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日记里有许多骂人的话,他的失败与他的这种性格是否有联系?

蒋介石日记》不为人知的秘密,抗日是否被逼?雪耻究竟为何?

在整个抗日战争的时期,蒋介石作为中国的最高统帅,他的地位之特殊,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他写的日记当中的绝大多数文字,里面清楚的显示了当时他是怎么处理事情的,还有是怎么看待一些国外消息的。所以他写的日记《蒋介石日记》,在抗日战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甚至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历史资料,就让我们通过他的日记来看一看他在抗日战争中的作为和态度。

1931年9月18日。面对关东军发动的兵变,东北军几乎没有抵抗,就匆匆撤离了。日军轻轻松松就占领了沈阳,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在这个事变的当天夜晚,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直接导致了沈阳的沦陷。但是从他的日记上我们可以看出,当天早上他乘船往江西,对红军进行围剿,下午在船上研究地图和阅读孙先生的书籍,事变发生的时候,他在船上毫无知情,所以根本不可能从南京发出不抵抗的电报。

从事变后,到七七卢沟桥事件,这六年当中,蒋介石推出了要想平定外患,一定要先把里面安顿好的政策,一直到了西安事变后,才被迫抗日,这是长期以来的说法,但是如果我们再看看他的日记,你会发现在这期间,他在攘外和安内之间徘徊不定,侧重的方针也不断变化。

比如说1933年,日军侵略的步伐已经迈向了山海关,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华北。这一天,蒋介石就在日记里表明了自己要雪耻的志气,除此之外,从其他的日记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不仅深刻意识到了日军侵华的意图,而且时常勉励自己要不忘雪耻。

因此有人就在怀疑,他的日记是不是可能只是一种作秀?毕竟当时局势十分复杂,真实情况我们也不得而知。

1934年到1935年,蒋介石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先后控制了贵州,渗透到四川,拉拢了云南,抗战全面爆发之后,西南能成为国民政府坚持长期抗战的根据地,和蒋介石这几年的部署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说,蒋介石是在西安事变之后才开始考虑的,至少从这些事情来看,他很早就开始做准备。

因此,有的时候从日记等一些材料当中,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去走近一段历史,看到历史不一样的面貌。


正经人谁写日记?你写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蒋介石从小就是火爆脾气,性格强硬。

儿童时期,他在家乡溪口镇就经常惹是生非,被母亲打骂。

人的性格很难改变,蒋介石当然也是如此。

成年以后,蒋介石仍然性格火爆。

有一次,已经是粤军一个司令官的蒋介石(大概30多岁),去拜访居正。

期间,拉黄包车的见他是外地人,竟然坐地起价,要价超过正常价格几倍。

蒋介石不服,双方当街争吵。

居正家人发现有人吵架,出来查看。发现黄包车车夫敲诈勒索,居正家人也加入争吵。

期间,车夫见不占理,竟然撒泼,推搡居正家女眷。

蒋介石由此勃然大怒,双方发生推搡,进而厮打。蒋介石身体好又当过兵,车夫不是对手,被打跑。

这本来是小事,但蒋介石如此身份却当街和车夫打架,性格火爆可见一斑。

当天的日记中,蒋介石深感懊悔,自称不应该和小人计较。

蒋介石性格的弱点除了暴躁以外,还有轻信。

暴躁有时候会让他出现非理性的判断,轻信也是一样。

就比如蒋介石相信张学良,最终差点把命都送了。


蒋介石的失败当然与他的性格有关系,但不仅仅指说脏话骂人,而是他生性多疑,见利忘义,缺乏民族大义之人。国人对蒋介石的印象普遍很差,正是因为他的不抵抗政策,让大片国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无数生命遭受生灵涂炭,他是历史的罪人。

蒋介石从一个小流氓起家,获得孙中山的信任后,便逐步开始壮大,如果说他是窃贼也不为过,因为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而后又从军阀混战中突围而出,他的杀阀权谋之术本身并不复杂,无非是挑拨离间和拉一派打一派,最后让各路军阀不得不屈居臣服。

蒋之失败,是因为他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长期进行反共内战与人民为敌。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经济由于美国的经济侵略、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和内战的巨大消耗而陷入严重危机,币制改革使经济加速崩溃。财政经济的总崩溃,既推动国统区民众起而为生存斗争,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的激化和军事与政治的危机,导致南京政权败亡。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既不能实现向现代法理型政党的结构转变,又丧失了革命党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在意识形态内聚功能减弱、组织结构涣散和政治无内部制衡与外在监督的情形下,逐渐趋向腐败。表现为贪污腐败、组织涣散、派系争斗的政治腐败是国民党统治垮台的根本原因。

所以说,单看蒋介石日记中骂人的话,只能说暴露出他的流氓习气,真正导致他失败的是上述一系列的原因。


原始地址:/wenda/7398.html