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城市的方言中有哪些有意思的表达?

天府之国,芙蓉之都。美丽的新一线城市——成都作为中国西南的一颗璀璨明珠,两千多年的人文历史孕育了这座城市荡气回肠的三国文化、蜚声中外的川菜美食、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观、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叹为观止的川剧绝活......。古住今来,人杰地灵的成都以其十足的魅力吸引着南来北往客,连杜甫都曾诗曰“成都万事好,岂若归吾庐”,可见成都真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成都魅力五光十色。咱今天不说麻辣鲜香的川菜、小吃,也不说神奇莫测的变脸、吐火,咱来说一说成都有趣的特色方言。

众所周知,成都话是典型的四川话,而四川话属北方语系,所以较之叽哩咕咚的粤语和闽南语,您要听懂成都话可是太容易了。但是成都人生性幽默,语言用词丰富,很多话即使您听得懂,但绝不代表您能领悟其意!比如:“杀板儿孩”,可不可怕?莫怕,拖鞋罢了;“剪头”,这个惊悚不?切,理发而已;“切爪子”,这要活杀生禽?不,问您去干嘛。再比如:“吼头”,这是什么鬼?“里面”的意思;“车过来”,这是在招的吗?非也,不关出租车的事,是叫您转身啊!还有更邪乎的“给你一耳屎”,什么?耳屎?多恶心啊,干嘛给人一砣耳屎?其实是说,要给您脸上来一记响亮的耳光!

成都人既温柔又耿直,喜欢不按常理出牌,就算是最普通的人体部位,成都人也有自己不同寻常的叫法。比如,头颅要称“脑壳”,胳膊要喊“手杆”,拳头要叫“砣子”,还有您绝对找不着北的“克西头”、“倒拐子”、“螺丝拐”,是什么呀?那就是膝盖、手肘和脚踝!

其实,成都话中会让您找不着北的语言实在太多了。刚才我们说过,成都人把头颅喊“脑壳”,那“你洗我脑壳”这样粗浅的话你以为你懂得起?其实不然。在诙谐、精灵的成都人口中,越是粗浅的话越蕴藏艰深语意。“洗脑壳”在成都话中决不是简简单单的洗头,更多是指揶喻和调侃别人。比如,明明长得惭愧你偏偏说人家长得像黄晓明,明明囊中羞涩你偏偏说人家富贵逼人,你这就是在洗人家的脑壳噢!

同样的还有“我遇到你了”。好直白的一句话,遇见熟人了?才不是呢,这可是一句饱含抱怨之情的发泄之语。例句:看我打麻将手气正顺,你一来我的手气急转直下,我真是遇到你了!

铲铲,本是一种常用劳动工具,但铲铲到了成都人口中,却赋予其崭新的嘲弄之意,表示对一切不靠谱、不切实际之言行或想法的否定。话说,有一次某地突发山洪,不少私家车被淹。记者现场采访一位险里逃生的成都司机,问:“当时您有什么工具可以砸碎车窗吗?”司机答:“有个铲铲”。记者好奇忙问:“那你为什么不用?”哈哈!笑煞人也!还有件真事儿:一次有位外地人到成都某生资市场购买铁铲,老板上前热情招呼:“你想买点啥?”“买个铲铲!”一句话顿时把老板春风满面的脸拉黑到冰霜交加,顾客却一脸懵逼,场面极富戏剧性!

川菜中有一道家常的“笋子熬肉”,风趣的成都人将这道菜名挪移到了亲子教育中。谁家的孩子一旦不听话,当爹当妈的往往捋起袖子威胁:小心我给你来一顿笋子熬肉!笋子是指黄荆条,那肉,自然是指孩儿身啦!

外地人来成都少不了要问路。当听见热情的成都人告诉您“笔端走,抵拢倒拐”,您可一定不要犯迷糊,那是告诉您笔直走,走到路的尽头就拐弯!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风情一方言。成都方言的有趣表达实在太多,在您要到成都旅游前,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再为您抖一些您一定要懂的、让人忍俊不止的成都方言吧!

爪子:干啥巴适:很好利边:故意鼓捣:强迫撇脱:干脆

相因:便宜将就:凑合哦嗬:唉呀背时:活该别个:别人

挖连:抠门牙尖:搬弄事非欧起:摆架子颤翎子、颤花儿:爱出风头的人

搓甲甲:洗澡撇火药:孬种散眼子:自由散漫的人不存在:没关系

猫起麻起:不诚实假巴意思:假惺惺甩死耗子:失约啃免脑壳:接吻

亲爱的朋友,美丽成都欢迎您!


上海,历史悠久,欣欣向荣,是不折不扣的“海上明珠”。拿“魔都”来形容上海最贴切不过了,千变万化,日新月异,既有石库门的市井,又有高楼大厦的摩登,就像高街配旗袍,时髦传统两不误!

昔日的“上海滩”烙印着“十里洋场”的繁华,讲述着旧上海的浮华旧梦;今日的“魔都”,以浦江两岸日新月异的都市面貌,和傲视群雄的东方“天际线”成为她的城市新名片。一个城市该有的样子上海全都有,这样的包容万象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海话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时代回音、文化血脉、历史记忆,也是上海最有意思的城市文化之一。所以,上海到底有哪些听听很“则劲”的上海话?

上海话里的“2”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字,有个故事说,上海话二百二十二的三个“2”的发音都不一样,单单一个“2”,就有三种读音,发音如下:“泥”、“两”、“涅”,还有更嚣张的发音叫:“喇无泥”……不同语境还有不同用法,说真的,写着写着我的头就大了。

liang“两”,但是最后一个二两就念ni“泥”

七十二(ni、liang都可以,数数的时候是ni,表示数量的是liang);一百零二(liang);二(liang)万零二(liang);第二(ni)次、第二中学(ni);

二氧化碳(er)、二胡(ni)、二泉映月(er)、不二法门(liang,这个词我从没有用上海话说过)、二B(liang,说2B铅笔就是liang,骂人那个好像没有上海话读法)

4.二百二十二:两(liang)百(be)二十(nai)二(ni)

5.扑克里的2——“喇无泥”,斗地主的时候能出一对“喇无泥”(两个2),真是心里美滋滋的。

不得不说……2是在是太二了!

