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上善若水”是孟子的观点,这是对的吗?对于“上善若水”这句话你又有什么看法和见解?

“上善若水”我能否间单理解成主要是解释水的意思吗?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又来了。“水”其不是又有反抗的一面?那么善与水能并论吗?


上善若水等于是对人民最好的爱就是:象水一样泽润天下所有地方。


文章以水为喻,讲了“谦下”、“不争”的道理。水,柔静温和,滋养万物,从不争夺,甘于卑下,这正与天道相吻合。因此,孟子认为,最好的品格应该是像水一样为人处世,才能没有过错。

“居善地”,就是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但在境界上却达到了很高的位置;“心善渊”的意思是,孟子认为,悟道人的心就像深渊一样,看上去是空的,但内心中却有深邃的思想。如果一个把自己的位置放低,把自己的心放空,心里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高的位置也没有那么重要,那么内心的纠结就会变少,事情也能做得更好。

“与善仁”的意思是给予的时候要怀着仁慈之心,尽量给予,不要索取;“言善信”就是说说话要有诚信,不要朝令夕改;“正善治”就是善于治理,是说一个人管理他特别擅长操作的事情;“事善能”的意思是在做事的时候特别有本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动善时”,行动起来要善于根据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状态,考虑到时机是否成熟再去做相应的事。

孟子讲的这些道理,都是极高明的行事法则。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道理悟透了,形成自己的品性,你做事时就会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如何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为何警示人们能上善若水?是人们观察到水是无冕之王,却无姿态。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角度是利他,态度是不争,不争,不拒,不悲,不亢,钢时可穿石,柔时可为雾;冷漠时变坚冰,沸腾时即升华,你若爱她,她让你生生不息,润物于无声;你若怨她,她或使你饮鸠止渴,或使你水漫金山;低时为江海,高时为云卷,看其似处泰之极,是以高下相倾,蓄势待发,顺势而为而已,总为下一个趋势到来而备,无争,却无以以之争!以善善为怀,终以无王为王!故上善若水,是学习水的胸怀和格局,学习她的荣辱不惊,学习她的无为而治,不为成就自己却终成就自己!太大了,说不完言步尽!


水几于道,道法自然,止、止,止于至善。只有圣贤才能做到这个境界。


是老子还是孟子?


水的特点实在繁多,我懒得一一描述。

但是孟子对于水的注解,就是对于人性良善的疯狂期待。

否则不可能说上善。

但是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这一点孟子就不愿意想起,没办法。

如此,缺憾就在所难免了。


要懂这句话,首先要懂得水的人生艺术。

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就要做到如水般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水具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到江送客棹,山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的,就用不推辞去做。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这永不平等的物质人世间,它宁愿自居下流,藏污纳垢,包容一切。孟子用上善若水四字为我们设立了一个最高的人生标准,最大的善就是如水一般。

我的理解:

上善若水也指一个人的福报,如果一个人多做善事,那么她的福报就会如水一般向你涌来,善事做的越多,福报之水永不枯竭!


做人低调谨慎并赋有学习和钻研性,从不人前显贵或胜,并就水一样能处万恶之地从不怨言


这不是老子的?


上善若水是老子说的意思是水利万物而不求回报做人就要有水一样的品质


水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哪个孟子说的“上善若水”,应该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上善若水”


金木水火土。唯水德为上上也!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下面讲一下上善若水的故事:

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

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坚冰。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冰块搬出来后,智者吩咐:“用力砍开它!”商人找来斧头便砍,不料猛烈的重击,只能在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的印记。商人又抡起斧头,全力劈凿。一会儿,对着掉落的冰屑,他气喘吁吁地摇头:“这冰实在太硬了!”

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在铁锅中煮。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块慢慢融化。智者问:“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商人说:“有些领悟了。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

智者摇头。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

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所让你看到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

这年夏天,鲍勃·摩尔的家乡接连下了一个多月的暴雨,终于,山洪暴发了。鲍勃·摩尔不幸被滚滚的山洪卷进了咆哮的河流。在浊浪翻滚的河水中,他像一片轻飘飘的树叶一样被抛来甩去,生命危在旦夕。这个时候,他多么想抓住一样能够拯救生命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木板、一根芦苇也好。然而,湍急的洪水中除了翻卷的泥沙,他什么也抓不到。他心下暗想,这回算是完了,没有救了。也罢,人生在世,总有一死,死就死吧!

01.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越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百折不挠。

02.水化成气,气看无形,若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会变得力大无穷,动力无比。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聚气生财。

03.水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然后慢慢净化自己。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包容接纳。

这年夏天,鲍勃·摩尔的家乡接连下了一个多月的暴雨,终于,山洪暴发了。鲍勃·摩尔不幸被滚滚的山洪卷进了咆哮的河流。在浊浪翻滚的河水中,他像一片轻飘飘的树叶一样被抛来甩去,生命危在旦夕。这个时候,他多么想抓住一样能够拯救生命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木板、一根芦苇也好。然而,湍急的洪水中除了翻卷的泥沙,他什么也抓不到。他心下暗想,这回算是完了,没有救了。也罢,人生在世,总有一死,死就死吧!

