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夏天的晚上,还有说评书的吗?许多历史故事,都是小时候从评书里听到的?

现在没有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多,评书已经跟不是社会的潮流了。电视,电脑,手机ktv夜宵等充斥着大家的生活。而且现在交通也方便了,大家普遍都有交通工具了,去哪里的方便。


我们在小时候都没有听过评书,小时候都是听老人讲历史故事,讲老人过去的经历


现在农村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像我们小时候村里经常会有唱戏的、播放电影的、演杂技的、耍猴的和玩魔术的等等,现在基本上都没了。这是有几个因素造成的:

1、八九十年代电视还没有普及,农村生活比较单调,更别说什么娱乐项目了;现在电视、智能手机太普遍,娱乐场所也多了,也就是说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

2、八九十年代农村物质生活贫乏,挣钱的渠道也少,像耍猴的、卖药的、演杂技的就去村里“巡演”,这样勉强解决温饱问题!现在挣钱方式比较多了,所以也不用走街串巷的那么辛苦了!

3、以前村里演电影基本上就是村委就重要事情通知,就借用演电影的机会进行宣传和讲解;还有就是结婚的,演场电影热闹热闹!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民的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随之而来的生活方式也有翻天覆地变化!

在此,祝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康!


现在我们这是没有了,我们小的时候,一到夏天,晚饭吃的早,大家都拿着蒲扇,搬着大竹床到外面乘凉,然后大家就在一起拉家常,说俏皮话!我们这些小不点都躺在竹床上,享受爸妈的蒲扇风,津津有味的听着那些是懂非懂的。现在家家有空调,晚上都不出来了


坐在门口上和群老老,少少人聊天,还以前打丈,


我是80后,88年生人,说实话还真没在农村现场听过评书,倒是经常听农村老人讲一些历史故事,神仙鬼怪的离奇故事。

小时候我所听说的历史故事、人文习俗、奇闻趣事,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方面是我父母给我讲的故事,一方面是村里的老人给我讲的故事,其余的都是通过电视、书籍和亲身经历的。

早些年,每逢夏天,村里的人都会聚集在特定的场所乘凉聊天,老人一帮、妇女一帮,孩子一帮,成年人一帮。老人、妇女聊的就是家长里短,成年人聊的就是国家大事、耕种等事,而孩子们就各种疯闹,有时候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就会把孩子叫过来给他们讲一些故事,比如岳飞、刘关张三结义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学校的校长也会跟我们分享一些成语故事,比如亡羊补牢、掩耳盗铃什么的,虽然上学那会儿老师也说,但没我们校长说的那么动听。每当这个时候来临,村里同龄的小伙伴早早的搬好小板凳就坐在旁边等着。

不过村里的老人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听到、知道的一些故事有些也与真实事件相差很远。但最讨厌的就是那些大人,每当我们没听够故事时,他们就冒出来非要讲鬼故事,在农村黑灯瞎火的,闭了灯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当时的自己也挺矛盾的,听了害怕,害怕但还想听,就这样过着一个害怕、开心、刺激的夏季夜晚。

至于评书,也只是在电视里听过。


现在已经没有啦,小时候的夏天傍晚,村里开商店的会把他家的大彩电搬到门外,周围的邻居会过来一起乘凉,看电视,西游记!


在农村,在夏日的晚上,如果说还有说评书的话,那估计是昨日重现了。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除了听到婆婆爹爹讲的故事之外,从来都没有听到过说评书的。

据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从评书过来的。还有《三侠五义》,《七侠五义》,《说岳全传》都是如此。过去的说书艺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没有他不知道的。从盘古开天地,女娲娘娘炼石补天说起,到愚公搬了太行王屋山,精卫鸟填了大东海。那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启迪了众生,唤醒了民智。

但这样的神人,我竟然没有碰到过。如果真是碰到了,我一定会佩服的五体投地。就如同孙猴子碰到了师傅,一定会请他点化的。

也不能说没听过评书。小时候家里有个收音机。每天中午12:30,都会听王刚讲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和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神秘岛》。

那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我想和我一样听过这两部小说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想起了一首歌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现在农村常住人口越来越少了,都到城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相对来说已经很少了


原始地址:/wangluo/5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