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爱好者,你如何评价墨西哥传奇女画家卡罗的画风?

比起弗里达画中那些畸形扭曲的意向,她更值得人关注的,是她的「自恋」。

弗里达的人生其实并不顺利,幼年时期得了小儿麻痹症,少女时期遭遇严重车祸。从她长成一个大人,就是一个无法长久站立,经常要穿矫正胸衣支撑脊椎,并且无法生育的人了。

弗里达的成年伴随着突然出现的残缺,但她从来没有因此觉得低人一等,或是要凑合过完一生。相反,她的人生比大多数健康的人,来的更加灿烂丰富。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普通女孩,弗里达能吸引里维拉费尽心思的追求自己,靠的也是这份「自恋」带来的光芒。尽管他们认识的时候,里维拉已经是在国际上都很有名气的画家了,弗里达在他面前却从来没有一刻觉得低人一等。

她就算是靠着里维拉生活,治病,养宠物,也从来没有去依赖和讨好对方,而是始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所以在弗里达的作品中,自己是最常见的主题,她画自己的样子,情感,梦境,一切都是完全由自身出发的女性视角。

这些画表达的是一个真正认可自身价值的女性。所以哪怕吃穿用度都得靠老公,哪怕没有一份工作,弗里达依然是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激励着无数女性找到自我,接受和欣赏自我。

是最可爱的「自恋」。

来公众号「短颈鹿瞎说画」,一起聊聊艺术家背后的有趣故事,看看他们作为普通人,经历了哪些狗血人生。


我挺喜欢卡罗的,她是一个双重体征的人,所以她的性格里有复杂的情绪,她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一个美丽的天使,她渴望被爱簇拥,但是她又是脆弱敏感的,她用惊世骇俗的画来向世人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神秘又神圣。温柔又刚强。


高空巡航的目的有。一气流稳定(平流层)没有雨雷电和鸟类的干扰。二气压低气温低(又叫同温层)阻力小发动机热效率高省油。长航程的干线飞机都在高空巡航,短航程的支线客机都在中低高度飞行。


她是只飞翔的小鸟,在夜里抓住光芒。地狱就是天堂。那么疲倦的女人,展开她永不折断的翅膀,自由飞翔。她在燃烧,夜空随着火花盛开。她燃烧了这个夜晚。

——这是《弗里达》这段电影的开场白,引出了弗里达·卡萝这位墨西哥传奇女画家的传奇一生。

弗里达·卡萝·里维拉FridaKahlodeRivera(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是一位墨西哥艺术家,她画了许多肖像,自画像,深受大自然和墨西哥文化的启发。

弗里达运用天真的民间艺术风格探索墨西哥社会身份,后殖民主义,性别,阶级和种族等问题。在最后十年,弗里达开始越来越多地从墨西哥民间艺术中获得灵感,吸引了她的“幻想,天真和对暴力和死亡的迷恋”的元素。她用超现实的元素开发混合现实的风格,并且经常描绘痛苦和死亡。

弗里达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变动,30多次手术,笑称自己是世界上做过手术最多的人,她有着最支离破碎的身体,最爱的人一次次背叛她,面对如此狗血的人生,她选择了忍受、创造。


稍微了解绘画艺术的人,都会发现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绘画艺术史上,能被称为著名的女画家少之又少,这有关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及女人自身的个人因素;问题来了:作为艺术爱好者,你如何评价墨西哥传奇女画家卡罗的画风?

墨西哥传奇女画家卡罗的画风

卡罗(1907~1954)墨西哥女画家,她出生不久即患小儿麻痹症,少女时代的一场剧烈车祸,更使她脊骨碎裂,接受二三十次手术,甚至严重瘫痪,意外发生后,为排遣病榻中的寂寞,开始以作画自我慰藉,并放弃习医的志愿,卡罗的婚姻也非常不幸福,

卡罗作品《破碎的背柱》

画家总是习惯将自身的想法与经历,描绘在自己的画中,女画家卡罗也不例外,不幸的经历,反而使卡罗的个性变得更坚毅,卡罗近乎自恋地大量描绘自己,画风浓艳强烈,擅用象征,并融入墨西哥自然、人文景观及传说,充满神秘的拉丁美洲氛围,

