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屎把尿”对宝宝伤害有多大?

不能给三个月内宝宝把屎把尿,三个月后的宝宝是可以把屎把尿的,一定要注意手法,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不会的话就不要给宝宝把屎把尿,以免伤害到宝宝


把屎把尿,相对是老一辈的育儿方式,随着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育儿观念的提升,越来越不建议把屎把尿。所以不建议把屎把尿,宝宝带着纸尿裤,逐渐戒掉,过渡到自主如厕就好了。

关于如厕训练,通俗点说就是训练宝宝摘掉尿不湿的过程,这个训练过程有的是以大人作为主导,有的是以孩子作为主导,以大人作为主导的,往往训练开始的都比较早,1岁、1岁半,都有;以孩子作为主导的,往往训练开始的会晚一些,虽然这两种方式都有成功的案例,但科学地讲,最好还是以孩子作为主导,顺应孩子的生理需求,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自身的行为冲突,大人可在旁边观察和引导。

从经验上来看,越小开始训练,整个训练的过程所需的时间越长,待宝宝的各种能力发育成熟的时候,再开始训练,训练的过程相对也会容易一些。

总之,大部分宝宝都能在3-4岁左右完成如厕训练,里外里都是殊途同归。

以孩子作为主导的如厕训练建议,当宝宝达到以下标准时,大人可以着手做如厕训练的准备:

宝宝对独立如厕显现出兴趣;

宝宝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

宝宝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对大人的指令不总是毫无理由地说“不”;

宝宝能自己走到马桶旁边;

宝宝的尿不湿能保持几个小时处于干燥状态;

宝宝能自己穿脱衣服;

宝宝能理解和遵守大人简单的语言指令;

宝宝能简单表达基本的如厕需求;

在尊重孩子进程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顺势引导,同时也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绘本加以渗透,慢慢练习就可以了。


不超过5分钟问题不大。


那得看卖纸尿裤的怎么说


我现在是一个带小孩的育婴师,阿姨,我带的小孩差不多2周岁才把屎把尿,医生都说小孩太小不要把屎把尿会脱肛


看着那些几个月就把屎把尿的孩子什么事也没有,中国传统上都把屎把尿没见那个有伤害。买纸尿裤的在造谣。


现在的年青人对把把尿很反感,认为是老人家的老思想,老观念。对宝宝不好,不利于脊椎,不利憋尿。我也是二胎妈妈。第一在2000左右生,比较有把把尿。二胎才4岁左右。应该算是一个带过一个孩子老二胎妈。新老观念可以结合在一起,根据宝宝不同的成长阶段,分一岁或二三岁,还应该分冬天和夏天。一岁左右在夏天白天两个小时左右把一次尿,不要穿尿不湿,太热了,我们大人穿裤子都很热。何况宝宝穿尿不湿。夏天小宝宝比较没尿,多备几条裤子。万一拉湿把裤子换掉。但晚上还是要穿尿不湿,有利宝宝睡眠,有利发育。冬天最好穿尿不湿,裤子湿小宝贝会冷比较容易感冒。到了比较大了可以白天慢慢减少穿尿不湿的时间。我小儿子在2岁夏天晚上就不肯穿尿不湿。后来就没穿,顺其自然把:把尿根据每个宝宝的情况,季节变化。


以前没有纸尿裤,拉拉裤,小孩都是大人把屎把尿。我儿子9个月就把屎把尿,现在身高1.8米,上的重点高中。有些妈妈真的太矫情了。


对于儿童和父母来说,掌握如厕训练都是重要的发育里程碑。

历史回顾

在美国,儿童如厕训练的方法于上个世纪得以发展。在20世纪初,如厕训练技术更强调生理准备状态,而将儿童作为被动的参与者。在20世纪20-30年代期间,学界内推荐的是早期训练及严格制定计划。在1929年,美国的《父母》(Parents)杂志称,大多数健康的婴儿可在8周龄时开始接受训练。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关于如厕训练的两大理论:以家长为中心的方法(主要贡献者为Azrin和Foxx);以儿童为中心的方法(由T.BerryBrazelton提出)。

以父母为中心的训练法—1974年出版的《一天内训练孩子自己上厕所》(ToiletTraininginLessThanaDay)一书介绍了完整的方法。

以儿童为中心的训练法—1962年,Dr.TBerryBrazelton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如厕训练方法。该方法建议,仅在婴儿达到特定的生理和行为就绪标准后才应开始如厕训练。

