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电子教案应不应该算备课?

还用问吗?

仅如现在020学习、工作、生活常态化时代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教法、教材、教师,是教育培训的现代化、国际化形态……


算啊



与时俱进,手抄教案已流于形式!


电子教案应该算备课教案。

首先我们应明确一个概念,教案是什么?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工具的运用,对教学内容进行的一种设计方案。简单的说,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至于采用电子教案还是纸质教案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纸质教案更好吗?显然不是。从教案的格式和内容上看,电子教案和纸质教案可以没有任何区别,但是,纸质教案在操作上却存在一个最让人头疼的缺点,那就是不便于在原件上修订。经过修订的纸质教案更像涂鸦。相比之下,电子教案的优点很突出,便于修订,便于存档,便于分享等等。

信息化时代来临,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纸质教案可以用,但不应该作为对教师制作教案的要求。


科技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便捷,用在教育上把老师从繁重的手写教案中解放出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利师利生的好事。


不是算不算

那根本就是


这个肯定是算的,因为现在的学校基本上都有配备电子投影设备,只是单纯的板书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吸收的需求,现在很多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来给同学们展现,会更加深刻,他们也会更加喜欢,因此,电子教案也算是一部分,但是纸质版的也不能少。


肯定是教案,哪怕是下载的,他也要反复揣摩和学习。有些人管理跟不上,就采取老一套的方式束缚人,肯定是不正确的。


备课是一个动词,你说的备课其实就是教案。到底算不算教案,可以先看看教案的定义: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里面说了,教案是为展开教学活动而设计的教学文书。文书的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的。在电脑还没普及的时候,大部分的教案都是纸质的,有的是手写,有的是集体备课后打印,然后由教师自己进行圈画批注;现在个人电脑普及,也提倡信息化教育了,电子形式的教案自然也就成了备课的主要形式了。

其优势很多:1.节约纸张。2.便于修改。3.便于共享。4.便于转成学案课件。5.便于集体交流完善。再加上目前大部分学校都用了电子黑板,启用了校本资源库,电子教案的优势就越发明显。

只要是为了教学而准备的方案,不管是什么形式,都应当是“教案”,不应该区别对待。贵校之所以不把电子教案当做教案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原因:

电子教案不如纸质教案方便检查,还要开电脑,还要双击打开,翻页查看。

电子教案都存在硬盘里,没有实体,远不如一摞摞的教案更有视觉冲击力,更有面子。

电子教案太容易传播了,一个人做好,一拨人受益,改改名字就行,领导不放心啊!

我还记得的在以前的时候,我们基本要准备两个教案,一个教案是上课真正能用到的,往往会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整。一个就是用来应付检查的,写上老半天,就为领导看上几秒钟,然后盖个章。

我们苦不堪言,整日里手写教案,哪有时间研究教材去备课啊!奇怪吧,教案写了,课却没备!

我想,电子教案算不算备课的问题,其实就是应不应该减轻教师负担的问题。为教学而备课时老师的责任,再苦再累,也是责任所在,我们不去抱怨。但是,为应付检查,为了面子工程,让我们手书教案,就是一种负担。省下来时间,多挖挖教材,多指导指导学生,这不是更好吗?

有老师下班回到家还在准备明天的课件,第二天一早起来,就去整理他的教学资料,这不是备课吗?

领导们总有些心结:老师太轻松了,教学就一定搞不好,只有让教师忙碌起来,才能让自己心安。于是乎,手写教案、写详案,成了他们自我安慰的法宝。

相信未来吧,我的朋友!