“一刚一刚一刚”也是上海话的成名代表,“他竟然说他傻”居然会翻译成“一刚一刚一刚”,我真的是要戆特了……

从前,上海是十里洋场,大量外国人在上海生活。出于交流沟通需要,上海人就学会了“洋泾浜英语”,有时候只求互相理解不求语法正确。

摆泡丝=凹造型,世的克=拐杖……上海人用的最多的“门槛精”和“混腔势”原来是从这两个英文单词里来▼

摆泡丝——pose

门槛精——monkey

混腔势——chance

派司——pass

番司——face

麦克风——micro-phone

世的克——stick

这些外来英译词原先都是江湖隐语,以后才泛化为市井俚语,并且继续成为当下上海方言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英语的一些单词就直接进入了上海方言,并影响到了早期中国英语的汉译音。

比如,上海话里的“拿摩温”(指的是工头)其实是英文中的number.1。

还有“先生”早期的译音是“密斯脱”,而不是“密斯特”。

又如水泥叫水门汀”,用国语是怎么也读不出水泥的英语发音的,一用上海话,就非常接近英语的cent了。

“席梦思”是上海人把名牌床垫的牌子Simmons作为这类西式床垫的统称。到今天,上海乃至全国,知道席梦思是床垫的多,而知道mattress是床垫的少。

“模子”这个词,它是由英语“mould”衍生而来的,从‘模型’、‘模具’发展到某一类任务的典型,后来干脆指某人‘有型’,够朋友,讲义气。其它洋泾浜词汇有:

小(老)开:小(老)KITE,大小“骗子”之意,以后引申为对有钱人的泛称。

大班:大BANKER,大银行家,引申为大老板、富豪。

落佻:ROTTER,英国俚语,指无赖、下流胚、可恶的人、讨厌的家伙,名词。后转为形容词,意为无赖的、无耻的、下流的、卑鄙的。

嘎讪胡:GOSSIP,聊天,闲谈。

坍招势:“坍招势”原意是“退juice”,juice即英文“油水、钱财”之意,原指流氓退还敲诈来的油水,后在沪语中引申为“丢面子”。

盎三:来自英语的“onsale”,原意是大甩卖。贬斥一个人做人鬼祟猫腻,还要充好人的俚语。一个上海小姑娘带着不屑的口气说:“格个宁老盎三额”(这个人很on-sale)。同时上海人还会讲“这记事体有点搞得太盎三了”,用盎三来表示一种事情的尴尬,不顺。

上海的城市海纳百川,大气谦和;上海的历史多姿多彩,荡气回肠;上海的美食浓油赤酱,正宗地道;上海的语言吴侬软语,源远流长。


提到上海口音,大部分都会想到《我的前半身》里的薛甄珠,典型的上海老阿姨口音普通话~~但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宁,一口地道的上海话,才是判断是否是上海人的标志!

小资君整理了这个简易版《上海闲话不完全指南》,都是简单有趣的上海话小日常,学会这几句,就算是入门啦,以后当着阿拉上海宁也可以拽一番了~~

1.册那

解释:上海话中重要语气词

例句:册那!他竟然不回我消息

2.扒分

解释:拼命赚钱

例句:他周末都不休息,就想着拼命扒分。

3.白相

解释:玩,玩耍

例句:放学后一道去白相好伐?

4.瓦特

解释:坏掉了

例句:侬脑子瓦特啦!

5.辣手

解释:形容事情棘手

例句:个脏似体辣手额。(这件事情很棘手。*似体=事情)

6.一刚

解释:语气词,表示居然,竟然

例句:他刚个种闲话一刚!(他居然说这种话!)

7.嘎梁

解释:戴眼镜的人

例句:个宁是则嘎梁。(这个人戴眼镜。*个宁:这个人)

8.弄松

解释:捉弄

例句:侬伐要弄松伊来,伊开伐起玩笑额。(你不要捉弄他了,他开不起玩笑的。)

9.错其

解释:讨厌

例句:侬哪能噶错其额啦!(你怎么这么讨厌的啦!)

10.尼心

解释:恶心

例句:不小心踩到狗屎,老尼心额!

11.结棍

解释:厉害,牛逼

例句:他13岁就上了大学,伐要太结棍噢!

12.吃生活

解释:挨打

例句:这个小鬼又闯祸了,他爸等下肯定要请他吃生活。

13.噶三胡

解释:聊天、唠家常

例句:上海老阿姨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噶三胡

14.豁翎子

解释:暗示

例句:他前面咳嗽半天就是在豁翎子给你。

15.窝里厢

解释:家,家里

例句:周末吾一般待在窝里厢,不怎么出去。

16.猜东里猜

解释:石头剪刀布

例句:不如我们猜东里猜来决定谁去洗碗。

17.妖泥角落

解释:非常不起眼偏僻的地方

例句:我的耳环原来掉到了沙发后面那个妖泥角落里,害我找了半天。

18.哈七搭八

解释:胡说八道

例句:伐要跟我哈七搭八!(不要跟我胡说八道!)

19.一特刮子

解释:一共

例句:这些东西一特刮子三十块。一刚

20.一天世界

解释:一塌糊涂

例句:小明的数学只考了30分,真是差的一天世界。

最后,给大家友情推荐一部经典的海派情景喜剧:《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小时候超爱看,简直陪伴上海宁的童年有木有!

另外给大家推荐四首经典的上海话歌曲,可以说很给力了:

1、《恋爱上海》

2、《上海闲话,赞!》

3、《那了啥地方》

4、圣斗士星矢沪语版——《洗脚水没烧》


昆明是云南的省会城市,它的方言来自于云南各个地区,及多个少数民族地方,每个地方的方言都融汇到了昆明这个独具包容的城市!

吃着老昆明小吃,说两句地道的昆明方言,一定挺有味道!

馋客抽空整理了一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补充…

【昆明方言日常口头语】

称赞叫“板扎!”

睡觉叫“喏喏!”

惊叹叫“麦麦散!”

是不是叫“咯是?”

怎么叫“喃?”

有趣叫“太仙啦!”

滑稽叫“太雀啦!”

