、各个方位的山川宝藏、花鸟鱼兽都记录下来,还用〔海外经〕把传说中海外异国的风俗习惯记载下来。

《山海经》目前存世最早版本应该是由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郭璞晋朝人曾为《山海经》作注,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

本人才疏学浅总结归纳的不到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指点、批评。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

今天这篇文章是我好基友小雉哥写的,当然你们也可以直接叫他小鸡哥。

汉代说法

《山海经》的作者,据西汉末年主持整理皇家藏书的刘秀(歆)说,是跟随大禹治水的伯益。

这个说法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后来据此衍生出来大禹作《山海经》、夷坚作《山海经》等说法。但这些其实都是想当然的,并没有真凭实据,也不会是事实。

民国说法

民国以来,各种奇怪的说法又产生了。

比如卫聚贤说《山海经》的作者是“印度人”随巢子,苏雪林说是“巴比伦人”,还有说是“伊朗人”的。

当然最好玩的是,有人(我就不说是谁了)竟然说《山海经》的作者是外星人。

哈哈哈哈。差点笑岔气。

这些胡说八道我们不管他。

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讨论下《山海经》的作者及写作时代的问题。

《山海经》的作者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答案。

我们只能大致说一下他(们)的情况。

山海经作者探究

首先《山海经》是分三个部分的,三部分各自独立,只不过西汉末年被人强行编在一起了。

这三个部分就是《五藏山经》五篇、《海外内经》八篇、《大荒五经》五篇。

我们要讨论《山海经》的作者和时代,就要分别讨论。

《大荒五经》应该是其中最早的。

早到什么时候呢,我们也说不好。反正甲骨文中就有很多可以跟《大荒五经》相互印证的地方。最有名的就是民国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王先公考》及其《考续》,证明了《大荒五经》等文献中的“王亥”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能够印证《大荒五经》的早期出土文献。

这对《山海经》迷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

但《大荒五经》中也有一些被汉代人改写的痕迹,比如素来受人诟病的“长沙零陵”这种晚出的地名,比如铁。

所以说《大荒五经》的写作过程很可能相当漫长,写成后又经过人们的修改,原文已经无法得知了。

重点是《大荒五经》以及《海外内经》本来是依图为文,文字现在多少还能看到,但图画却荡然无存。所有关于图画的说法,都只是人们的猜想和“考证”罢了。这是非常让人遗憾的。

《海外内经》的情况类似,也应该有着漫长的成书过程,最后在汉代定形。

但《海外内经》的成书上限很可能比《大荒五经》晚。

因为它没有像《大荒五经》那样有着大量可以跟甲骨文印证的内容。

《五藏山经》应该更晚,但主体部分应该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五藏山经》的作者应该是中原人。

因为其地理中心,据《中次六经》可以推知是在洛阳一带。

《礼记·王制》里说:“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也就是说,一般的诸侯是不能越礼祭祀自己领地之外的山川的,否则就是谋逆。

《五藏山经》的山川明显是天下所有的名山大川,所以其作者一定是胸怀天下的人。

一个可能是周天子的人,另一个可能想要代替周天子的人。具体是谁呢,我们这里就不做深入讨论,留待后人评说吧。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有不同意见也欢迎指正。


山海经是上古奇书,世代相传,究竟是谁写的无从考证了,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就当是一次学术交流吧!

一。民间流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比较多,也有可能是客商们的口口相传。在古代也只有客商走的比较远,听到的故事多。民间流传,后人加工整理的一部奇书。

二。古人迁徙说,在古代,各地的自然灾害相当多一些,有些灾区的人不得不搬家迁徙,民间的故事和传说也随着迁徙的人传过来的,上古时期,经商的人没有,也只有迁徙之说了,这个说法比较靠谱。

三。地理老师。山海经是一部地理方面的书籍,很多人认为是懂得地理的人记录下来流传于世的,整理成书籍,应该是商朝以后了,文字成熟以后才能整理成册的。

四。外星人之说。在上古时代,人们没有能力游览世界各地。山海经上记录的很多地方我们现在的人都很难走到,别说是古人了。无法解释的都是外星人干的了。

山海经是一部奇书,一部经典,一定要经常阅读。不是神话,确实有相对应的事物,只不过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和屈原有关系吗?】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科研成果,严禁抄袭剽窃违者必究。

《山海经》的作者和年代是千古之谜,普遍认为最初的作者是大禹帝和伯益。大禹帝是“象朝”的最后一个古帝,并非夏朝的开国者。大禹的父亲叫鲧gun,尧帝的水工,尧帝末年命鲧治水,鲧治水途径甘肃积石山,遇到有莘氏就娶了她,鲧治水9年而无功。尧帝驾崩之后,尧帝子丹朱和虞舜争帝,虞舜是尧帝钦定的接班人,鲧惧怕虞舜治罪,就站队到丹朱一侧,丹朱封鲧为“崇侯”,封地在陕西潼关一带。