卡罗曾说过:“我画我自己,因为我经常感到孤独,因为我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可以这么认为,卡罗是一个“自画像”画家,无数的自画像注解她一生的传奇,画作里的她,眼神坚毅而美丽,让人惊讶的是,卡罗从未受过正规的绘画教育,她是一个草根艺术家,

卡罗的绘画成就得到艺术史家们的赞赏,就连美国巨星麦丹娜都公开宣称,她是卡罗的崇拜者,卡罗自传式的画风,使女性主义者视她为表达女性认同的先驱,她强烈的墨西哥服饰风格,不仅掀起流行潮流,更曾是名设计师高迪耶服装秀的主题。卡罗是法国卢浮宫收藏拉丁美洲画家作品的第一人,她当之无愧是大师级别的女画家。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很开心为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写一篇文章

个人斗胆一说,墨西哥画家弗里达,与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的绘画思想一致

表现主义画家蒙克,创作灵感和素材,来源于自己一生的经历,一生悲惨的经历造就的自己绝望,压抑,痛苦的内心世界

女画家弗里达,如同画家蒙克,一生的绘画创作,都在画自己,画自己所经历的不幸,历经车祸的不幸,历经婚姻背叛,丈夫不忠的不幸,流产的不幸。

蒙克,弗里达的作品,既不是古典主义,希腊神话中恢宏博大的场面,也不是现实主义画派,真实反映当代社会现状,历史故事

蒙克,弗里达的作品,就是画自己,表达自己

蒙克,采用主观化的形式语言,主观的,阴郁的色彩表现自己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而女画家弗里达,个人拙见,采用象征性的写实手法,表现自己一生悲壮的经历。

如画家伦勃朗,喜画自画像,从青年到壮年,从壮年到衰老,记录自己一生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从年轻时顺风顺水,到年老事业滑铁卢,满脸皱纹的沧桑。

而女画家弗里达,也喜欢画自画像,表达自己一生悲惨不幸的经历,给予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自画像,往往是画家的一面镜子,是画家深沉的心灵挖掘,心灵的洞察,人性深处的内涵

在弗里达的自画像系列中,不同于伦勃朗用写实的手法创作自画像

弗里达的自画像系列,采用写实,象征的寓意手法,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

如画家弗里达的自画像中,充满墨西哥风土文化的热带植物,怪诞灵性的猴子

孩子,在墨西哥文化是欲望,性欲的寓意,弗里达在自己身边画上猴子,表达自己渴望性欲的象征

弗里达的另一幅自画像,额头上画上丈夫里维拉的肖像,伴随两行清泪,寓意丈夫对自己的背叛带来的伤害。

弗里达的绘画艺术,个人拙见,不仅仅是表达自己一生痛苦,悲壮的经历,采用象征,写实的寓意手法,还表达了墨西哥风土文化

她的精神值得敬佩,哪怕手术躺在床上全身不能动弹,哪怕全身打着石膏,钢丝做成的胸衣支撑脊椎,依然坚持画画。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弗里达·卡罗(1907年——1954年)是20世纪墨西哥,乃至全球著名的女画家,她的绘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擅长运用梦幻的色彩构成,画面里充满了象征意味苦难意识,常常把许多支离破碎的、怪异的、恐怖的、神秘的、不相干的形象组合在一个画面,表现现实世界里看不到的景象,通过这些景象来隐喻无处不在的生命悲苦和精神焦虑。因此,卡罗被划归到表现主义绘画的行列。

卡罗《姐姐的画像》

实际上,卡罗的作品里不仅具有表现主义绘画的手法特征,还有鲜明的超现实绘画的烙印,她把这两种风格糅合起来,又跟自己的生活经历紧密结合,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画风,连20世纪绘画大师毕加索(1881年——1973年)看到她的画后,都自叹不如,在毕加索看来,她是整个20世纪最有创新精神的女画家。