炫耀叫“抖草”

行为不良叫“槽奈”

骗人叫“豁人”

狡辩叫“强刚”

讨厌叫“唔俗”

不服气叫“呛得起”

不听劝叫“日鼓鼓呢”

陀螺叫“德啰”

抽烟叫“咂烟”

窗子叫“窗风”

大概叫“大谱气”

最前面叫“挡头”

糊涂叫“颠东”

教训叫“理麻”

窝囊叫“日浓”

戏弄叫“治雀”

多嘴叫“插巴”

自作多情叫“孔雀”…

【昆明口头形容词】

“懒咪日眼”这人太懒。

“憨包滴夺”这人太憨。

“牛逼轰轰”这人太爱吹牛。

“脏巴拉湿”这人太脏,不讲卫生。

“潮逼湿耐”朋友之间一般是用来开玩笑,意思是不要这样,不然不好相处。而对不是朋友的人意思就是见不得他。

“鄢败屁臭”这人太阴暗,那个东西不新鲜。

“跟楞半岛”这人形象不怎么样。

“大口马牙”这人讲话不切实际,讲大话。

“日不拢耸”这人不太行。

“大逼拽拽”这人目中无人。

“贼逼斤斤”这人太小气,吝啬。

“小逼拾气”这人太小气,吝啬。

“拽眯日远”这人太高傲自大,太拽啦。

“精头绿耳”象绿头苍蝇一样,一有风吹草动就闪,内心想法极其不稳定,是个人精;

“罗逼八唆”这个人讲话太啰嗦!

【修饰用语】

子弟:帅气!

神抖抖呢:形容一个人比较神经!

太勺拉:太有趣了、太好玩了!

勺半盆儿呢:很疯、很好玩、很有趣!

咯请的啦:吃饭了吗…


安微桐城方言

.恩【你。桐城方言中最具特色词语之一。】

.恩些、偶些、他些【你们、我们、他们。】

啊西、啊嗟、嗟、乖乖【语气助词,表示惊讶。这几个都是桐城方言中很传神助词,“嗟”在桐城话中常单独使用。】

.哈面、得个【下面。举例:恩在桌子得个搞某东西唉?翻译:你在桌子底下干什么啊?】

高子、高头【上面。举例:桌子高子是某东西唉?翻译:桌子上面是什么啊?】

前个、昨个、更着、门着【前天、昨天、今天、明天。】

昼【白天,桐城话常用语,“昼”指白天,如上昼、下昼。举例:耐老几伟几勤快咧,从上昼忙到哈昼。翻译:那家伙很勤快,从上午忙到下午】

.暗着【天暗、迟到。举例→快些唉,等一哈子暗着罗!翻译:快点,等一下迟到了!】

.照【行。举例→A:把恩耐屁三借给偶听两天拜。B:照拜。翻译:A:把你的mp3借给我听几天。B:行啊。】

.大牙、板牙【门牙。举例→恩看郭德纲耐相声唉,把人大牙都都笑特滴之哦翻译:你看郭德纲那相声,把人大牙都笑掉了】

.耳刀【耳朵,可能是耳朵有点像刀吧。举例→恩耳刀楞之啊?偶岗话恩谬听到啊?翻译:你耳朵聋了吗?我讲话你没有听到吗?】

几巴【嘴巴。和北方的“鸡巴”不是同一个词。】

.黑也【他。桐城部分地区读“黑也”(用的是极短的爆破音),也有地区读“ta”。】

谬【没有,有点像“没有”连读的音。举例→A:借点钱给偶用用那!B:谬哦!翻译:A:借点钱给我花吧!B:没有!】

.嘎肢窝【腋下。举例→拜碰偶嘎肢窝!痒死着!翻译:别碰我腋下,痒死了!】

.哈巴壳、哈壳子【下巴。举例→恩哈巴壳腾之啊?七饭七着一地个都是滴!翻译:你下巴破了吗?吃饭吃得一地都是!


作为一个本地土著弱势得不能更弱势的城市,石家庄从来不存在语言方面的壁垒。外地人来到这里绝不用担心会遇到方言歧视,本地人到其他地方也往往会被夸「普通话好,没有口音」(其实很多石家庄小伙伴从小根本就是以普通话当方言的好不好)。

不过来到石家庄,有且只有一个你必须知道的方言词汇——「沾」。

「沾」字简单来说就是「行」的意思,大致相当于河南话的「中」。「不沾」也就是「不行」,「沾不沾」自然就是「行不行」。当然也可以当形容词,「看你沾哩」,就是说你很厉害(当然看说话人语气,也可能是讽刺),「那个人不沾」就是说那个人不行。

「沾」这个词完整表达应该是「沾弦」,「不沾」则是「不沾弦」。有种说法是这个词其实来源于戏曲行,「不沾弦」就是没在调上,不知是真是假。

不过在元代,真定一带确实是北方杂剧的一个中心之一,戏曲文化相当发达,元杂剧《梧桐雨》《墙头马上》的作者白朴曾在真定定居。另外石家庄本地的传统剧种丝弦,也是历史悠久,据说源自元明之际燕赵一带流行的小令,至晚在清初便已流行。早期的丝弦就是以弦索伴奏,乐器类似。所以也许这个词确实很有来历。

石家庄一带的方言里还有个现象,就是有些词会连读,好像英语里那种连读一样。最常见的就是「不要(búyào)」这个词,在石家庄土话里是读成一个类似于「biào」的音。所以你要是听到有人跟你说「你表问了」「你表说了」,那就是你不要问了、不要说了的意思。石家庄人把亲戚(qīnqi)叫作「且(qiě)」,有可能也是这么连读出来的。


在《十三亿分贝》中,太原唱的一首《一起闹他》彻底征服了汪涵和撒贝宁,而其中的太原方言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闹他,闹他,就是闹他。太原方言就是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

有人说太原人说话集合粗一样,带着一股酸劲儿。

接下来就和大家说一说太原那些有趣的方言。

太原话形容一个事物很多都是两个重读,比如夭夭、牛牛、加加、阁捞捞等,你们一定能不知道什么意思吧,给大家解释一下:

夭夭:二股筋儿,也就是跨栏背心

牛牛:小虫子

加加:污渍、血渍等

阁捞捞:角落

而且太原方言还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就像形容一个人很漂亮,可以说“卡西”,很可爱就是“切塔”、“亲疙瘩”。