作为一线教师,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老师的电子教案不应该算备课,只能算作初备。

不是否定电子教案,而是说单纯的电子教案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工作需要,也无法满足自身能力提升的需要。

什么样的电子教案算是备课

1.将电子教案文档打印成纸质,并成册。

2.每一篇打印教案上,必须有手写的复备痕迹。

理由一备课无法一次成型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写教案的一般过程是这样的。

1.研究教材、2.研究学生、3.研究教法、4.设计教学过程、5.设计练习及反馈、6.教学反思

即使经过教研组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教案,也不是完美适用于每位教师,每个班级的。所以在教案初稿形成后,每位教师还必须对教案进行一定的修改,才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求。

理由二电子教案无法及时修正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能会有动态生成的内容;可能会有超出备课预设的情况出现;可能学生会提出你没想到的,值得深思的问题;也可能你自己会突然产生改进教学的新的灵感。

如果是纸质教案,教师随时可以用笔记录下这些心得、反思,或对教案进行实时的修正。而依赖电脑、手机等终端才能使用的电子教案,在这方面是绝对没有优势的。

结论

所以,在一般的学校管理中。会要求教师将电子教案打印成纸质教案并装订成册,同时要求教师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带纸质教案进课堂。就是为了让老师们在进行教学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对教案进行修正。或者有什么新的想法去对教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这样,既能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又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我原来也是一位高中数学老师,一线十五年的教学经历,目前市面上没有一款真正意义备课软件,大部分是电子教案,只是将纸质的备课变成了电子表格式的备课,然后还需要制作授课课件,这样费时费力!这种电子教案就没什么意义,老师也可以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完成教案,所以部分学校是不认可这种电子教案的!

我结合一线教师的备课痛点,自学编程历时四年开发了一款备授课系统,2018年成果立项为国家级课题。该系统备课端实现一次备课同时完成教案和授课课件,极大的减轻教师备课负担!授课端与备课无缝对接,授课更方便!目前该系统已在一线试点应用,受到一线教师的高度评价,在试点应用的基础上,我会不断完善,希望次系统能为一线教师切实减轻负担做出一点贡献。


首先要肯定的说,自己制作的电子教案就是备课教案!

当然有些地方的教学主管部门或许有点死板教条,还是采用传统的备课教案模式,规则的制定者掌握主动!!电子版转纸质也不是很难!


电子备课也是时代的产物,现在还让老师手写觉得不大现实。据我所知,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是采用电子备课,可能对新教师有不同的要求,要求手写。电子教案应该算备课,不过我反对电子备课单纯的从别人那里复制过来不做修改就套用,因为不同的班级实际情况不一样,而且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也不一样。可以在参考他人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并做修改,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备课。当然,完全原创更好,但一个学期全部自己原创备课可能性不大,建议一周一个教时精备。对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完全复制电子教案,不去熟悉教材,按教案教,或者电子教案只是应付检查而已,备课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算!时代变化,电子教案可以大大减少备课的时间,也更利于管理,可以弥补传统教案的低效率问题,ppt,动画可以直观演示一些抽象的问题,这是传统板书不能完成的任务。


应该算。因为电子教案更先进更完美。


一般情况下,老师的电子教案算老师的备课的。

当然,这里还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

1.这一份电子教案,是不是全部是你的原创?

如果全部是你的原创,自然算是备课的,要计入老师的备课数量。但事实上你怎么去证明全部是你的原创,而不是网上下载下来或者别人那里拷贝来的呢?学校又怎么能够核实你是自己原创的电子教案呢?

正是因为学校无法核实你是否自己原创还是复制粘贴的,所以很多学校其实不把老师的电子教案算入备课数量里面。

2.正常备课,请遵守学校的相应规定。

学校管理当中要求教师实行电子备课还是手工备课,并没有统一的政策要求。因此电子教案不算入老师的备课数量,只要事先有这样的规定,这种规定就无所谓合理不合理。

作为老师,重要的是要遵守学校相应的规定,适应这样的规定。

学校的管理要求没有十全十美的,更无绝对的合理的。

3.电子教案只是上课教学的辅助。

很多学校现在已经允许电子教案,有些电子教案或电子备课,并不仅仅只是用电脑打印代替了手工书写,而是已经包含了课件PPT、学习用的视频、声音素材等材料,能真正起到辅助教室上课用,这样的电子教案才算是新时代的,适合教育发展需求的。

