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人收入越来越高,幸福感却越来越低,危机感也越来越重?

收入越高,生活就会越好,也就应了有句话,饱暖思淫欲,造成了情感危机


收入越高想要的东西就会越多,追求的东西也会越多,到最后收入和支出不能成正比!最后还养成了大手大脚的毛病!


收入提高了,但是赶不上通涨跑得快,物价更高了,钱更不经用了,用钱的地方更多了,竞争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难做,钱越来越难赚,自己创业吧,风险越来越大,在这个靠体力已经很难富裕,靠努力已经无法成功的时代,人们只会越加感觉自己身上的压力日渐增大,手里的钱包日渐消瘦,幸福感跟收入有关系,但不是唯一的因素,还有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度越来越大,越不满足于温饱的现状,希望有个好工作好房子好车再找个好老婆过上更高的生活,而当这一切愿望通过你不断的努力却无法实现的时候,你就会有挫败感失落感,你怎么可能会感觉幸福呢?


我说幸福其实很简单。

人们一向认为幸福是件很奢侈的事,必须通过丰厚的物质来体现。

其实这是追求幸福的方式方法错了。

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你对外界的依附程度。

比如那些嫁入豪门的靓女

有几个幸福?

七十年代的王钏如嫁给富商蔡辰洋,遭遇蔡移情别恋成为怨妇。

所以,你以为幸福像鱼,你买把钓竿可以钓到吗?

你以为幸福像鸟,你编个鸟笼就可以罩住它吗?

为了拥有幸福你拼命努力。

为了住上大房子,舍弃休假舍弃回家

拼命加班,直到晕倒。

待到醒来,妈妈的一碗鸡汤,才意识到幸福其实很简单。

幸福真的很简单。

对落难海岛的人来讲,是一艘从远方驶来的船。

对失业的人来讲,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对沦落他乡的人讲,是他乡遇故知的惊喜。

幸福真的很简单。

最幸福的生活其实就是最平常的生活。

小小蜗居可以栖身,有二三知己可以小聚。

家中有花可以怡情,枕边有书可以养性。

白天可以去工作,晚上可以进梦乡。

雪中送炭,雨中有伞。

饿时有充饥,冷时有御寒。

心理欲求小,幸福指数高。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以两种方式“失去自我”。

第一种是“生活给别人看”。

“他穿时尚衣服是为了让别人看,他开的车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买别墅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从事的工作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的孩子送名校也是为了让别人看,他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别人看,所思所想都是以他人眼光作为唯一标准。”

为了刷出“比别人能干”的存在感,我们终于活成了“别人眼中牛逼的人”。

第二种是“看别人如何生活”。

别人有了豪车,我也想要豪车;

别人有了别墅,我也想要别墅;

别人孩子读名校,我家孩子也要读名校。

为了过上“别人家的幸福生活”,我们终于活成了“跟别人一样牛逼的人”。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一个美丽的食人岛。

这岛上不仅景色绝美,还有丰富的淡水和食物。

躺在沙滩上晒着阳光,人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可到了夜晚,岛上湖水就会变成强酸,把人与动物全部消融掉。

食人岛是一个隐喻,指的是那些看似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东西,其实恰恰是“吃掉我们”之所在。

有人说:

“我不幸福,因为我没有钱,有了钱就幸福了。”

有人说:

“我不幸福,因为我没有权,有了权就幸福了。”

有人说:

“我不幸福,因为我没有名,有了名就幸福了。”

但最终的结果是——

得到钱之后,我们期待更多的钱.