来了太原,看见男的就叫“后生”,和别人聊天就是“倒歇”,觉得可怜就说他“西慌”,厉害的人都“可拧了”,闹腾的时候就是在“拾翻”。

喜欢就是“待见”,拍马屁就是“溜贴”,思考就是“地懂”,比划就是“武万”,奇怪叫“日怪”,打瞌睡就是“迷瞪”,蹲下就“圪蹴”,看看叫“搁猫”。

昨天就是“夜来”,聪明懂事就是“机密”,剪刀石头布游戏我们叫“才给儿七”,你的拳头叫“各都”,你的头叫“得佬”,你的脚就是“绝版子”。

你知道的“气门芯儿”是说孺子不可教的那些人,问你干什么就是“闹甚了”,太原话里没有什么这两个字,都用“甚”来代替,透着一股子调皮劲儿。

太原方言其实还有很多韵味,而那些《一起闹他》《你好,柳巷》等本地方言歌曲也都充满着独特的情怀,建议大家趣听一听,满满的都是太原味儿。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


新疆不仅是多民族融合的地区,这里的人更是来自四面八方。要说到方言,新疆土话很有特点。有个别字的发音和西北某些地区的方言类似。新疆方言说起来就很“攒劲”,不仅有民族特色还有地方特点。那就先介绍几个常用的方言词吧!

刚说到的“攒劲”,这个词是来说你这个人或者你做的事情很好,非常好!一般这个词还会搭配“老道”使用,加重了语气,凸显了对于人或者事情的肯定和赞扬。如果还要再加强语气,那么新疆人在说这两个词的时候会加上“很”这个字,会说“攒劲的很”,“老道的很”。

说完表扬,咱们说说相对反义的一个词。然后当有人说:“我不想尔视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想理你,不搭理你的意思。这个“尔”字在新疆方言里还有另一个意思,比如“尔到一边去撒”,就是“扔到一边去”的意思。

来新疆的很多人,避免不了买些特产,除了新疆称东西按公斤论之外。你还要知道一个词“一满(四声)子”,当老板告诉你一满(四声)子都可以优惠,那么你就走运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想买的东西全都都可以打折。这时候你可以说:“老板,你太攒劲了!”那么接下来老板会说:“么马(一声)搭”,马搭这个词体现出了新疆人的豪爽,就是没问题的意思。还有一些常用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想知道新疆方言的魅力,还是要到新疆来感受一下

最后附上10个其他的常用语:

1、喧荒:意思就是聊天。

2、勺、勺子、勺撩子:傻、傻子

3、一头囊上(下ha)去~~:一直走过(下)去

4、逼蹭(一声):得瑟,牛逼

5、胡里吗汤:稀里糊涂、乱七八糟

6、呕(二声)呦:语气词,表示惊讶或不屑两种相反情绪

7、谝传子:聊天,即北京话里的“侃大山”、四川的“摆龙门阵”东北的“唠嗑”

8、怂(二声):上“尸”下“从”,内(那)个怂,即内个二愣子、内个二球货

9、楞松(的):使劲地、不遗余力地,如:咱们楞松的唱歌,楞松的跳舞

10、歹:好歹这对反义词在新疆话里成了同义词,都是“好”的意思,比如“太歹了”“歹得很”,但在语气里有点“反话反说”的意思。


郎京话是蛮有意思的,我们的意味深

长就是简单直接,放出4个经常用的表情包举例说明一下子。

1、这里的“花”是个动词,是欺骗、糊弄的意思,南京话把“你又想骗我么?”说成“你又想花我啊是啊”,把被欺骗被隐瞒的委屈化为我机智地看清这一切后还用傲娇的人品跟你耍呆萌,升华了人艰不拆。南京人自称大萝卜,实心眼和缺心眼之间就是这样地无缝对接。

2、这一句的意思是“你想撩妹么?”

潘西是妹子的意思,有考据说是源于“盼兮”,能被说潘西的妹纸必须是有特质的,青春期满满荷尔蒙和胶原蛋白的,有点儿叛逆的,总之是那种你一定会在人群中多看一眼的,就是潘西。

潘西是名词,“滑潘西”我听得不多,常用动词是“叙”,“叙潘西”是多么少年维特啊,现在变成“滑”,好吧,你那么美说什么都对。

3、黑漆抹乌和乌漆麻黑都是黑,南京方言是情绪比较激烈的,我有个女朋友一度是小太妹的路数,她和同党在一起用南京话表达,语言又简单又浓烈,如果按播出级别消音的话,你只能听到为数不多的几个名词。当她切换跟我们讲话的体系,她会经常要打个磕巴,让那些情绪浓烈的词降一个文明纬度,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诚意。

4、喔嚯。这个表情包是我拜托同事做的高级定制,使用频率相当高,很多南京妹纸觉得亲切温暖。喔嚯的应用场景广泛:

“我告(诉)你,今天出门忘带车钥匙门钥匙了”

----“喔嚯”

“他宁可看足球也不陪我打游戏”

----“喔嚯”

“你看我剪的短发啊漂亮?”

----“喔嚯”

就是各种伤心事尴尬事糗事矬事,都可以“喔嚯”,将表达同情和幸灾乐祸统一用一个词,南京话投射的南京大萝卜,你懂的。


南昌隶属于赣方言,赣方言其实是个很独特的存在,每个城市的发音体系是相差甚远。南昌与九江仅仅相隔100余公里,可是九江人可以完全听不懂南昌话。就是南昌话,也可以通过你的口音,知道你是南昌青山湖区的,还是南昌县的。就算你在新建区,也有上新建和下新建的口音细微之差。正因如此,南昌方言中有意思的表达很多,现在我就举一些栗子!

【扎戏】读音:ZaXi解释:赶紧,快点

【噶杀高】读音:GaSaGao解释:特指女性,惹人嫌、拎不清的人

【策慌打白】读音:CeFongDaPa)解释:说谎话

【令令郎郎】读音:LingLingLangLang解释:着装或所携物品杂乱或累赘的样子。

【七七雀雀】读音:QiQiQioQio解释:背地乱议论

【竞竞岗岗】读音:JingJingGangGang解释:争执,闹矛盾

【懂懂仓仓】读音:DongDongCangCang解释:常理解错别人的话意。

【结结赖赖】读音:JieJieLaiLai解释:不断的麻烦。

【几几这这】读音:JiJiZeZe解释:①开玩笑,逗乐。②欺骗。③关系暧昧。

还有一些独特的俚语也很有意思,充满着民间智慧:

