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如果去偏远山区支教,你愿意吗?父母们支持吗?

去是为了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能够有人才支援各地区,当然要竖起大拇指,但往往大家都舍不得。


一般自己认为自己会怎么样和真正面对这个情况会做出的选择可能会有点出入。

所以单是这样想想的话,我觉得如果是去支教几个月我挺愿意的,如果是一两年甚至是长期扎根在那里的话我觉得我很难做到。这是我现在目前的想法,当然也可能会有体验之后反而愿意献出自己的行为。

(轻喷)我只是觉得如果你没有真正面临那个情况,恐怕什么想法现在都是未知的,说能做到的可能做不到。

相信每个年轻毕业生刚迈出校园都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恨不能抽出所有时间去打拼自己的天下,虽然去偏远地区支教能收获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在这个比较物质的社会,精神财富显得珍贵却容易被人忽视。

再者,每个人面临的情况也不一样,有人需要快速成长好支撑起自己的家,有人从小娇生惯养根本适应不了偏远地区艰苦的环境,总之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们要为那些奉献自己的人鼓掌,但没必要去苛责其他人。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讲,自己的子女要比偏远地区的孩子重要的多。人之常情,血缘这个纽带就注定了我们必须得是父母的偏爱,承受爱的同时也必须承受其他的负担。且不说偏远地区各种条件比较落后,气候可能也与我们不符,最重要的是去支教的大学生的安全能不能保证。我想这就是所有父母的底线,你必须得好好的。不是所有的偏远地区都民风淳朴,不是所有的偏远地区都存在可以接受的医疗环境,等等等等。

父母们的不支持我们必须理解,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也都弥足珍贵,那些奉献自己去支教的好人也定会平平安安,得到好报


自己愿意,父母不一定会支持。


感谢邀请

这个现在大多数家人还是支持的、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选择去、毕竟这是一种锻炼而且也能给山区的孩子们带去好的教育


我们这边有资格申请支教的最低骨干教师,要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刚工作或者水平一般的都不给你去,怕你去给地区丢人


太偏僻了也不行,所以,国家正在搞集中办学制度,不然,太偏僻的村小学真的没人愿意去


这个要看每个人的想法和个人的经济条件。如果是我呢,我就愿意去锻炼一下。也可以帮助一下山区儿童。


去不去,父母家庭和自己是第一优先要考虑的,要首先为父母着想,为自己发展着想,去不去,不缺你一个,比较在当下的形势下,很大一部分官员领导吃香喝辣从不关心这些,但这些却没去深入解决。梦想很高,但要脚踏实地,


上山下乡


今年就要毕业了,我倒是愿意去支教也想,但就是怕父母那边不同意


大学生去偏远的学校教育这个我很赞同,但是如何去呢?首先我感觉应该是跟教育部门申请,然后这个其实去偏远地区教育的话,第一,这说明这位教师对我们中国偏远地区的那些孩子特别关心,处于这种心态,我感觉教育部门肯定会审批,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会去,但是我没有那种学历,如果是父母的话,只要我想去,我会有一定的说服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说服他们


作为父母,我不愿意。私心让我想把孩子就在身边。


结合我个人成长环境和家庭条件而言,我是不愿意去的。因为我在农村长大,就是在贫困山区的苦难中成长起来。

我的父母不会支持的,因为家庭需要一个更好的经济条件来支撑。


如果是刚毕业的话,我是愿意哒,只是父母可能不同意。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也是不会同意哒,自己孩子好不容易上了个大学,读了四年书,怎么能去偏远山区呢。

父母之间其实会攀比的,比这比那,孩子的前途是他们最最关心的问题。

你支教一年,他们可能不会反应剧烈,你支教个几年,一年还见不到几面,工资还很少。

几年时间,大学毕业的同学们的差距就出来啦,父母朋友的孩子也是光鲜亮丽的回家。然后看你还是朴素的穿着,会很是失望,一脸憔悴,一家的裂痕就产生啦。

我相信这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自己的意愿,有时候会受到很多外在的人为的因素影响。


题主没有说清楚,这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是师范毕业生吗?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及没有实习经验,光凭着特长或一腔热情就去支教恐怕不合适吧。

其次,如果具有支教资格的,这个支教有没有年限,是多长时间?支教结束后还当老师不?如果只是支教一年两年,支教完后是继续当老师,那么这个支教的经历,对于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无论是经验上还是资历上。

