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课后服务,真的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吗?

很郁闷的事,我是全部教了午托和晚托,只是没教给老师私下的钱,星期五老师说没托管让小孩不要在教室等,其他私下交钱的可以在那改作业,教作业,这种事情也只能在这里说说,投诉又不能投诉,哎!


不能,之前那么跟不上的孩子还的出去补


校内课后服务现在开展得如火如荼。班上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有的班几乎是全班学生都在,有的班20多学生或30多学生。课后服务时间为一个小时,低年级学生一般能在学校完成所有的作业,家长满意,效果好。高年级学生作业稍微难些,特别是数学,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参差不齐,所以有的能完成各科作业,有的就不能完成,回家还要接着做。这就导致有的家长认为在课外辅导班做作业好些,可以做完了再回家。

以上是现在校内课后服务的普遍现象。说起能否解决根本问题?作为老师,我认为不能。有的家长工作忙,没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和作业,课后服务解决了这部分家长的苦恼。但有一部分只是跟风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效果并不理想。

要解决根本问题,还是减负问题,小学低年级不布置课后作业,小学高年级严格将作业控制在40分钟以内,或许能解决根本问题。


校外培训的火热完全是家长自愿掏钱形成的,背后的原因是家长对未来的焦虑,而根本原因是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鸿沟,你试想如果各行各业各地区收入都相对公平,家长还会没命的给孩子报培训班?课后服务托管服务药不对症,不可能缓解家长社会的焦虑和矛盾,无非就是给家长打了针杜冷丁麻醉会儿罢了。


感谢提问:

真正建成儿童友好城镇才能缓解家庭生育“后顾之忧”

儿童友好城市,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源于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出的儿童具有生命权、受保护权、发展权与参与权四大权利,儿童友好的最基本内涵就是尊重儿童的这些基本权利。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联合国人居署正式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议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街区或城市的规划之中,即通过一定的措施,提升原有街区或城市的儿童友好度。

儿童友好城市的关键词是“儿童”和“友好”。儿童友好城市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倡导儿童优先理念,鼓励政府制定实施促进儿童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儿童的健康、教育、福利和安全,促进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的实现。儿童友好城市应包括四个核心要义,即面向儿童的政策友好人文友好服务友好环境友好。为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任务部署,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2021年7月9日上午,国家发改委社会司组织召开儿童与城市政策研究座谈会。

工作时间不能带孩子/带孩子的育龄夫妇缺少工作机会、城镇之中没有不花钱的成长陪伴/花钱的成长陪伴也不知道服务成效几何、孩子一个人出门满大街都是安全隐患/长期被家长代管的孩子又缺乏自主独立生存能力......带娃难,已经实打实成为青壮年夫妇直接节育的最佳动机。

儿童,又被称为未成年人和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成年人相比,他们个体小、缺乏生活阅历、只能从眼前获利层面觉察生活安危......养育儿女最核心的付出就是要从生活实践中赋予他们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教会他们成年人应该具备的生存本领。因此,教育就好比为每个孩子穿上适应日常生活的贴身内衣、保暖内衬御寒外套

课堂是现代人类社会教陪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国家和民族实现文明成果世代传承的大本营,是集中为孩子们授业解惑的地方。然而,人类追求高效教陪的贪婪之下,几乎将所有童年成长辅助设施都建成了“标准厂房”、几乎所有童年成长陪伴都采取讲授模式。因此,现代教育工作中出现了许多自相矛盾的指令,比如要求增加孩子们的综合运动量,却没有足够供孩子们自主安全锻炼的场地;要求为孩子们的学习课业减负,课堂之外的孩子们却无处可去+升学考试筛选的激烈程度却与日俱增;强调家庭教育在人生成长旅程中的基础核心地位,但职业劳动体制却不为有陪伴孩子学习成长需求员工放行;鼓励孩子们通过多方实践增长见识,但几乎所有自然风景名胜、博物&图书馆、革命历史遗迹等都必须凭票参观且孩子们能够自主&自由前往的却极少......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同理,对儿童友好就是对人类社会的明天友好、就是为国家发展建设储备人才。因此,生育政策宽松的以色列人口出生率一直高居发达国家前列,印度北方邦提出的管制人口生育计划——如果一对夫妇拥有超过2个孩子,将无法享用国家福利与领取政府补助,并且也无法成为地方政府公职人员,也就是说未实行生育计划的印度对所有生育都有补助。