【玩脑浆】这个还挺好理解的,脑浆是人类大脑里的组织,再加上一个玩字,那就是耍手段,动脑筋的意思了。

眨下眼睛,眉毛都会驮偷掉夸张的说法,指盗风盛,眨下眼睛,东西就会被偷。想想看,眉毛在眼睛上面,应该是安全的位置,可却在眨眼的瞬间被偷,这个多形象。

【驮了搭子】这个是指倒霉、上当。南昌话中的“搭子”是普通话中的“褡裢”,是一种背在肩上的口袋。“搭子”驮在背上,挺累人,还是被别人陷害驮上的,那真是倒霉了。

【活命活得精,裤头子改背心】这句话是此人非常精明,让其他人感觉不舒服。试想把应穿在下半身的内裤在穿破后改成背心穿在身上,哪有多会过日子,可是这样位置的调换,旁边的人可是不太看得下去的。

【看得灯草芯样重】这句指某人自我感觉特别好,自诩别人非常器重自己,他人嘲讽这种自以为是时往往会用上。灯草芯是从芦苇杆中抽取的白色海绵状的东西,旧时用来吸油点灯的,极轻飘。“看得灯草芯样重”是一种反讽,实际意思是极其看不起。


老北京话,这个词总是被各种刷屏,为啥?逗呗。北京话儿化音多,不是北京本地人就是你在北京呆过几年也别乱加儿化音,我一朋友在海淀呆了几年,吃饭时非和我拽(zhuaǐ)上点儿化音,想说:“见天儿”,可一开口就是“见儿天”,我直接一口饭喷他脸上了,哈哈。

最近,圈里又火传“吞音”的北京话,如“胸是炒鸡蛋”(即西红柿炒鸡蛋)、“王五井儿”(即王府井)、“装垫儿台”(即中央电视台)等,上述几个词以及“西日门”即西直门、“公乳坟儿”即公主坟、“马丫铺”即马家堡等几个地名得到了网友的争相转发。其实这都瞎掰,有几个舌头正常的北京人没事总这么说,偶而秃噜出个“吞音”也是精神懈怠、懒得动嘴时说的。

老北京话的帖子在网上刷的够不够了,北京人看了乐一乐,外地朋友可能都不知道你笑什么呢。我活在北京几十年了,北京的老话儿也不一定都说的出来,算是新老衔接这一代,但北京话不只是一个词就能表达清楚的,同一个词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对不同的人,语调的不同,北京人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截然不同。

爷——老北京普通人之间的尊称。北京话里,爷的不同语调,搭上不同的字表达着不同含意。

“大爷”ye,轻读,对父辈以上的尊称,如“老大爷”

“大爷”yé,二声,平读,是指家中的长兄,老大。

“大爷”yè,四声,重读,骂人,如“你大爷的!”

“爷”ye,短轻读,是对一群人或一类人的“开涮”,把他们的共同特点简化成一个字加在“爷”的前面,就成为对这一群人或一类人的“戏称”。如有点傻的叫“二爷”,能侃大山的叫“侃爷”,裸露光板脊梁的叫“板儿爷”等等。

丫——骂人的话,也叫丫挺,原本是丫头养的意思,也就是未婚先生子没正经爹的意思。

两人偶遇,一见面儿:“哟,你丫嘛来了?”,另一个“你丫管呢?”。说明这两人关系不错,这是打招呼顺便逗逗咳嗽(闲聊两句)

两人见面儿:“你丫怎么才来呀!都几点了?!”,另一个“你丫别事儿了,我这儿正搓火儿呢”。说明两人关系也不错,有点责怪对方。

两人见面儿:“瞧你丫内德性,还跟我这儿抖机灵儿!”。说明一方做错了事,另一方很生气。

两人见面儿:“抽你丫的信吗?!”。说明快打起来了。

两人见面儿:“让你小丫的牛逼!今儿我废了你!”。说明已经打起了。

还有几个现在常用的北京方言,在这里解释一下:

鸡贼——小气,吝啬,暗藏私心。如:“他就一大鸡贼”意思是这人太抠门了。

砸窑——为了不与大家分享偷偷藏起来。如:“蹭根烟,别总砸窑儿”意思是别不舍得。

瞎了——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如:“这回真瞎了”意思是这回完蛋了。

大拿——能人或能作主管事的人。如:“他可是我们这的大拿”意思是他有能力。

点儿背——“点儿”,指不幸的遭遇、运气;即所谓的背时。点儿背的意思是运气不好,倒霉。

消停——停,踏实的意思。如“你能消停会儿吗?”意思是让你安静会。

老家儿——指父母。老家儿读快了就成了老尖,北京人常用语。

碎催——指伺候人、为人奔走的人,带有贬意。

麻利儿——赶快,快点的意思。此语必须加儿化音,利儿读轻声。

发小儿——从小一块长大的,发,读fà“他俩是发小儿”


山水之城,避暑之都。贵阳作为祖国西南大地的一颗耀眼明珠,由其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铸造了丰富的城市内涵。但是咱们今天不聊美食、不聊山水、也不聊多元的民族,咱们来说一说贵阳那有趣的方言。

贵阳人性格直率,幽默风趣,所以方言也受到影响用词丰富,往往几个词组合起来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意思,这就使得没有来过贵阳的人完全找不着北了。比如“遭不住”,是某某地方不能住了吗?非也,这表示受不了了;“哦豁”,这又是啥意思?表示惋惜、无奈罢了。“豁皮”是什么皮啊?这是代表了占便宜的事情,比如你可以说“吃豁皮去喽”;还有最让人找不到北的“克西头”,这句话居然是膝盖的意思,怎么样,万万没想到吧。

其实,贵阳话中让你找不到北的语言实在太多了,不仅能让人找不着北,更能让人觉得特别有意思。

比如“股到”,形容一个人非要干什么不可,例如“我股到要去”;

比如“阴包谷”,形容一个人阴险狡诈,你可以这样说“这个人真的是一个阴包谷”;

比如“你家屋头”,当谁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代表他心里面不爽啦;

比如“千翻”,形容一个人调皮捣蛋,你这个人真的“千翻”得很;

比如“得吃哦”,形容某件事终于大功告成,当你追到心仪的姑娘时,你就可以大喊一声“得吃哦!”;

比如“归一咯”,形容完蛋了;

比如“滴滴个”,表示一点点的意思;

还有“咔咔角(guo)角(guo)”,形容某些小而偏僻的地方,你的朋友长期没跟你见面了你就可以说“你到哪个咔咔角角去了?”……

贵阳独具一格的方言还有很多,当然不能一一列出。她就是这么一座有魅力的城市,不仅仅山水美食吸引人,还有那独特的、难以忘却的方言。


武汉方言是一种让舌头很轻松的方言,因为没有平翘舌之分呀。

如果用武汉话来读,“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这个绕口令,毫无挑战。哈哈!