如果你只是用复制粘贴的文档内容代替了手工书写的教案,确实不应该作为备课的数量。

教育备课也需要创新,更需要自己的原创精神。


备课是老师的一门必修课,备课是否充分直接影响你的上课质量,所以,课前认真备课是毋容置疑的。

以前,当多媒体还没盛行时,老师的教案都是手写的,也一直延续至今,而上级来检查教学工作时,教师也必须提供你的教案。

随着多媒体的普遍运用,越来越多的老师上课用多媒体讲课,那么,上课的备课内容就是电子文档,所有的备课内容都是在电脑里完成,而且,网上的备课资源也十分丰富,给老师的备课带来了很大一部分便利。

而问题也出来了,很多老师备课只是做了电子文档,就是题主说的电子教案,没有再把它整理出来,抄写到教案本上,当上面来检查时就会说老师没有手写的教案,甚至不承认电子教案,这样,学校也就不承认电子教案。

出现这种情况,源头在于上面的管理要求。如果学校或教研室要求老师用手写教案,还是必须手写。仅提供电子教案或打印出的纸质教案只会让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认为你的是抄袭,所以,我们还是要把电子教案用手写出来比较好。

网上备课做成电子文档或手写的纸质教案都应该是备课的文档材料,应该算老师的备课量。只是各地要求不同。通过手写,也更能体现一个老师对备课的重视,起码领导是这样想。对一份优秀教案,必然要求我们大量翻阅参考资料,结合本班情况实际,写成教案,而且上完课后还可以修改完善,写好课后反思,以便日后整理总结。

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必然是重视课前备课和上课授课的质量。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备课,上课才能来去自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功底。


老师有电子教案算不算备课?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就像一瓶“五粮液酒,有三种可能:①纯粹的假酒;②以次充好,假冒五粮液;③正宗的五粮液。

言归正传。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备课是教师教学之前的基础性、重要性工作,是用一定策略、方法,把教学内容和对象(学生)有机结合的预设过程,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

而教案只是对备课的物化,即一种外在呈现,或者说教案是形式,备课才是内容,理想中的教师,尽量让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对于不同教学内容或不同教师来说,教案可能千差万别,但认真深入地备课却是共通的。

对电子教案的看法

不管是纸质教案,还是电子教案,只要是老师辛勤劳动的成果,都应该给予认可和肯定。相比于纸质教案,电子教案更方便保存、修订和与同行分享。

有些地方不认可电子教案,主要是因为它更容易作假,敷衍应付——不认真备课,通过在网上复制粘贴,很快就完成了一课或数课的教案。这样一来,认真制作电子教案的老师就受到牵连和打击。当然,纸质教案也可能采用拿来主义。

教学管理者也很无奈。不检查,可能被指管理松懈,不作为,更担心教学质量滑坡;要检查,备课又难于跟踪量化,只有检查教案——这往往又要承受形式主义的指责。

教案是辅助老师课堂教学的,而不是供他人检查的,否则,就是剑走偏锋。

教学改革之所以难,由此可见一斑。有人说教师工作是良心活,或许有道理。有良心的老师更注重备课,而不是教案的定等评优。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我是一名高中老师,对你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电子教案应该算备课数量。理由如下:

1.电子教案与纸质教案相比具有优势。电子教案(含课件)更适应当前的信息化教学条件,课后还可以分享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

2.电子教案可以不断更新内容,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约纸张,降低成本。

3.电子教案可上传到校园网上资源库中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主张学校检查教师备课可将电子教案与纸质教案结合起来,只要是老师自己制作的而不是全盘下载他人的教案,都应该算备课数量。如果学校只是一味的强调纸质教案重要,就会促使一些老师为应付检查而大量抄写教案完成任务,实际上自己讲课并不使用这样的教案。这样就达不到检查教案的目的。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后使用电子教案会更多,希望各地学校改变传统观念,让电子教案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你的关注。


原始地址:/shenghuo/15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