一口食不能养大孩子、一堂课不能让孩子才华横溢、一场趣味活动不能引导孩子百炼成钢......人类成长教陪原本不分科、不分级别,更没有教陪时点限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分工日趋职业化、人类社会文明越积淀分科越精细,近代人类成长教陪工作分工也越来越细致,文化课、艺术课、体育课、甚至跳绳都能成为单一的培训班课。然而,陪伴辅助孩子成长就像烹饪中餐,每种调料都需要适量添加、必须均衡营养供给。所以,儿童友好城镇应该是一切社会公共教陪资源都免费对儿童开放、孩子们能够充分根据自主兴趣选择成长实践内容、家长养育子女的综合价值能够被社会认同。


校内课后服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只能缓解部分家长的实际需求。

校内课后服务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部分家长不能下午及时接孩子以及课后作业无法辅导问题。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现实条件下,还很难去真正解决家长需求。

1、推迟接孩子,但孩子的安全如何保证?很多家长下午3-4点钟是没办法接孩子的,校内托管的确解决了很大的麻烦,可以将接孩子时间推迟到5点30,甚至6点以后,但大量的孩子集中在学校,而且不是课堂上,如何保证每一个孩子的安全?这也是家长的担忧之处。

2、课后作业辅导效果真的能保证吗?原本是不具备辅导孩子作业的家长的需求,但是有条件辅导孩子作业的家长肯定也会积极参与,生怕孩子少了该有知识,这样势必导致整体作业辅导任务量巨大,靠班级老师根本没办法去完成,效果肯定不会太好,这样家长就放心了?我看还不如在家安安静静自己独立思考。

3、家长需要承担部分费用支出,由于校内课后服务量巨大,老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都会相应增加,学校相应的要给老师报酬,虽然说大部分由政府支出,但家长或多或少还是要支出一部分的。如果涉及到兴趣拓展的课后服务,还需要聘请社会人员或者机构进校,这个费用会更大。这样对家长来说,经济压力还是加大了。

4、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家长,可能会利用这个时间把孩子送去机构进行更灵活的学科辅导,这会给在校内销售课后服务的家长带来巨大压力,会刮起一阵攀比之风。

总之,课后服务有利有弊,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是进一步改革升学考试制度,缓解全民升学就业压力。

关注“美蛙英语”老师,关注更多教育观点,也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哦


校内课后服务,不能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只能满足部分家长的需要!

家长的后顾之忧太多:

孩子,上不了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名校掐尖招生,自己的孩子面临层层加码的升学考试,小升初难,上高中更难,这是家长最大的忧;

孩子大学毕业找不到好工作,收入太低,不能养家糊口…

再说说校内课后服务:

上学时段的延时服务,似乎化解了学生放学时间早和家长下班时间晚的矛盾,但是延时服务不尽如人意:

1、学校延时服务,老师会讲课,回家做作业时间更长;

2、老师只负责看管学生做作业,不答疑解惑;

3、极个别家长认为,学生上学期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延时服务不该收费!

较之校外托管班,收费虽低,但是效果差强人意!

再说说假期托管服务:

1.姑且能解决部分双职工家庭,假期孩子无人看管的问题,这是家长们最满意的地方;

2.只开设兴趣班,引导孩子写作业,但是不进行学科教学或集体补课,家长不满意。如何利用假期弯道超车?

3.采取自愿,一些父母高知的家庭,自己解决补课问题;家里不差钱儿,开启一对一补课模式。只会拉大学生的差距!家长无法淡定!

总之,不管国家如何出台政策,为家长分忧解难,“一人难合百人意”,总有家长不满意!

目前中国教育,最关注的是家长。而家长的焦虑和忧虑太多,无处安放!

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原始地址:/wenda/2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