除了发音的这个特色以外,武汉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表达。

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鹿晗。

武汉人就会感叹:“哇涩!勒个儿子伢好刮气啊!”

“儿子伢”就是男孩子的意思。相对的就是“姑娘伢”。男士女士,就是“男将”“女将”。突然想起来上次参加在汉阳搞的一场女子马拉松,跑到终点,有个大叔在路边感叹,“这个比赛都是女将咧,这几好看!”,当时我就笑岔气了。解释一下,“几”是程度副词“非常”的意思。

“刮气”当然就是形容他的美貌啰,而且只用于男性,可以解释为长得好看。如果是玉树临风的那种感觉,会用另外一个词“清爽”,一般会搭配程度副词“蛮”。比如,“我男朋友长得蛮清爽。”

动词的使用也蛮有意思。

如果你在搭车要去某个地方,在武汉会用“过”这个动词。比如,“过武昌”“过汉阳”“过汉口”。我猜想是因为武汉是千湖之城,要去一个地方一般会涉水,所以“过河”的“过”就成了武汉人去不同的地方常用的动词。当然这没有考证过。

最后说些器物吧,有2样大家可以先猜猜,答案我在文末揭晓。

1.“鼓子”

2.“浮子”

3.“浮子酒”

先说“鼓子”,以前会有一些老工匠走街串巷,如果有人喊他补“鼓子”,他就会就地支起家业。我印象中,他们都有一根粗木棍顶着“鼓子”,把“鼓子”原来的底子卸下来以后,再做上新的底子,期间会不停的用锤子锤,声响很大。

“浮子”是每天都会用到的,以前没有天天淋浴的条件。家里会有很多盆子,洗脸一个盆子,洗脚一个盆子,洗pp一个盆子。然后有个把超大的盆子,用来泡澡。所以,一个三口之家最少10多个盆子。当时做盆子的厂,应该蛮挣钱吧,哈哈哈。还记得小时很喜欢高脚盆,木制的,有4条长腿,盆口时椭圆形的,坐在上面洗pp方便又舒服。

“浮子酒”是外婆隔三差五就要做的,每次做一大“鼓子”分给各个小家。不论是夏天冰饮,还是冬天加汤圆和鸡蛋煮沸,都非常的美味。外婆还有一项当时让我们都流口水的技能是做豆浆。那时候,没有豆浆机,家里有个石磨子,泡过的黄豆放到磨子的中央,然后转动磨盘,压出白白豆浆,将豆渣分离出来,然后在锅里煮沸几次就可以喝了。

说完这些,你猜出来了吗?

“鼓子”就是一种圆柱形的锅,“浮子”是毛巾,“浮子酒”是米酒。


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其方言除了吴语的特征,还融入了不少外来的词汇,这些词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魅力,很有意思。学这些方言词,还能在不经意间背单词呢。

一起洋气起来!

1、“混腔司”

英语中的“takeachance”,意为图侥幸,钻空子。上海人把“take”改成“混”,使得这个词更加生动!

看到只知道混日子钻空子的朋友,就来上一句:“又来混腔司了,侬想混啥格腔司啦?”生动形象,真有点佩服早期的洋泾浜老乡。

2、“撮克”

“撮克”这个词有争议。有人认为就是促狭,但也很可能来自洋泾浜英语“trick”。Trick,意为骗局,诡计,恶作剧,与促狭的意思其实差不多,上海人爱讲的“刁钻撮克”,有可能来自洋泾浜英语上海话“刁钻trick”。

3、“泰拜”

一句,“格个人泰拜勿啦”,几乎是上海人对什么人很糟糕的定论。“泰板”这个词如果来的呢?如果用当年不列颠腔来说英语“toobad”,上海话的“泰拜”就非常接近了,所以“泰拜”应该是洋泾浜英语的“toobad”,意思上也能对得上。

4、“泼斯”

应该就是POSE。英文的“泼斯”的意思不必多讲了。但上海人会把那些自己看了不爽的人也用不屑一顾的口气称为“泼斯”,还会加上一个老或小,谓之“老泼斯”,或“小泼斯”,没有老小,就轻蔑地叫为“伊格只泼斯”。大概从前人们拍照都会说一句“摆一只泼斯”之类的洋泾浜。


说起陕北榆林的方言,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袁弘饰)那一口一个额、俺、弄啥么......然而,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榆林人觉得,其实电视剧中有很多的方言与实际的表述还是有一定的偏差的,下面请跟随榆林24小时来了解一下正宗的“榆普话”。

榆林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所以榆林方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非常复杂。绥德、米脂地处榆林中心,因而榆林方言又以绥德、米脂方言最具有代表性。”所以,今天答主分享的榆林方言大部分以这两地为主。

在榆林当地,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叫:拦羊嗓子放牛声。正如同信天游一样,在榆林方言中,‘’吼喊‘’奠定了基础的方言音调,很多话都是靠着吼与喊表达出来的,那么我接下来看一下,榆林方言中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表达。

1.嚎(háo)

【词义】:哭

【举例】:老娘活得好好的,你嚎什么嚎?

2.杂求势兰(zeqíushìlān)

【词义】:没用了,没办法了。

【举例】:杂球势兰!手机没带,也忘记看了!

3.哈七搅

【词义】瞎捣乱

【举例】好好的干你的活,不要哈七搅!

4.表(biào)

【词义】不要

【举例】表动我的电脑,我要打游戏!

5.品资裹燕

【词义】形容词,形容人做事拖拖拉拉,不认真。

【举例】王明万这个人品资裹燕的,做事一点也不细心。

6.俊格丹丹

【词义】形容女子长得漂亮,面容姣好。

【举例】榆林女子(女孩)大都俊个丹丹的,很多外地后生(男孩)都想娶回家。

备注:像ABCC类的榆林方言大部分都是形容词,我们经常能在陕北信天游中见到这些词,类似的还有干格巴巴、稳格堰堰、端格铮铮、湿格淋淋、齐格崭崭、嫩格蛋蛋、白格生生、蓝格茵茵”等。

7.昏三葫芦

【词义】晕头转向,找不到方向。

【举例】没睡醒,昏三葫芦的,你让我去哪找村长?