卡罗自画像

卡罗形成这样的画风,跟她的生活起伏跌宕、饱经风霜,处处举步维艰有很大关系。在6岁时,她的左腿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一名活蹦乱跳的正常人一下子变成了瘸子,这个变故给她的童年心理留下浓重阴影。

在18岁某次乘坐大巴时,一次意外车祸,导致卡罗的右腿严重骨折,并且,大巴上的金属杆断裂后,正好刺进了她的小腹,虽然她最终被抢救过来,但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卡罗作品

恋人看到卡罗变成了生活上的累赘,在某天偷偷离开了卡罗,失去依靠的卡罗,成为一个孤家寡人和行动非常不便的残疾人,那时,她连自杀的心都有了,但在家人的鼓励下,她还是选择坚强的活下来。

天无绝人之路。三年后,21岁的卡罗再次遇到了在预备学校读书时的美术老师里维拉,此时的里维拉刚好经历离婚,他们之间逐渐产生了爱情火花,一年后正式结婚。

《迭戈和弗里达》

结婚后的卡罗,在丈夫里维拉的鼓励下,走上了绘画道路。加上她天资聪颖,很快在绘画上展现出了才华。

作为女性,也许是卡罗对女性的人生遭遇有着入木三分的理解和同情,因此,在绘画中,她常常以女性作为刻画对象,并且,有三分之二的绘画作品是自画像,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毫无保留地复制在绘画中,是卡罗对绘画的本质认识。

卡罗作品

在自画像中,卡罗常常把墨西哥神秘的玛雅文化,跟表现主义绘画结合起来,采用写实手法,刻画出了许多神秘、梦幻、离奇的画面。画中的她,身上常常被藤条、荆棘、绳索等东西缠绕,在她的意识里,这些物质象征着女性命运的枷锁,它们的存在,让女性命运充满了不安和彷徨。

按照卡罗的理解:我从来不画梦境,我画的是自己的现实。

卡罗是想通过自己的生活遭遇,来表达对女性在20世纪自身命运的担忧,因此,她也被称作“女权画家”。


弗里达·卡洛《破裂的脊柱》

密集恐惧症患者,请自觉绕行。经仔细清点,画中人脸上、身上共被钉了55枚铁钉,她的眼泪滚淌在鼻翼与铁钉之间,肆无忌惮。如若你对人类所蒙受的痛苦有超凡感知,请进入画中人的世界。画中人的世界,俨然是一处废墟。她的脊柱裸露,断裂成很多截,犹如破碎的爱奥尼亚石柱,柱头有精巧的涡卷,托举着她的下巴。无论她受到何等摧残,矫饰都是她的本能。也许,她(它)原本是一座公共建筑,算不得巍峨,却也不容轻慢。但已然如此,再用她殉道式的表情来定义什么尊严,无非是对人类痛苦的二度消费。

痛苦恰似专制,到了极致,也让人学会自嘲。很多年后,当画中人躺在床上,被抬着去参加自己的画展时,她提醒抬她的小工:“小心一点,这具尸体还在说话。”而尸体是废墟化的身体。

画中人,叫弗里达,也是作画者。《破裂的脊柱》是她70多幅自画像里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是为一处身体废墟所唱的挽歌——那歌声讽刺而柔美,像钢铁那样坚硬,像蝴蝶翅膀那样自由,像微笑那样动人,又悲惨如同生活的苦难。

在与苦难遭遇的概率上,弗里达是最高级的。穷其一生,她的心灵都被囚禁在支离破碎的身体里。6岁时罹患小儿麻痹症,致使右腿萎缩;18岁时遭遇重大车祸,一根被撞断的扶手由其骨盆刺入从阴道穿出,留下严重后遗症,以至于在此后29年里,她一共做了30多次手术,经历了3次流产。多次流产,使她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更多次的手术,让她失去了对身体的善意认同。弗里达曾打过一个恶毒的比方,她称自己的身体是一幅打乱的拼板游戏。游戏玩久了,自然要丢失一些部件。有一次,医生在为满是金属固件支撑的身体进行例行检查后,随手端起了她早已腐烂的右脚,问:“你这样有多长时了?”她反问:“我怎么知道?”医生告知:“你算幸运的,腐烂还没蔓延到小腿。”于是,她被切掉了右脚。