得到权之后,我们期待更大的权。

得到名之后,我们期待更大的名。

得陇望蜀,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

通往幸福最大的障碍,正是我们对外物苛求太多。

《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本书,是梁漱溟先生的晚年口述。

梁漱溟认为:人要幸福,需解决三大问题。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然后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要解决人和内心之间的问题。

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就是解决人的温饱问题。

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为人上下级的问题。

但前两者的解决,并不能让人获得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第三层面——解决人和内心之间的问题。

“真正的幸福从不依赖于外在的事物,而是内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

爱因斯坦说:“同一层面的问题,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解决,只有在高于它的层面才能解决。”

在物质层面,永远无法解决幸福的问题。

幸福的问题只有在内心的层面才能解决

他叫约书亚·贝克尔,一个高富帅。

掌管150家店铺,拿着7位数薪水,有一个美丽妻子。20多岁就买了豪宅名车。

听着是不是很牛?其实他是生活的大输家。

读大学时,约书亚觉得,“富裕就是每年挣5万。”

毕业后,他很快拿到了5万。

“但我并没有觉得富有。”

这时,他觉得富裕就是每年挣8万。

年后,他年薪达到了9万。

“但我还是没有觉得富有。”

这时,他觉得富裕就是拥有豪车。

于是约书亚成了工作狂。

一周工作80小时,一年工作362天。

28岁时,约书亚就成了公司高管。

拿着7位数薪水,掌管150家店铺,在别人眼里,他是那么地成功:

一身名牌,住着豪宅,开着名车,随手一挥就能拥有想要的一切。

他以为拥有这些后,生活会更幸福。

“但幸福感好像一点都没增加。”

实际上,他的生活非常糟糕。

身体不好,每天需要服药入睡。

妻子在抱怨:你还像个丈夫吗?

儿子在抱怨:为什么总不带我出去玩?

母亲不抱怨,因为已经生病进了医院。

除了赚钱,他完全成了家庭的局外人。

那一年,一个月里,约书亚家发生了两件大事。

首先是,他母亲去世了。

接着,妻子向他提出离婚。

约书亚感到无比伤心和挫败。

失去,让约书亚开始反思:

“过于追求物质,我不但没有得到幸福,反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反思后,约书亚决定实施“断舍离”,他把家中所有物品打包放在盒子里。

每一天,只拿出这天所需要的东西。

第一天,他解开了床单及洗漱用具,之后是一些衣物。

就这样生活三个月后,他发现:

“竟然90%的盒子都没打开。”

于是,约书亚把这些东西统统捐赠。

美国家庭平均拥有约30万件物品。

但约书亚的生活里只有288件。

“留下来的每一样都不可或缺。”

这样的极简生活,约书亚不但没感到空虚,反而觉得内心越来越充实。

他辞去了7位数的工作,但从此拥有了大把时间。

精心做一顿美食,约朋友喝下午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作家,现在,我终于拾起了那支笔。”

两年后,约书亚成了畅销书作家。

“我丢掉了90%的东西,生活却幸福起来。”

1845年,著名学者梭罗,只带了一把斧头,到瓦尔登湖边建了一间小木屋,独居了2年零2个月零2天,以验证自己所悟出的人生真谛:

“一个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戚戚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体验结果,正如他所说:

一个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

幸福与否,并不取决于外在东西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一个人内心的生活态度。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自足,幸福的自足就是无求于外物,而自满自足。”

所以,人想要获得幸福,首先就要步出熙熙攘攘的人群,跳出物质束缚的窠臼,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观念里。

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真正的自己。

“成功有两要素:

外在成功与内在成功。

物质成功是可测量的外在的成功,是低层次的自由,而思想上的成熟与自由,是高层次的内在成功。

幸福往往来源于后者。”罗素说。

我们通讯有了手机,但忘带手机我们就六神无主,吃饭的地方没有wifi,我们就会如坐针毡、食之无味。

我们爬楼有了电梯。

但从三楼下到一楼,如果电梯迟迟不来,我们就会焦躁不安。

我们的夏天有了空调,但如果某一天停电了,我们就觉得简直没法活下去。

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的幸福已经不受控于自己,而是受控于外物。

古时候没空调、没电梯、没手机,但古人照样活得“不亦乐乎”。

可见,外物的充实并不可靠,人生的幸福最终来自于自己的心灵。

普希金说:“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以内心的宁静作为基本特征。”