8.réi

【词义】这歌词比较特殊,既是一个拟声词又是一个感叹词,可以表达惊叹、感慨的意思。

【举例】réi~~~(声音持续3秒)天上的那个飞机真大!

9.害不哈

【词义】榆林方言中,使用率高达80%的一个词语。译为:不知道、不懂

【举例】

A:刚才舞台上灯光照射的那个杀马特是谁?

B:害不哈

A:害不哈?那你刚才看的是什么?

B:快表说我了,你昏三葫芦的自己不会看?

10.展展接吃上一顿

【词义】放开来,狠狠地吃一顿饭。

【举例】两天没吃饭了,一会儿要展展接吃上一顿。

以上为答主整理了榆林方言中一些简短的方言表达,我们能看到,榆林方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一套自己独特的造字规律。语气词、形容词、名词、感叹词等都与陕北榆林人一样非常豪迈粗犷,同时富有地方黄土色彩。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一段正宗榆林方言语段,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宇宙无敌超级进阶版】

戏台台哈的老婆老汉们!表慈蹬蹬地杵在山茆茆上,有凳凳的坐哈,么蹬蹬的个旧哈,呲迷拉笑,端迷脱笑的,三岔湾人杂球势兰,就你们这几个人了?

最后,真诚地邀请全国游客来塞上驼城,九边重镇——榆林,实地感受淳朴的陕北人!


武汉话,属西南官话湖广片,有武汉老城区方言和新城区方言之分,但大体相同。有小道传说,武汉的黄陂话还差一点被法定成普通话。

武汉话没有翘舌音。和北方大量的翘舌音相比,武汉语音中几乎找不到:zh、ch、sh这些翘舌音。还有,武汉话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不说后鼻音,“陈程”不分、“身生”不分、,“真争”不分,都读前鼻音。

我从小到大,印象中武汉话里面用得最多的有这些:

板眼(=本事)苕货(=笨蛋)

“他屋里的伢那才叫做有板眼!语文数学都考一百分,哪像你个苕货..”这都是我们小时候常听到的的,“别人家的孩子”的武汉话版本……

信了你的邪

“I服了YOU”的武汉话版本。“我信了你的邪,你红得像个蕃茄……”

鞋子——孩子

上班挤公交,武汉嫂子一句话,把外地乘客吓一跳,她说,“莫挤了,我的孩(鞋,武汉话念孩)子掉了”。

过早

武汉话管吃早饭,叫过早。熟人见面打招呼:“您家早,过早了冇?”

你吓(念“hé”,在武汉话里与“黑”同音)我

这是武汉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与此关联的还有口语:非洲伢的爸爸—吓(hé黑)老子;非洲爸爸跳绳子—吓(hé黑)老子一跳。

拉瓜(=脏)

我觉得这个算最经典的武汉话独有的词了,拉瓜(=脏),“你看你莫样这拉瓜撒,几天都冒洗澡了!”

闹眼子

闹眼子,两个词是有区别的,闹是动作是指在做。闹眼子的含义大为广泛,但总的来说可以归结出两种含义:一种是不诚信、欺骗;另一种是胡闹、瞎闹。根据这两种意思我们可以得出,所谓眼子是指一切不诚信、欺骗和瞎胡闹的事。比如说:“你莫看他说得热闹流了的,他总是闹眼子。”

挑土

“来来,帮我挑个土。”指暂时代替某人做某事。来源于麻将。因为打麻将又称修长城,打麻将手气不好时让人替打几把,好像帮人家挑土一样。后来又扩大到的士司机换班以及帮人做事了。

怀货(=水平差的人)

“你么样勒怀啊?一上场子就悚了,个怀货伢。”这是揶揄别人水平差,镇不住场子的意思。

撮虾子

指偶尔赚点小外快,撮(音戳),如:戳来戳去冇(音同“冒”)戳出么名堂,比如:“他晚上喜欢出去开滴滴,撮点把虾子”。

起篓子

撒网捕鱼后,起网时捞起很多鱼。形容一下子发财了。“我一年到头就盼到这两天起篓子,莫来烦我。”

岔巴子

喜欢插嘴、插一脚和多管闲事的人。“我又冒跟他说,他个岔巴子不晓得么回事,也跑得来了。”

扯皮拉筋

纠缠,扯皮,一直搞不清楚,为点小事扯来扯去。

屁、尖

这两个词意思都是说小气。“他蛮屁。”“他不晓得几尖。”

送到(念“倒”三声)六角亭去

说谁精神有点不正常:“把他赶快送到六角亭克。”因为六角亭那里有武汉市精神病院〜〜

(白露:武汉土生土长的整理师。)


海南本地人讲的是海南话,属于闽南语系。一些发音和词汇非常有特色,举例如下:

马马:赶快的意思,例句:马马走,快迟到了。

替啦:语气助词,表示惊讶、感叹等,起到一种强调作用,例句:替啦,这件衣服这么土气。

鸡杂:表示臭美的意思,例句:你真是鸡杂。

假精:意为得瑟,例句:你少假精了。

白直:形容一个人心直口快,一根肠子通到底。例句:他这个人很白直。

黑青:意思是很凶悍,例句:这个地方的人很黑青。

倒丁:形容一个人做事没有条理,不循常理,通常用于骂人。例句:你是倒丁的么?

色水:面子的意思,败色水指丢脸。例句:有钱就色水,没钱就败色水。

三百公:指会算命作法的人。例句:他们村有个三百公很出名。

铁达鸡:指叫化鸡,叫化的海南话发音听起来就是铁达。

溜:一种语气助词,例句:去吃饭溜,吃完饭我们去K歌溜。

捞:表示不可言说的厉害,比如捞妹。

款:表示装模作样,搞派头,装有钱,有时暗讽年轻人演技炸裂。例句:么米款正牌好的。

风台:即台风,海南话中有些词是颠倒过来说的,除了风台,还有发鲁底,即打你死。

头毛:指头发,例句:你该去剪头毛了。

麦:指年轻女子,例句:麦啊,这个绿橙多少钱一斤?