《破裂的脊柱》就创作于她被截肢后的1944年。那是遭遇不幸者都会经历的心理过程,从麻木到否定,从否定到悲伤,从悲伤到接受。在接受了“自己身体是废墟”的事实之后,她自画像里出现了更多的流血和哭泣,而且,她对自己这项充满负能量的劳作报以极大的真诚和坦率。

有人认为她的作品是超现实主义,对此她嗤之以鼻:“我从不描绘什么梦幻,迄今为止我所画的都是我的现实。”是啊,你不能把所有恐怖的景象一概称为鬼故事,尤其当“鬼故事”出自亲历者(受害者)之口。

当然,弗里达在创作《破裂的脊柱》之前几年,经历的鬼故事般的现实不仅是截肢,还有一些信息比较凌乱的男女关系。1940年8月,托洛茨基遇刺身亡。托洛茨基是弗里达丈夫、壁画家里维拉以名誉向卡德纳斯总统担保邀来墨西哥避难的,他的住处正是里维拉夫妇的家。故事的推进遵循了地摊文学的路数,男客人与女主人在各自配偶的眼皮子底下干柴烈火。之后,弗里达先行冷却,“非常厌倦这个老头”。但老头不死心,像个情窦初开的少年一样给情人写信(9页)。弗里达赞一句“写得真美”,随后交给其他人传阅。

这幕荒诞剧发生在托洛茨基遇刺前一个月。所以,弗里达被警方怀疑,关押。好在,此番又是里维拉出面以名誉向卡德纳斯总统担保,把弗里达救了出来。

如此说来,里维拉应该被贴模范丈夫标签了。某种程度上是的,他深爱弗里达,甚至到了依恋的地步。但有一点阻止了这对男女成为人间佳话——里维拉有病——性瘾。鉴于当时有效治疗手段阙如,里维拉跟异性发生关系像握手一样随便,也像握手一样频繁,而女人们像沾在他手上的泥巴,泥巴里包括弗里达的妹妹。一个从少女时代起就矢志“为他生个孩子”的那个男人居然成了这号货色,该当如何?弗里达的招数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且变本加厉。不但搞外遇,还男女通吃。

残疾人、双性恋、女画家,上述因素叠加下,弗里达成了拉美文化的一枚妖冶LOGO。但其实那都是表象,其实“谁知我伤悲”。弗里达所有的放荡,都是为了稀释痛苦。她所要的,跟一位普通的姑娘别无二致:一个身体不出轨的丈夫,一个身体不滋事的自己。不过在她遇到里维拉之后她知道第一条不可能,在她遇到车祸之后她知道第二条亦不可能。很难说,哪次觉悟更致命。她曾深情地对里维拉表白:我遭遇过两次事故,一次是车祸,一次是认识你。你能从《破裂的脊柱》的画面上发现,此间有一种至深的绝望,那是心灵对身体所施加非人折磨的控诉,那是离却此岸又永远到不了彼岸的哀号。

此画完成后第十年,弗里达得以解脱,留下“我愿永不归来”的遗言。至此,她身体结束了对她心灵的漫长囚禁,历时47年又7天(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

弗里达·卡洛(1907—1954),墨西哥画家。尽管弗里达自己不愿意承认,但她的作品还是被归为超现实主义一派。弗里达的人生,与她的画一样超现实。事实上,她的画绝大多数是自画像,换言之就是她的人生。一种超现实主义的人生,对于承受者来说,是福是祸?弗里达的遗言可作破解:“我愿永不归来!”这位长期被身体疾患折磨的女画家,用酒、毒品和性来消解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但这三样事物给她带来更大的麻烦,弗里达与托洛茨基的婚外私情险些使她陷入牢狱之灾。对于一个自由完整的灵魂而言,一副残破的躯囊就是永远无法逾越的牢墙。题外话,弗里达的死至今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她是自杀的。自杀说,符合弗里达对人生一贯的厌弃。


原始地址:/shijie/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