虞舜在和丹朱的斗争中取得最终胜利,正式登基为“帝虞”。虞舜登基后做了三件事扫除丹朱的势力,其中一件就是流放鲧到羽山,就是今天陕西秦岭太白山。鲧的妻子有莘氏正好有孕在身,就逃回了自己的娘家积石山,大禹帝就出生在甘肃积石山县。大禹20岁的时候,被诸侯推荐为水工,虞舜命令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共计13年,走遍了华夏的山山水水。大禹晚年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给伯益,伯益写成《山海经》,时间在4000年以前。

还有一种说法,伯益是大禹同时代的人,年龄比大禹大,伯益的父亲叫大业,祖父叫业父,蹻极的曾孙,黄帝的第15代子孙。他协助大禹治水,和大禹一起走遍了华夏的山山水水,《山海经》是伯益的所见所闻。有一种说法:“皋陶作刑、伯益作井。”传说伯益活了100多岁,去世的时候已经是夏启6年,既公元前2064年。西汉刘歆《山海经表》:“已定《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上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

《山海经•海外北经》:“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

《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山海经》,是夏朝最重要的三部经典。公元前1600年,商汤伐夏之后,放逐夏桀到“巢”(巢湖地区),伊尹把夏社给焚毁了,但是保留了这三部经典。伊尹虽然没有焚毁《山海经》,却对《山海经》的内容进行了篡改。殷商自称是帝俊(帝喾)的后裔,而帝俊是黄帝的第十三代子孙,伊尹就在《山海经》中对帝俊进行了拔高。作者冷清先生经查,《山海经》中“帝俊”的相关内容有16处之多,是上古帝王中出现最多的。

《海外南经》:“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

《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大荒东经》:“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有五彩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

《大荒南经》:“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

    :“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大荒西经》:“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海内经》:“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

    :“帝俊赐羿彤弓素【矢曾】,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

 :“帝俊有子八人,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

16条中有几处明显有篡改的痕迹,比如:娥皇是帝舜的妻子。帝鸿指的是黄帝,帝俊不可能生黄帝。羲和是上古太阳神,却变成了帝俊的妻子,还生了10个太阳,不对劲呀!

周武王伐纣之后,周王室对《山海经》做过修订,是周成王还是周公,就不得而知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也对《山海经》做过修订,个人倾向于庄周和列御寇,各有《庄子》、《列子》存世。《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据说是转载于《列子•汤问》。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这种文辞写作手法,很像是《山海经》的笔法。《山海经》中出现了周武王伐纣之后才有的国名、人名等等,比如匈奴一词,是西周之后才有的,以前叫做荤粥xunyu。朝鲜这个国名,是武王伐纣后,纣王的叔叔箕子率领五千人迁徙到鸭绿江一带,建立了“箕子朝鲜”。

《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

《海内南经》:“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

《海内北经》:“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战国末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传说在投汨罗江之前,一直在潜心研究《山海经》,山海经中的某些内容和楚国文化有关联,《山海经》中有屈原《楚辞》的影子。屈原在投江之前,和渔夫有一段对话:“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chuo其醨li?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渔夫之言,不可能出自白丁之口,明明是隐士之语。渔夫就是度化屈原的隐士,屈原表达了要跳江的意愿,渔夫哈哈一笑,撑着鱼排而去:“汨罗江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子;汨罗江的水浑浊,可以洗我的脚。”    屈原到底是投江了,还是跟着渔夫走了,真的没有办法考证了,反正楚人没有打捞到屈原的遗体,只好往汨罗江中投粽子,期盼鱼类不要吃屈原的身体。

《大荒西经》:“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这段文字,明显的带有屈原的楚辞痕迹。

司马迁是读过《山海经》的,司马迁急于写作《太史公书》,没有时间去认真研究《山海经》,因此司马迁认为山海经是荒诞不经的鬼怪之说,司马迁写史记亦不采纳山海经的内容。《史记•大宛传》:“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西汉时期,有刘向、刘歆父子是为大家,父子二人修编了很多古典。王莽篡汉改新,推行所谓的新政,激起天下民变。坊间流传一句偈语:“兴汉者刘秀也。”刘歆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刘秀,以期符合偈语的预言。王莽在起义军快打进长安时,就把刘歆给杀了,以期破除偈语的预言。最后汉光武帝刘秀复兴汉室,此刘秀非彼“刘秀”也。刘歆主持修订了《山海经》,故此在山海经中有一段话:“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主省。”这里的刘秀就是刘歆。

《海外东经》:建平元年四月丙戊,待诏太常属臣望校治,侍中光禄勋臣龚,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主省。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公众号。

 


原始地址:/zhishi/7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