如果支教后不再当老师,那么把支教当成一种生活的体验,培养一下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以后教育线以外的工作也很有帮助。

如果是师范毕业生,已经有了工作单位,建议先稳定下来,多教几年有了更丰富的经验再去支教;

如果不是师范毕业生,又很想当老师,又具备当老师的资格,想去支教体验生活,也未尝不可,但需要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有奉献精神。

作为父母,如果觉得孩子独立性比较强,孩子自己也很愿意当支教老师,应该支持。


若水有话讲,和你不一样。

愿意不愿意,看情况吧。主要从家庭情况考虑。

家庭情况一般

就以我为例,毕竟我不是靠理想过日子的人,家庭情况在哪摆着呢,实力也不允许我这么高调呀,要不要去?我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工资待遇方面:工资待遇如果比较高,应该可以去,父母也会支持。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有成立家庭,需要面对买车买房的压力,偏远地区牺牲了自己生活的便利,很大一部分是为自己积累财富的,支教可以谈理想,但对象可不会和你谈理想,面包还是要的。国家也是这样做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完善老少边穷岛等贫困艰苦地区教师待遇政策,依据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做到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

二.升迁机会方面:如果工资不高,但如果支教可以有后续优惠政策,考虑去,比如有些学校对于支教的大学毕业生保研,有些国家单位招录时优先考虑支教人员。如下文:

1.原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考虑接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县、乡各类事业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也应该拿出一定职位专门吸纳这部分毕业生。服务期满自主创业的,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

2、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2年以上,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3、各级人事部门要为“三支一扶”大学生建立专门的人才库,广泛收集各类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动员各类用人单位接收“三支一扶”大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帮助其落实就业单位。

4、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有接收单位按照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其职务工资标准;其服务期限,计算为工龄。在今后晋升中高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

三:职业成长方面: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学经验不足,教育水平不高,如果当地政府或国家能提供实质的教学支持,比如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或者各种优质的培训,比如教学技能培训,教育理论培训,心理培训,沟通交流培训等等。利于以后的职业发展,可以考虑去。

家庭经济情况殷实

这样的家庭,不用为自己的物质生活而奋斗,比较理想化,正好国家也在号召这个偏远地区支教,我是非常支持去的,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通过艰苦的生活环境,锻炼意志,还能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还有利于自己未来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我还是给一点提醒的,1.你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支教环境的恶劣性,住宿环境可能非常差,饮食可能非常单一,交通可能非常不便,教学资源可能非常简陋。

2.极个别支教区域的家长和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学生还好,最多是知识不老,上课纪律差,但遇到不懂事的家长,让你头疼的要死。穷山恶水出刁民,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文化程度不高,而贫穷落后与封闭造成他们急功近利、短视贪婪、极度自私和饥不择食。尤其是女性最好别去,容易吃亏。

3.有些支教的地方政府对教育不太重视,而且他们认为支教的人不会长时间待,所以他们对你教学基本不会有太多支持,一切都要靠自己解决。当然你如果从另一方面说,这也能锻炼你的教学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些支教的地方教学方式单一,你的各种教学理念可能无法实施,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不支撑你的教育理念。

理想和现实永远有距离。抱着理想去,充分想到各种困难,用足够的勇气面对,守着寂寞和平淡过,用最大的激情和毅力工作,发挥所有的能动性教学。那么你的能力将得到很大提升,你的境界和视野也变的更宽广。

我是若水,只为遇见你。


去支教毕竟是一件光荣的事,我是愿意的。我父母也不会反对,但是前提是在有男朋友的情况下,而且不会希望环境太恶劣。但是如果实在没有相对较好的环境,商量后也可能还是会去。


就我个人观点的话,我觉得可以去,但是我父母不会同意我去。每个人想法不一样,想去偏远山区支教,为孩子做些好事,那是好事情。但是大多数父母不会同意的,他们希望你在城市安心的发展,然后离他们不远,这样有时间可以多陪陪他们,毕竟以后他们老了,也需要亲人的陪伴。当然有的父母支持的话,我觉得是可以去的,为孩子们多做些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我个人感觉我不愿意,因为我有爸爸妈妈需要我照顾,尽管他们支持我,我也希望留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


我就在偏远山区服务,根据自己实际需求,和自己个人考虑,比如恋家,走远了反而有时候对自己有些伤害,相反在支教过程中你会获得不一样的经历和体验。


原始地址:/shenghuo/1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