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婆住在一起,怎样才能处理好隔代教育的问题?

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要在公婆面前摆出一副自己的教育方法就特别奏效特别好的样子,这样做的饭只会使得公婆对我们更加反感甚至在情感上产生排斥感,随之而来的就是家庭成员间产生隔阂产生矛盾,使得家庭呈现出极为不和谐的样子。

其次,要冷静处理,当公婆对待孩子的方式与自己的处理方式不一样时切勿有过冲的语言,这样做只会让家庭造成不和谐的氛围,并会给孩子留下了不良影响。应先冷静下来,待情绪稳定后避开孩子再与公婆协商处理方式。

最后,时而关注公婆的生活起居,为他们添添生活用品或是买些保健品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

总之,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会让彼此知道教育好孩子是大家共同的目标,这样也会有助于处理好隔代教育的问题。


我不知道,也没有发言权,因为我公婆一管不管,都是我一个人在管孩子,打也好,骂也好,公婆一概不闻不问。所以觉得还是公婆参与的好,他们经历的多,年轻父母打骂孩子,不一定对。就像我孩子,今年高中毕业,你会发现,自己很多地方都是错误的,知道父母为什么心疼孙子了吗?就因为觉得,没有什么,孩子一样成长,懂事。不要说老人,我现在这么年轻,如果有孙子了,一样不同意儿子,儿媳妇打骂孩子,顺其自然最好。因为现在的孩子没有几个不懂事的。所以有时候还是听取老人的意见,因为他吃过的盐比咱吃的饭都多,不是没有道理的。我娘家妈没有了,侄子都是我父亲一手带大,男人不跟女人一样唠叨,我侄子现在非常孝顺,懂事,大气。


公婆和我一起住了七年了。我的大孩子今年六岁,以我的经验,公婆住一起,最好分工明确,互相合作,但是不干涉。公婆主要负责生活起居,教育以父母为主。

在城市里,知识分子爷爷奶奶可以考虑兼顾早期教育。最好是爷爷奶奶和父母有共同的学习经历。比如大城市里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学习讲座,两代人共同学习,有助于统一教育理念,少分歧,少矛盾。但是要知道,老一辈容易倚老卖老,不一定听得进去。年轻的父母们最好也别现学现卖,深度沟通。实在不成,只能明确分工。

在农村,如果做不到明确分工,此题无解。


与公婆同住一个屋檐,如何处理好隔代教育是个精细活,各司其职,彼此尊重,才有对话基础。我觉得这样的氛围下,一定要明确,老人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父母坐教育,老人不能插手教育。如果老人做不到这一点,还是像办法分开住把,否则一个都不落好!


和老人住在一起,在处理孩子教育方面是个非常重要的事,年轻父母往往趋于理性,老人,则是趋于感性的,他们疼爱孙辈,往往愿意尽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因此,隔代教育的矛盾自然是一出接一出,而沟通就显得格外重要,试试下面这10条。

1.私聊

当我们和老人产生矛盾后,首先要注意找准组合,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与爷爷、奶奶沟通,那就请爸爸出马;如果是与姥姥、姥爷沟通,就请妈妈出马。

而且,不要把问题搬上台面,一定要找没人的场合私聊。这样,即使老人意识到确实是自己的做法欠妥,也更容易坦诚以对。此外,在沟通之初,年轻父母要尽量先表达对老人的感谢和关爱,再慢慢切入正题。

2.说事实

当发现老人对孩子有溺爱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我们要顾及老人的自尊心,最好从侧面提醒,说话只说事实,而不带批评或任何让老人马上改变自己做法的要求。切不可当众驳斥老人,那样只会伤了老人的心,还让矛盾更加恶化。

3.找对理由

在养育上和老人产生分歧时,不要在问题表面争论不休。如果有科学依据,不妨将反驳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础上。这样既体现了对老人尊重,又容易让老人接受建议。你的理由如果有根有据,老人一定也愿意改变自己的做法。