04.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若遇菱角磐石,即可把菱角磨园,亦可水滴石穿。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种境界:以柔克刚。

05.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种境界:能屈能伸。

06.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它从不参与争斗,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种境界:周济天下。

07.雾似飘渺,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聚可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种境界:功成身退。

人心如水。之所以有能力悬殊、善恶不同、生死之欲,皆因各自境界不等罢了。

这年夏天,鲍勃·摩尔的家乡接连下了一个多月的暴雨,终于,山洪暴发了。鲍勃·摩尔不幸被滚滚的山洪卷进了咆哮的河流。在浊浪翻滚的河水中,他像一片轻飘飘的树叶一样被抛来甩去,生命危在旦夕。这个时候,他多么想抓住一样能够拯救生命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木板、一根芦苇也好。然而,湍急的洪水中除了翻卷的泥沙,他什么也抓不到。他心下暗想,这回算是完了,没有救了。也罢,人生在世,总有一死,死就死吧!

01.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

这意味着,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也许要给我们的人生一个转折。

02.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我们所经历的事,不可能,绝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发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细节也不会。并不存在“要是我当时做法不一样……那么结果就会不一样”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样发生,才能让我们学到经验以便继续前进。生命中,我们经验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绝对完美的,即便它不符合我们的理解与自尊。

03.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

每一件事情都正好是在对的时刻开始的,不早也不晚。当我们准备好,准备经历生命中的新奇时刻,它就在那里,随时准备开始。

04.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

这是如此简单。当生命中有些事结束,它会帮助我们进化。这是为什么,要完整享受已然发生的事,最好是放下并持续前进。


“上善若水”是孟子的关点吗?


水利万物而不争,当然是最为善了


更正一下标题。应该是老子在《道德经》上提出的“上善若水”。孟子提出的政治观点主要表现在“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及其它。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虽然都是出自中国本土。但他们本质上是有区别的。道家主张顺任自然,顺势而为,反对逆势而动。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道家文化的总目标和主方向,也是向道之士终身修炼和践行的总规则。道家文化总的来讲以出世为原则,但自然宇宙中,并不是所有的法则都是一成不变的,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道家文化也践行入世的原则。如每当遇到民族危亡,国家有难,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時,他们都会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居功而不自傲,功成则身退。历史上这样的人物非常的多。春秋战国时代非常著名的鬼谷子,辅助越王勾践推翻吴王阖闾的范蠡,辅助周文王推翻纣王朝的姜尚,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不远万里跋涉到中亚劝说成吉思汉尽量少杀戮的丘处机……

儒家文化则奉行入世的原则。从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开始,终其一生,他带领门徒,周游列国,每到一地,他都向各地的诸侯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恢复周礼,但往往事与愿违,不被采纳,很多次他和他的门徒都陷入绝境……究其成因,不外乎孔子和他推行的学术学说,不合时宜,违反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之间追求的是兼并和大一统。富国强兵,才是当时的社会主流。千年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封建王朝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国家长治久,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思想上要求的大一统,更有利于王朝的统治和维护管理,儒家学说和理论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才正式走入历史发展的主流车道,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统治阶级的主流文化。综上所述,儒道文化和佛学中国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主流基因,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华民族,铸就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中国人的性格。


老子的吧。水为柔,为阴,为滋养!处善地.所以:将自己变柔如水,时刻将自己处于有利,有益的位置。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是这样讲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孟子是亚圣,提出了“人性本善”的重要主张。孟子是除了孔子以外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老子提出“上善若水”的本意是什么呢?

上善,就是至高的善。就是利于万物而不争的最高德性和胸怀。上善其实就指“道”。只有“道”才具备最高的善,才是上善,才是上德。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就是道生万物。道生万物却不主宰万物。生而弗有,为而不宰。这是无上的德性。

水的特性也是滋养万物,处众人之所恶,而不争、不主宰万物。故几乎和道一样。

上善若水就是无形的“道”就像有形的水一样。让人们通过观察了解水的特性来体悟“道”。通过水的特性更深刻的体悟背后蕴含的万事万物的“道”。

这是老子对我们极高明的教导。

水具有“道”的特性,但是水不等于道。“道”包含的内涵更广更深。“道可道,非常道。”是不能完全说出来的。“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但是“道”利于万物而不争不害。

上善若水,老子本意是启发人们通过观察水的特性来体悟“道”。向水学习,为人处世顺应道,顺应自然。

供参考。


原始地址:/yule/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