定安娘,文昌倌:指定安的女子,文昌的男子,比较能干,类似于内地所说的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海南话中保留了大量古文言文词汇和表达方式。据考证,现代汉语中声母的j、q、x,在古代发音为g、k、h。海南话中鸡的发音,就是g的声母发音,而球的发音,声母为q。在古汉语中,走是跑的意思,行才是走的意思,海南话中常说马马走、花花行,意思分别为赶紧跑,慢慢走,走和行,也同样分别是跑、走路的意思。海南话中把眼睛称为“目”,而目字在古汉语中即为眼睛。海南话所属的闽南语系,接近于魏晋至唐朝时期的古汉语,有人戏言,如果李白在当代复活,可以直接对话闽南人。


问:你所在城市的方言中有哪些有意思的表达?

答:“侠们是嘛个的日头!”如果你来到合肥,想让本地人教你说一句合肥话,那么这一句基本上是属于合肥话教学的“入门级”例句了;如果你想学的深入一点,那么合肥人会给你端上“老门鸡”——“从肥东到肥西,买了一只老门鸡,拿到河边‘死’一‘死’,除掉骨头就是皮”;如果你再想进阶一点,那么合肥话RAP《挖芋头》就非常适合你了:“嘛个早上村东头集合,男的带锹,女的带筐,家侠们带绳子,趴拖拉机,骑木特车,拉板车到白水坝挖芋头……”。就想问你,听得懂么?

合肥人经常戏称自己的方言“土”,但是“土”也有“土”的韵味。在合肥方言中,“侠们”就是“小孩”的意思,“侠们是嘛个的日头”,是一句饱含对于下一代深情的话语——孩子们是明天的太阳。合肥人人人喜爱的“老门鸡”就更是有意思了,这是一个“买老母鸡”的故事——从肥东到肥西,买了一只老母鸡,拿到河边洗一洗,除掉骨头就是皮。这个顺口溜里充满了合肥人独有的诙谐,要知道,合肥的老母鸡和鸡汤是全国有名的,但是合肥人就是喜欢这个“除掉骨头就是皮”的说法,如果找一位合肥人给你读一读这个顺口溜,这一句会是非常有韵味的。

在合肥,自行车不叫自行车,叫“kanglang”车,摩托车也不叫摩托车,叫“木特车”,有种茶杯叫坝缸(带把的搪瓷杯),“你好厉害”叫“你好烈”,“你很赞”叫“你很过劲”,“炫耀”不叫“炫耀”叫“煽精”……如果要列举合肥话中有意思的表达,那真是数不尽。如果大家真的对于合肥话感兴趣,那么到合肥来生活一段时间,就更能够体会到合肥话中独特的韵味和趣味了。


长春最有意思的方言不是“这疙瘩、那疙瘩”的东北话,而是“大回小回”。大回是左转,小回是右转。不光在东北,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称呼。

长春曾是伪满洲国的首都,当年受日本文化影响较深。大回小回是从日语那里沿续下来的,现在日语中也有‘大廻り、小廻’的说法。当年伪满洲国时汽车是靠左侧通行的,所以向右转叫大回,向左转叫小回。现在我国靠右行驶,则大回对应左转小回对应右转。

民国时期有张老照片,照片中有两名士兵在十字路口中央站岗,背后马路上是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左大回,右小回’。这成了大回小回用法的最佳佐证。

如果你来长春做客,打出租车的时候,一定别忘了说大回小回,这样司机就不拿你当外人了。因为在长春打车,哪怕是吉林省口音,不用这叫法,也会被看出不是长春人;用了这叫法,哪怕不是东北口音,也会被认为是久住长春的。

现在大回小回俨然成了长春的标志:广播FM100.1里面有一个“大回小回”的说车栏目;长春本地还曾经有一个专门的汽车门户网站,叫大回小回汽车网;长春还有一家餐厅,也叫大回小回,这是一家融合菜馆,外地人可以尝尝他们家的椴树蜜锅包肉。


成都话是西南官话里最具代表性的口音了,但仍有部分本土方言很多非本地人听起还是有点“打脑壳”。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成都方言,不看注解,你能看懂几个?

干歇儿——就是竹竿儿,很瘦的意思

对识——介绍两个人认识

本等——举个栗子,这是我们本等的事=这是我们分内的事

鸩人——整人

散谈——开玩笑

亸神——不修边幅,邋遢

称展——帅气,一表人才

舌家子——吝啬

丙蹦——乒乓

嘎嘎——肉

该背时——活该

莫来头——没关系

吼头——里面

开腔——说话

川川儿——中间商

耙耳朵——怕老婆

相因/欺头——便宜

丁丁猫儿——蜻蜓

登独——壮实

归一——妥当

过孽——打架

米毛——眉毛

洗白——完蛋

鼓捣——强迫

打豁嗨——打哈欠

摆玄龙门阵——指毫无事实根据的瞎吹

打平伙——AA制

丁到了——吃多了

雀欺头——打望

火炮儿/窑裤儿——内裤,指三角裤

腻瓦瓦——关系好,如胶似漆

白垮垮——形容食物不辣,没味道

干傻傻——形容食物没油气或没水分

甜鬼鬼——形容食物偏甜

扯把子——撒谎

筛边打网——不务正业

秋眉秋眼——病态

疯死麻木——激情

鬼迷日眼——怪,奇怪

扑丘闷弦——丰满

眼神勾兑——凝望

唧唧哇哇——啰嗦

闹咋嘛了——喧哗

怂米怂眼——low

鸡叫鹅叫——嚷嚷

霉铺烂渣——萎靡不振

鬼眉鬼眼——猥琐

嘘风打哨——虚张声势

打野招呼——搭讪

惊风火扯——急

煽盒盒儿——搞对象,耍朋友

打滚青年——混混

鬼画桃符——乱涂乱画,也可以形容字写得难看

打不上眼——看不上

搞不伸抖——没弄懂,没明白

雀麻大黑——很黑的意思

白四拉垮——寡淡

巴心巴肝——真诚

瓜兮流了——傻

扯慌LIA白——欺骗

不存在——没关系

披披妹(儿)——刘海儿

鬼火冒——生气

飞叉叉——快

冲天炮(儿)——马尾

不落教——不守规矩

扯横筋——不讲道理

搭飞白——搭讪

塌雪——挖苦

欢迎大家继续接龙,说出你知道的有意思的方言,不管是成都的方言还是你家乡的方言。


原始地址:/shijie/1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