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取决于你多大程度上可以摆脱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人生的幸福最终还是来自于心灵的丰盈。


记得以前还没有手机,我如果有事都会走到闺蜜家去,当面告诉她,跟她分享发生的事情,以前的东西不容易得到,有了人们会相对知足,而现在,各种信息各种资源,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变了,变得冰凉变得僵硬,很多事物获取的容易人们反而不容易珍惜,幸福感相对就低。


收入的增长,远赶不上物价的增长。而且不是每行每业,收入都在增长。有的加工行业正走向衰落,不但工资没有涨,反而在下降。

苹果去年6块7块钱一斤,今年涨到了9块。对于老公上班,老婆在家带孩子都家庭来说,吃个苹果都成了奢望。每次去逛市场,都只能是望苹果而兴叹。

老公的收入只有三四千,一个小孩上幼儿园,一年就是1万多。加上生活费,俩娃的的营养费和看病费,哪还有什么多余?

老婆的日常开支是省了又省:从怀孕生下二胎以来,已有一年半了,没有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正给二宝哺乳,也不敢给自己买一点营养品。不敢去外面吃早餐,不敢买护肤品……所有的开销都花在柴米油盐和孩子身上。

今年半年又过去了,由于老公之前丢了工作,半年了拿回家的钱不到五千元。日子过得紧巴巴,整天抱怨老公不仅回家的时间少,挣得还少。

什么也给不了,要钱钱没有;要陪伴,陪伴没有;要仪式感仪式感没有,要关心关心没有……每天只有的就是:如何省钱的想法,每天做不完的家务,每天都需要操劳的孩子。

真羡慕<<我们都要好好的&;&;里面刘涛饰演的的寻找,老公不仅年薪上百万,有房有车,而且从不嫌弃她是在家吃闲饭的,也从不指责她带不好孩子,而且还不花心。

她老公认为男人就该努力打拼,给老婆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遇到这样的好男人,寻找还不满意而得了抑郁症。

如果我有一个这样的老公,嘿嘿,做梦都会笑出声。就算他一年不回家,我也不会有半句怨言。

想想我们这苦逼生活,那些女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老公又没有在外面搞外遇,只是在忙工作努力打拼呀,是我的话可以理解。

她们除了没有老公陪以外,又有钱又有时间又有孩子,你闲得慌可以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呀,怎么会得抑郁症呢?

而我们呢,既没老公陪,也没钱没时间,只有孩子。

像那么命好的女人都没有幸福感,我们这种女人又从何而来的幸福感?只有苦逼感。而且每天都在做那遥远而美好的梦。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要想过好生活,要想又幸福感,还得靠自己呀。


感谢邀请!

我是个创业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具有普遍性。

一、幸福感来源于物质和精神方面。当今社会,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人的收入高了,可以消费的方式就很多,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到户外旅游等等,既有物质上的满足也有精神上的满足,但更多的是物质上的满足。不像计划经济年代,物质匮乏,吃上点好吃的就非常满足,天天盼望着过年。现在的人随时随地都身处幸福之中,多了就不觉得了,其实这是精神上匮乏的一种表现。

二、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是丰富了,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及信任感却逐渐降低了,同时贫富差异也相差很大,缺少了诚信的社会,物价的上涨,房价的涨幅,创业的成功与否,子女的就学,加上外界更多更好的诱惑,你的收入够了吗?你的情感稳定了吗?所以人人都会有危机感。

我是实体经济守望者,请关注我,一起讨论。


相比于过去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整体社会的工资是在上涨,但是工资高了,为什么幸福感越来越低,危机感越来越重。因为工资上涨的同时,物价也在上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说明对大多数人来说,目前工资上涨的幅度远远不够。因此,有人月入上万都会生存压力巨大。在现在化社会,在快节奏城市生活的今天,瞬息万变,因此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压力,如家庭、社会等。如今物价飞涨,条件好了,就想买房子、给孩子一个好教育等等,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在不断压迫我们。这会导致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低,危机感也越来越重。


原始地址:/shijie/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