4.把握时机

教育孩子讲契机,说服老人也要讲时机。如果对方此时心情愉悦,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现这个问题,建议和意见易于被老人接受;如果气氛、场合不对,说服则易遭遇反击,最终问题没有解决,还导致不欢而散。

5.曲线救国

和老人在养育中发生隔代教育重大分歧时,万不可针锋相对,否则问题解决不了,大家的关系还会恶化。当下媒体中专家讲育儿知识和方法的节目很多,可请老人一起看。专家的指导更有说服力,便于老人接受。凡事给对方台阶,大事才能化小。

6.老幼兼顾

年轻父母想说服老人时,往往站在对孩子好的角度去说,但这样的说法容易让老人产生逆反心理:难道我是故意对孩子不好吗?因此,在和老人讨论养育问题时,不妨老幼兼顾,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问题,也许事情更容易解决。

如果遇到强势的老人,你可能无法说服他,他也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误,那么就不妨以柔克刚,让老人体会到因为自己的让步而使你不再为难,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7.转移引导对象

有很多事,矛盾的焦点并不在老人身上,也许只是导火线由老人引发。那么就要冷静一下,掐断导火线,回过头去找真正的矛盾焦点。

8.常谈心

平时多与老人交流,不要总说孩子的事,多多沟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于在双方有矛盾时相互理解和宽容。

9.善意的谎言

很多矛盾,有时候只需一个玩笑、一个善意的谎言就能轻松解决。尤其是对于物质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节俭过来的,当看到为孩子花费过高时,会觉得不值。此时不妨来个善意的谎言,使其安心。

比如,给孩子用稍贵些但是品质高的用品时,不妨跟老人把价格说得便宜一些,或者尽量说是打折、特价、单位发的、朋友送的等等。

10.冷处理

对于老人在育儿上的一些错误做法或说教,有时候不必争个面红耳赤,冷处理反而效果更好。年轻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对老人的指责、不满权当没听见就好了。不过,适当的时候,撒撒娇,表示自己很无奈什么的,老人的气也就消了。


我觉得重要的是态度问题。我发现很多人都抱怨说自己家老人在带孩子时乱教孩子,把孩子惯得不行。而且在跟老人提醒之后,他们根本不听,反而我行我素。其实是这样的,我们来个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老人帮着儿女带孩子。那么我们肯定会想亲手将自己儿女带大的我们怎么会不懂带孩子呢?一辈子在孩子面前都是权威的存在,怎么到你这带孩子就一无是处了呢?

所以,当公婆不可避免的帮我们带孩子时,我们要先学会尊重他们的育儿方式,不要一味的否定,强烈的态度只会激起老小孩的逆反心理。让他们觉得我们知道他们很厉害毕竟把你老公养大成才了嘛。其次通过一些软方式把你想传达给他的育儿知识传递过去。想想你小时候老师和家长枯燥的说教吧,你能听进去吗?多举例,什么隔壁家的张阿姨怎么带孩子的、我同学的爸爸怎么带孩子的。就像小时候我们听过的隔壁家孩子的故事……或者就像他们疯狂给我转发养生微信小文章一样,我们也转发一些育儿专家的文章给她们。总之跟老人斗智斗勇吧!


我正是我目前面临的问题,真的很头疼。婆婆是个特别执着的人,而且特别坚持,从来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比如把尿问题,一岁以内不吃盐等等,我现在就是每天早上起来给孩子把早上和中午的饭做好放冰箱,晚上的饭下班自己做,没办法自己的孩子自己辛苦一些


跟公婆住一起,在一起带孩子,就不可避免会出现矛盾。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方面,老人有老人的看法,有他们认为好的方式。而年轻人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总觉得自己懂得多,看的清,从书上网络上学习的东西比较现代,比较先进,所以互相看不上彼此的方式方法,矛盾自然就出现了。

面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彼此的态度问题,大家态度都好点,沟通的时候注意一下用词用语,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这样还是不能解决问题,那可以分工合作,双方的事情分清楚,谁来管孩子的生活,谁来管孩子的教育,不相互干涉。在各自的领域,都有自己的权威。这样,我们就能和平共处,矛盾化解!