在开始如厕训练前,儿童必须已经能够控制其括约肌。在9-12月龄时,儿童就可进行括约肌反射控制的局部调节,12-15月龄时可主动协调控制括约肌。在12-18月龄时,至括约肌的锥体束完成髓鞘形成。

父母也要做好相关准备,从12月龄开始,开始观察宝宝,形成如厕训练的准备。

儿童在15月龄时开始意识到意外大小便

儿童在18-24月龄时开始引起看护者注意其弄脏的尿布,并能够口头区分大小便

儿童在24月龄时会告知他们的排便需要

儿童在30-36月龄时开始要求被带去入厕

儿童在48月龄时形成成人的排便方式


本人谬论,不喜勿喷。喜欢请关注呦,谢谢!

1、没有多大危害,在适当的时候给宝宝把屎把尿可以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拉屎拉尿习惯。

2、记住!3个月前的宝宝一定不能把屎把尿,因为3个月内的宝宝颈部还没发育好,还比较柔软,宝宝还不能自己抬头,把屎把尿会让宝宝难受,还会造成颈部受伤。

3、有人认为把屎把尿会造成孩子肛裂或者直肠脱垂的情况,其实这个大可不必操心,因为给孩子进行把屎把尿和我们成人蹲马桶其实没太大的区别,肛裂主要是便秘情况造成的,而直肠脱垂则多是营养不良造成的,出现这种情况,妈妈要给宝宝加强营养了。

总之,把屎把尿对宝宝是没没啥伤害的,建议宝妈在带宝宝的时候随时都要注意宝宝的各种突发状况和一言一行,让宝宝在安全、健康的环境里快乐的成长,辛苦宝妈们了。关注我!


我的闺女就是把屎把尿长大的。一岁半就可以自主去上厕所了。不是所谓的完全不能把屎把尿。小孩没有尿的,也非要孩子去尿吗?小孩有没有尿意,有没有想拉屎的感觉,大人难道是不观察的吗?现在的社会进步很快,纸尿裤拉拉裤纸尿片,林林总总的产品非常多。可是也造成了很多小孩三岁进了幼儿园,不能完全的跟老师表达出有尿意。所以幼儿园里面有很多尿裤子的现象。要在孩子有意识的状况下训练他自己去排泄。


不建议给宝宝把屎把尿!

如果宝宝很长时间依靠大人来帮助判断是不是要上厕所,等到他再大一些,他会完全不知道根据尿意或是便意来进行如厕,同时也会影响宝宝膀胱和括约肌的发育,到2岁之后就容易出现频繁尿床的情况。

如何进行如厕训练?

美国儿科学会关于大小便训练的指导建议:从1岁半开始。但是每个婴幼儿的生理发育存在个体差异,所以针对每个婴儿来说,什么时候进行如厕训练不应该有个统一的时间表,只能说大致在1岁半前后,多数孩子在2岁时才会表现出对“自己上厕所”的兴趣,但也有部分孩子要等到2岁半甚至更大。具体的婴幼儿如厕训练时机可以根据婴儿发出的身体信号来确认:

第一,婴儿在便后能感觉到尿布或者纸尿裤潮了,通过声音或者动作表达不舒服的感觉,例如大声叫或者不安地拉扯着尿裤;

第二,婴儿在有了便意时能通过语言、动作或者其他方式表示,例如突然不说话并两腿夹住不动;

第三,在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能坚持住不尿床,例如午睡时;

第四,乐于学着成人的样子上厕所等。根据婴幼儿发出的这些身体信号,养育者可以有意识地开始引导孩子如厕。

以上信号都达到了,就可以经行上厕所的训练了。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会你的宝宝用简单、准确的方式表达上洗手间。你可以把尿布上的污物丢进马桶以作示范,或让宝宝观摩家庭其他成员如何使用马桶。

第二,给婴幼儿穿的裤子要容易穿脱。

第三,选择适合孩子如厕的尿盆,一定要双脚可以着地的。

第四,给孩子准备一些有关训练上厕所的绘本故事,进行快乐的如厕训练。

第五,家长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是给予小红星或小贴纸,也可以是逛公园或延长讲故事的时间,多用语言上的赞美,譬如“你已经跟大孩子一样学会用马桶了,真棒!”,即使孩子努力了没拉出来也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原始地址:/zhishi/25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