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背诵过的课文,毕业多年后你还能背诵多少?

岁数大了,都忘了!


从表面上来看,大部分都忘了,除了一些经典的片段。但是这并非说明当时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

你今天的一言一行,气质风度,行为举止,都是你之前所有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进经历过的事情所雕刻出来的,当然,也有你背诵过的古诗词。

所以不是真的忘记了,而是融化在你生活中了,形成了今天的你。


六十多年前背诵的小学课文现在依然可以背下去。


还真不多了。小学那种鹅鹅鹅,悯农,望庐山瀑布,石灰吟,沁园春雪那些简单的不算,就剩下比较流畅好记的一些诗文了。比如《木兰辞》、《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国殇》等。

那些如《出师表》、《项脊轩志》、《少年中国说》只记得只言片语了。


看到这个问题,心里一颤:青涩的少年時代仿佛就在昨天。虽然已远去了三四十年!

凭心而论,小学时期,有两篇首记忆深刻:①为管桦先生的《小英雄雨来》。“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随着知识的积累,还知道了其修辞手法一一一一拟物。文中内容,现在当然记不全了。另一首《七律∞长征》,老人家的大手笔,更是心心念念,陪伴至今。

上世纪80年代初,阶级斗争这根弦,渐趋松弛,拨乱反正之风气,已居中心。但开国领袖作品强势劲头不减,依然傲视群雄:初一语文开篇就是:《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寥寥几笔,共和国初建的喜悦,,各民族团结的氛围便跃然纸上。有统帅将令在先,众家英豪纷纷摩拳擦掌,亮出十八般武艺。郭沫若先生一向独具慧眼,热情浪漫,跑到《天上的街市》赶场去了,至于到底买了些啥宝贝回来,听说他不愿详谈,最吓人的,竟把流星当作灯笼给扛回来,玉帝老儿气了个半死。陆定一他们红星纵队胆子也大,敢翻越《老山界》,夜宿山上,见山下有人送饭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半夜风大,军毯裹在身上,依旧睡不着,革命的的征程,实在不易。如此这般,地下的先人也着实憋不住了,为后人锦上添花。汉代的范晔,可能性太急吧,忙中拉出他的《乐羊子之妻》,为成就丈夫学业,劝其七年不得回家;家无男丁,让盗贼盯上,救婆母而自刎。此女做法虽极端,但不失刚烈之气。宋朝范成大,老先生志归故土,田园牧歌乃终生坚守: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他的同门本家范仲淹,比他心胸大多了,西北戍边之余,还整了个《岳阳楼记》,刚毅之中见清雅,可谓文武全才。唯同朝的岳武穆与之比肩:《满江红》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怀赤子心,激发一代又一代忧国忧民之士!此外,《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名家名篇,显示自己文采与才情的同时,谈古喻今,总结历史的得失,为后世的为政者安上一面铜镜。

此外,周树人先生是无论如何绕不开的。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来,和大家顽皮皮差不多,扒墙头翻蛐蛐儿,爬桑树吃桑果儿,捉了苍蝇喂蚂蚁。只是书念得比大家好。还放了《风筝》,狠狠地骂了《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无情地解剖愚昧与麻木的国人《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房子要塌了,大声《呐喊》,希望唤醒屋中沉睡的人;并开出疗救的《药》方,不经意间,看到古轩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学习了的东西不少,学到脑的东西知多少?且能与实践契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东西又有多少?岁月老了人的同时,庸俗了多数,坚强了众数,成就了微分数!


说来惭愧,七零后,不上学三十几年了,除了会背几首唐诗外,还依稀记得有篇课文是选自《聊斋》中的一篇: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于大宴,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帐,口技人坐屏帐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再往后,就不得而知了,岁月苍桑,今已老矣,感慨万千,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

不过还好,学真得没有白上,不只是识得几筐文字,还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虽然现在活得不怎么样,奔五零的人,却突然感觉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实在好笑,随便生活吧,反正也想开了,过一天,说一天,该吃吃,该喝喝,能跑就颠,兴许还能拾点梦想,落个肚圆,脚一蹬,也算世上不白走一回。


跟随一生!


中小学学过的课文能背的很多,比如,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词,学过的现在都能背下来,小学六年级语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忆尤深,永远难忘。其次,还有初中学过的古文,愚公移山,卖炭翁,黔之驴现在也都会背。


原始地址:/paihang/1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