我和婆婆住在一起,在处理隔代教育的问题上婆婆没有过多的参与什么意见,毕竟我于女儿相处的时间长,女儿比较依赖于我,这样婆婆想插手女儿的教育也插不进去啊,做孩子父母的想要正真的屏蔽隔代教育的问题,应从孩子身上想办法,多关心孩子,多陪伴孩子,自己对的付出大于婆婆的付出,孩子自然会往你身边跑


和公婆在一起,能够处理好婆媳关系的婆婆和媳妇,都是具备高情商。随着孩子出生,可能更多的问题出在隔代教育上,想要处理好,就需要中间这个男人给力,需要你老公能够做好中间调解工作,同时也需要做媳妇的能够感激老人的付出,也需要老人能够接受先进的育儿理念。


好多家庭都是为了孩子选择跟公婆一起生活,也就自然而然的照成了隔代教育,我觉得沟通最重要,多多跟老人沟通,其实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希望孩子好的。可以提出分工合作,老人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至于教育还是让爸爸妈妈来教育比较合适。


虽然不是长期跟公婆住一起,但是一般的周末、节假日都会回公婆家跟他们小聚。虽然现在小朋友还有3个月左右才出生,但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是经常有讨论的。

首先,先说说我公婆吧。我老公是独生子,但是我真心觉得公婆把老公教育得真好。不是自夸,但是真的觉得老公挺懂事的,至少相较我而言,他一点都不娇气,也不好吃懒做,反而更加仔细、耐心、还很顾家。不管是对他父母、我父母,还是其他的长辈、小辈,都很上心,逢年过节也都是电话或者视频主动问候。我们回家的时候,我公婆都会提前把我们的房间收拾好,准备一大桌丰盛的饭菜,各种水果等我们回来。至于我们小夫妻两的小空间,他们也从不打扰。他们对我跟对老公一样好,一家人的相处还非常融洽哦。家里有啥事,他们也都是有商有量,跟老公和我一起讨论,也从不摆“大家长”的架子,让我们都听他们的。总之,他们都还是非常nice的。

其次,说说与公婆的相处之道。不管是老公的父母,还是我的父母,因为我和老公的结合,我们就是一家人。虽然在出嫁之前,我爸爸妈妈就经常教育我,作为妻子,作为儿媳,可不比在家当女儿。到了公婆家,不要任性,不要偷懒,多些体谅,多些关心,多帮忙做家务,反正是女子该有的“三从四德”又给我讲了一遍。当然,我也没有给爸爸妈妈丢脸,他们的教诲我都有记在心上,也都在行动上有所表现。不过,关于做家务,我基本只有饭后洗碗的份。当然,其中老公的积极表现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一直有在帮我在他爸妈心中建立我的“好老婆”形象。有时间,我们陪公婆也经常一起去超市买菜,去公园拍照。还有一家人坐一排一起在家看电视,聊家常也是一个增进感情的好方法。

所以呢,在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方面,我们已经充分达成一致:

1.父母都只会是在旁搭帮手,孩子的成长还是主要看我们夫妻小两口。不管是在育儿方面,还是在教育方面,我们都应该自己想好要怎么做。

2.父母也会跟我们一起学习新的育儿知识,毕竟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即使老一辈有经验,那也要与时俱进,知识要不断更新换代。

3.爸爸、妈妈在教育小朋友的时候,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一定不插手,不给小朋友撒娇的机会,不给他养成不良的坏习惯和依赖性。

总而言之,这终究是一家人的生活。不管怎样,大家都能和睦相处,凡事有商有量,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小朋友就能在家的关爱中幸福地快乐成长。


住在一起的话涉及到育儿问题,确实是挺大的挑战。对老人要尊重体贴,但在育儿时所产生分歧还是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让老人明白他们是协助,而不能夺了教育孩子的权利。但前提是,作为年轻一代的父母,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学习育儿知识,用最科学的育儿知识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和公婆一起住,必然面对在养育孩子方面关于两代人的不同观点。两代人之间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对育儿理念有不同的认知和行为也是非常正常的。

那么,两代人一起居住,就必然会存在因为教育理念的偏差而引起的矛盾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父母才是主导者。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父母,特别是妈妈才是影响孩子成长最为关键的人物。

我们需要老人帮助带孩子,这是现代年轻父母的普遍现象。如何才能处理好和长辈们不一样的育儿理念,达到家庭和睦,孩子健康发展的共同愿景呢?有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第一,在家庭教育理念上,以孩子父母为主导。需要跟家里的老人一起商讨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事情,让老人家明白并且理解我们需要有一个大致一样的大方向。可以以家庭会议的形式来讨论,切忌说教命令。有些老人会说,我就是这么养你们的,不都一个个长得好好的吗?这时候,我们需要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告诉老人家,我们可以在养育孩子的事情上做好分工。老人家可以负责“养”,我们负责“育”。养包括衣食住行,育重在教育和培养。教育的大任本来就是父母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理解父母。我们有时候会很在意父母和我们不一样的方法态度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我们会纠结于到底谁对谁错谁好谁坏,我们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爱孩子的。可往往这样的在意和纠结会让我们陷入一种非此即彼的误区。我们要求孩子学会独立,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孩子跟着我们的时候也能做到。而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喂饭帮忙穿衣服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父母也很乐意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家里经常出现,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父母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呢?我们真的需要在家里保持一致吗?

当我们回想小时候,我们的父母对我们(他们的孩子)的养育,是不是也会像我们这样,会有要求,有条件,会严格,会事事为了我们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考虑。再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我们的养育方式,大多是非常疼爱怜惜恨不得所有好吃好玩好用的一股脑儿都给我们,不会像我们的父母那样考虑将来是不是足够坚强足够勇敢足够自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的是当下足够表达“我爱你们”就好了。而现在,我们再回想我们的成长经历,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多数是父母而不是祖辈们,祖辈们留存在我们记忆深处的是什么?是温暖而深刻的浓浓的爱,对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现有家庭里,我们和老人家们所在的角色,是不是和我们小时候挺像的呢?我们需要理解祖辈对孙辈们的爱,是无法做到父母对孩子那么理智的。看到老人家们对孩子深深地爱,就好了。记住,影响孩子成长的,永远是父母,而不是祖辈。除非,父母缺席,那又是另一种情况。

第三,理解孩子。允许孩子在不同的家人那里得到不同的爱。允许孩子享受每一种爱带来的幸福。允许这个家庭里有不同的声音响起,接纳它。允许每个人,每种方式,每份爱都以各自的形式存在,包容,接纳,允许。你的孩子也会从你的方式里学会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去爱不同的人。

最后,祝福你们,幸福快乐!


我觉得,如果和公婆住在一起,那么首先应该要宽容,要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毕竟,和老人住在一起,在生活起居方面,在孩子养育方面,他们付出了很多,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我们理所当然应该感激。

除此之外,在教育问题方面,我们则不应该做甩手掌柜,应多花一些时间和心思,提高与孩子的亲子陪伴质量,并和老人和谐共处,相信这样的话,隔代教育问题能很好地处理。


跟公婆住一起,隔代教育的问题太难处理了,每天都会上演隔代教育出现的问题大战。最好的办法是不要住一起,如果必须的得住一起的话,跟老人就要约法三章,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不能护短,干涉阻挠孩子的教育。如果有不同意见,也不要当着孩子面说,背地里交流。


原始地址:/zhishi/3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